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黄冈市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黄冈市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三中高一(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满分60分)‎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2.人体血液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 A.细胞 B.组织 C.分子 D.系统 ‎3.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 D.蓝藻和乳酸菌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顺序)为(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6.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前6位依次为( )‎ A.C H O N P S B.C O N H P S C.O C H N P S D.C O N H S P ‎7.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 47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 ‎8.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9.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曾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核酸 C.光合作用色素 D.核糖体 ‎10.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1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12.分子式为C1864H3012O576N468S21的化合物最可能是( )‎ A.核糖核酸 B.磷脂 C.蛋白质 D.肝糖元 ‎13.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 47 -‎ ‎14.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N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的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 A.a是核酸,b则是核苷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苷酸 ‎15.愈伤组织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进行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一种核糖核苷酸 C.一种单糖 D.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16.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②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 ‎③B是人的遗传物质;‎ ‎④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原 D.淀粉 ‎18.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 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 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 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 47 -‎ ‎19.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20.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元素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21.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 A.肽键 B.氨基酸 C.羧基 D.氨基 ‎22.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2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下列不属于对细胞内自由水描述的是( )‎ A.吸附或结合在蛋白质等物质上 B.能够流动 C.是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介质 D.是良好的溶剂 ‎24.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 47 -‎ ‎25.在细胞核的结构中,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 )‎ A.染色质 B.DNA C.核仁 D.核膜 ‎26.细菌、支原体、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内质网 B.核糖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27.细胞内有三种膜可以相互转变,这三种膜是( )‎ A.细胞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 C.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中心体膜 D.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糖体膜 ‎28.一种生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外层结构无变化,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且无中心体,此生物为( )‎ A.衣藻 B.硝化细菌 C.蓝藻 D.水稻 ‎29.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30.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具有( )‎ A.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B.合成脂肪的能力 C.合成多糖的能力 D.合成核酸的能力 ‎31.下列物质中不能参与构成细胞膜的是( )‎ 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核酸 ‎3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 47 -‎ ‎33.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34.把蚕豆叶表皮浸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 A.原生质层受破坏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破坏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35.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细胞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36.在细胞周期内,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37.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 47 -‎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3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主要的致癌因子是( )‎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4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41.如图为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图综4催化效率是相符的.在下面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短 C.处于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热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处于t2温度时的稳定 ‎42.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的快速诊断.此试剂具有准确、灵敏、快速、方便和经济等优点,一个测试板可同时测96个样品,1小时左右获得检测结果,它所用的是( )‎ A.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原理 B.酶的专一性原理 C.酶的识别原理 D.酶的高效性 - 47 -‎ ‎43.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 ‎⑤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44.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45.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46.有机物经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都会释放能量.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有机物是蛋白质,则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 B.若有机物是葡萄糖,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C.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热的形式放出 D.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 ‎47.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 47 -‎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48.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倍 B.倍 C.2倍 D.3倍 ‎4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 C.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由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的 D.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和玉米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 ‎50.