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遵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5-2016遵义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到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 试卷设有选做题,请考生注意。‎ 4、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来看,当时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已形成,并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建筑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这是中国建筑一大特色。《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本结构的特点,不以单一的独立建筑物为目标,而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接连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从发掘的极为片段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情况看,雄伟壮观;从陶俑的状貌直到建筑材料的坚实也无不显示难以想象的宏大气魄。‎ ‎“百代皆沿秦制度”,建筑亦然。汉、唐、宋、明、清基本保持和延续着相当一致的建筑美学风格,这个风格就是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中国建筑主要是宫殿建筑,即供君主居住的场所,从新石器时代的“大房子”开始,祭拜神灵即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世间居住中心,而不在脱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自儒学替代宗教之后,在观念、情感和仪式中,更进一步发展了神人同在的倾向。于是,不是孤立[来源:学+科+网Z+X+X+K]的、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庙宇建筑成了中国建筑的代表。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的上苍观念,而是平面铺开、引向现实的人间联想;不是使人产生某种恐惧感的空旷的内部空间,而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不是阴冷的石头,而是暖和的本质等等,构成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使人慢慢游历在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不断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占着明显的优势,排斥了反理性的迷狂意识,正是这种迷狂意识构成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基本特征。‎ 中国建筑的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的严格对称结构上,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特点。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教、伊斯兰教来,它确实相对低矮、平淡,甚至逊色一筹;但就整体建筑群来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格。随着晚期封建社会中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通过“借景”“虚实”等方式,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现了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过程,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来源:学科网]‎ ‎                 (摘编自李泽厚《建筑艺术》)‎ ‎1.下列对于中国建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1‎ A、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特点,建筑材料暖和、坚实,建筑物之间相互接连和配合,平面铺开,雄伟壮观。‎ B、中国建筑的代表主要是君主居住的宫殿建筑,它威严庄重而高耸入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 C、中国建筑的土木体制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形成,并且成为后世的主要建筑形式;从秦到清一直保持、延续着一致的建筑艺术风格。‎ D、中国建筑以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为特征,表现了中国人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生活意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诗经》中“如翚”“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不仅说明当时中国木建筑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表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B、中国建筑讲究对称,重视各个建筑物之间的有机安排,因此,虽然它的风格严肃方正、缺少变化,但整体布局和谐统一。