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ID:150301

大小:37.9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5-01-0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鹿永建①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  ②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  ③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④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的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⑤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  ⑥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⑦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⑧“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  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  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  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3分)  A. 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①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②,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③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④。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⑥,韩、曾⑦之流亚也。文长既雅⑧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⑨。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数奇(jī):命运乖舛,遇事不利。③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④不偶:遭遇不顺利,没有成就。⑤曲蘖(niè):指酒。⑥格:格调,风格。⑦韩、曾:韩愈和曾巩。⑧雅:高尚,美好。⑨越:越国,今浙江东部,因徐文长是浙江绍兴人,故如此说。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籍:狼籍。B.然数奇,屡试辄蹶        蹶:跌倒,这里指没有考中。 C.公以是益奇之                奇:认为……有奇才。 D.韩、曾之流亚也       亚:比不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 /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C.其所见山崩海立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一一皆达之于诗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6.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7.①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3分)译文:                                                                __ ②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3分)译文:                                                                __③ 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4分) 译文:                                                                _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8~9题。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8、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请指出王勃的《山中》一诗中的情景关系。(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两首诗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区别?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题,每处1分,共6分)①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③ 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⑤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⑥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⑦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王羲之《兰亭集序》)⑧仰观宇宙之大,                     。             (王羲之《兰亭集序》)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布鞋,渐行渐远的温情之舟李亮①把与自己相关的整个乡村从记忆中搬迁至眼前重新温习和试图回溯时,总会再一次看到那些大路小路上,黄土漫漫如细腻稀软的汁液,每每留住百千脚步踏过时的印痕,却转瞬又在风中雨里漾漾地翻覆,掩埋了路上一切踪迹。但记忆中土路印满脚印的画面却不曾被风蚀雨淋所破坏,那种诸多脚印交错重叠的景象怕是要做了土壤和人踪的化石。乡村中的人影早已湮没在沟沟岔岔中去了,最后经过的那个人留在路上的两行脚印却还清晰可辨,光滑,平整、单薄,甚至算得上是有些水润,这两行人的脚印旁,夹杂着牛、驴、羊们的蹄印,深浅不一,像是陪伴在那人弦乐般顺畅的脚印边的小鼓点。