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xHyNzOdSe(z>15,d>16).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水解可得个天门冬氨酸 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 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 47 -‎ ‎51.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其中生成的ATP所需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写出生成ATP的反应式:__________;这些ATP将用于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产生的ATP中能量来自__________,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__________,这里产生的CO2是在第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第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整个C过程的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 ‎52.(14分)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纵坐标表示距离(μm),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丝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1)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是__________μm,图A中曲线b 表示__________.图A曲线a距离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分钟起,细胞分裂刚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标号为__________,此时的典型特点是__________.‎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个阶段,即从图B__________ 到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发生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53.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 47 -‎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阶段.‎ ‎③产的阶段是__________.④氧气参与D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 ‎5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 ‎(1)A点代表的意义是__________.‎ ‎(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什么?__________.‎ ‎(3)叶面积指数大约为__________时(用图中数字回答),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4)据图解释为什么农作物不能过度密植?__________.‎ - 47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三中高一(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0-50每题2分,满分60分)‎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装片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物镜对准通光孔 B.先用高倍镜,后用低倍镜观察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 D.使用高倍镜时,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使用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整个视野雪白明亮为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到一定高度,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2﹣3毫米→双手徐徐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解答】解:A、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要将物镜对准通光孔,A正确;‎ B、在使用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B错误;‎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是否在装片上,转动转换器可确定污物是否在物镜上,C错误;‎ D、使用高倍镜时,只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不能用粗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切记高倍镜使用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2.人体血液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结构层次?( )‎ A.细胞 B.组织 C.分子 D.系统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 47 -‎ ‎【专题】正推法;细胞学说.‎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人的血液为结缔组织,故属于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 故选: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3.下列各项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和变形虫 B.HIV和噬菌体 C.真菌和草履虫 D.蓝藻和乳酸菌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 常见的病毒有:艾滋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噬菌体等等.‎ ‎【解答】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 B、HIV和噬菌体都属于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B正确;‎ C、真菌和草履虫都属于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C错误;‎ D、蓝藻和乳酸菌都属于原核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识记病毒的组成,即蛋白质和核酸;并且明确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这种核酸就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 47 -‎ ‎4.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就是指病毒,细胞生物又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与真核生物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 ‎【解答】解:①噬菌体属于非细胞生物中的病毒,①正确; ‎ ‎②颤藻属于原核生物中蓝藻的一种,②正确; ‎ ‎③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③错误; ‎ ‎④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低等植物中的多细胞绿藻,④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分类,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比较简单,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物的分类情况,并且能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 ‎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顺序)为( )‎ ‎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解答】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为②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①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③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④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6.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前6位依次为( )‎ A.C H O N P S B.C O N H P S C.O C H N P S D.C O N H S P - 47 -‎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1、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 ‎2、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 ‎3、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 ‎【解答】解:C、H、O、N、P、S这六种元素的含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97%,称为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元素是氧.C、H、O、N、P、S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P>S.‎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Fe、Mn、Zn、Mg B.Zn、Cu、Mn、Ca C.Zn、Cu、B、Mn D.Mg、Mn、Cu、Mo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微量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很少,但切是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20种,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 ‎【解答】解:A、Mg是大量元素,A错误;‎ B、Ca是大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8.