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5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5年高二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汉字再简化 周溯源 张广照 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 工具性是汉字的最根本的属性。创造工具是创新,使用工具也要创新,人们在使用汉字中也在改变着汉字。祖先造字要考虑到识字、写字,考虑到实际运用。首创者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后来者可以继续改进提高。5000多年来,汉字简化有很大的发展进步,但相对英文来说,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好。于是汉字变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进一步简化汉字,将更有利于中文走向世界。‎ 简化是汉字进化、优化、美化的必由之路。汉字是字中有字,笔画多的字通常可以拆分成几个字,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在书写时繁简才有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几千年来汉字演变的趋势,从整体上说是从图画到线条到笔画;从数量上说是从少到多再到少;从结构上说是从简到繁再到简;从字型上说,是从不统一到长扁再到方;从笔画形态上说,是从不规则到弧形再到波浪形再到平弧相间的演变。汉字大变化是社会大发展的反映,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大发展。‎ 汉字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民间。汉字从根源和雏形上来说,来自劳动人民,但经过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而形成的汉字,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商代甲骨文就相对成熟,比较系统。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仅为少数人掌握和垄断,是贵族化的标志。西周末期,民间兴学,文化下移,文字走出史卜之手,越来越多的人识字用字学文化,简化文字便成众望所归。简化的结果,文字的神秘色彩被淡化,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被淡忘,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是基本趋势和要求。‎ 中国历朝历代官方民间都在进行着简化工作。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书、楷书。隶书是篆书的简化,草书、行书又是隶书的简化,而简体字正是楷书的简化。楷书在魏晋时开始出现,而简体字已见于南北朝的碑刻,隋唐时代简化字逐渐增多,在民间相当普遍,被称为“俗体字”‎ - 19 -‎ ‎。宋元明清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简体字多达6240个。清末民初,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新中国于1956年之后出版了《简化字总表》,这就是今天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 汉字简化不仅省时省力,还会改变人们学习的心理和态度,一见钟情和望而却步,差别甚远。简化的汉字不仅易写,而且多数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书圣王羲之行书《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简化字。‎ 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华文圈中使用简化字的人占绝大多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联合国现在也都使用简体字。电脑的出现虽然使人用手写字的机会少了,但手写仍有必要,仍有大量的手写相当长的时间不能被替代,因此,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1. 关于汉字及其产生和演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文化基因和载体的汉字,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象形文字,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 B.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从图画到笔画,从多到少,从繁到简,从长扁到方,从波浪形到平弧相间,这些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C.从根源和雏形看,汉字来自民间,但因一字多形、字形复杂等因素,而采集、整理和加工创造则出于史卜和达官贵人之手。‎ D.魏晋时出现楷书,南北朝时出现简体字,简体字是楷书的简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多是简化字。汉字简化从未停止。‎ ‎2. 对汉字简化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字的笔画多少在识别时没有难易之分,只是书写时繁简有所不同,而求简求快是书写的自然要求,因而汉字简化成为必然。‎ B.汉字简化使人们越来越把文字作为一个词的符号来对待,从而淡化了文字的神秘色彩,淡忘了字形中包含的原始意义。‎ C.中国历代都在进行着汉字简化,清末民初政府首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现在中国内地的用字标准遵从于《简化字总表》。‎ D.简化的汉字不仅使人们学习汉字“望而却步”的心理变为“一见钟情”;而且多数汉字也更美了,简化与美化得到了兼顾。‎ ‎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祖先造字不可能考虑周全,一步到位,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在改变着汉字,后来者继续改进提高也是创新。‎ B.