‎ C、中国建筑的平面纵深空间能使人在游历进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与环境的和谐,这是中国建筑理性精神的很好体现。‎ D、新石器时代,人们祭拜神灵就在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场所;儒学替代宗教后,神人同在的倾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建筑以逶迤交错、气势雄浑的建筑群取胜,其他许多宗教建筑则以孤立高耸、出世脱俗的单个建筑见长,二者各具特色。‎ B、封建社会晚期,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的建筑美出现了,打破了以前建筑的严格对称性,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意识形态的变化。‎ C、“借景”“虚实”等方式把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 D、以阴冷的石头、空旷的空间等体现出的反理性迷狂意识是许多宗教建筑的审美特征,这与中国建筑的审美观念有很大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姚燧,字端甫,父格。燧生三岁而孤,育于伯父枢。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 年十三,见许衡于苏门。十八,始受学于长安。时未尝为文,视流辈所作,惟见其不如古人,则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读韩退之文,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稍就正于衡,衡亦赏其辞,且戒之曰:“弓矢为物,以待盗也;使盗得之,亦将待人。文章固发闻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将何以应人之见役者哉!非其人而与之,与非其人而拒之,钧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 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盖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或谓世无知燧者,曰:“岂惟知之,读而能句,句而得其意者,犹寡。”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故三十年间,国朝名臣世勋、显行盛德,皆燧所书。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辞无溢美。‎ 时高丽沈阳王父子,连姻帝室,倾赀结朝臣。一日,欲求燧诗文,燧靳不与,至奉旨,乃与之。王赠谢币帛、金玉、名画五十篚,盛陈致燧。燧即分散诸属官及史胥侍从,止留金银,付翰林院为公用器皿,燧一无所取。人问之,燧曰:“彼番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其器识豪迈过人类如此。然颇恃才,轻视赵孟頫、元明善辈,故君子以是少之。‎ 11‎ 至大元年,燧年已七十,起燧为太子宾客。未几,除承旨学士,寻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谕燧,燧拜辞,谢曰:“昔臣先伯父枢尝除是官,尚不敢拜,臣何敢受!”明年,授荣禄大夫。四年,得告南归,中书以承旨召;明年,复召。燧以病,俱不赴。卒于家,年七十六。‎ ‎ 节选自《元史·姚燧传》‎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非周身斯世之道也 周:普遍、全面 B、必其行业可嘉 行业:职业 C、燧不能堪 堪:忍受 D.故君子以是少之 少:年轻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 B、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 C、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 D、当时孝子顺孙/欲发挥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传信其/不得者/每为愧耻 ‎6、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姚燧三岁时就失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育。伯父认为他很愚笨,对他严加管束。‎ B、姚燧年轻时认为时人文章远不如古人,心里极不以为然,后经许衡指点、自己努力,终成一代名儒。‎ C、面对高丽沈阳王父子送来的财物,姚燧能分散去留有度,表现了大国的风范和他过人的器量与见识。‎ D、人们争先向姚燧索取文章,并以得到姚燧的文章为荣。姚燧也乐在其中,一一满足人们的要求。[来源:Z-x-x-k.Com]‎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5分)‎ ‎(2)彼番邦小国,唯以货利为重,吾能轻之,使知大朝不以是为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酒楼秋望 ‎ ‎[宋]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写作此诗时正处于南宋国势艰危之际,金人入侵,国家形势危殆。‎ ‎8、本诗颔联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情上有什么特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来源:学*科*网]‎ ‎(1)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 , 。”