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2015-2016高一语文12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永年县2015-2016高一语文12月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一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广义上的茶文化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个方面。狭义的茶文化主要指茶的人文科学内容。在我国浩瀚的古籍中,有关茶的记载多达上千种。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 有的学者把茶文化划分为萌芽期(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形成期(唐)──鼎盛期(宋代至明代)──普及期四个时期。秦统一中国后,茶叶开始由四川向全国传播,后来逐步形成了八大茶区。到了唐代,茶的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还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茶叶的科学知识,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以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等十个门类,记载了茶树的性状、品质、种类、采制方法、烹茶技术和饮用的器具等,介绍了饮茶的起源与饮茶的有关知识以及茶叶的产地。此书开我国茶书的先河,后来出现的茶书多达一百多种。“茶”字在陆羽之前有多种写法,“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统一写作“茶”,建立了“五茶归一”的功劳。‎ 茶道在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最早提出茶道的是唐代诗僧皎然,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道:“孰知茶道全尔真,惟有丹丘得如此。”皎然的茶道包括了茶礼、茶韵、茶境、茶禅、养生、修身、茶德。日本的茶道精神“和、静、清、寂”由此而来。被称为“日本茶祖”的荣西禅师于宋代两度来华,归国时带回茶籽,引种于日本各地,并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宋代是我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团茶、饼茶、散茶、末茶并行的局面。原有的八大茶区进一步扩大,饮茶的方法也由“烹茶法”变为“点茶法”和“泡茶法”。宋代还出现了著名的五大瓷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种茶具应有尽有。‎ 11‎ 饮茶讲究用水,要“清、轻、甘、洁”。据说陆羽曾评出天下二十名水。如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扬子江南零水等。茶与文人的关系密切,许多文人写过茶诗。如唐代卢仝写过著名的《茶歌》,宋代苏轼善于斗茶。陆游一生爱茶,写了大量的茶诗,被称为“茶诗状元”。郑板桥写茶联最多。茶与佛教、道教关系密切,许多高僧都是茶文化专家。饮茶中包含人生哲理,比如“大理三道茶”,第一杯苦涩,比喻少年捱苦;第二杯香甜,意喻中年过幸福生活;第三杯百味交集,代表老年细味人生。茶文化发展到今天,更加普及,茶馆遍天下。茶馆已经成为人们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兴起的现代茶艺更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茶艺的核心是泡茶艺术,基本程序有:“群鹤沐浴、请君入瓮、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鉴赏汤色、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1990年10月,在杭州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即第一届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到现在已经召开了七届。各地还有自己的茶文化节。茶博物馆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张羽新《文化源流例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包括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个方面,而狭义的茶文化主要指其后者。‎ B.据《神农百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可见在当时荼与茶是一回事,荼就是茶,茶也就是荼。‎ C.茶叶的生产远在茶文化萌芽期之前,就开始由四川向全国传播,后来逐步形成了八大茶区,到了宋代,达到鼎盛时期。‎ D.随着茶的生产规模不断地扩大,唐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它的作者陆羽,被后人尊为“茶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羽的《茶经》开我国茶书之先河,其贡献远非首创,还在于其阐述之系统,记载之全面,介绍之详尽。‎ B.唐代诗僧皎然的茶道包括了茶礼、茶韵、茶境、茶禅、养生、修身、茶德等,是日本的茶道精神的由来。‎ C.荣西禅师被称为“日本茶祖”,他两度来华,归国时带回茶籽引种日本各地,推动了日本茶文化的发展。‎ D.有“茶诗状元”之称的陆游一生爱茶,是茶与文人关系密切的代表,在古代就连高僧都是茶文化专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宋代,饮茶的方法由“烹茶法”变为“点茶法”和“泡茶法”,饮茶的器具也推陈出新,瓷窑生产的各种茶具应有尽有。‎ B.饮茶讲究用水,据说陆羽曾评出天下二十名水,如无锡惠山泉水、苏州虎丘寺石泉水等,这些泉水无不“清、轻、甘、洁”。‎ C.茶艺的核心是泡茶艺术,与“群鹤沐浴、请君入瓮……”等泡茶的基本程序相比,茶的来源、种类及品质则无足轻重。‎ D.1990年以来,杭州连续召开了七届的中国国际茶文化节,各地自己举办的茶文化节也不断涌现,可以说茶文化方兴未艾.‎ 二、课内精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4~6题。‎ 1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少无适俗韵..俗韵:风俗。 B.桃李罗.堂前罗:排列。‎ C.虚室有余闲..余闲:空闲的时间。 D.依依墟里..烟墟里:村落。‎ ‎5.