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之一,汉字简化虽有很大的进步,但易学易记易写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完全解决好。‎ C.古人顺应线条化、平直化、简单化的趋势和要求,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变为篆书,再变为隶、楷、行、草。‎ - 19 -‎ D.国际“汉语热”日益升温,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不少国家现在都使用简体字,因而汉字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经略安抚使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隙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 ‎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 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农隙自诣吏             隙:空闲。 B.乃令乡置一匮,籍其名        籍:户籍。‎ C.师中简善守者列塞上         简:选择、选拔。 D.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课法    课:考核。‎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    )(3分) ①妨其农时者必遣归            ②租税皆先期而集     ③师中为脱桎梏               ‎ ‎ ④许日输所负    ⑤比终岁,逋者尽足            ⑥‎ - 19 -‎ 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 B.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夏国上奏想延缓对朝廷的进奉日期,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 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  D.李师中志向高远,但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原因是他喜欢谈论国家大事。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 ‎(1)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3分)     ‎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4分)‎ ‎(3)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秋夜怀吴中①‎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②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 注  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8.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4分)‎ - 19 -‎ ‎9.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三)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1)在天愿作比翼鸟,________________。 (2) ,罾何为兮木上。‎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5)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6)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7) ,深巷明朝卖杏花。 (8)心非木石岂无感, !‎ ‎(9) 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阿宠的春天 陈力娇 阿宠出生不到半年,就被送到煤井下,从此过上了暗淡无光的日子。‎ 阿别很心疼阿宠,每天喂它草料时,都忘不了给它多兑些苞谷。阿别说,阿宠呀,虽说你叫阿宠,可是没人真正宠你呀,你知道你到井下意味着啥吗?就是你到死都得呆在这八百米深处呀。‎ 阿宠像能听懂阿别的话,它抬头看了看阿别,不吃了,把头别到了食槽的这一方,眼里含着泪。那根拴在它脖颈的绳子,被它拉得直直的,像个棍儿,支在它和食槽之间,再也弹不回来了。‎ 阿别就明白,阿宠是上火了。‎ 上火的阿宠,任阿别再喂它什么都不会去吃了。‎ - 19 -‎ 阿别知道了阿宠的脾气,从此不和阿宠说这样败兴的话了,他换了一种语气,像哄孩子一样对阿宠说,阿宠呀,你多幸福呀,有我陪着你,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呀,我要能再活十年,到时我们一起走呵,走呵,就不再回来了。‎ 阿宠听了这话,果真不再耍脾气了,把它毛茸茸的头贴在阿别怀里,不住地拱动,还伸出舌头,去舔阿别苍老的胸脯。阿宠是一匹雪青马,白色重,青色少,像柔软的青白绸缎,均匀地披在它的身上。由于这一身好辨认的皮毛,它的命运注定在井下一生劳作。‎ 但是,阿宠却瞎了。‎ 终日不见阳光,阿宠的眼睛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阿别劝阿宠道,你别当回事呵,有眼没眼对你一样,你只负责拉车,我为你看路,我不会把你往坏道上领呀。阿宠唯有这一次没听阿别的,它躁动起来,嘶鸣起来。阿别的话音刚落,阿宠一个跳跃挣脱了缰绳,沿着它熟悉的巷道,一路狂奔。‎ 阿宠毛了!阿宠不听话了!阿宠为自己的眼瞎痛苦了!矿工们放下手里的活儿,嘻嘻哈哈去追,他们追了一个巷道又一个巷道,阿宠却仿佛和他们赛跑一样,在晕黄的灯光下灵便地时隐时现。其实阿宠的眼睛早在两个月前就模模糊糊了。‎ 后面的人继续追着,呼啦啦几十号矿工,都是身强体壮,有井下工作经验的,可是任谁也追不上阿宠,是五分钟后,阿宠自己停了下来。阿宠刚停下,矿工们就傻了眼了,在他们刚才干活儿的地方,传来轰隆一声闷响,像海浪拍打礁石,直滚到他们脚下。‎ 塌方了!‎ 矿工们怔住了,愣愣地盯着战栗不已的阿宠,心哆嗦了。忽然有人大喊,阿宠呀,你如亲爹娘呵,家里还有老小呢,不然这会儿我们就成煤下鬼了!这话是阿别喊出的,阿别老泪纵横,他的话,让巷道里顿时叹息四起。‎ 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没有粮食了,没有水了,阿宠也没草料了,更没有苞谷了。可是细心的阿别发现,巷道里有空气,因为他们并没感到窒息,却不知风从哪里来。