高一年级期末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一年级期末模块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ID:139348

大小:43.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2-06-2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匹配(pǐ)    镌刻(guān)    沮丧(sāng)    煤屑(xiè) B.给予(jǐ)    阴霾(xiè)     勉强(qiǎng)   桎梏(kù) C.裨将(pí)    虔诚(qián)    悭吝(qiān)    整畦(qí) D.诡奇(guǐ)   整饬(chì)     角色(jiǎo)      冠冕(guān)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批露    腰杆子    颐指气使    唾手可得 B.坐落    另售商    画地为牢    明火执仗 C.沧桑    麻风病    各行其事    令人咋舌 D.刻画    副食品    神采飞扬    锐不可当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住宅的__________,墙壁的_________,家具的__________,衣料的________,都使她苦恼。 A.破旧  寒伧  黯淡  粗陋        B.寒伧  破旧  粗陋   黯淡 C.粗陋  破旧  黯淡  寒伧        D.寒伧  黯淡  破旧   粗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评委们历时半年努力,经过反复地评头品足,终于选出了我市“十佳青年”。 B.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张口结舌,不知所答。 C.要没有活泼的想像力,就只能做出点滴的堆砌工作,决不能触类旁通的。 D.他骄傲,有了一点成功,就盛气凌人,妄自尊大,企图压倒别人,不能平等地谦逊地和气地待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孙老师是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下一代的成长。 B.“世纪坛”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 C.白鳍豚与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淡水豚类,又是数量最少的一种。 D.我国地域辽阔,影响气候的因素很多,因此在冬季,南方和北方的气温悬殊。 6.填入文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有些人看来,_________。不错,高尚的东西容易流行,但是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都高尚。就拿现在社会上的流行歌曲来说,有的是健康的、高尚的,而有的则是些低级趣味的。 A.流行的东西不是好的、高尚的     B.流行的东西就是好的、高尚的 C.流行的东西必定总是好的、高尚的   D.流行的东西未必总是好的、高尚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试题。     如何开发人的智能,使人的智慧有所发展,从而在社会上大显身手,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智能组合类型和高低是千差万别的。有一种传统偏见,至今仍然抵制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例如,考试、招工、晋升都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一个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对人类其他几种形式的智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才能,而可能需要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和运动能力等其他形式的智能。如果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做法,分析与预测人们智力组合类别和优势,选择能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方向,那么不仅有助于社会,也有助于个人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可以从事长期的观察,定期检查人们对各种事物理解及处理的能力,从而分析出一个人的智能组合倾向,并用现代理论方法来全面评定一个人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这样就不会再有简单的“聪明”和“愚笨”的提法了。这对于儿童教育意义更大。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引导、扶掖。例如对于性格内向而又好动的孩子来说,形形色色的积木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和逻辑数学能力——哪一种结构比较稳定,哪一种构造无法实现。对于小嘴巴喋喋不休的孩子,可以通过看图讲故事,培养他们的逻辑和语言能力。对于自然形成的“小孩王”,则可培养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我们无法肯定孩子将来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但儿童的个性确实预示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须知,这比勉为其难地强制孩子朝刻板的模式发展更实际些。也许这就是使孩子成才的最佳方法。我们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智能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正如杰出的物理学家卢瑟福所说:“人们的知识在不断地充实,而人们的智能却徘徊不前。”让我们努力跨前一步,做出一种有益的尝试,打破那种徘徊不前的局面吧。 7.联系全文,对“智能组合类型”和“智能组合倾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种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组合的情况并不相同,一般来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因为这种强弱的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智能组合类型。 B.所谓的智能组合倾向实际是指整个智能组合中,某智能相对的强,而某些智能相对的弱。 C.不同的智能组合倾向,显示出不同的智能优势,给智能开发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D.智能是成才的一个重要条件,智能组合类型的不同反映出智能高低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有些人能成才,有些人不能成才。 8.对文中加点的语句所指代的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中“一种传统的偏见”是指:过分重视人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才能,忽视人的空间想像力和运动能力等其他形式的智能。 B.第2段中“其他几种形式的智能”指:堆积木的能力、看图讲故事的能力、社会交际能力。 C.第3段中“最佳方法”指: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和逻辑数学能力,又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社交能力,即全面发展的能力。 D.第4段中“一种有益的尝试”指: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智能强项开发。 9.下面说法符合文章本意的一项是(    ) A.考试、招工、晋升都不应该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 B.人本无聪明愚笨之分,而只有智能类型的不同。 C.及早发现儿童智能组合上的强项,并且使之向着一个可能发展的方向,就可以使他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D.人类智能的发展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偏见使人们不能及早发现人的智能倾向和开发各自不同的智能优势。 