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ID:149267

大小:35.1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4-08-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卷上作答。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诗经》《楚辞》都是不朽的作品,说他们不朽,无非是说他们比一般文学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而并不真具有哲学上“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得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们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以上现象,借用电讯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作“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之处,也有与今人不同之处。世代相去越远,古今人感受的差别越大。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的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史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独尊的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丰富了儒家经学。经典文句是凝固的。他的影响会随着时易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他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是《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释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的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是孔子一家,道家老子也活了两千多年。道家老子也是一个招牌。(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1.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化影响衰减”现象的一项是(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得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尽管这个青年可能也有痛苦的遭遇。C.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D.“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的影响则要小得多。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单凭孔子思想自身,影响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小。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西汉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使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了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B.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办法。C.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二、(共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贵生①  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在四官者不欲,利于生者则弗②为。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③。子州支父对曰:“以我为天子犹可也。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将治之,未暇在天下也。”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可以托天下。越人三世杀其君④,王子搜患之,逃乎丹穴。越国无君,求王子搜而不得,从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乘之以王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为君也,恶为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其生矣,此固越人之所欲得而为君也。鲁君闻颜阖⑤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鹿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曰:“此颜阖之家邪?”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阖对曰:“恐听缪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则不得已。故若颜阖者,非恶富贵也,由重生恶之也。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其不相知,岂不悲哉!故曰: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⑥,以为国家;其土苴⑦,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今世俗之君子,危身弃生以徇物,彼且奚以此之也?彼且奚以此为也?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⑧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子华子⑨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故所谓尊生者,全生之谓。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亏生则于其尊之者薄矣。其亏弥甚者也,其尊弥薄。所谓死者,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不义,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奚以知其然也?耳闻所恶,不若无闻;目见所恶,不若无见。故雷则掩耳,电则掩目,此其比也。凡六欲者,皆知其所甚恶,而必不得免,不若无有所以知,无有所以知者,死之谓也,故迫生不若死。