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零诊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绵阳市2016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零诊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山中学高三(上)零诊生物试卷 ‎ 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7题,每题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及纤维素 ‎ B.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例越大,细胞膜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小 ‎ C.不同生物膜通过囊泡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 ‎ D.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核糖体都含脱氧核苷酸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下降 ‎ 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 ‎ 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 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发生改变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细胞内多数区域呈绿色 ‎ B.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 C.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用来研究光反应过程中的H2O的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4.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B.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C.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5.下列有关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B.噬菌体DNA的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 C.噬菌体DNA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 ‎ D.大肠杆菌的核酸均分布于拟核,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间为寄生关系 12‎ ‎6.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B.基因的自由组合包括基因重组,受精作用时未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可以是可育的,也可以是不育的 ‎ 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7.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UAG ‎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 D.基因P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__________.‎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填字母).‎ ‎(3)c中的酶有多种,它们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4)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__________(填字母),蓝藻细胞中也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字母).‎ ‎9.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代谢过程图,a和b为不同气体,①一⑥为不同过程,图乙为该细胞光照强度和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 ‎(1)图甲的结构I产生a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填过程名称)来实现的,该过程同时将光能经ATP转变为__________(填具体物质)中的稳定化学能.‎ ‎(2)图甲中a物质生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b物质参与反应的过程中碳原子转移的途径是__________.‎ ‎(3)图甲的结构Ⅱ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过程名称),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 ‎(4)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数字符号),A点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 ‎10.如图为甲病和乙病在某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和乙病分别为__________遗传病(填标号),乙病的特点是__________.‎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显性造传病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基因型为__________,III﹣7的基因型__________.‎ ‎(3)Ⅱ﹣2与II﹣3婚配,再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生育一个两种病都不患的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子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__________.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且Ⅲ﹣1为该人群中一员,则III﹣1和Ⅲ﹣2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11.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12‎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__________.‎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研究表明,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适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茎尖,再经固定、解离、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__________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南山中学高三(上)零诊生物试卷 一、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7题,每题6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蛋白质及纤维素 ‎ B.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例越大,细胞膜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小 ‎ C.不同生物膜通过囊泡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 ‎ D.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核糖体都含脱氧核苷酸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 分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利于细胞的生长.细胞趋向于小,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就越方便.‎ 解答: 解:A、组成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即少量的糖类,A错误;‎ B、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例越大,细胞膜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大,B错误;‎ C、不同生物膜通过囊泡转化,体现了生物膜结构的统一性,C正确;‎ D、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都含DNA,故都含脱氧核苷酸,而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脱氧核苷酸,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2‎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下降 ‎ B.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 ‎ 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 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长短发生改变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 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答: 解:A、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的全能性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基因的活动状态不同,B正确;‎ C、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 D、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变短,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细胞内多数区域呈绿色 ‎ B.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 C.将淀粉、淀粉酶先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D.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用来研究光反应过程中的H2O的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 分析:DNA能够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能够被染成红色,主要存在于细胞质.酒精的检测应该用盐酸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结果会呈灰绿色.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相关元素的去向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相关物质的来源与去向.‎ 解答: 解:A、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细胞内多数区域呈红色,A错误;‎ B、酒精的检测应该用盐酸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不能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B错误;‎ C、淀粉、淀粉酶先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再混合,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错误;‎ D、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相关元素的去向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过程中的H2O的光解和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和还原过程,D正确.‎ 故选:D.‎ 1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光照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综合,有一定的难度.‎ ‎4.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 ‎ B.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 C.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 D.酶1与产物B的相互作用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 ‎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具有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解答: 解: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酶1与产物B结合后失活,与有活性时相比结构发生了变化,说明酶的功能由其空间结构决定,A正确;‎ B、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同一种酶,氨基酸种类和数目相同,所以酶1的变构位点和活性位点的结构取决于特定的氨基酸序列,C正确;‎ D、酶1与产物B结合使酶1无活性,合成产物A的反应会中断,这样可以防止细胞生产过多的产物A,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酶促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下列有关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B.噬菌体DNA的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 C.噬菌体DNA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 ‎ D.大肠杆菌的核酸均分布于拟核,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间为寄生关系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12‎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错误;‎ B、噬菌体DNA的碱基对排列在双螺旋结构的内侧,B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其DNA复制及表达需大肠杆菌提供原料、酶和ATP等,C正确;‎ 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核酸主要分布于拟核,噬菌体与大肠杆菌间为寄生关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及其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B.基因的自由组合包括基因重组,受精作用时未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可以是可育的,也可以是不育的 ‎ 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分析:变异包括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包括:‎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 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所以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A正确;‎ B、基因重组包括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受精作用时未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 C、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则可育,C正确;‎ 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小白鼠体细胞内的6号染色体上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2‎ ‎ A.