‎ 阿别吩咐矿工们找风源,有了风源就可能找到出口。‎ 五个人开始行动了,阿别没让所有人一起行动,他想让大家保存体力,他们在井下还不知要呆多少天呢。有人往外打手机,但是信号不好。阿别就让所有人都把手机关了,节省电源,只留一部精良的随时与外面联络。子夜时分,一个叫阿炯的矿工终于和救援队伍联系上了。外面说,他们正在积极想办法,确定方位,让他们坚持住。这话就是说,活命还很渺茫。‎ 大家在巷道里坐了下来,阿宠也趴下了,阿别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它。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找风源的人一出去就迷路了,到了晚上才摸回来。他们告诉阿别,这是一个老巷道,一时摸不清它通向哪里,如果当时阿宠把他们引向别处,一定会比这儿好找到出口。‎ 阿别一听不高兴了,把头扭过去,不理说话的人,却把阿宠搂得更紧了。‎ - 19 -‎ 夜晚来临,人们相继睡去,可是睡下不久,就都激灵醒来,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一晃,两天过去,救援没有进展,希望像撕破的纸屑,一点点飘落。许多人饿晕了,支撑不住了,已经有人把目光一次次集聚在阿宠身上。阿别明白大家怎样想的,但是那是他拼老命也不会让他们做的。‎ 人们理解阿别的心思,没人率先行动,这让阿别很是慰藉。可是到了第五天,人们实在熬不下去了,眼冒金花,奄奄一息。阿别与阿宠商量,他说,阿宠呀,眼睁睁看着这么多人死去吗?阿宠没有回答,它也饿得虚脱了几次,没有力气回应主人的话了。‎ 翌日清晨,饥饿如恶魔又一次降临。矿工们只剩下活命的欲望了。有一个人忍无可忍,手握尖刀爬到阿宠身旁,他面目狰狞,满眼贪光,可是他很快发现,不用他再费劲了,阿宠已为他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 在一个煤坑边,阿宠的一条腿搭在坑沿上,嘴巴上有粘粘的未干的血痕,显然是阿宠自己咬断了大动脉,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 那边,阿别的泪,把耳朵都灌满了。‎ ‎(选自《天池》2010年第7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阿宠看不见以后,阿别安慰它说要为它看路,而阿宠依然躁动和嘶鸣,说明阿宠已深深陷入失明的恐惧里,不能自拔,当然对阿别的安慰难以置信。‎ B.阿别告诉阿宠说它到死都要生活在这暗无天日的井下,阿宠就不吃食了,看得出来它是一匹有灵性的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C.阿宠是煤矿里的“老员工”,它对巷道非常熟悉,而且对自己的预感非常坚定,当它挣脱了缰绳奔跑的时候,几十个身强体壮、经验丰富的矿工也抓不住它。‎ D.“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保住了;但是连阿宠在内,五十条生命也濒临死亡”,承上启下,既是对此前事件结果的交代,又为后面情节作了铺垫。‎ E.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匹雪青马的悲惨遭遇,真实地表现了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 ‎(2)小说中的阿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形象?各有什么作用?(4分)‎ ‎(4)你认为小说中的阿宠有春天吗?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7分)‎ - 19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悼夏丏尊先生 丰子恺 ‎    犹忆二十六年秋,“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因为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匆告别。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好像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因为夏先生老是善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果然这一别“不能再见”了!‎ 后来我扶老携幼,仓皇出奔,辗转长沙、桂林、宜山、遵义、重庆各地。夏先生始终住在上海。初年还常通信。自从夏先生被敌人捉去监禁了一回之后,我就不敢写信给他,免得使他受累。胜利一到,我写了一封长信给他。见他回信的笔迹依旧遒劲挺秀,我很高兴。字是精神的象征,足证夏先生精神依旧。当时以为马上可以再见了,岂知交通与生活日益困难,使我不能早归;终于在胜利后八个半月的今日,在这山城客寓中接到他的噩耗,也可说是“抱恨终天”的事!‎ 夏先生之死,使“文坛少了一位老将”,“青年失了一位导师”,这些话一定有许多人说,用不着我再讲,我现在只就我们的师弟情缘上表示哀悼之情。‎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做尚,一位是居士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种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就为了他们二人同样的深解文艺的真谛,故能引人入胜。夏先生常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原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学生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因为他对学生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学生们最初觉得忠言逆耳,看见他的头大而圆,就给他起这个诨名。但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凡学生有所请愿,大家都说:“同夏木瓜讲,这才成功。”‎ - 19 -‎ 他听到请愿,也许暗呜叱咤咤地骂你一顿;但如果你的请愿合乎情理,他就当作自己的请愿,而替你设法了。‎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主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写他父亲客死他乡,他“星夜匍伏奔丧”。夏先生苦笑着问他:“你那天晚上真个是在地上爬去的?”引得大家发笑,那位同学脸孔绯红。又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抚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这样的教法,最初被顽固守旧的青年所反对。