‎ ‎(2)杜甫用:“ , ”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11‎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瞽①者 杨 邪 我想,当我一无所获地走出那个偌大而又空寂的书店,一级一级迈下那个书店门前的石阶,然后在中途不由得停住,就着石阶坐了下来,一定不是因为他和他膝头的那把二胡。‎ 他很年轻,比我还年轻。他的面庞英俊白皙,手指修长精瘦,一身洗得发白的休闲牛仔装,如果没有膝头的二胡,也许,他就是某座学府的莘莘学子中的一名。可是他膝头的二胡告诉我,他眼前的世界,就像他戴着的那副黑框墨镜一样漆黑一团。现在他只能摸索着揉弦、运弓,他的手指和心灵,向这个世界发出一串串无助的音符。 ‎ ‎ 然而渐渐地,心不在焉地听着听着,我有些讶异了。那一通通的琴声,竟是这样的饱满,这样的多姿,仿佛一只只纷呈飞出的彩蝶,绕着他,绕着这繁华大街边上的这一片空旷,翩翩起舞。 ‎ 一曲终了,一曲又起。 ‎ 路过的人,在他面前的纸盒里投下一张纸币,走开了。又有路过的人在他面前的纸盒里抛下几枚硬币,又走开了。 ‎ 什么时候,又一曲终了。或许是觉察到了我这个如痴如醉的倾听者的存在吧,他改变了一下坐姿,居然把弓弦转向我的面前。‎ ‎“这位朋友,您,是否愿意点上一曲?”他的口齿轻启,一句曼声低语,清晰地传到了我的耳中,“对了,您不必在这盒里放钱的。” ‎ ‎“我?您是在说我?”我看着那些彩蝶正渐舞渐远,翩翩然舞向这座城市更高更远的天空,忽然被惊醒,不知所措起来。 ‎ 可他似乎马上感觉到了。 ‎ ‎“是的,这位朋友,您是,来自外地?” ‎ 依旧是曼声低语,依旧是这样清晰地传到我的耳中,犹如一串小小的石粒接连叩击一处幽谧的湖面。 ‎ ‎“是的。”我怔了怔。‎ ‎ “那,一定是来自这条江的下游了。” ‎ 我惊呆了:“先生,怎么知道?”‎ 他笑了一下,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 ‎“您的嗓音圆润,鼻音轻浊,我猜,这就该是所说的吴侬软语了。”‎ 我不禁点头:“先生猜得对,先生太灵敏了。”‎ 他又轻轻一笑:“失聪者目明,失明者耳聪,仅此而已。”‎ 然后他喟叹一声,继而端坐吟哦:‎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他告诉我说,十多年前,他还是十三四岁的光景,邻居来了一家江南的亲戚,这首民歌就是那个非常漂亮非常可爱的江南小女孩教他念的。后来小女孩回了江南,就没再来过。后来他的这双眼睛病瞎了。多年后,他坐上街头拉二胡,有一天他把这首民歌念给一位老先生听,老先生不禁惊立而起,老先生说,那个江南小女孩教他念的这首民歌,居然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江南可采莲》。‎ 关于江南,我们就是从《江南可采莲》这首民歌开始谈起的。‎ 11‎ 但是,我只剩下一刻钟的时间。在这座著名的城市,在这座惊人庞大的城市,我已经转悠了一个多星期,我必须走了。我告诉他,我买了一张船票,天擦黑,就要起程顺流而下,所以,我现在应该动身了。‎ 他突然默不作声。看得出,他的神情似乎为之一沉。 ‎ ‎“那么,这位朋友,我给您拉一曲您最喜欢的曲子吧!为了这次萍水相逢的缘分。”‎ 片刻之后,他又笑了起来,并且重新摆好架势。我已经起身,这会儿不由得又坐了下来:“那就请为我拉一曲……拉一曲《二泉映月》吧,太谢谢了!”‎ 可是他的弓弦动了动,复又顿住。 “您,能不能换一曲别的?” ‎ ‎“为什么?”我说。 ‎ ‎“《二泉映月》是我拉得最好的曲子,可我已经多年没有拉过它了。它虽然柔中寓刚,但还是太辛酸、太悲怆了。”他揽住弓弦,用一只手扶了一下脸上那副漆黑的墨镜,“这样行不行,我为您拉一曲《春诗》怎样?春天的春,诗篇的诗,《春诗》。”‎ 说着,一曲跌宕多姿的旋律,便从他的手指间——不,仿佛是从他那副墨镜的两片黑色中跃出:明亮,辽阔,悠远……而在这样的旋律之中,一种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的景象,便似乎在这眼前呈现铺展开来。《春诗》,这是对春天的诗一般的赞美么?‎ 我从口袋里悄悄掏出一张纸币,悄悄放入他面前的纸盒。‎ 在这座城市待了那么多天,我始终感到有那么一种遗憾,但就在即将离开的最后时刻,我的遗憾忽然因为另一种莫名的获得而变得无关紧要起来。我想,我只能用这么一种庸俗的方式,用这么一张最大面额的钱,来表达我的感激。也许我这么做是冒昧的,但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曲终半晌,我握了握他精瘦的手。 ‎ ‎“先生,我要走了,如果以后再来,我一定来这里找你!”‎ 他又笑了一下,但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而我起身迈步走开数丈之后,身后旋又响起了一通琴声。‎ 柔和挥洒的琴声中,他的曼声低语,再一次清晰地传到我耳中—— ‎ ‎“朋友好走,这一曲《除夕小唱》,祝您一路顺风……”‎ ‎ (选自《震撼中学生的101篇散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注】①瞽(gǔ):形声字。从目,鼓声。本义,瞎眼。‎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头写“我”一无所获地从书店出来,一是与结尾“我的遗憾忽然因为另一种莫名的获得而变得无关紧要起来”相照应,二是欲扬先抑,暗示后文瞽者给我莫大的精神收获。‎ B.“我有些讶异了”是因为一无所获地走出书店的“我”, 正在为石阶卖艺瞽者深感同情,但没有想到他能弹奏出饱满而又多姿的琴声,并逐渐地被琴声所吸引。‎ C.瞽者吟哦《江南可采莲》是为了和“我”搭上话,也是为了夸耀自己知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 D.“我”邀请瞽者拉一曲《二泉映月》,而他却要为“我”拉一曲《春诗》,因为《二泉映月》太辛酸、太悲怆了,说明他对生活充满春天般的热爱。‎ E.文章所写的瞽者因为身有残疾而反应灵敏、开朗达观,所以能震撼中学生的典范。同时也鞭挞了社会上一些身体正常而心理不正常的人。 ‎ ‎2、本文描述的“瞽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6分) ‎ ‎3、请赏析文章画线的语句。