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 47 -‎ ‎【分析】判断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通常用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溶液培养法,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确定某元素是否为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该方法称为溶液培养法,是通过对比实验确定的.‎ ‎9.蓝藻是原核生物,过去曾把它作为一种植物,这是因为它具有( )‎ A.蛋白质 B.核酸 C.光合作用色素 D.核糖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酸、蛋白质、核糖体、细胞膜等结构和物质.‎ ‎【解答】解:A、所有生物都含有蛋白质,A错误;‎ B、所有生物都含有核酸,B错误;‎ C、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类似于植物,C正确;‎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 47 -‎ ‎10.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肽键结构式是( )‎ A.NH﹣CO B.﹣NH﹣CO﹣ C.﹣NH2﹣COOH﹣ D.NH2﹣COOH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从蛋白质的脱水缩合的过程解决问题.‎ ‎【解答】解:一般通式为:﹣CO﹣NH﹣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HOOC﹣H﹣NH3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HOOC﹣H﹣NH3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HOOC﹣H﹣CO﹣NH﹣H﹣NH3‎ 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故选:B.‎ ‎【点评】基础题目,重点掌握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 ‎1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要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考点】酶的概念;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的分化.‎ ‎【分析】本题是对酶的本质、氨基酸的种类、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和细胞分化实质的综合性考查.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按能否在生物体内合成,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的;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 ‎【解答】解:A、具有催化作用的酶是由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组成的,A错误;‎ B、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氨基酸有20种,是根据R基不同而划分的,20种氨基酸中,有高等动物能合成的13种非必需氨基酸,还有7种氨基酸是高等动物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B错误.‎ C、细胞中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一定相同,因此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一种蛋白质,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表达,基因表达的结果产生蛋白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D正确.‎ - 47 -‎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本质和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划分依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分化的实质,对于酶的本质和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划分依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理解和记忆是解题的关键,B选项往往因对氨基酸的分类与划分依据不很清晰而错选.‎ ‎12.分子式为C1864H3012O576N468S21的化合物最可能是( )‎ A.核糖核酸 B.磷脂 C.蛋白质 D.肝糖元 ‎【考点】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分析】构成细胞的有机化合物及其组成元素如下表:‎ 有机化合物 组成元素 糖类和脂肪 C、H、O 脂质 C、H、O,很多种类还含有N和P 蛋白质 C、H、O、N,很多种类还含有P、S 核酸 C、H、0、N、P ‎【解答】解:A、核糖核酸由C、H、0、N、P五种元素组成,A错误;‎ B、磷脂中含有P元素,B错误;‎ C、蛋白质由C、H、0、N四种元素组成,很多种类还含有S,C正确;‎ D、肝糖元只含C、H、0三种元素,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构成细胞内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B.HIV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D.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考点】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 47 -‎ ‎【分析】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1)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上;‎ ‎(2)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 ‎【解答】解:A、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A错误;‎ B、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此其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B正确;‎ C、不同生物的DNA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虽然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但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要求考生识记几句结论性语句,能准确判断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理解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掌握DNA分子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含义.‎ ‎14.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N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复杂的化合物b,对a和b的准确叙述是( )‎ A.a是核酸,b则是核苷酸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酸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苷酸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专题】对比分析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分析】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 47 -‎ 一般是单链结构 ‎【解答】解:A、核酸是大分子化合物,其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不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N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A错误;‎ B、a是脱氧核糖,b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 C、a是核糖,b则为核糖核苷酸,C错误;‎ D、a是五碳糖,b则为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化学组成,能对DNA和RNA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愈伤组织细胞在含有各种必需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其中一种化合物具有放射性(氚标记).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这些细胞固定,进行显微镜检查,利用放射自显影,发现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由此可以判断被标记的化合物是( )‎ A.一种氨基酸 B.一种核糖核苷酸 C.一种单糖 D.一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核酸的种类以及主要存在部位.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所以,只能是脱氧核苷酸.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DNA分子.氨基酸和单糖不会集中分布,细胞质中也有;核糖核苷酸位于mRNA上,细胞质中应该也有.‎ ‎【解答】解:A、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细胞质中也有,A错误;‎ B、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质中也有,B错误;‎ C、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细胞质中也大量存在,C错误;‎ D、放射性集中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说明存在于DNA中.所以,只能是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和分布,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DNA在细胞中分布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 47 -‎ ‎16.如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a的种类约有20种,b的种类有8种;‎ ‎②a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 ‎③B是人的遗传物质;‎ ‎④A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相同,B则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氨基酸,A是蛋白质;b是脱氧核苷酸,B是DNA.