亦或像行舟时船舷边缘激起溅开的微小水花。在这样的路上,它们和谐共鸣。  ②这两行脚印便使人想到布鞋了——那浩瀚如海的高原之上,承载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力壮或年迈佝偻身躯的叶叶小舟。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③男子们的布鞋多是黑色。早些年,乡村的人们尚且生活在虽然清贫但不乏典雅的年代,这些黑色的布鞋上都曾被装饰了花纹。妇女们在丈夫能穿出去展示的布鞋上用针脚争奇斗妍,雍容优美的云勾子图案从容地舒展在鞋头鞋帮,再用规整严谨的城墙垛子图案饰了边儿,对一个男人倾注的感情在匀称的白色小针脚中被种植繁衍。如今男式布鞋只留下一面面肃静的黑,样式也变得简洁。女人们对美的敏感更为显著一些。当男子们的布鞋尚且飘着云朵时,她们的布鞋一律盛开着繁花。男为天,女为地,天地之象,阴阳之分,在更接近生活本质的陕北乡村中如此优雅地展现出端倪。成亲时,女子们的那双婚鞋娇艳欲滴,朱红的底儿上女儿家的心思被小心收拢成莲花、牡丹、梅花、桃花,有的还欲语还休地在水绿的枝蔓上点缀了小小的果实,几乎要让人嗅到新媳妇心中清幽淑惠的香气。但如昙花一现,随着男子们的布鞋成为净面,女人们鞋子上那些花蔓也终于凋谢,她们的鞋面演变成了新式的红条绒或条呢布,有的则同男子们一样把自己的布鞋面也做成黑色。究其原因,大抵是女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参与生产劳动,旧时那些典雅的颜色已无法经受土埂田畔的磨砺。只有布鞋中的鞋垫作为附属物竟一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鞋垫上依然花红柳绿、鸳梦鹊飞、蜂蝶奔忙。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淌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内的两畦花圃中。  ④母亲和姨娘、姑姑们的眼睛已开始昏花,年轻的女子们早已遗弃女红技能。多少年来,再也没有了与黄土地中的乡村隔着层层棉布相亲相近的时刻。城乡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工业时代的便捷正彻底取代手工时代的劳累和繁缛,在这期间丧失的美感已无法追寻。布鞋们已载着那些旧人飘向了黄土之洋的远处或深处,唯有留守在乡村的一些老人们依旧守着布鞋,把他们光滑单薄的脚印再一次覆盖在已夹杂了诸多时尚花纹和形状的其他脚印之中去。我能体会外祖父那种穿着烂旧布鞋依然乐呵呵的心情,那是对过去岁月的怀恋,对给他做布鞋的女人们的怀恋,对乡村土地气息的怀恋,也是同自己命运属性之间的一种和协共鸣。  ⑤有一次在老家,我和弟弟妹妹们去看我们出生时所住的土窑。土窑门窗全无,即将坍塌般黄土粼粼。冬日的阳光斜照在灶台上,那儿有一小堆颜色各异的孩童布鞋。我和弟弟妹妹欢呼着进去把它们提起来,争论着哪双布鞋是我们几个谁谁谁穿过的,不知不觉中,眼睛就潮了。  ⑥朦胧中看到儿时的自己,穿了其中的一双红底黑点儿的布鞋,烂漫地奔跑在绵软的黄土路上。 (选自《散文》2012年第6期,有删改) 11、文章开头写脚印、蹄印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布鞋承载着乡村人们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请结合文意,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这些小舟遵循着天时与人命,白天漂浮在黄土海面之上,吆喝了大鱼小鱼般的牛羊群去放牧,夜晚时,它们则停泊在主人的梦乡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鞋成了围墙,女人们把流沿在血液里的天性和欢欣全部移植在了这围墙的两畦花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散文的结尾很有特色,结合文本,请赏析它的妙处。(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分)1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溘死(kè)    河流急湍(tuān)     淇水汤汤( shāng)   翁翁郁郁 B.肄业(sì)    挟持(xié)          周公吐哺(pǔ)       砥砺C. 窈窕(yǎo)   游目骋怀(chěng)    义愤填膺(yīng)    切磋  D. 公姥(mŭ)    横槊赋诗(shuò)     鲜为人知(xiǎn)     班驳 1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驰骋教坛30多年的孙教授,一直教授古代文学,儒雅、大方、诙谐、生动是他授课的主要特色。可是对于一些古文功底并不深厚的同学来说,上他的课总是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B.前日的大雪给城市的交通和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市扫雪指挥部向各扫雪单位发出通知:要励精图治,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除雪任务。 C.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容易集中在他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看动画片时,孩子们常常看得出神入化,外界的一切事物好像都和他绝缘了。D.绝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刚刚步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要经过比较长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才能成熟起来,因而有必要让他们懂得登高自卑的道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日本要霸占钓鱼岛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社会热议。议论称:一方面日本当局宣称要改善和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小动作不断,继续为缓和两国关系设置障碍。 B.临近年末,面对服务业缺人手更缺“老手”的现状,老板们使出了“给红包、发年货、涨工资”等“杀手锏”,以求招留贤才。 C.冬季进入汽车销售的淡季,各4S店为招揽顾客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其中,赠送保险数额的大小,成为决定各店营销策略成功的主要参数。 D.上海高层住宅发生火灾后,关于高层建筑的防火问题越发引起市民的关注,购置高层消防车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当务之急。