10.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    ) A.怎样使人变聪明。 B.儿童智能的早期发现。 C.发现智能倾向和开发智能优势。 D.因材施教是使人成才的最佳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魏其侯窦婴①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孝文②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③。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欢。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④取为用,金无入家者。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⑤、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注]①魏其(jī)侯窦婴(?~前131):观津(今河北境内)人,字王孙(文中“王孙宁可以让邪”中的“王孙”即指窦婴,而不是一般意义的贵族子孙),历仕汉文、景、武三朝。②孝文:即汉文帝。加一“孝”字,是西汉谥法的规定。从刘邦之子汉惠帝刘盈开始,谥号的第一字都用“孝”字,如刘彻,谥孝武皇帝,简称为汉武帝。下文的“孝景”亦如此。③詹事:掌管皇后、太子宫中事物的官。④财:通“裁”,酌量,裁度。⑤条侯:即周亚夫。 [NextPage]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引卮酒进上           引:举起。 B.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约:法定的约束,制度。 C.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谢:道歉。 D.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亢:通“抗”,对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不如因而厚遇之 B.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乃拜婴为大将军 C.王孙宁可以让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所赐金,陈之廊庑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13.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秋之后传梁王——我死后把帝位传给你。 B.上何以得擅传梁王——皇上为何擅自传位给弟弟梁王。 C.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皇上考察皇族成员及外戚窦姓诸人,没有谁能比窦婴更贤能。 D.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窦婴就告诉赋闲家居的袁盎、栾布诸贤士名将,说自己在皇上面前推荐了他们,请求皇上起用他们。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窦婴贤良正直廉洁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窦婴)曰:“……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②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 ③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 ④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⑤所赐金,陈之廊庑下,……金无入家者 ⑥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婴是孝文后的堂侄,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孝文后即汉景帝和梁孝王母亲窦太后。 B.在这篇节选的文字中,有两位对立面的人物:窦婴和窦太后。两人格格不入,其原因是文中提到的是否立梁孝王为帝的问题。窦婴坚决不同意,因此遭窦太后的冷遇。 C.因为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魏其侯,所以“诸游士宾客”才争相归附到窦婴门下。 D.汉景帝时,窦婴的声誉很高,每当朝廷商议大事,别的大臣都不敢和他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16.请把加横线的三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分) 17.阅读苏轼《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这首诗所写的海棠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海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18.填空(10分,每空一分) (1)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2)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4)师者,                   。(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试题。(16分)     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我此刻体会出了那种滋味,并非那么简单。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的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都是对自我的悲怜: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歌者哀叹的是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海得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所以,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我便想像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的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怕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他们像戴望舒笔下的那只乐园鸟,带着对往事和故园的永恒的相思,顾念而行,划成一道血痕斑斑的生命的彩虹。     一个人在冰雨中独立前行。便是把你想像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只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生生不息,代代相接,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名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用说在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的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19.第1自然段“乡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一句中“空间”“时间”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写在横线上(4分)。 “空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自然段末作者认为“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其理由是什么?请据第1自然段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故乡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的理解。(4分) 答:(1)“离你越来越远”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离你越来越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作者认为“乡愁”是人们内心对一去不复返的昔日岁月的留恋与追忆,是对难以再现的生命的感伤,表达了对乡愁的独特感悟。 