下列对《归园田居》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三、文言文阅读(19分)‎ 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6题 ‎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11‎ ‎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 ‎7、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荫登第,调郴尉 登第:应试得中。‎ B.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 D.帝幡然而改 幡然:很快而彻底地 ‎8、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10、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齐安郡晚秋①‎ 杜 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 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 啸志歌怀亦自如。‎ 11‎ 雨暗残灯棋散后, 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 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 ①齐安郡, 即黄州 。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 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概括。 (4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13、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不见复关, 。(《诗经·氓》)‎ ‎(2) ,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3) ,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4)对酒当歌, 。(《短歌行·曹操》)‎ ‎(5)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6) ,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2分)‎ 高锟:牵动世界神经的“光纤之父”‎ ‎(1)在互联网中畅游,欣赏高清晰电视画面,与千里之外的友人视频聊天……这些事情改变着人类生活,世界也因此拉近了距离。但你可曾想到,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位华人科学家发明的“光导纤维”,是它,牵动着世界的神经更敏锐地向前发展。可以说,没有光纤,就没有互联网时代。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掀起了一场人类通信技术的革命。‎ ‎(2)这个人,就是英国华裔科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光纤之父”高锟教授。‎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他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书香门第,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取名。祖父高吹万,乃清末民初著名爱国诗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师,家境优渥,但家教甚严。高锟幼时便受到国学启蒙。扎实的国学基础,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4)高锟从小就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孩子,对什么事都充满好奇,都想亲手鼓捣尝试一下。当时,高家楼顶有个小阁楼,这里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拆得七零八落的闹钟,大卸八块的收音机……尽管凌乱不堪,但这里却是他科学梦萌发的温床。后来,他迷上化学,尝试自制炸弹。后来,他又迷上了无线电,小小年纪就曾成功地组装了一部收音机。‎ ‎(5)1948年,高锟随父移居香港,入读圣约瑟书院,之后考入香港大学,由于港大没有他感兴趣的电机工程专业,他只好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毕业后,高锟加入英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工程师。‎ 11‎ ‎(6)光,也许是最平常的东西。它时刻在人身旁,很久以来却又一直无法捕捉、称量。高锟,就是一个与光游戏并作出巨大成就的人。如果将光比成淙淙水流,那么通过“管道”输送它的科学尝试,早有先例。早从1841年开始,就有科学家尝试利用玻璃棒甚至是水柱,制造传输光的管道。但直到高锟之前,光纤的实际价值也仅限于医疗等有限领域。‎ ‎(7)主流的科学家都认为,基于极高的损耗,光纤虽然可用在短短的胃镜导管上,但用于长距离通信根本不可能。而伟大的发现,往往就蕴藏于对于“不可能”的否定。高锟带领着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选择了光纤通信研究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这个从小对各种事情充满好奇心的人,开始了对传统思维的挑战,这种探索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一意孤行的高锟,曾向不同的材料专家请教,在人们的争议声中,他的设想逐步变成现实。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的通讯模式。高锟说:“做事固执,冥顽不化,可能不是个好品质,但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固执己见,一旦认准的路,就要百折不回走到底,撞上南墙也不回头,否则的话,你永远不会成功。”‎ ‎(8)在学术上,儒雅的高锟严谨执着,终获成功;在生活中,高锟同样是个让人钦敬的谦谦君子。‎ ‎(9)在事业上,高锟追求的是技术成果而不是金钱。他已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更没有获得巨大的财富。高锟说:“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的技术成果。”他每年为贫困学生捐款两万港币,还经常把奖金捐献出来成立奖学金。‎ ‎(10)科学需要严谨,但严谨背后的高锟却童心未泯,充满孩子气。虽已至古稀之年,但凡是新鲜的事物都仍能引起他极大的好奇心。六十岁时,他才开始学习潜水,后来又迷上了打网球和做陶艺。“静静地抚弄泥土,这种感觉我很喜欢。”他似乎返老还童,又回到了童年捏土炸弹的岁月。