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序号是______(4分)克制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        ,       ,         ,                ,          。 ①俗语说“和气能生财”、“忍一忍百气消”,正是此理。 ②不善于克制,会使误会加深,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事事皆难。 ③当你面对别人的误解、谣言甚至是恶意的中伤,如果你暴跳如雷,那就正中他人下怀。 ④学会克制,会避免冤冤相报,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⑤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至少也会背上个“没有修养、缺乏风度”的恶名。 ⑥克制使阴谋破产,使误解冰消雪融。 19、为迎接高考,某班出了一期以“高考随想”为题的墙报,墙报包括三个栏目的相关内容。请根据下面内容,完成表格的空缺部分。(6分)栏目 内容 ①                    介绍中外的名牌大学...... 高考随想之感悟篇   通向高考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人生的价值往往就是实现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的过程中。高考是一次跋涉,是用拼搏的双脚在知识的泥淖中踏出青春的足迹;高考是②                                      _                                          。高考随想之奋斗篇  勤奋学习的名言:③                      (写一句名言警句) 20、根据下面材料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5分)   本报南宁2月26日电  日前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了解到,该院在克隆兔研究上连续取得突破。继去年12月12日世界首批显微受精转fat-1基因兔在该校诞生后,今年1月14日又有2只转基因克隆兔诞生。近日这两批实验兔通过了转基因成分鉴定。这是广西大学继转基因克隆水牛成功之后,转基因动物技术在兔上取得的新突破。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英国少年艾金森长得憨头憨脑,行为举止笨拙而幼稚,是同学们戏弄的对象,老师们也不愿意给他上课。走上社会的艾金森因那张憨厚十足的脸和笨拙而幼稚的举止找不到工作。只有他的母亲认为他是优秀的。一天,母亲指着花园里的各种花草说:“每种花都有开放的机会,那些还没有开放的,只是未到季节。花草在未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后来,艾金森尽管好长一段时间依然碰壁,但他没有气馁,牢记住了母亲的话。直到英国《非9点新闻》剧组的导演发现了他,让他饰演“憨豆先生”,他才迅速走红,成为一名世界顶级的喜剧演员。  艾金森母亲的一番话是多么富有诗意啊!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这花草丛中体味其中的理趣和境界吧!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自拟题目;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一、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不是“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而是“莫言热”的正面影响。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最根本”不妥。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与文中观点不符。二、4.A(“籍甚”意为有所藉而盛,“甚”与“盛”意思同)     5.A(A项中,两“而”皆为表转折的连词。B项中,前“既”为副词,已经;后“既”为连词,“既……又……”结构。C项中,前“所”为代词,所字结构;后“所”为名词,处所。D项中,前“之”为代词,景象;后“之”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6.C(“徐渭虽然身体虚弱”是对“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的错误理解) 7.(1)(当时)正好捕得一只白鹿,胡宗宪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看了很高兴 。(会、属、省略主语各1分)  (2)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自负才略、兵、中各1分)  (3)对当时所谓的文坛主持者,徐渭都加以指斥和谴责,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骚坛、主盟者、斥、奴各1分) 8. 情景交融,第二句直抒胸臆,一、三、四句融情入景,第一句用拟人手法,表达悲伤之情,三、四句用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悲”和“念”的心情。(手法、分析各2分)9. 王勃的《山中》用“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烘托出“悲”和“念”的复杂心情,抒发的是诗人的旅愁归思。  王维的《山中》细致描绘了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时节山中景色的喜爱与喜悦之情。(答出要点并作分析即可)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隰则有泮   (2)雨雪霏霏  (3)长太息以掩涕兮(4)契阔谈讌(5)暧暧远人村 (6)羁鸟恋旧林(7)齐彭殇为妄作 (8)俯察品类之盛三、11.(1)内容上,描绘了一幅人与家畜相伴而行、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图景;(2)结构上,引出下文对布鞋的描写。(每年2分,共4分)12.(1)女人对男人倾注的绵绵情思。(2)女人对美与欢乐的追求。(3)勤俭持家的母亲对家庭的细心呵护。(4)留守老人们对乡村生活的眷恋、对命运属性的坚守。(答出三点即可)13.(1)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布鞋比作浩瀚如海的高原上的小舟,赋予它们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温情。