(7分) ‎ 一曲跌宕多姿的旋律,便从他的手指间——不,仿佛是从他那副墨镜的两片黑色中跃出:明亮,辽阔,悠远……而在这样的旋律之中,一种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的景象,便似乎在这眼前呈现铺展开来。 ‎ 4、 画线句“我的遗憾忽然因为另一种莫名的获得而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含义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11‎ A.文章开头写“我”一无所获地从书店出来,一是与结尾“我的遗憾忽然因为另一种莫名的获得而变得无关紧要起来”相照应,二是欲扬先抑,暗示后文瞽者给我莫大的精神收获。‎ B.“我有些讶异了”是因为一无所获地走出书店的“我”, 正在为石阶卖艺瞽者深感同情,但没有想到他能弹奏出饱满而又多姿的琴声,并逐渐地被琴声所吸引。‎ C.瞽者吟哦《江南可采莲》是为了和“我”搭上话,也是为了夸耀自己知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 D.“我”邀请瞽者拉一曲《二泉映月》,而他却要为“我”拉一曲《春诗》,因为《二泉映月》太辛酸、太悲怆了,说明他对生活充满春天般的热爱。‎ E.文章所写的瞽者因为身有残疾而反应灵敏、开朗达观,所以能震撼中学生的典范。同时也鞭挞了社会上一些身体正常而心理不正常的人。 2、本文描述的“瞽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6分) 3、请赏析文章画线的语句。(7分) 一曲跌宕多姿的旋律,便从他的手指间——不,仿佛是从他那副墨镜的两片黑色中跃出:明亮,辽阔,悠远……而在这样的旋律之中,一种冬去春来,万物苏醒的景象,便似乎在这眼前呈现铺展开来。 4、画线句“我的遗憾忽然因为另一种莫名的获得而变得无关紧要起来”含义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失败英雄”梁从诫 汪永晨 梁从诫先生领导创建了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自1993年成立以来,“自然之友”开展了许许多多环保方面的重大行动。我曾亲耳听过梁先生的这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当时,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我曾拉梁先生和我一起去过我的环保启蒙地江苏省睢宁县大余小学。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学校开展爱鸟活动的一所农村小学。那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用绘画、唱歌、跳舞等形式,在田间河边开展课外活动,表达人类对小鸟的热爱。那次,年近70岁的梁先生在小学参加农村孩子的爱鸟活动,那活泼劲儿和孩子们不分高低。至今我脑子里还有着返璞归真的梁先生,如同孩子般在农村小学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的情形。作为国家环保局的“环境使者”,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去过三峡。我们站在黄柏河边,这是当地人认为治理得不错的河,所以请我们这些环保使者来看。对那治理过的河水还有质疑的作家徐刚蹲在江边捞起一把水草,再站起来时,眉 头皱起来,鼻子和嘴也都挤在了一起。梁先生也不客气地对陪着我们的环保局干部表达了他的态度:人的认识当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20年前,在黄柏河还能见底的那个年代,要人们认识到水库将对邻近水域带来多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许不够现实。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在黄柏河已经开始由绿变黑的时候,在论证中还把“对水污染的影响”列为“影响较小,采取有效措施后可减小危害”的一类,甚至时至今日,还在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就很难说是实事求是的了。那次三峡归来,在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环保使者的年会上,梁先生送给我一本杂志,上面有他写的文章,表述自己对长江污染应如何面对的见解。那篇文章中梁先生这样写道: “江水轻拍船舷,船在微微晃动。舟上有人难眠。遥想当年,李白遇赦,从奉节东下,一路神采飞扬,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不朽诗句。寥寥数字,向我们透露了一千多年前三峡森林茂密、野生动物出没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消息。令人面对两岸濯濯童山,峡中滔滔黄水,李白诗中景色,已无法想象;森林与猴子什么年代起从这里消失,也不可考。若诗仙再世,与我辈同行,又会写下怎样的诗句留给后人?历史的冷眼将始终注视着三峡,注视着长江,注视着我们!”‎ 我和梁先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美国高层代表团到华访问的工作午餐。梁先生向美国官员讲起他和克林顿的见面,讲起他当时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克林顿饶有兴致地问:“‎ 11‎ 这种金丝猴的数量还有多少?”“不足1200只 。而且据我们所知,这是灵长类中除了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哦,那是我的表亲!”当时,在座的人都笑了。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想起他说的“不足1200只”,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追寻“野人”的足迹——中国环保领跑人》中,第一位“野人”就是梁先生。