恍然顿悟高锟教授之所以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双丰收,那是因为植根于泥土的光纤支撑着他毫无任何杂质的信念和追求;同时又令他从朴实的泥土中不断汲取无穷无尽的养分和力量,去努力研究光纤制造和运用,并透过光纤去牵动整个世界的神经!‎ ‎(选自《名人传记》2010年第1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高锟的父亲用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其起名,可见高家是书香门第,有很深的国学渊源,讲究细节。他祖父高吹万是著名爱国诗人这一点是极好的证明。‎ B.高锟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四处求学,专注于斯,为此,他从大陆移居香港就读;又远赴英国,入读著名的伦敦大学;毕业后又就职于英国公司。‎ C.文中说,主流科学家认为光纤根本不可能应用于长距离通信,正是为了反衬高锟具有突破传统思维的创造精神,借此表明高锟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 D.‎ 11‎ 高锟从事光纤研究,不以金钱为重,是因为他深知金钱会成为人的负累,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他认为如果自己追求金钱,未必会有今天的成果。‎ E.这篇文章构思严谨,注意前后呼应。题目及结尾时的“牵动世界神经”的比喻非常恰切地表现出了高锟给现代网络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生动形象。‎ ‎(2)分析文章的第一段,说明它的作用。(5分)‎ ‎(3)高锟获得诺奖的成功跟他哪些良好的思想个性有关?请简要概括。(6分)‎ ‎(4)文章的第(4)段写童年高锟着迷于各种各样的新奇事物,文章的第(10)段写晚年的高锟依然如年少时一样童心未泯。这两处表述带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加以分析。(6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 ‎1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 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 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积淀 废寝忘食 C踟蹰 积淀 宵衣旰食 D踟蹰 积聚 废寝忘食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11‎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18、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第一、三节保持连贯。(4分)‎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意绵绵。‎ ‎19、提取下面材料要点给“寒食节”下定义,必须是单句,不超过40个字。(4分)‎ ‎①寒食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节日。‎ ‎②寒食节的时间是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 ‎③寒食节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介之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抱树烧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他死的这一天生火煮食,以后相沿成俗,叫做寒食禁火。‎ ‎④《邺中记·附录》中有关于人们过寒食节不生烟火、只吃醴酪等冷食的记载。‎ ‎⑤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述的就有寒食节的风景。‎ ‎⑥寒食节虽不像端午节那样有名,但而今我国北方仍有在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场面。‎ 寒食节 ‎ ‎ ‎ 五.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 第二次语文月考答案 一、(9分,每题3分)‎ ‎1.(3分)C(到了宋代达到鼎盛的是茶文化,而非茶叶生产)‎ ‎2.(3分)D(“高僧”前缺少“许多”限定)‎ ‎3.(3分)C(“茶的来源、种类及品质则无足轻重”属无中生有)‎ 二、课内精读 阅读文本选段, 完成 4~6 题,每题3分。‎ ‎4.解析 A 项, 俗韵, 情趣。 答案 A ‎5、解析 D 项里的“社会制度” 说法不正确, 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答案 D ‎6解析答案 D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 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 并非从“进入官场” 到“退出官场” 的全过程。 ‎ 三、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每题3分,第10题10分)‎ ‎7. B持节:拿着符节。‎ ‎8 C‎.(按主谓宾断句)‎ ‎9 C‎ (主张割城是实,但并无降金之心)‎ ‎10‎ ‎( 1)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以、晓、省略的主语、折节、长者各1分)‎ ‎(2) 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虑,经画、但、蹙、诚各1分)‎ 参考译文 ‎ 唐恪,字钦叟,是杭州钱塘人。四岁丧父.听到人家说到父亲就悲伤地哭泣。凭皇帝的恩赏登第,调任郴县县尉。县里有个百姓被害但尸体找不到,官吏抓了他的邻居,强迫他自己承认是凶手,县令认为真实的。唐恪为那人争辩,县令说:“如果辩护错了就会牵累你。”恪说:“我做县尉而不能捕到凶手,还要使无辜的人去死吗?”亲自外出访问寻找,晚上就有人来告发,天明就找到尸体,于是抓获了凶手。任榆次知县时,县里有一个豪绅的儿子称霸于乡里,聚集逃亡者,包庇奸邪之人,不交纳赋税,前后的知县都没有敢问的。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或“觉悟过来悔恨自己”),改变当初行径(或“强自克制,改变初衷”)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大观年间,唐恪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拿着符节招纳夷人。夷人开始害怕怀疑,衣服里面穿铠甲来迎接他,唐恪让几十名卫兵都撤离,一人独往。夷人望见后欢快高呼,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 调任沧州。黄河决堤,大水冲到城下,唐恪登城抢修。