‎ ‎【解答】解:①a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b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有4种,①错误;‎ ‎②a是氨基酸,结构通式可表示为 ,②正确;‎ ‎③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物质B是人的遗传物质,③正确;‎ ‎④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在神经细胞与表皮细胞中不相同,但正常体细胞中的DNA相同,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和DNA的基本单位,染色体组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7.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 A.蔗糖 B.核糖 C.糖原 D.淀粉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的分类.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能水解的糖是单糖,由两个单糖分子核糖的糖叫二糖,有多个单糖分子组成的糖叫多糖.‎ ‎【解答】解:A、蔗糖是由1分子果糖和1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生成,属于二糖,A错误;‎ - 47 -‎ B、核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属于单糖,B正确;‎ C、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糖,属于动物细胞的多糖,C错误;‎ D、淀粉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糖,属于植物细胞的多糖,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的分类、单糖、二糖、多糖的概念和举例,对于糖类的分类和相关概念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8.下列几组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一组是( )‎ A.酶、胰岛素、血红蛋白 B.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C.葡萄糖、乳酸、性激素 D.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考点】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类脂中主要是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解答】解:A、酶大多数属于蛋白质,少数是RNA,胰岛素和血红蛋白属于蛋白质,A错误;‎ B、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中的两种,B错误;‎ C、葡萄糖属于糖类,乳酸是葡萄糖的代谢产物,C错误;‎ D、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着重考查了脂质的分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考生要能够将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类情况区分识记.‎ ‎19.细胞中含有N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是( )‎ A.核苷酸和糖原 B.胰岛素和核酸 C.氨基酸和胰高血糖素 D.血红蛋白和纤维素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糖类的组成元素.‎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 ‎(4)糖类是由C、H、O组成.‎ - 47 -‎ ‎【解答】解:A、核苷酸是由C、H、O、N、P组成,属于小分子,糖原是由C、H、O,不含氮元素,A错误;‎ B、胰岛素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含有氮元素,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含有氮元素,B正确;‎ C、氨基酸属于小分子,C错误;‎ D、血红蛋白是蛋白质,是由C、H、O、N,含有氮元素,纤维素属于糖类,是由C、H、O,不含氮元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元素的相关知识,识记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元素组成,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结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C元素组成各种各样的化合物 B.C元素比其他元素重要 C.C元素是各种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C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据此答题.‎ ‎【解答】解:A、并不是所有的化合物都含有C元素,A错误;‎ B、生物体内的任何一种化学元素都很重要,B错误;‎ C、大分子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不一定是C,如糖类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C错误;‎ D、以上事实说明C元素是最原本的元素,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和作用,明确C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 47 -‎ ‎21.双缩脲试剂可以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有( )‎ A.肽键 B.氨基酸 C.羧基 D.氨基 ‎【考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 ‎【分析】双缩脲试剂A的成分是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g/mL的水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成分是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1g/mL的水溶液.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候,必须是先加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再加0.01 g/mL硫酸铜的水溶液.‎ ‎【解答】解:双缩脲是两个分子脲经180℃左右加热,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得到的产物.在强碱性溶液中,双缩脲与CuSO4形成紫色络合物,称为双缩脲反应.凡具有两个酰胺基或两个直接连接的肽键,或能过一个中间碳原子相连的肽键,这类化合物都有双缩脲反应.氨基酸、羧基和氨基都不含肽键,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三大有机物的鉴定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考点】检测脂肪的实验;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专题】实验原理;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答】解:A、由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与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鉴定,A错误;‎ - 47 -‎ B、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B正确;‎ C、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一起使用,C错误;‎ D、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下列不属于对细胞内自由水描述的是( )‎ A.吸附或结合在蛋白质等物质上 B.能够流动 C.是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介质 D.是良好的溶剂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在体内流动对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易于蒸发带走热量,对于维持体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解答】解:A、吸附或结合在蛋白质等物质上的水是结合水,不是自由水,A错误;‎ B、自由水能够流动,B正确;‎ C、自由水是代谢反应的介质,C正确;‎ D、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自由水能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对于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4.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 47 -‎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解答】解: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需要经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A错误;‎ B、胆固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B错误;‎ C、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该物质也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C错误;‎ D、核酸的合成与内质网无关,一般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合成,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不但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解题是要区分相关物质的化学本质,属于简单题.‎ ‎25.在细胞核的结构中,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 )‎ A.染色质 B.DNA C.核仁 D.核膜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在细胞核的结构中,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形成有关的是核仁,形成以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进行翻译等生命活动.染色质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核膜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来,上面附着许多的酶,有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细菌、支原体、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等共同具有的结构是( )‎ A.