在我写梁先生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这些年来,梁先生的演讲,直接、间接的听众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坐在台下、课堂上听梁先生讲课,最多一次有多少人,我也不知道,可最少的一次有多少,梁先生亲口告诉过我,5个。那是在某国家机关。我问梁先生,那你讲了吗?他告诉我,当然不能 放弃,我还像是下面坐着成千上万的听众那样给那5个人讲了中国民间组织的环保历程。梁先生告诉他们: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如果我们作为普通的公民,不参与、不支持、不关注环境保护,仅靠政府和专家,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把环境治理好的。‎ 梁先生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他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 梁先生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在这本书写梁先生的章节中,最后一句话是:“我没有问过梁先生,但我想我的这个假设:为‘表亲’奔走,是这辈子要一直奔下去了,是不是就是出于从父辈那里得到的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 梁先生您不会反对吧!  (有删节)‎ ‎【注】梁从诫的祖父是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母亲是著名作家、建筑学家林徽因。‎ ‎1、下列对这篇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梁先生遥想李白当年沿江而下的景象,是为了将长江两岸曾经草木丰茂、野生动物出没的生态环境与现在的童山黄水作对比,表达了对三峡环境破坏严重的忧虑。‎ B、站在黄柏河边,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对于三峡工程的否定,他认为说三峡水库污染“问题不大”,并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C、梁从诫曾将一张滇金丝猴母子的照片作为礼物送给克林顿,是因为它是灵长类中除人类之外唯一的红唇动物,今天想起梁先生当时的介绍,好像刚明白梁先生当时的用心——我们都是濒危动物,金丝猴和保护金丝猴的人。‎ D、从作家徐刚捞起水草时的神情来看,黄柏河并没有治理好,但当地环保官员却认为治理得不错;梁先生在某国家机关做讲座,却只有五位听众,这都说明政府部门对环保工作不重视。‎ E、本文通过对“失败英雄”梁从诫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环保斗士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不计得失、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2、这篇传记的题目“‘失败英雄’梁从诫”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3、梁从诫说:“或许,当今的人类就像坐在‘ 泰坦尼克号’上,你有一等舱的乐趣,我有二等舱的活法。突然有一天撞上冰山,停也停不下来,拐也拐不了弯,大家只能同归于尽。”这个比喻有什么深意?请简要分析。(7分)‎ ‎4、“梁先生说,如果说我从祖父和父母身上继承了点什么的话,那就是信念:一个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请你从“继承”、“信念”、“责任感”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B、天津曲艺团的鼓曲演员刘迎,嗓音圆润浑厚,外形清新秀丽,最近她还荣获天津市“文艺新星”的称号,显然这朵明日黄花将在我国曲艺界绽放。‎ 11‎ C、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落幕,奥运冠军成了广告商们追逐的香饽饽,部分奥运冠军疏于赛场,忙于商场,电视广告中的出镜率已高得无以复加。 ‎ D、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高尖水平,首枚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让日本的宇宙战略相比之下相形见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家证券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目前,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正变得遥遥无期。‎ B、面对复杂的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树立科学发展的就业新观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破除固有的就业思维模式,解放思想。‎ C、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D、专家指出,针对“山西地震谣言”事件,国家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和打击力度,来有效遏制网络散播流言这一现象。