都水孟昌龄发去公文索要船只和士兵,唐恪报告说水势正猛烈,船应当用来防备紧急情况;沧州是最远的边境,军队没有皇帝的旨意不敢调遣。孟昌龄大怒,弹劾他,唐恪不为之所动,更加尽心治理水患。大水退去,沧州城得以保全,皇帝下诏嘉奖。‎ ‎ ‎ 11‎ ‎ 靖康初年,金兵攻入汴梁,李邦彦推荐唐恪,授予同知枢密院事,到了后又任命为中书侍郎。这年八月,又任命为少宰兼中书侍郎,皇帝对他礼遇有加。然而唐恪做相,无拯救时世的大谋略。金兵第二次侵来时,要求割让三镇,唐恪召集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割给金兵三镇的人占十分之九,唐恪听从他们的意见。使者已经出发,这时各路勤王的部队才聚集京城周围,唐恪就命令他们停止前进,都回师而去。等到金兵逼迫城下,唐恪才开始后悔,就秘密地对皇帝说:“唐朝从天宝年后屡次失去京城又复兴的原因,是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现在应该效法景德旧事,留太子居守京城,而皇上您西迁洛阳,占据秦州和雍州,亲自率领天下的人征讨,从而争取复兴国家。”皇上将要听从他的建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用苏轼的现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 “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每题4分。‎ ‎11 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 吟啸抒怀, 看似闲适自得; 颈联中雨夜人散, 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 ‎12对比。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 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 却遭人排挤, 壮志难酬。‎ 五、13、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答案略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14.(1)(5分)C E (解析: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A得1分。A项前后因果关系牵强。B项从大陆移居香港不是高锟刻意为之。D项高锟“深知金钱会成为人的负累,会让人失去奋斗的动力”文中无依据。)‎ ‎(2)①表现光纤给现代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和对通信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暗示高锟给人类的伟大贡献。②照应题目,并用生动的比喻和悬念设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人物,为下文写高锟挑战科学难题、探索科技新路做铺垫。(每点2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3)①深受国学影响,儒雅谦逊。②富有好奇心,对未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③动手能力强。④富于挑战和探索精神。⑤研究学术严谨执着。⑥淡泊名利,富有爱心。⑦朴实好学,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地追求。(每点1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6分)①两处表述都揭示了一点: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②高锟正是因为从小就对什么都充满好奇,所以受兴趣指引,在幼年就培养起了动手实验的能力。③为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他远赴英国,积极求学;因为对未知的强烈好奇心,他挑战传统思维,探索新科技。④即使到晚年,好奇心和兴趣依然让他的生活保持着丰富多彩的活力,让他始终积极乐观。(每点2分,答对任何2点即得4分。)‎ ‎⑤好奇心和兴趣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作用巨大,它是积极生活的一种催化剂。当我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兴趣的时候,我们往往更有进步的动力,也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失去好奇心和兴趣就往往导致不但做事效率低下,难以有成果,而且心态消极,精神萎靡。)(2分,结合自我体验部分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均可)‎ 七、语言文字运用 ‎ 15(3分)答案:B ‎ 解析:‎ ‎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③‎ 11‎ 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积聚:积累。积淀:积累沉淀;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 “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如何,显然不是心里迟疑,也不是犹豫不决,它与“心理”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在“混沌未开的蒙昧”这个“范围”中浮动、起伏,所以第一空缺处填“徘徊”;“积聚”只是一个动作,具有即时性,而“积淀”具有历史性,正好与“几千年”相应,所以第二空缺处填“积淀”;读书不是“政务”,所以第三空缺处填“废寝忘食”。‎ ‎ 16、(3分)答案:D(A项成分残缺,“装备制造”后加上“企业”;B项偷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这些”;C项缺少主语,“对……的认识”介宾短语作状语)‎ ‎ 17(3分)答案:A(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18、(4分)示例:上学后,母爱化在衣服里,穿着它,暖乎乎。‎ ‎19、(4分)寒食节是我国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以不生烟火、只吃冷食的形式纪念春秋名士介子推的一个民间节日。(要点:我国、时间、采用的形式、目的各一分)‎ 五.作文(60分)   20. [题意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如果有同学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源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 1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