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题

ID:160648

大小:31.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5-06-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有六道大题。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5分)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老师。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从师。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孰:谁。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耻辱。 2、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题3分)(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5题。(10分)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 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②映长明灯③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蹊(xī):践踏。 ②策:通“册”。 ③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 ④恬:心神安适。 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 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听已辄默记                                 已:完毕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去:前去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不同D、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潜:躲藏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3分)                                                                                (2)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2分)                                                                                (3)自被古冠服随车后。(2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10分)6、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故木受绳则直,                     。9、此情可待成追忆,                     。10、同是天涯沦落人,                  。11、                  ,百年多病独登台。12、                  ,不尽长江滚滚来。13、青泥何盘盘,                 。14、                  ,一夫当关,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五弦琴白居易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⑴请根据诗意解释窗下的古琴“日日生尘土”的原因(4分)                                                                                                                                                                 ⑵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赵叟演奏技艺的高超的?请简要赏析。(6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上坡或者下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 ,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 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6、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 机关的干部。17、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6分)                                                                                                                                                                                                                                                19、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 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8分)                                                                                                                                                                                                                                                 五、 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分)A、《霸王别姬》在北京天桥剧场以磅礴的气势、壮美的舞姿,完整地演绎了项羽兵败诀别虞姬的悲壮故事,其舞段精彩纷呈,均可圈可点。B、群众要求政府公开招聘的财务帐目,并不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其要求合理,不能算是不情之请。C、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D、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B、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而是整体与部分的对待关系,或者说,       是点面对待的一种特殊的并列关系。C、国家将尝试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和国家级专项保护资金,以充分发挥国家对历       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D、两个学校的学生集体到科学宫参观学习,对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论断有了更深的体       会。 22、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以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_______。  ① 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② 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③ 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④ 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23、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幅对联。①内容与节日有关②可以不考虑平仄  (6分)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下联:                          (2)中秋    上联: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24、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5分)                                                                                                                                                              六、 作文(60分)    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上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植根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远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请以火花和浪花的对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七、 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A  (A  可圈可点:形容或称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 B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显然与语境不符。C一念之差:一个念头的差错(造成严重后果)。D拍手称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21、B  (A.我不但信任他,而且还信任谁?改:不但我信任他,.....而且......C.“建立资金”动宾搭配不当D.“两个”修饰“学校”,还是修饰“学生”?歧义) 二、 作文 (60分)范文:   “一个人只能单打独斗,一根麻线拧不成绳”。儿时看过的记不住名字的动画片,但这句歌词却时时萦绕在脑海中。    在当今机械化的社会中,人们像被上了发条的木偶一样每天机械和麻木的忙碌在或学校或工作岗位与家的两点间。而我们也在匆匆地赶路,路过浮华、路过童话、路过沧海、路过萌芽、路过夏花的绚丽,也路过惊鸿的短暂,可我们来不及看清,来不及等待。伸开双手以为能够抓住踉跄的未来。    我们似乎都被所谓的忙碌麻木了神经、蒙蔽了双眼,但也许我们慢下脚步,只需要一个回头,我们便会发现那个始终都存在着,但却被我们遗忘在脚下的真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舟就是相对于水的个体存在,而水是相对于舟的集体存在,而“能载舟,能覆舟”则充分体现了集体相对于个人力量的强大,也突出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功能性。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枪打出头鸟”,这些谚语名句无一不强调了集体与集体合作的重要性。“三个”赛“一个”,说明了集体强于个体。老一辈的人说的话不无道理,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枪打出头鸟”也是个人不能脱离集体而存在的最好论证。    不光有这些名言名句能说明集体的重要性,还有很多成语亦能完美地诠释,像“寡不敌众”,再凶悍无比的雄鹰似乎也敌不过对它“群起而攻之”的小燕子们。    但不光是集体十分重要,集 体合作也是存在于集体中必不可少的。有个词叫什么来着,对,就是国歌中所唱到得“我们万众一心” 的万众一心,集体合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团结,像在火灾发生时,众多的蚂蚁聚拢在一起,像雪球一样迅速滚动,逃离火海,虽有少数牺牲,但有更多的活了下下来。    “人心齐,泰山移”,在公司里,只有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公司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在学校里,只有全体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创造出美好的班集体。    不要怕自己在集体中淹没了才华和能力。相信我,是金子总会发光。    让我们都低下头,默默的为我们所在的集体出一份力吧!    集体是由我们组成,但我们却不能够脱离集体。不知现在的你,明白了没有!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