内质网 B.核糖体 C.细胞核 D.线粒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 47 -‎ ‎【分析】细菌和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动物肝细胞和植物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 ‎【解答】解:A、细菌和支原体细胞中没有内质网,A错误;‎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因此以上四种细胞都含有核糖体,B正确;‎ C、细菌和支原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细菌和支原体没有线粒体,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题中四种细胞的类型;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27.细胞内有三种膜可以相互转变,这三种膜是( )‎ A.细胞核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 B.细胞膜、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 C.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中心体膜 D.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核糖体膜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细胞内的生物膜因化学组成相似,结构大致相同,因此可相互转化.生物膜能相互转移的有在胞吞时细胞膜能转换成高尔基体膜和内质网膜,在分泌蛋白分泌时内质网膜能转换成高尔基体膜进而到细胞膜.‎ ‎【解答】解:A、内质网膜和核膜、线粒体膜等直接相连,可直接转化,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A错误;‎ B、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以及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不直接相连,它们之间的转化是以“出芽”形式形成具膜小泡转化的,B正确;‎ C、中心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核糖体为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 47 -‎ ‎28.一种生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外层结构无变化,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且无中心体,此生物为( )‎ A.衣藻 B.硝化细菌 C.蓝藻 D.水稻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正推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发现外层结构无明显变化”,说明如果该细胞外层具有细胞壁,其细胞壁成分不是纤维素,即不属于真核生物;又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只能是蓝藻.‎ ‎【解答】解:A、衣藻是真核生物,细胞外层具有细胞壁,其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A错误;‎ B、硝化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蓝藻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不能被纤维素酶水解,同时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水稻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水解,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难度不大,解题关键是审清题意,同时区分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的区别;并能够通过“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进一步获得准确答案.‎ ‎29.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 )‎ A.肽键 B.肽链 C.空间结构 D.氨基酸 ‎【考点】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分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之一,鸡蛋煮熟的过程中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解答】解:A、高温不会破坏肽键,肽键断裂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 B、温度不影响肽链的结构,肽链水解离不开酶的作用,B错误;‎ C、高温破能够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正确;‎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变性失活的过程氨基酸没有被破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形成过程,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对于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蛋白质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 47 -‎ ‎30.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这说明了高尔基体具有( )‎ A.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B.合成脂肪的能力 C.合成多糖的能力 D.合成核酸的能力 ‎【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专题】正推法;细胞器.‎ ‎【分析】1、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 ‎2、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 ‎【解答】解: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脂肪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B错误;‎ C、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植物细胞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说明高尔基体具有合成多糖的能力,C正确;‎ D、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和RN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高尔基体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1.下列物质中不能参与构成细胞膜的是( )‎ 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核酸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 ‎【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 ‎【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的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胆固醇也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解答】解:A、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A错误;‎ B、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B错误;‎ C、蛋白质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C错误;‎ D、核酸不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熟练识记.‎ - 47 -‎ ‎32.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糖脂 B.磷脂 C.糖蛋白 D.脂蛋白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现象鉴定物质的存在,只要记住糖类、蛋白质、脂质的鉴定方法即可很容易作答.‎ ‎【解答】解: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含蛋白质,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含糖,综上所述,该物质应该是糖蛋白.‎ 故选;C ‎【点评】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3.线粒体DNA上的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生物体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线粒体基质中还含少量的DNA、RNA,属于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线粒体DNA受损导致呼吸酶的合成受阻,进而影响线粒体有氧呼吸供能.‎ ‎【解答】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A错误;‎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B错误;‎ C、神经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所以线粒体DNA受损伤会影响K+的吸收,故C正确;‎ - 47 -‎ D、肺泡吸收氧气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所以不会受到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线粒体的功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把蚕豆叶表皮浸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开始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然后又自动复原,发生自动复原的原因是( )‎ A.原生质层受破坏 B.尿素分子进入细胞 C.细胞壁破坏 D.尿素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解:将蚕豆表皮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7%的尿素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然后尿素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相关知识,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渗透作用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分析.