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反密码子变为UAG ‎ B.基因P和基因Q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 C.若基因P缺失,则该小白鼠发生了基因突变 ‎ D.基因P在该动物神经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4个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的特征. ‎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P基因和Q基因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因此P基因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Q基因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 解答: 解;A、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AUC,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AG,A正确;‎ B、P基因转录时以b链为模板,Q基因转录时以a链为模板,B错误;‎ C、若基因P缺失,小鼠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是基因没有缺失,只是基因中碱基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C错误;‎ D、动物的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最多含有2个,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转录和反应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对于基因的转录和反应过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不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图中a、b、c、d为细胞器,3H亮氨酸参与图示过程可合成物质3HX.请据图回答:‎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其中观察c需用到染色剂健那绿染液.‎ ‎(2)在图示过程中,膜面积会发生变化的细胞器有b、d(填字母).‎ ‎(3)c中的酶有多种,它们的分子结构明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不同酶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遗传信息)不同.‎ ‎(4)图中含有DNA的结构是c(填字母),蓝藻细胞中也有的细胞器是a(填字母).‎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 分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12‎ ‎2、该图是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 解答: 解:(1)由于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因此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不同细胞器分离;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剂,因此观察线粒体常用健那绿对线粒体进行染色.‎ ‎(2)分泌蛋白的活性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将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再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因此该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会发生变化.‎ ‎(3)呼吸酶本质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合成的,由于控制合成不同酶的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因此不同酶的结构不同.‎ ‎(4)核酸含有DNA和RNA,图中c线粒体含有DNA,a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构成;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唯一细胞器是核a核糖体.‎ 故答案为:‎ ‎(1)差速离心法 健那绿染液 ‎ ‎(2)b、d ‎(3)控制合成不同酶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遗传信息)不同 ‎(4)c 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及分泌蛋白合成、真核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知识.意在考查识图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分泌蛋白的合成.‎ ‎9.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代谢过程图,a和b为不同气体,①一⑥为不同过程,图乙为该细胞光照强度和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结构I产生a物质是通过光合作用(填过程名称)来实现的,该过程同时将光能经ATP转变为葡萄糖(填具体物质)中的稳定化学能.‎ ‎(2)图甲中a物质生成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b物质参与反应的过程中碳原子转移的途径是CO2→C3→(CH2O).‎ ‎(3)图甲的结构Ⅱ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填过程名称),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图乙中的C点对应图甲中的过程有③④(填数字符号),A点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为温度和光照强度.‎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分析:1、由图甲可知,a为氧气,参与有氧呼吸,又是光合作用的产物.b为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的产物和光合作用的原料;Ⅰ是叶绿体,Ⅱ是线粒体.‎ ‎2、据图乙分析,纵坐标上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在光照强度为0kLx时,曲线与纵坐标相交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真正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积累葡萄糖的量=净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的量.‎ 12‎ 解答: 解:(1)氧气是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的,I结构为叶绿体,同时还会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 ‎(2)图甲中a物质即氧气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物质二氧化碳参与及产生过程中碳原子转移途径是CO2→C3→(CH2O).‎ ‎(3)图甲的结构Ⅱ线粒体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4)图乙中的C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对应图甲中的过程只有③④,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 葡萄糖(糖类)‎ ‎(2)类囊体薄膜(基粒) CO2→C3→(CH2O)‎ ‎(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4)③④温度和光照强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对图甲中物质代谢的分析判断细胞器的种类和物质;明确乙曲线探究的是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能够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10.如图为甲病和乙病在某家族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病和乙病分别为AC遗传病(填标号),乙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显性造传病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基因型为AaXBY,III﹣7的基因型AaXbY.‎ ‎(3)Ⅱ﹣2与II﹣3婚配,再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两种病都不患的正常男孩的概率为,子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概率为.‎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随机调查.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且Ⅲ﹣1为该人群中一员,则III﹣1和Ⅲ﹣2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 分析:分析遗传图谱:‎ 甲病:图中Ⅰ﹣1、Ⅰ﹣2没有病,其女儿Ⅱ﹣1有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2‎ 乙病:Ⅱ﹣6、Ⅱ﹣7没有病,其儿子Ⅲ﹣7有病,说明是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甲乙两种病有一种是伴性遗传,则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2)由于儿子有甲病,所以Ⅱ﹣5基因型为AaXBY.由于母亲有甲病,自身有乙病,所以III﹣7的基因型为AaXbY.‎ ‎(3))Ⅱ﹣2与II﹣3婚配,后代有两种病的儿子,所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后代甲病概率为,乙病的概率为.‎ 所以再生育一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生育一个两种病都不患的正常男孩的概率为×=,子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纯合子的概率为×=,因此代正常女孩基因型为杂合体的概率为.‎ ‎(4)若调查甲病发病率,需要注意随机调查、调查的群体足够大等.若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即aa=,则a=,,A=,计算可得AA=,Aa=2××=,所以正常人杂合子的概率为,则III﹣1和Ⅲ﹣2(Aa)的子代患甲病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AC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2)AaXBY AaXbY ‎ ‎(3)‎ ‎(4)随机调查 ‎ 点评: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已知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11.罗汉果甜苷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它分布在罗汉果的果肉、果皮中,种子中不含这种物质,而且有种子的罗汉果口感很差.为了培育无子罗汉果,科研人员先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罗汉果,诱导其染色体加倍,得到下表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 ‎(1)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理由是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易变异.‎ 12‎ ‎(2)上述研究中,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研究表明,诱导罗汉果染色体加倍最适处理方法是以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首先取变异植株幼嫩的茎尖,再经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制得鉴定植株芽尖的临时装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还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生物变异的应用. ‎ 分析: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表中数据表明:用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时,变异率最高.‎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的方法,它们的原理相同,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答: 解:(1)秋水仙素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作用原理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因为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易变异,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时要选取芽尖生长点作为处理的对象.‎ ‎(2)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表中数据表明:用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时,变异率最高.‎ ‎(3)鉴定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确认罗汉果染色体数加倍最直接的证据.而染色体变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但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其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最后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因为该时期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稳定,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4)获得了理想的变异株后,要培育无子罗汉果,可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这样即可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故答案:(1)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芽尖生长点细胞分裂旺盛,易变异 ‎(2)秋水仙素的浓度 处理植株的成活率和变异率 以0.1%秋水仙素滴芽尖生长点 ‎(3)漂洗、染色 有丝分裂中期 ‎(4)用四倍体罗汉果与二倍体杂交,获得三倍子无籽罗汉果.‎ 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数据处理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及应用能力.‎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