‎ 15、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在笔锋扫过的地方, , , , , , ,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 ①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 ‎ ②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 ‎ ③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 ④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 ‎ ⑤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 ‎ ⑥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 A、③②④①⑥⑤ B、③①⑥②⑤④ C、②⑥④①⑤③ D、②⑤③④①⑥‎ ‎16、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充语句。(5分)‎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陆游,辛弃疾,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17、阅读下面表格中的内容,然后回答问题。(6分)‎ 表一:某校高一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 时间 ‎0.5小时以内 ‎0.5-1小时 ‎1小时以上 合计 人数 ‎398‎ ‎135‎ ‎56‎ ‎589‎ 比率 ‎67.5%‎ ‎23%‎ ‎9.5%‎ ‎100%‎ 表二:某校高一学生课外阅读作品种类情况。 ‎ 种类 诗歌 散文 小说 合计 人数 ‎15‎ ‎276‎ ‎298‎ ‎589‎ 比率 ‎2.5%‎ ‎47%‎ ‎50.5%‎ ‎100%‎ 请根据上述两个图表中的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 11‎ ‎  在歌德的《叙事谣曲》中有一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儿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1‎ 高二年级语文卷参考答案 ‎1、B “高耸人云,给人以神秘、超越世俗的巨大空间感受”理解错误,可根据文中第二段“不是……而是……”的内容判定。‎ ‎2、B “缺少变化”分析有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可知。‎ ‎3、C “表明了更为自由的审美理念逐渐取代充满理性精神的美学思想”分析错误,由文章最后一段中“但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可知。‎ ‎4、C 周:使……完满 行业:品行事迹 少:轻视 ‎5、C ‎6、D“每来谒文,必其行业可嘉,然后许可”;面对高丽沈阳王父子求文,也不是轻易满足。‎ ‎7、(1)姚燧,是一件美好的器物啊!长大后自然会有成就,为什么要着急呢!‎ ‎ (2)那番邦小国,只看重货物金钱,我能看轻这些东西,让他们知道大国不把这些放在心上。‎ 姚燧字端甫,父亲姚格。姚燧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伯父姚枢抚养成人。姚枢当时隐居在苏门,他以为姚燧十分愚笨,教育管束十分急躁,姚燧无法忍受。杨奂得知后急忙写信劝止姚枢说:“姚燧,是一件美好的器物啊!长大后自然会有成就,为什么要着急呢!”并且还将女儿许配给姚燧。‎ 姚燧十三岁时,在苏门拜见许衡。十八岁时,才开始在长安求学。当时他还未曾写文章,然而看了时人所作的文章,觉得他们远远不如古人,内心里便极不以为然。二十四岁时,他才开始读韩愈的文章,试着仿照写文章,人们都说他的文章有韩愈的气势和风格。后来向许衡请教,许衡也赞赏他的文辞,并告诫他说:“弓箭作为武器,是为了防备盗贼啊;倘若盗贼得到了弓箭,也要用他来害人。文章固然是表露儒士思想人格的利器,但是倘若不能先认清一时的潮流,将如何应对那被役使的地位呢?不是适当的人而给他利器,与是适当的人而拒绝给他利器,都是错误的,都不是完满自身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啊!”‎ 姚燧的学问,得自许衡,他穷究事理获得知识,并亲自实践,终成一代名儒。大概自延祐以前,那些文章大师,没有人能超过他。有人说世上没有了解姚燧的人,说:“不止是了解(他的人很少),就是能读通他的文章,并且能领会其中意思的人,都特别少。”当时的孝顺子孙,想要传颂、弘扬他祖先的盛德,必定要得到姚燧的文章才可以传播、信服。那些得不到姚燧文章的,常常感到愧疚羞耻。所以前后三十年间,国中那些传颂名臣世勋、显行盛德人的文章,都是姚燧写的。每次来求文章的,必定是品行、事迹有可以嘉许的,姚燧才答应,文辞没有溢美之处。   ‎ 当时,高丽沈阳王父子,与帝室联姻,耗费大量钱财巴结朝中大臣。有一天,沈阳王父子想得到姚燧的诗文,姚燧吝惜不肯给他,直至接受皇帝旨命,才给他。沈阳王父子回赠酬谢他币帛、金玉、名画共五十箱,盛大隆重地陈列开来,送给姚燧。姚燧当即把东西分给手下属官及侍从,只留下金银,交付翰林院作为公用器物,而自己什么也没拿。有人问他,姚燧说:“那番邦小国,只看重货物金钱,我能看轻这些东西,让他们知道大国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他的器量胆识就像这样豪迈超过一般人。然而姚燧太恃才傲物,看不起赵孟頫、元明善等人,所以,有才能德行的人非议他。‎ 至大元年,姚燧已七十岁,皇帝起用姚燧为太子宾客。最终死在家里,享年七十六岁。‎ ‎8、①俯视、仰视结合(或空间上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 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 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答对两点即满分,其他手法酌情给分)‎ ‎9、①尾联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②前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 ‎10、(1)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1、1、CE ‎ 11‎ ‎2、他是一位特别的瞽者:街头谋生,阅历丰富;性格温厚,善解人意;眼瞽心聪,安然达观;善拉二胡,技艺高超。