‎ ‎35.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细胞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 47 -‎ ‎【分析】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合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 ‎【解答】解:本题考查成熟的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的构成,主要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其中细胞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微丝及微管等.但是不包括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也不包括液泡内的细胞液.‎ 故选:B.‎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熟记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是理解原生质层的概念即可解题了.‎ ‎36.在细胞周期内,要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所以一般选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平时学习可善记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37.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 47 -‎ ‎【考点】细胞的无丝分裂.‎ ‎【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解答】解:A、无丝分裂过程简单,但这不是无丝分裂名称形成的原因,A错误;‎ B、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因此被称为无丝分裂,B正确;‎ C、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这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C错误;‎ D、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这也是无丝分裂的过程,不是其名称形成的原因,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及过程,明确无丝分裂的名称是由于其分裂过程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而形成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8.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 A.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B.细胞既能分化,也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D.已经分化的细胞全部能进一步分化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细胞的分化.‎ ‎【分析】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 ‎【解答】解: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都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3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主要的致癌因子是( )‎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 47 -‎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主要是由于原子弹爆炸后,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导致的,故属于致癌因子中的物理致癌因子.‎ ‎【解答】解:A、原子弹爆炸后,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属于物理致癌因子,A正确;‎ B、化学致癌因子是指致癌的化学物质,B错误;‎ C、病毒致癌因子是指感染后能引起癌症的致癌病毒,C错误;‎ D、该致癌因子主要是放射性物质,非煤焦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癌变的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各种不同的致癌因子.‎ ‎4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 C.细胞分裂存在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专题】正推法;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细胞的凋亡与癌变的考查,梳理细胞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与细胞的凋亡与癌变的相关知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表达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裂使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系统,细胞的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细胞的更新和病原体的清除有重要作用,因此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具有积极意义,B正确;‎ C、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C错误;‎ D、多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并不是一回事,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细胞分化的实质,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对于细胞分化和意义的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 47 -‎ ‎41.如图为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A、B两点的图综4催化效率是相符的.在下面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长 B.酶处于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的短 C.处于t2温度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热变性 D.处于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处于t2温度时的稳定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对比分析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题图可知,t1和t2的催化效率相同,但原因不同,t1是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酶活性降低,t2是高于最适宜温度,高温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酶失去活性.‎ ‎【解答】解:A、t2是高温可以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t1是温度小于最适宜温度,酶活性降低,不会改变酶的结构,因此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酶处于t1温度时的寿命比处于t2温度时长,B错误;‎ C、t2是高于最适宜温度,高温可能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蛋白质变性,C正确;‎ D、t1温度低,t2温度过高,高温有可能使蛋白质分子是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处于t1温度时,酶分子结构可能比处于t2温度时稳定,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高温和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解析时要把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和酶活性联系起来,便于理解与掌握.‎ ‎42.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的快速诊断.此试剂具有准确、灵敏、快速、方便和经济等优点,一个测试板可同时测96个样品,1小时左右获得检测结果,它所用的是( )‎ A.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原理 B.酶的专一性原理 C.酶的识别原理 D.酶的高效性 - 47 -‎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解:由题意“此试剂具有准确、灵敏、快速、方便和经济等优点,一个测试板可同时测96个样品”可体现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特性,对酶特性的记忆与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43.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 ‎⑤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 A.①④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酶之所以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化学反应前后本身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识记酶的作用,区分它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属于简单题.‎ - 47 -‎ ‎44.关于真核细胞呼吸正确的说法是( )‎ A.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因而其底物分解不属于氧化反应 B.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6H2O6CO2+20+能量 (线粒体基质)‎ ‎3、24+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1、C6H12O62丙酮酸+4+能量 (细胞质基质)‎ ‎2、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或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其中的碳元素仍然发生化合价的改变,所以但仍属于氧化反应,A错误;‎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的强度也很低,B错误;‎ C、无氧呼吸的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C错误;‎ 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产物比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47 -‎ ‎45.