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同步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同步检测(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右图为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他在管仲的辅佐下,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目的是(  )‎ A.维护周王权威 B.抵御少数民族侵扰 C.讨伐弱小诸侯国 D.壮大自身力量 答案 D 解析 齐桓公实行的是“尊王攘夷”政策,使其霸业更加合法合理。‎ ‎2.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是秦国强胜的惟一原因 B.秦国军事上的强盛是偶然因素所致 C.由于统治政策得当,秦国得以强盛 D.地主阶级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的表述,荀子认为秦国的强盛是由于变法,有必然性,而非偶然。‎ ‎3.秦国的广大农民在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主要是因为(  )‎ ‎①连坐制度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 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 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连坐制度规定秦国居民有“举盗奸”的责任,否则就有可能被连坐。因此,①的叙述是错误的。‎ ‎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 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 6‎ 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到“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变化,说明小农经济在秦国得到发展,故选B项。A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在“瓦解”;D项中的“战斗力”无法从材料中获取。‎ ‎5.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融合 B.从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答案 A 解析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6.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决的态度 ③改革要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 A ‎7.“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森林民族”实际是指游牧民族,再结合“森林民族……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和所学史实可知,指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干材料。‎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6‎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较多,但最主要的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即社会制度的变化。‎ ‎9.北宋前期,军队人数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但宋神宗时期,军队总数由原来的110余万减少至80余万。这说明(  )‎ A.北宋中期兵源匮乏 B.与少数民族作战,损兵折将 C.王安石军事改革卓有成效 D.财政困难,招兵养马捉襟见肘 答案 C 解析 “省兵”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 ‎10.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答案 B 解析 保甲法规定,农户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让成婚的儿子分家而过,就是为了减少家中的男丁数,以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11.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通达,一些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能力。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反对而导致失败。而B项属局部性原因,D项是指王安石变法被废除。‎ ‎12.“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 ‎①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②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③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④对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影响深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6‎ 解析 材料中的“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表明行中书省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而“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仿中书省建制”则说明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元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辖,而不是确保地方的独立性,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3.下图为元朝行政机构示意图,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 A.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 B.枢密院负责纠察百官 C.御史台统领全国军事 D.宣政院管理台湾和西藏事务 答案 A ‎14.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制度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这一制度的实行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是(  )‎ A.没有关系 B.阻碍作用 C.促进作用 D.有关系 答案 C 解析 通过一条鞭法的实行,促进了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5.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主要原因是(  )‎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收效甚微 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 D.张居正为官暴戾 答案 C 解析 张居正改革损害了当时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势必遭到他们的反对。‎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6‎ 材料一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材料二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荀子·议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10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10分)‎ 答案 (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17.有学者认为,秦以后中国历代的变法大致可以分为征农、征商和农商并征三种类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最典型的是北魏均田制……颁布条文中有“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之规定,租调制以“一夫一妇计”……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都是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特别是“摊丁入亩”,因法律上先已宣布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从此即将舍地税人的制度彻底废除了。征商型变法,西汉的桑弘羊变法是其典型。盐铁官营……盐铁的生产和运销,一由国家包揽……古人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 材料二 典型的农商并征型变法,是王安石变法。在征农方面他首先推行的是青苗法和免役法。“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凡当役人户,以等第出钱,名免役钱。”……在征商方面王安石推出了市易法,“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以上材料摘编自程念祺 ‎《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征农型变法的演变趋势。如何理解“食盐垄断,形式上是征商,本质上仍是征农”?(10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王安石变法中征农、征商方面的措施与材料一中同类措施的主要不同点。(10分)‎ 答案 (1)趋势:以“税人为主”向以“税地为主”转化(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为以土地为主)。‎ 理解:盐铁专卖制度,利用国家垄断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表面上是征收商业税,实际上对人口众多的农民实现了间接征税(间接地榨取了农业赋税)。‎ 6‎ ‎(2)均田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征农均与土地直接相关,而青苗法和免役法避开土地占有问题而征农;盐铁官营是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行垄断经营,而市易法是对一般商品的垄断性经营。‎ 解析 第(1)问“演变趋势”依据材料“税人为主的征农型变法”到“以税地为主而进行的征农型变法”;“理解”依据材料“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得出国家垄断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表面上是征收商业税,实际上对人口众多的农民实现了间接征收农业赋税。第(2)问依据材料进行比较概括:均田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征农均与土地直接相关,而青苗法和免役法避开土地占有问题而征农;盐铁官营是对生产和生活必需品进行垄断经营,而市易法是对一般商品的垄断性经营。‎ 6‎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