他们以为文章不用古典,不发牢骚,就不高雅。竟有人说:“他自己不会做古文(其实做得很好),所以不许学生做。”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对夏先生这种从来未有的、大胆的革命主张,觉得惊奇与折服,好似长梦猛醒,恍悟今是昨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初步。‎ 李先生做教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一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到齐。譬如学生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学生吃了他一眼,自己请求下次再还。他话很少,说时总是和颜悦色的。但学生非常怕他,敬爱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学生便嬉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走过校庭,看见年纪小的学生弄狗,他也要管:“为啥同狗为难!”放假日子,学生出门,夏先生看见了便喊:“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啊!”学生笑着连说:“不吃,不吃!”赶快走路。走得远了,夏先生还要大喊:“铜钿少用些!”学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激他,敬爱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是“妈妈的教育”。夏先生后来翻译的“爱的教育”,风行国内,深入人心,甚至被取作国文教材。这不是偶然的事。‎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教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关系仍多,常到上海与夏先生相晤。故自我离开夏先生的缘帐,直到抗战前数日的诀别,二十年间,常与夏先生接近,不断地受他的教诲。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体,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在我觉得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勇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 19 -‎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状态,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朋友中有人生病了,夏先生就皱着眉头替他担忧;有人失业了,夏先生又皱着眉头替他着急;有人吵架了,有人吃醉了,甚至朋友的太太要生产了,小孩子跌跤了……夏先生都要皱着眉头替他们忧愁。学校的问题,公司的问题,别人都当作例行公事处理的,夏先生却当作自家的问题,真心地担忧。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别人当作历史小说看的,在夏先生都是切身问题,真心地忧愁,皱眉,叹气。故我和他共事的时候,对夏先生凡事都要讲得乐观些,有时竟瞒过他,免得使他增忧。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忧伤终老。在“人世”这个大学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教育”与“妈妈的教育”。‎ 朋友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添了几十万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给忧愁材料的社会所致使,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因为我的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励之下学起来的。今天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原稿纸上。‎ ‎1946年5月1日于重庆客寓。‎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主要记述了夏丏尊先生教授作者时的几件往事,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夏先生的感激和缅怀之情。‎ ‎ B.文章开头写夏先生分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作者却笑他多忧,流露出对夏先生消极、悲观心态的不认同。‎ ‎ C.“木瓜”本是因批评学生招致反感而得的外号,但当学生们看到他把学生的请愿全当作自己的请愿时,绰号就变成了爱称。‎ ‎ D.文章写李先生并非“走投无路,遁入空门”,而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行大丈夫事”,这彰显了李叔同先生的高尚品质。‎ ‎ E.文章名为“悼夏丏尊先生”,却用了大量笔墨来写李叔同先生的行为品性,既有对比,也有类比,突出了夏先生的品格。‎ ‎(2)第二段在记述夏先生赞美李叔同先生的话后,作者为什么说“这话也可说是‘夫子自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 19 -‎ ‎(3)文申多次提到“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的“多忧善愁”源于他的爱,他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4)作者把李叔同先生与夏先生的教育方式分别称为“爸爸的教育”和“妈妈的教育”.你喜欢哪位先生的教育方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3.下列字的注音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A.横槛(jiàn) 回眸(móu)  创伤(chuànɡ) 霓裳(ní)‎ B.鼙鼓(pí) 千乘(shènɡ) 间隙(jiàn) 剽掠(piāo)‎ C.驭气(yù) 仙袂(mèi) 肯綮(qǐnɡ) 凝睇(dì)‎ D.人寰(huán) 参差(cī) 鼎铛(dānɡ) 临邛(qiónɡ)‎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莹润  雷霆  峭拨  目无全牛 B.