嗜肉者,非腐鼠之谓也;嗜酒者,非败酒之谓也;尊生者,非迫生之谓也。(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贵生:珍惜生命,以生命为贵,属于道家子华子学派的学说。②弗:衍文。③子州支父:古代贤人,帝尧的老师,尧、舜都曾想让位给他。④三世杀其君:据《竹书纪年》载,三个被杀的越王是不寿、翳(yì)、无余。⑤颜阖(hé):战国鲁哀君时鲁国的隐士。⑥绪余:丝的末端,指不必重视的轻微之物。⑦土苴(jū):土渣。苴:草。⑧隋侯之珠:传说中大蛇报恩送给隋侯的珠宝。⑨子华子:魏人,道士。4.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独不可以舍我乎?  独:独自 B.使人以币先焉 币:礼物 C.世之人主,多以富贵骄得道之人   骄:骄傲D.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 完:完好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贵生”的一组是(     ) ①耳目鼻口不得擅行②惟不以天下害其生者也 ③使者还反审之,复来求之④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 ⑤全生为上⑥无有所以知,复其未生也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集中论述了维护生命价值和个人尊严的重要性,强调应完整地认识人生的意义,全面实现和提升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B.文章突出运用例证的手法,连续列举子州支父、王子搜和颜阖三人的实例来说明,与自由和有尊严的人生相比,世俗的富贵和权势不屑一顾。 C.作者既反对享乐主义,也不提倡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而是提出了“全生”的理念,认为全面顺应生命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D.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人的一切活动以“持身”为本,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倾向,同时强调治国安邦、建功立业同样重要。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由此观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职,不得擅为,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所用重,所要轻也。夫生岂特随侯珠之重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8分)浣溪沙①    纳兰性德(清)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8.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答:9.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有志与力,(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乙】莫听穿林打叶声,(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谁怕?(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5)____________,归去,(6)____________。   (苏 轼《定风波》)三、(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行走的死亡沙漠黄雅思在没有水的时候,各样的生命被从领土上驱赶,唯一留下来的是支撑着所有生命与自己生命的泥土。在最后一点生命被榨干的时候,它们留下最后也是最坚定、最宝贵的意志,用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把这最重要的部分压进自己的骸骨,然后用哆嗦着的、枯瘦的手抹去嘴角最后一点残笑。这时,一个全新的载体就生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累成巨大的沙堆,而当沙互相渗透,它们的意志合为一体时,──沙漠就形成了。成片的泥土接二连三地死掉,垒成巨大的沙堆,而当沙互相渗透,它们的意志合为一体,它——沙漠就形成了。沙是死者的尸骸,不同的是这尸骸居然还保留着自己的意志,而且似乎越发坚定,这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沙与泥土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需要任何其他生命与非生命的支持,支撑它的是自己的意志。它有最简单的构造,不需要新陈代谢,甚至也不需要水来固定,因为它,是漂泊的、孤独的生灵。世上再没有能超过沙的浪子,它总在不停地流浪,永不停歇。微尘也好大漠也罢,总是从一处漂移到另一处,没有哪一个地方可以让它停下,除非这里有泥土,有湿润的回忆阻拦。这大概也是我们畏惧沙漠的原因,除了荒凉,还有就是对流浪的恐慌。我们都是有家的幸运儿,就算没有家,总也有个容身之所,而且也不用被自己心中的什么东西驱赶着前进,我们渴望的是安定,不是四处奔逃。沙不一样,它要不停地走,你今天在这里看到的沙和昨天在这里看到的沙是不同的。是因为它要不停地追寻和逃离。追寻,是因为意志。沙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追随自己背负的意志,并寻找一个适合的地方让其繁茂生长。这是它绝对无法摆脱更不能背叛的使命,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它的存在就失去意义。逃离,仍是意志在作祟。它不能停下,因为停下就等于背叛自己的使命,这是一种无耻的怯懦,对于一位只剩下枯骨的勇士,更是一种莫大的凌辱,它要远远离开这难以忍耐的煎熬。还有更危险的,沙一旦放慢脚步,时间的利齿就会把它嚼碎,连同它那可怜的,还未生根的小小梦想一起,咽下黑洞似的胃袋。因为沙在走,于是沙漠也跟着聚拢或扩张。成片的沙漠,呈现令人心碎的柔黄色光泽,几乎没有人能理解它们的执著,或者根本就没有人尝试过要去揣摩它们的心思。这些可怜而可爱的生灵,一路劳累奔波,但即使是一位英雄,又经得起几次雨雪风霜?太多的泥土不能等到最后,比如屈原、杜甫,又或者是苏东坡──无边的痛苦无疑征服了他们,摧毁了他们,这种征服与摧毁是强有力的、无可抗拒的。于是他们看到自己的破裂,无数的烟尘从心中迸出,只留下一片衰微的枯黄。但泥土毕竟没有真的毁灭,沙会代替他们前进,不过这时他们更加坚强也更轻快,没有肉体和各种欲念的牵绊,他们的脚步会变得更加坚定,因此虽然要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他们也乐于经历这样的蜕变——虽然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无边的精神折磨。沙继续在励志的道路上前行,有时会遇到同类,于是他们聚集但又不黏合,互相扶持又不相互牵制,他们聚聚散散,沙漠也跟着扩大缩小。沙漠不过是沙的集合,说得更具体,不过是一堆尸骨的坟丘,然而它却负担着最艰巨的任务。可怜沙漠多么劳累,清晨刚送走东坡一樽的江月,傍晚又迎来希文一楼的感伤,“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要以怎样的心情来理解这其中的悲情与凄苦?