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2丙酮酸+6H2O→6CO2+20+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24+6O2→12H2O+34ATP.无氧呼吸:在细胞质中,C6H12O6→2丙酮酸+2ATP+4、2丙酮酸→2酒精+2CO2+能量.‎ ‎【解答】解:A、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葡萄糖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故B正确;‎ C、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葡萄糖溶液可以进行彻底地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的ATP,故C错误;‎ D、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葡萄糖溶液只能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发生的场所和物质变化.分析题意可知甲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乙试管中只有线粒体,丙试管中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6.有机物经体外燃烧和体内氧化分解都会释放能量.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有机物是蛋白质,则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 B.若有机物是葡萄糖,两种情况产生的能量一样多 C.两种情况下都能产生CO2和H2O,且能量都以热的形式放出 D.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前者在燃烧或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能多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专题】正推法;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 47 -‎ ‎【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一个缓慢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有机物在体外燃烧是一个比较剧烈的过程.‎ 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为15.6千焦,每克油脂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为39.3千焦,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为16.7千焦.‎ ‎【解答】解:A、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和尿素,部分能量在尿素中,蛋白质在体外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故在体外燃烧会放出更多的能量,A正确;‎ B、葡萄糖在体内氧化分解和体外燃烧产物均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生能量一样多,B正确;‎ C、蛋白质在体内氧化分解时有部分能量储存在尿素中,不以热能的形式放出,C错误;‎ D、脂肪中H的含量高于葡萄糖,故燃烧或氧化时需要更多的氧气,同时产能也更高,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和在体外燃烧的情况,要熟记相关物质的元素含量及生理情况是关键.‎ ‎47.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1、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2、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氧的条件下不能生存.‎ ‎3、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需氧型生物,且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 47 -‎ ‎【解答】解:(1)由于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在氧气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比较强,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的曲线a;‎ ‎(2)草履虫只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氧气浓度为0时,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有氧呼吸逐渐增强,对应图中曲线b;‎ ‎(3)乳酸菌属于厌氧生物,在氧气浓度为0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呼吸作用逐渐受到抑制,对应图中曲线c.‎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着重考查了三种微生物的呼吸方式,解题关键是能够明确三种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特别是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8.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 A.倍 B.倍 C.2倍 D.3倍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根据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相关计算的题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相等,由题意可知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那么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是24ml;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48﹣24=24ml;因此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与有氧呼吸所消耗的葡萄糖量之比是:(24÷2):(24÷6)=12:4=3:1.‎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与无氧呼吸吸产物,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写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解题的关键.‎ ‎49.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 - 47 -‎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 C.有氧呼吸放出的CO2是由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产生的 D.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和玉米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的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的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与氧气结合形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是乳酸,不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相同,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解答】解:A、不同生物的呼吸方式可能不同,A错误;‎ B、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产生ATP的数量最多,B正确;‎ C、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是丙酮酸与水反应的产物,C正确;‎ D、乳酸菌发酵过程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玉米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两种无氧呼吸方式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D正确.‎ 故选:A.‎ ‎【点评】对于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理解、比较,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0.有一种“十五肽”的化学式为CxHyNzOdSe(z>15,d>16).已知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几种氨基酸: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解可得e个半胱氨酸 B.水解可得个天门冬氨酸 C.水解可得z﹣15个赖氨酸 D.水解时消耗15个水分子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专题】氨基酸、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蛋白质的合成.‎ - 47 -‎ ‎【分析】分析四种氨基酸:四种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原子,因此根据S原子数目可计算出半胱氨酸的数目;四种氨基酸中只有天门冬氨酸含有4个氧原子,其余氨基酸均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根据氧原子数目可计算出天门冬氨酸的数目;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N原子,其余氨基酸均只有1个N原子,因此根据N原子数目可计算出赖氨酸的数目.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四种氨基酸中只有半胱氨酸含有S原子,因此根据化学式(CxHyNzOdSe)中S原子数目可知该多肽含有e个半胱氨酸,A正确;‎ B、四种氨基酸中只有天门冬氨酸含有4个氧原子,其余氨基酸均含有2个氧原子,因此根据氧原子数目计算,4×天门冬氨酸+2(15﹣天门冬氨酸)﹣14=d,解得天门冬氨酸数目为,B正确;‎ C、四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N原子,其余氨基酸均只有1个N原子,因此根据N原子数目计算,赖氨酸的数目=z﹣15,C正确;‎ D、该十五肽合成过程中共脱去水分子14个,因此其水解时也消耗14个水分子,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根据S、O和N原子数目进行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51.