迥异  空蒙  呕哑  钩心斗角 C.参差  经营  逦迤  踌躇满志 D.慷概  溃围  营茸  垓下之围 ‎15.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 B.与佳期兮夕张 佳期:好的日期 ‎ C.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啬,吝惜 ‎16.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而刀刃新发于硎 /多于九土之城郭,‎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2分  ), (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因其固然 ‎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虽然,每至于族 - 19 -‎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所见无非牛者 ‎ ‎18.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在印度,一种名叫“基伍”的中国手机相当“牛”,其明星代言的广告贴得俯拾皆是,其年销量也居各种名牌手机之首。‎ ‎ B.有抱负、有追求,这是当代青年应具备的品质。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整天沉浸在甘之如饴的生活环境中而无所事事,很快就会磨掉锐气。‎ ‎ C.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我们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还要发扬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 D.他工作十分积极,总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这段时间他病情加重,实在不宜过度劳累,而应在家休养生息。‎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 A.通过税率调节、薪酬监管等政策措施,降低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缩小行业收入差距,为扩大消费提供基础性条件,国家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B.今年春节,南开大学共有100余名研究生选择留校过年,学校在留校研究生中开展了“亲情春节感恩父母”主题活动,在新春佳节给父母寄一张“感恩贺卡”、打一通“亲情电话”,送上新春祝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C.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D.日前,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驻“新家”——青岛某军港,标志着由中国海军组织设计施工、历时四年建成的这座军港已具备航母靠泊保障能力。‎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当前,文艺门类之间“各自为战”“自说自话”的情况相当严重,________。如何把“专业的”普及到大众中去,把高雅的文艺作品介绍给普通大众,对文艺批评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 ‎①这种专业习惯,使部分批评工作者的文章缺乏大气以及自由驾驭材料的能力 ‎②虽然业内人士颇多指责 ‎③把大的题目一概视为空洞无物,斥之为不会做学问 ‎④对于易中天、于丹等人登上“百家讲坛”‎ ‎⑤但是却不能忽略他们在文化普及层面的贡献 ‎⑥一些专业批评家就是看不得别人做大一些的题目 - 19 -‎ A.⑥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⑤⑥③④②① D.④⑥③①②⑤‎ ‎21.提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写出三个关键词。(3分)‎ ‎ 由建设部起草的《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收到了数十封电子邮件积极参与讨论。该条例要求新建住宅必须执行节能标准,并注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同时要求审计政府办公楼的耗能情况,并根据审计结果予以整改。‎ ‎ 能源趋紧,立法提速。‎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及与之配套的9部规定陆续施行,相关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规定正在制定;‎1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一个由15家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正式成立,拉开立法序幕;北京等地也将为节约能源制定地方性法规……这些法律规定正在为节能开道,为新能源保驾。‎ ‎ 专家预测,一个日趋完善的能源法律法规群将在今后一个时期出现:《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将加快修订;《能源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10余部法律法规将抓紧起草;以推进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利用为重要内容的循环经济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再加上刚刚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构建一个稳定、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大大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22.根据语意仿写三句话。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同。(3)‎ 散文乃走路,诗乃跳舞;散文乃喝水,诗乃饮酒;散文乃说话,诗乃唱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的对比永远说不完。