这决不是落魄不得志的醋酸笑骂与讥讽那般简单,这是宏大的、孤独的悲壮。但他们又实在还有希望,对自己的希望和对人世的希望,这希望只带来了更深的绝望,然而希望是不可消灭的,于是他们扭曲地前行着,像是跳给谁的祭亡之舞。或许我不该这样描述,毕竟希望是不可磨灭的。也许有那么一天,沙漠会停止流浪,沙会找到自己的家园,重新变为泥土,生根发芽。    但是现在,仍有无边的沙漠覆盖着地表,无边的沙在前进,狂风肆虐,遮天蔽日,遥远的夕阳从丘顶倾泻而下,无数的光珠在沙上滚过,溅起绛紫的血滴染红天际的云霞。    这时或许会有一个诗人,从和自己融为一体的沙中走过,远远地瞥见了滴血的残日,并由此缔造出一个完满无缺而又悲从中来的世界。这会是一个巨大的伤痕,因为从这里透视着人世的创痛——我们本来不该有这样的故事。11.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答:                                                                                                                                                 12.结合全文,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①沙是死者的尸骸,不同的是这尸骸居然还保留着自己的意志,而且似乎越发坚定,这也就是它存在的意义。(从修辞方法角度)②这决不是落魄不得志的醋酸笑骂与讥讽那般简单,这是宏大的、孤独的悲壮。(从句式角度)答:                                                                                                                                                  13.结合全文,概括“沙”的形象特点。(5分) 答:                                                                                                                                                 14.文章最后说“本来不该有这样的故事”,你如何理解?请从“该有”和“不该有”两个角度分别加以探究。(8分 )答:                                                                                                                                                第Ⅱ卷(阅读题  共84分)四、(共24分) 15、下列四组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鏖(áo)战     罅(xià)隙      滕(téng)录    以儆(jǐn)效尤B.撷(xié)英     宽宥(yòu)     圭臬(niè)     蟾宫折桂C.臧否(fǒu)     疑窦(dòu)     商榷(què)    如椽(yuán)之笔 D.诚笃(dǔ)     民瘼(mò)     煽情(shàn)    禁若寒蝉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3分)A.“慎独”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修身准则,意在提醒人们在独处时也应时刻警醒自己,不做违反道德原则的事。这种思想境界,正是党员干部应该不断追求的,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有人监督无人监督一个样,不欺于暗室,不掩耳盗铃,心中坦荡,自能光风霁月,高山景行。B.他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C.清华学霸引人膜拜,三年年级名次第一,世界顶级的计算机视觉会议CVPR审稿人,发表论文数量质量向老师看齐,各种奖学金拿到手软。清华学霸,狂霸酷帅吊炸天,学渣们只能望其项背。D.2013赛季澳网首场女单半决赛由中国金花李娜迎战08年赛季冠军莎拉波娃,中国金花不孚众望,直落两盘完胜对手,继而率先锁定一张决赛入场券。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B.苹果对中国消费者的“三包”缩水、保修期内使用翻新件等内外有别的做法,其根源是中国消费者的盲目追捧以及苹果自身的傲慢与偏见造成的。C.“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D.成功的实质,并不是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欲胜人者先自胜”。只有战胜自己的人,才是伟大的胜利者、成功者。一个不认真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把功夫放在自己身上的人,早晚是要失败的。18.将下面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4分)人民网2013年10月22日讯 据台“中广新闻”报道,一名美国男子跑马拉松的同时织围巾,织出一条4米长围巾,创造了世界纪录。这名男子叫巴布柯克,41岁,是中密苏里大学设计系教授,他用5小时48分27秒跑完马拉松,还织完一条围巾,这条围巾4公尺长,打破英国女子苏西3个月前缔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当时苏西一边跑马拉松一边织围巾,织了一条2米长围巾。19.将下列五句排列成一段话。(5分) ①正是这一精神自由——它不能被剥夺——使得人的生命有意义、有目标。②可以说,他们的受难是有价值的;他们承担痛苦的方式是一种真正的内在成就。③他们在集中营的生活,他们的受难和死亡,证明了一个事实:不能失去最后的内心自由。④在我结识了集中营中的伟大受难者之后,这一话语经常进入我的脑海。⑤托斯绥夫斯基曾经说,“我所惧怕的只有一件事情:他的受难没有价值。”20.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欣赏高山,就应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坚定和厚重:       欣赏大树,就应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五、作文(60分)21. (本大题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和—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诗句,该诗于1918年1月15日发表于《新青年》第4卷第1号,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解析】 C项是解释文化影响衰减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 C2. 【解析】《论语》可靠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错。【答案】D3.【解析】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中有保守的思想。【答案】 C4.B5.A 6.D7.