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光反应,其中生成的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写出生成ATP的反应式:ADP+Pi+光能ATP;这些ATP将用于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或者CO2的还原).‎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中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这里产生的CO2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产生的水是在第三阶段形成的,整个C过程的反应式可以写成: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 47 -‎ ‎【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光反应:水的光解产生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B表示暗反应: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解答】解:(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光反应,其中生成的ATP所需的能量来自光能.生成ATP的反应式为:ADP+Pi+光能ATP.这些ATP将用于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或者CO2的还原).‎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暗反应,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叶绿体基质.‎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有氧呼吸,产生的ATP中能量来自葡萄糖氧化分解,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故产生的CO2是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形成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氧气和反应生成水,故产生的水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形成的,整个C有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故答案为:‎ ‎(1)光反应 光能 ADP+Pi+光能ATP 暗反应(暗反应中合成葡萄糖或者CO2的还原)‎ ‎(2)暗反应 叶绿体基质 ‎(3)有氧呼吸 葡萄糖氧化分解 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 第三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两者的联系.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 ‎52.(14分)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其中纵坐标表示距离(μm),横坐标表示时间(分).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着丝点与纺锤丝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B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分析回答:‎ - 47 -‎ ‎(1)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是40μm,图A中曲线b 表示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图A曲线a距离减少的原因是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从10分钟起,细胞分裂刚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标号为②,此时的典型特点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个阶段,即从图B① 到⑤或⑥(用数字表示)‎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A: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b曲线代表分裂后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分析图B:图B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②表示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②﹣④表示分裂后期;④﹣⑥表示分裂末期.‎ ‎【解答】解:(1)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0μm,所以进行分裂的该细胞的长度约是20×2=40μm.在10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缩小,表明此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染色体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分裂后期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图A中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第10分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开始逐渐缩小,说明此时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的标号②,此期的典型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两个子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3)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个阶段,即从图B①到⑥.‎ - 47 -‎ ‎(4)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 ‎(1)40 分别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着丝点之间的距离 纺锤丝逐渐缩短,着丝点到细胞某一段的距离缩短 ‎(2)10 ②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3)分裂间期 分裂期 ①⑤或⑥‎ ‎(4)稳定差异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3.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丙酮酸.‎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D阶段.‎ ‎③产的阶段是A、C.④氧气参与D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E表示的物质是C2H5OH和CO2.‎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B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E表示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方格内的物质是丙酮酸.‎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丙酮酸.‎ - 47 -‎ ‎(2)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产的阶段是A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图中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E表示的物质是C2H5OH和CO2.‎ 故答案为:‎ ‎(1)丙酮酸 ‎ ‎(2)①A、C、D ②D ③A、C ‎(3)细胞质基质 C2H5OH和C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 ‎5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如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的关系.‎ ‎(1)A点代表的意义是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2)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什么?有机物的积累量.‎ ‎(3)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用图中数字回答),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4)据图解释为什么农作物不能过度密植?若农作物过度密植,则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光照,且田间通风不良,CO2浓度低,光合强度弱;而呼吸强度则因密度大,叶片多而明显加强,故有机物积累减少,产量降低.‎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坐标曲线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叶面积指数在0﹣﹣9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在积累有机物;叶面积指数大于9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植物在消耗有机物.‎ ‎【解答】解:(1)A点时,两条线相交,说明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净光合速率为0.‎ - 47 -‎ ‎(2)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 ‎(3)叶面积指数大约为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有机物的积累速率最快,对农作物增产最有利.‎ ‎(4)若农作物过度密植,则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光照,且田间通风不良,CO2浓度低,光合强度弱;而呼吸强度则因密度大,叶片多而明显加强,故有机物积累减少,产量降低.‎ 故答案为:‎ ‎(1)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 ‎(2)有机物的积累量 ‎(3)5‎ ‎(4)若农作物过度密植,则叶片之间相互遮挡光照,且田间通风不良,CO2浓度低,光合强度弱;而呼吸强度则因密度大,叶片多而明显加强,故有机物积累减少,产量降低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 47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