‎ 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从水上吹过,留下了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 骆驼从沙漠走过,留下了深深蹄印;鸽子从天空飞过,留下了声声鸽哨;‎ 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了圈圈年轮……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呢?‎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9 -‎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答案 ‎1. B(从原文第三段可看出,在概述“演变趋势”时不准确)‎ ‎2.B(强加因果,三个分句在原文中只是并列关系,都属于汉字的“简化的结果”,而在B项中,加上了一个“从而”,导致了分句间关系的变化。)‎ ‎3. D(“现在国际社会的汉语热日益升温”作为“简化的步伐不能停止”的原因在原文中没有根据;另外,“简化字在海内外颇受欢迎”概念范围扩大,原文说“简化字在海内外华人中也是颇受欢迎的”。)‎ ‎4.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可根据语法知识排除,“籍其名”是动宾结构,故“籍”应译为动词,理解为“登记”。 5.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⑤是百姓的行为;⑥是李师中的军事部署。这三句都不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 6.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根据最后一段可知,李师中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的原因是“好为大言”。 7.(1)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牒,公文;是,认为…对/正确;薄,减轻。 (2)此前常让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 解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屯,使/让……驻扎;婴,包围(抵抗)。固定结构,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答:盘旋,弯曲,像蜂房,又像水涡,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解析,落,座;盘旋,弯曲 参考译文:‎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15岁时,曾上密封奏说当时政事。他父亲李纬任泾原都监,夏国以十几万兵力进犯镇戎里,李纬率兵出击,帅府所派遣的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各将领认为兵力多少与敌军不相当,不敢再出战,李纬因此被责罚贬官。李师中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当时吕夷简任宰相,诘问李师中而师中并不屈服,吕夷简发怒,认为这不是一个没有官职的人应当说的话。李师中回答说:“我李师中讲的,是父亲的事。”因此而知名于时。‎ 李师中考中进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庞籍征召他为洛川县知县。百姓中有犯罪被关押 的,如果妨碍他们农忙生产就一定放他们回去,叫他们到农闲时再自己投案。法令有需要下达的就出榜告知百姓,或者把父老们召集来告诉他们。租税没有到期限就都已收齐。百姓欠了官府茶款十万缗,追收时关押了很多人,李师中给他们解脱镣铐,对他们说:“公家的钱没有不偿还的道理。放宽你们的期限,可以吗?”‎ - 19 -‎ 百姓都感动得哭了,表示听从他的命令。于是叫各乡都设一个柜,登记欠钱人的名字,答应每天都可去交纳欠的钱,够一钱以上就投在柜子中。在簿籍上登记后离开,到年底,欠的钱都已交齐。‎ 庞籍任枢密副使,在皇上面前称赞李师中的才能。皇帝把他召来对答,转任太子中允、  敷政县知县,并暂时主管经略司文字。夏国因为宋朝每年按例赐予的财物送得晚了,便移文到边界上说:“请不要超过年底。”皇帝下诏让官吏回答说可以,李师中更改文书说:“照旧例执行。”枢密院劾奏税他擅自更改诏书,李师中说:“更改的是郡的公文。不是诏书。”朝廷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减轻他的罪过。‎ 熙宁初年,李师中任天章台待制。西夏进犯,朝廷让李师中任泰州知州。皇帝下诏赐他《班超传》,李师中也以办事慎重掌握大局要求自己。此前常把重兵驻扎在边境上,敌人来了就作战,抵抗敌人的精兵,而后方没有力量遏止敌人侵入。李师中选择善于守御的部队布置在边塞上,叫善于作战部队处于中间地带,下令给各城堡说:“如果敌人来了,就坚壁固守;等他们撤退时,派兵尾随追击他们。”规约熟练之后,常常取胜。‎ 李师中的志向很高,每次进见皇帝,大多陈奏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要求以进贤人斥退不良之徒作为宰相考查政绩的依据。当官不重威严刑罚,专靠信义服人,明察而宽恕。离任的时候,百姓聚集在路上拦路哭泣,马不能行走。杜衍、范仲淹、富弼都举荐他有辅佐帝王之才。但他喜欢说慷慨激昂的话,因此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但他志气未曾稍微减退。‎ ‎8.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 答案 “挑灯”,说明是久读;“句句”,绝非《楚辞》中的一篇一章。可见“不吾欺”的是贯穿在《楚辞》“句句”中的主要精神——关心国家命运,指斥权奸误国,对因谗被逐的不满等等,是作者内心所深许的,这也正是陆游夜读《楚辞》时的心境。(4分)‎ ‎9.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①双关:用“柳”音关“留”,用“灞桥”意关京都;明写自己留恋吴中,暗示朝中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②由自己在蜀州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两相对比,更加显示了千里客居者的孤独和苦闷。(4分)‎ ‎(三)10.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 (2)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3)长风破浪会有时,_直挂云帆济沧海。 (4)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5) 楼船夜雪瓜洲渡_,铁马秋风大散关。