‎ ‎3、作者运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或运用侧面描写),来描写自己听《春诗》的真切感受,(2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琴声跌宕多姿的特点,突出了琴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瞽者高潮的弹奏技巧,进而表达了“我”对瞽者乐观精神的赞美之情。(3分)‎ ‎4、句中的“遗憾”是指“我”一无所获的失落;“所获”是指瞽者给予的精神上的鼓舞。“我”在这个惊人的庞大的城市中一无所获,却不得不离开这个城市,可以想象其失落和遗憾,但在这时,瞽者的乐观和安然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我”也不在乎自己的失败,继续勇敢地前行进发。认识:乐观、安然的生活态度使人充满了动人的乐章,激励着自己,也感染着行人;要学会倾听,学会吸取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激励自己前行和追寻。(认识中的两小点观点,选一点来谈就行,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例子来加以说明。)‎ ‎12、1、BD ‎2、①这是梁先生的一句自嘲: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失败的英雄;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也都是屡败屡战;②梁先生毕生为保护环境而努力,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也会遭遇很多挫折;③虽然常常失败,但他从不气馁,而是继续为环保事业而奋斗,他是一个英雄。④一个为保护环境而不懈努力的英雄却屡屡失败,这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样的题目能引起人们对社会大环境存在问题的深层思考和关注。(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3、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利害相关。②当今世界每个国家、民族或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自由。③我们不应忘记共同的利益,要保护好共同的生存家园,否则人类将面临灾难性后果,自我毁灭。‎ ‎4、 观点一:我们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继承的最宝贵的是精神和信念。梁先生从祖父和父母那里继承了对社会负责的信念,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从前辈身上或文化传统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财富,促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前辈,也要身体力行,给后代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代留下最无价的精神财富。‎ 观点二:每个人都要有积极的人生信念,并为这一信念奋斗终身。信念好像人生的明灯,指引着人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意义地生活,而不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明确方向;有了信念人才能积极主动、不怕困难、坚强无畏——信念作用;梁先生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所以他才能在环保道路上屡败屡战,从不气馁——结合事例。‎ 观点三:每个人都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做出些贡献。梁家三代人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让梁先生不计名利得失,为保护环境奔走呼吁,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我们也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争取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3、C 无以复加:不可能再增加,指某事在程度上达到了极点。 A、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或干尽了坏事。B、明日黄花: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D、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意思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14、C A 重复赘余,“多年来”与“夙愿”;C 语序不当、不合逻辑。“当前”调整到“复杂”的前面;应先“破除”后“树立”;D“加快打击力度”搭配不当。‎ ‎15、C ‎16、(示例)读王维,孟浩然,你体会了什么叫寄情山水 ‎17、①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  ②课外阅读中诗歌基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意近即可)‎ 11‎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