B.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陈子昂的诗句从“乡愁”的角度进行了理解,给人以新的启迪。 C.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哲学的角度探讨了人生的重要意义,指出人们只要在生命流逝之前把握生命行列中的自己,就是一个无悔的旅人。 D.在第3自然段,作者借对鲁迅《故乡》的分析,表达了“真正的家乡是永远无法返回去”的深刻感悟。 E.全文思路开阔,面对“乡愁”这一文学题材,展开古今中外的联想,抒写对人生的感悟,在无奈与感伤中表现了对人生的消极情绪。 [NextPage]   六、语言运用。(4分) 23.下面的文字在语法或标点用法上有四处不规范的地方,请找出来加以修改。 ①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造假行为曝光后,②其名下的大批论文的可信度大打折扣。③11月1日正式出版的《科学》杂志,④刊登了舍恩及其合作者的简短申明,⑤宣布撤销2000至2001年期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7篇论文。⑥这87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⑦内容涉及有机晶体管和超导装置、分子半导体等方面的研究成果。⑧据悉,一次由作者提出撤销如此多篇论文,⑨对著名的《科学》杂志来说还是先例。 (1)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3)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处应改为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父子俩驾着一艘小船行驶在水面上,突然风浪大作,小船就像海面上的一片树叶,眼看就要翻了。儿子惊慌失措,这时父亲发话了:快往船舱里灌水。当船舱里的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奇迹出现了,小船不再摇晃。    某农村妇女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几年年幼的子女。她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还必须超负荷干活,虽然人很老相,但身体健康。她没有时间生病,也不能生病。而正是这种负荷让她坚定而健康地生活着。   行船是如此,生命也是如此!负重的生命才更有韧性,更为健康。适当地给自己的生命负点儿重,这样或许活得更有意义。    请以“负重”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一学期期末模块检测语文试题(二) 答案 一、1.C 2.D 3.D 4.D 5.A 6.B 二、7.D(“智能组合类型的不同反映出智能高低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有些人能成才,有些人不能成才”不合文意)8.A(B“其他几种形式的智能”指:空间想像能力、运动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C“最佳方法”指的是:观察和发现儿童智能的强项,加以引导、扶掖;D“一种有益的尝试”指:及早发现并纠正儿童智能上的弱点,使其弱项趋于正常,同时开发其智能强项)9.D(A“不应该”太绝对;B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说“用现代理论方法来全面评定一个人智能上的强项和弱项,这样就不会再有简单的‘聪明’的‘愚笨’的提法了”,而并非“人本无聪明愚笨之分”;C“就可以使他将来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之说太绝对)10.C(合乎全文说明的中心) 三、11.C(谢:推托)12.A(因:介词,以//介词,趁(着)。B乃:均为副词,于是。C宁:均为副词,可释为“难道”。D所: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词组)13.D(这时袁盎、栾布诸贤士名将均退职赋闲家居,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请求起用他们。)14.B(①句表现窦婴正直、忠于王室;④句表现窦婴能举荐贤才;⑤句表现窦婴廉洁;⑥句从侧面表现窦婴贤良。)15.C(“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不是因为窦婴被封侯——至多是极次要的原因——而是因为窦婴“喜宾客”,能举荐贤才。)16.(1)孝文帝时,窦婴是吴国国相,因病免职。(2)太后收回了窦婴出入宫门的能行证,不许他参加朝见。(3)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 四、17.(1)海棠在东风夜色中泛着光彩,吐着芬芳,像一个睡美人,娇慵而柔媚。(2)运用拟人、借代(红妆代指女子)的修辞手法,实写海棠的色和香,虚写海棠的神态,虚实结合,想像自然,构思别致。抒发了诗人的爱花惜花之情。18.略 五、19.祖居之地;自己的生命与韶光20.(1)乡愁是人们面对逝水岁月对自己无情抛掷的哀叹;(2)乡愁是人们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只能远游他乡的不归途时的伤心之感。21.(1)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生命的故乡),随时光流逝而越来越远,无法返回。(2)在时光流逝中,人们对生命的故乡的向往、追怀之情越来越浓。22.C、E(C原文中没有把握自己的意思;E并非消极情绪) 六、23.(1)⑤“撤销”后加“他们”。(2)⑦将句中“和”与“、”对调。(3)⑧将“一次”改为“一次性地”,并移至“作者”后。(4)⑨将“是”改为“没有”。     七、例文                             负    重 我曾为一棵树而感动,一棵普通的榕树却不平凡。  在长江中下游的一座山上,我见到了这棵树,满目葱茏,树冠极大,触地的枝丫又插入地下成为新的根系。我如何来形容它的粗壮呢?枝丫横斜,人已经不能亲近它。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限,用自己的枝干造了一座宫殿,更造就了一种磅礴浩大的气势。它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因为它的树冠太大。可是如此重负却没有让它低下头颅,它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辉煌。     惊叹之时,当地的向导捡起一枚石子,用力向树冠投去。霎时间,鸟儿             的惊叫声此起彼落,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鸟儿从树冠中惊起,我甚至能感觉到鸟儿扑棱翅膀所扇起的风。这棵树竟是这么多鸟儿的家,它在承受自身之重外,还 包容了如此多的鸟儿! 然而我想,这棵树是幸福的,它承受了生命之重,便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负重的生命是如此有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曲向深重的大地,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直起身来。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身上有重负,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或许今天我们会怨恨身上所负的担子太重,有时甚至会因重压和挫折而心力交瘁。然而回首所走过的路,你就会明白负重带给我们的一切。 生命没有不能承受之重,负重的生命才会更加稳健。 我将那棵榕树的照片放在案头,那巨大的树冠连同盎然的生机久久留在我的心上。 【名师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体现在论述的展开上。从全文的整体构思来看,作者由“树”及“人”,而且以“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的过渡句将这两个论述层次天衣无缝地缝合到一起。在“树”的层面上,当地向导的一枚石子砸出了一番新的天地,巧妙地将“承受自身生命之重”升华至“承受万物生灵之重”,诚可谓石破天惊。在“人”的层面上,作者用“身上有负重,走得会更稳一些;每走一步,身后的脚印也更深一些”这样一个富含生活哲理的句子,将“文化名人肩负的社会责任”延展至“芸芸众生身负的人生重荷”,诚可谓别有洞天。文章的结尾恰似一个电影特写,将自然之景定格为生命之美,不仅与开头遥相呼应,而且幻化出诗化人生的美感,余韵袅袅,回味绵长。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