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8)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9)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9 -‎ ‎11.(1) DC(【解析】D给3分,C给2分,E给1分。答AB不给分。A项阿宠的躁动和嘶鸣不是因为失明的恐惧,而是预感到了塌方的危险。B项说一匹马对未来很失望,希望尽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言过其实。E项 “表现动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所处的弱势地位,批判了人类践踏生命的行为”表述不准确,主要是批判人性的自私和冷酷,故给1分)‎ ‎(2)①善良有爱心。悉心喂养阿宠;像哄孩子一样安慰阿宠;誓死守护阿宠的的生命。 ‎ ‎②敏感细心。观察阿宠的表情和动作就知道它上火了;最先明白是阿宠把大家救出困境;被困之后,又是第一个发现巷道里有空气;‎ ‎③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被困后没有惊慌,吩咐矿工们找风源,存体力,关手机。(每点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可任举一例分析)‎ ‎(3)①动作、神态描写。“手握尖刀”“面目狰狞,满眼贪光”表现了那个人的凶残和贪婪。‎ ‎②对比、衬托。那个人和阿宠形成对比,凸显了阿宠的善良和无私。‎ ‎③细节描写(或比喻)。“血像个小喷泉,汩汩地流淌,热气正温温地袅袅地向上盘旋。”借对血液流淌的细节描写,突出阿宠的善良无私,加强了对读者的视觉冲击,给读者留下了更加鲜明的印象。(每点2分举两点即可)‎ ‎(4)答案一:阿宠有春天。(1分)‎ ‎①阿别给了它春天般的关爱:阿别心疼它;喂草料时给它多兑苞谷;像哄孩子一样地跟它说话;在别人饥饿想要杀掉它时,决定拼死保护它。(2分)‎ ‎②阿宠也把春天般的温暖带给别人:它虽然命运悲惨,却任劳任怨地在井下拉车,并在危难时救人性命,最后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饥饿垂死的人们。(2分)‎ ‎③阿宠不仅得到了爱,也为别人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爱,生活中的我们享受别人关爱的同时,也要关爱别人,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帮助。(2分)‎ 答案二:阿宠没有春天。(1分)‎ ‎①它命运悲惨:出生不久就到井下工作,工作环境差,导致眼瞎。(2分)‎ ‎②不被珍惜关爱:它救了大家,大家反而抱怨它带错路;危险发生后,人们要杀它以保命。(2分)‎ ‎③它的生命中没有多少温暖和希望,所以它没有春天。它的春天淹没在人类的贪婪和私欲里,阿宠的故事警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尊重和善待生命。(2分)‎ ‎12.(1)D 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A.文中所叙述的并非都是夏先生教授作者时的事情;B.写夏先生告别时“愤然”的回答和“凝注的目光”,是为了突出夏先生对国运的担忧而非消极悲观; C. 两处错误,一是“后来大家都知道夏先生是真爱我们,这绰号就变成了爱称而沿用下去”;二是“如果学生的请愿合乎情理,夏先生就当作自己的请愿”,并非“把学生的请愿全都当作自己的请愿”。) (2)①因为二位先生都博学多能(或同样深解文艺的真谛),同样具有人格魅力。(2分) ②都深爱学生,得到了学生的敬重。(或他们的教育都是爱的教育)(2分) ‎ - 19 -‎ ‎③都痛感众生疾苦,对人世有悲悯之心。(2分) (共6分。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3)①对国家的热爱。当时国运衰微,战乱频仍,他心系国运,愤然悲叹。(2分) ②对学生的关爱。像父母一样,叮嘱学生不喝酒,少花钱等。(2分) ③对众生的大爱。他痛感众生疾苦,为人世而忧伤。(2分)(共4分答两点即可) (4)答案示例一:喜欢李先生的教育方式。(1分)①李先生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使学生感动、诚服。他上课必先到教室,板书写好,端坐讲台等学生到齐。(2分) ②他性格沉静,寡言少语,说话和颜悦色,学生对他畏惧又敬爱。学生还琴,若弹得不好,他不言辞责备,只说“下次再还”。(2分) ③“爸爸的教育”主要是重身教,以自身行动影响学生。(2分)(共7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二:喜欢夏先生的教育方式。(1分) ①夏先生对学生的教育具体琐碎,无微不至。看见年纪小学生弄狗他也要管。(2分) ②夏先生有话直说,使学生容易亲近,感激而敬爱。如放假时反复嘱咐学生 “早些回来,勿可吃酒”“少花钱”。(3分)③“妈妈的教育”主要是重言教,率直开导,谆谆教导,更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凡有请愿都会告诉他。(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三: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喜欢。(2分)(理由可参考示例一、实例二。言之成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3.答案 B 解析 .“创”应读chuānɡ; “綮”应读qìnɡ;“铛”应读chēnɡ。‎ ‎14. 答案 C解析 A.“拨”应为“拔”;B.“蒙”应为“濛”;D.“概”应为“慨”,“茸”应为“葺”。‎ ‎15 答案.B ‎ ‎16. 答案 D解析 D.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 A.“焉”:形容词词尾;语气词。;B.介词,从/介词,比;C.而: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17 答案 C ,解析 A.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的意思。古义:到了。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18..C(A.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语境不当,应为“比比皆是”。 B.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C.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D.