(3分)   (2)运用比喻手法,将布鞋比作围墙,将鞋垫比作花圃。形象生动地写出女人们爱美的天性和对欢乐生活的追求。(3分)14.(1)结尾运用想象手法,描写儿时自己穿布鞋奔跑的场景,巧妙地照应了标题的“渐行渐远”与开头的“脚印”,使文章结构严谨。(2)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布鞋的怀念,对乡村生活方式的眷恋。(3)余韵悠长,耐人寻味,给人以无尽想象空间。(从结构与情感两方面作答,要结合文本)四、(24分) 15、C(A.  蓊蓊郁郁   B 肄yì   哺bŭ  D 斑驳)  16、D(A:不知道说得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指说话者,不指听讲者。 B: 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C:神、化:指神妙的境域,极其高超的境界。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D: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17、B(A:语序不当,将“日本当局”调到“一方面”前。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 D:成分残缺,无主语,去掉“关于”。) 18、(4分)①③⑤②④⑥ (①证明观点  ③⑤列举现象    ②④得出结论,先反后正   ⑥ 总结全段)19、(6分)  ①高考随想之梦想篇(2分,句式必须相同,意思对即可)  ②一次攀爬,是用勤奋的双臂在知识的崖壁上量出生命的高度。(2分) ③参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业精于勤荒于嬉。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与积累。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2分) 20、(5分)首批显微受精转基因兔诞生(15字以内) (答“广西大学在科隆兔研究上连续突破”可酌情给3分)  五、(60分)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反映出的就是“等待花开”这个核心思想。写作时应着眼于“花开”,落脚于“等待”。原材料不是单纯的一个故事,而是一个道理,因此要紧紧抓住母亲的关键语句——花草在未遇到适合自己开放的季节时,需吸收养分和阳光,储蓄足够的能量,等待属于自己的季节来临——来领悟其中的意蕴,并借助艾金森的行为——他没有气馁,牢记住了母亲的话——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意。    这里的“等待”可以理解为一种不断学习、追求理想、努力奋斗、蓄积能量、沉淀素养、塑造自我的过程。它不是消极地坐等,而是有决心和毅力,持久的、积极的自我培养和塑造。明确了这个意思,就可以由花及人,延伸并丰富话题的内涵,找准着力点。 附:【诗歌解析】: 在王勃的《山中》中,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当他在山上俯瞰长江时,竟感到这浩浩奔流的大江也为自己的长期滞留而伤心悲痛,以至于它的水流也迟滞不畅了。这是一个多么新奇的想象!诗人在创造了长江悲滞的新奇意象之后,才在第二句“万里念将归”中直接抒情,写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千山万岭黄叶纷飞的画面,这萧瑟的秋风、飘零的黄叶,不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吗?王维的《山中》描绘的是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作者描绘了由满是白石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名声很大。薛公蕙主持越地的考试时,惊异于他的才能,把他看作国士。然而徐渭命数不好,之后屡次应试总是失败。总督胡宗宪闻知此事,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文长每次出现,都只是穿戴葛衣乌巾,放言畅谈天下大事,胡宗宪非常高兴。  当时,胡宗宪统率着几方面的军队,威振东南一带,军人跪着说话,全身伏地,像蛇一样匍匐前进,不敢抬头,然而文长作为部下一名秀才却高傲自得。当时正好捕得一只白鹿,胡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看了很高兴。因此胡宗宪更加看重他,一切奏疏公文等都交由他办理。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很高,喜欢出奇谋妙计,谈论军事策略大多得其要领。当时整个社会的读书人没有一个能够合乎他的想法的,然而到最后也没有碰到与他同类的人。文长既然不得志于科场,于是纵意于饮酒,尽情地游历山水,旅行于齐、鲁、燕、赵一带,遍历北方沙漠地带。他所见到的奔腾横亘的高山,呼啸汹涌的海水,迷漫遮天的黄沙,变幻不测的云彩,尖峭怒号的狂风,仰面伏倒的大树,深曲幽静的山谷,繁华辐辏的都市,各种各样的人物鱼鸟,一切令人惊讶的情态状貌,逐一在他的诗中表达出来。他的胸中又有一股磨灭不了的锐气,以及英雄茫然失路、无处可以安身的悲愤,因此他作诗,像生气又像嬉笑,像水流过峡谷发出巨大的声响,又像种子发芽破土无声无息,像寡妇在晚上啼哭,又像游子作客他乡寒夜而起。虽然他的作品的体式格调时而也有不足之处,然而匠心独具,有王者霸气,不是那些像侍妇一样侍奉权贵的人所能企及。(他的)文章有卓越的见解,气势雄浑而又体法严谨,不因模仿折损才气,不因议论挫伤品格,像韩愈、曾巩一类的杰出文豪也比不上他。文长既然高雅就不能与当时的风气契合,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所以他的名气始终都没有能够影响到越地以外。可叹!     他喜欢书法,笔意奔放如同他的诗,苍劲中呈现出娇巧美好之态。有余力时,也涉猎花鸟画创作,作品都洒脱飘逸,富有情致。晚年愤慨之气更加深沉,癫狂更加厉害。有名声有地位的人登门拜访,他都拒绝接待;自己经常带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 晚年徐渭的诗文作品风格更加奇异,然而一直到最后也不能为时世所用,最后带着悲愤离开人世。先生的诗文作品立意雄起,一扫近代以来的积弊,这一点将来一定会有这样的定论。为什么就得不到任用呢?梅客生曾经给我写信说:“徐渭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病比他的人奇特,他的人比他的诗奇特。”我说文长是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的人。正因为没有什么方面不奇异,因此也就没有一个方面的结果不是命运不济!真是令人悲叹呀!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