(1)由此看来,眼、耳、口、鼻不能随意行动,一定要有所抑制。这就像做官一样,不能擅自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约束。这是珍惜生命的方法。(2)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之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昵?这是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岂止像随侯珠那样贵重呢? 8. 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9.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10.【甲】(1)而又不随以怠,(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而在己为有悔;(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5)可以无悔矣,(6)其孰能讥之乎?【乙】(1)何妨吟啸且徐行。(2)竹杖芒鞋轻胜马(3)一蓑烟雨任平生。(4)料峭春风吹酒醒,(5)回首向来萧瑟处(6)也无风雨也无晴。11.(共5分)写了“我们”“有家”或“有安身之所”的生活现状以及对安定的渴望(2分)。与沙进行对比(1分),突出沙子不停流浪的特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得分)12.(共6分)①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1分,答对任意一个即得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沙虽然失去了生命,但仍然有自己坚定的意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②运用否定和肯定句式(1分)。肯定了历史上仁人志士身上的精神不会消亡,并深深影响和激励着后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3.(共5分)是泥土的新的生命(或“泥土的全新的载体”等,1分),这个生命是用意志支撑的(1分),它是漂泊的、孤独的生灵(1分),它不停地追寻和逃离(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4.(共8分)“不该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在追寻理想的过程中,遭受到无边痛苦的征服和摧残,出现了许多死亡,诞生了很多悲剧;( 2分)悲剧的产生意味着真善美的毁灭,意味人类文明的倒退。(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该有”: 悲剧是将人类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的出现对所有人来说起到了警醒、劝诫的作用,促使他们认真思考并追求真善美。( 2分)磨难、痛苦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是动力,促使他永不停息地追寻自己的理想,直至最终实现。( 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5B16A 17 D.A项两面与一面不搭配;B项句式杂糅;C项“成分残缺”,“他们”后缺少介词“对”。18. (共4分)美国男子跑马拉松织4米围巾破世界纪录19. (共5分)⑤④③②①20. (共6分)略  21..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阅卷附文言译文:圣人深深思虑天下,比不上他对生命的看重。眼、耳、口、鼻是为生命服务的。耳朵虽然想听到声音,眼睛虽然想看到色彩,鼻子虽然想嗅到芳香,口舌虽然想品尝滋味,但如果这些危害到生命就抑止。由此看来,眼、耳、口、鼻不能随意行动,一定要有所抑制。这就像做官一样,不能擅自做任何事,一定要有所约束。这是珍惜生命的方法。尧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回答说;“让我作天子还是可以的,虽是这样,我现在正害着忧劳深重的病,正要治疗,没有余暇顾及天下。”天下是最珍贵的,可是圣人不因它而危害自己的生命,又何况其它的东西呢?只有不因天下而危害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越国人连续三代杀了他们的国君,王子搜对此很忧惧,于是逃到一个山嗣里。越国没有国君,找不到王子搜,一直追寻到山洞。王子搜不肯出来,越国人就用燃着的艾草熏他出来,让他乘坐国君的车。王子搜拉着登车的绳子上车,仰望上天呼喊道:“国君啊,国君啊!这个职位怎么偏偏让我来干啊!”王子搜并不是厌恶作国君,而是厌恶作国君招致的祸患。像王子搜这样的人,可说是不肯因国家伤害自己生命的了。这也正是越国人想要找他作国君的原因。鲁国国君听说颜阖是个有道之人,想要请他出来做官,就派人带着礼物先去致意。颜阖住在陋巷,穿着粗布衣裳,自己在喂牛。鲁君的使者来了,颜阖亲自接待他。使者问:“这是颜阖的家吗?”颜阖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使者进上礼物,颜阖说;“怕您把名字听错了而会给您带来处罚,不如搞清楚再说。”使者回去查问清楚了,再来找颜阖,却找不到了。像颜阖这样的人,并不是本来就厌恶富贵,而是由于看重生命才厌恶它。世上的君主,大多凭借富贵傲视有道之人,他们如此地不了解有道之人,难道不太可悲了吗?所以说:道的实体用来保垒身体,它的剩余用来治理国家,它的渣滓用来治理天下。由此看来,帝王的功业是圣人闲暇之余的事,并不是用以全身养生的方法。如今世俗所谓的君子损害身体舍弃生命来追求外物,他们这样做将达到什么目的昵?他们又将采用什么手段达到目的呢?大凡圣人有所举动的时候,必定明确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耜达到目的所应采用的手段。假如有这样一个人,用随侯之珠去弹射千仞高的飞鸟,世上的人肯定会嘲笑他。这是为什么昵?这是因为他所耗费的太贵重,所追求的太轻微了啊。至于生命,其价值岂止像随侯珠那样贵重呢?子华子说:“全生是最上等,亏生次一等,死又次一等,迫生是最低下的。”所以,所谓尊生,说的就是全生。所谓全生,是指六欲都能得适宜。所谓亏生,是指六欲只有部分得到适宜。生命受到亏损,生命的天性就会削弱,生命亏损得越厉害,生命的天性削弱得也就越厉害。所谓死,是指没有办法知道六欲,等于又回到它来生时的状态。所谓迫生,是指六欲没有一样得到适宜,六欲所得到的都是它们十分厌恶的东西。屈服属于这一粪,耻辱属于这一类。在耻辱当中没有比不义更大的了。所以,行不义之事就是迫生。但是构成追生的不仅仅是不义,所以说,迫生不如死。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呢?比如,耳朵听到讨厌的声音,就不如什么也没听判,眼睛看到讨厌的东西,就不如什么也没见到。所以打雷的时候人们就会捂住耳朵,打闪的时候人们就会遮住眼睛。迫生不如死就像这类现象一样。六欲都知道自己十分厌恶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这些东西一定不可避免,那以就不如根本没有办法妇道六欲。没有办法如道六欲就是死。因此迫生不如死。嗜好吃肉,不是说连腐臭的老鼠也吃,嗜好嚼酒,不是说连变质的酒也喝。珍惜生命,不是说连迫生也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