休养生息:指在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适用对象不当。)‎ - 19 -‎ ‎19.D (A成分残缺,应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暗换主语。在“在新春佳节”前加上“倡议他们”。  C语序不当。应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20. 答案:A解析:语段先从反面说理,指出一些专业批评家的错误做法,再从正面说理。‎ ‎21. (3分)解析:提取关键词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首先要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且概括时只能用词或短语。‎ 答案:“能源”(节能)、“立法”、“提速”(抓紧)。‎ ‎22.(3)答案 散文乃对话 诗乃独白 散文乃国语 诗乃方言 散文乃门 诗乃窗 六、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思路点拨:材料的前五行运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关键句: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了什么?进而引发思考:是留下欢乐还是痛苦?是留下光荣还是耻辱?是留下真诚还是虚伪?是留下福祉还是灾祸?是留下友爱还是仇恨?是留下公德还是私欲?是留下美名还是骂名?……材料的潜台词其实意在启发人们抓住机遇,珍惜时间,铸就辉煌,提高生命的质量,引导我们从正面思考人生,珍爱生命。欣逢盛世,当代青年在时代的舞台上,应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给生命增光添彩,让自己无怨无悔。时光匆匆,我们不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彷徨。应该抓住机遇,创造辉煌。既要创造物质财富,又要守住精神家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哪怕你留下的只是一缕微笑,那也是自信的种子,希望的阳光。‎ 可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①留下生命的馨香;②潇洒走过,留下斑斓色彩;③一身正气,要留清白在人间;④笑傲人生,留下幸福的记忆。‎ 若写议论类文章,应正反对比,褒贬鲜明,论证有力。若是写记叙类文章,要写出具体的人所留下的美好的、有意义的、难忘的事件。要注意用“小切口”来表现“大主题”,用生活的细节体现真善美。写记叙文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使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 把握此则材料的主旨并不难,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该从一两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挖掘,写出深度来。‎ 答案:例文:‎ 把笑容留下 有了微笑之泉的浇灌,最卑微的泥土上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题记 - 19 -‎ 燕子从水面掠过,留下了圈圈涟漪;露珠从叶尖滑过,留下了点点光芒;我们从时代的舞台上走过,也应留下甜美的笑容。‎ 笑容如同穿越时空的清风,能吹散心中的阴霾;笑容如同满载哲思的梵曲,能唤醒尘封的心灵。留下笑容,能体现出旷达和坦然,能展示出气节和宽容,甚至能塑造出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乐观心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刘禹锡的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笑。因为笑,李白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旷达;因为笑,刘禹锡留下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淡然;因为笑,谭嗣同留下了万古长存的气节。他们笑出了精神,笑出了品格,笑出了光芒万丈的人生。‎ 作家歌德走在一条狭窄小道上,一位挑剔的评论家迎面而来。评论家趾高气扬地说他不会为傻瓜让路,歌德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为评论家让路。同样,美国总统林肯面对政敌的百般刁难,不但没有愤怒反击,反而一笑泯恩仇,与他们握手言欢。这需要怎样宽广的胸怀啊!他们把笑容留给了对手,同时收获了友谊,也留下了千古佳话。‎ 当今中国有这样一些人,虽被幸运之神抛弃,却依然与笑容为伴,奋力前行。“地坛的孩子”史铁生虽身患重病,却仍将笑容嵌入字里行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生命馨香。“中国达人”刘伟虽失去双臂,却仍将笑容注入黑白琴键,演奏出悦耳动听的生命赞歌。还有那些坚强的汶川人,灾难使他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他们没有悲观失望,在全国人民的援助下,用坚毅重建汶川,笑着收获美好的生活。他们的笑,把中华民族不畏苦难的乐观心态展示给了世界。‎ 留下笑容,留下的是美好;走不出阴影,留下的则是悲剧。从项羽的乌江自刎到海子的卧轨、三毛的离去,再到“富士康的十三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绚烂的生命之花在刹那间凋零,我们不能不为之流泪,不能不为之叹息,因为毕竟世上还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景,他们放弃得太早了。‎ 留下笑容,就如同留下一台精彩的人生话剧,会带给他人幸福的启迪;不说再见就带着痛苦和忧伤匆匆退场,只会给人留下无尽的怀念与痛楚。‎ 留下你的笑容吧,它比牡丹艳丽,比荷花清纯,比钻石璀璨。‎ 留下你的笑容吧,让微笑之花开遍山野,让风儿夹着爽朗的笑声在时代的舞台上奏出最华美的乐章……‎ 点评:作者用饱蘸感情之笔,奉劝人们留下笑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的未来。立意准确,主旨鲜明。事例新颖,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论证典型有力。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 19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