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提升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末提升试题(附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一、单项选择题 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9个省区,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用气。据此回答1~3题。‎ ‎1.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线走向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农业发达程度    B.城市分布 C.环境状况 D.河流分布 ‎【答案】 B ‎【解析】 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线走向的因素很多,如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市场、补充气源等,而城市的分布决定了天然气的市场消费量,是最主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2.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天然气与煤相比,其优越性体现在(  )‎ A.开发难度小 B.输送、储存方便 C.减轻大气污染 D.燃烧效率低 ‎【答案】 C ‎【解析】 与煤相比,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 ‎3.关于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B.加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东西跨距大,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西气东输能够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能够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改善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但由于该管线跨距大,且中西部地区环境脆弱,因而施工中易破坏环境。‎ ‎(2015·安徽淮北高二检测)“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农产品是虚拟水的主要研究对象。读“我国农产品区域间虚拟水流向关系图”,完成4~5题。‎ 13‎ ‎4.读图可知虚拟水(  )‎ A.调出量最多的是东北 B.调入量最多的是西北 C.国际调入量小于调出量 D.全国范围内西“水”东调 ‎【答案】 A ‎【解析】 读图通过计算可得出A选项正确。‎ ‎5.从全国水资源管理角度分析(  )‎ A.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加大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 ‎ B.华南地区大量调入虚拟水,是因为经济发达,水资源不足 C.西北地区可以通过加大虚拟水的调入,改善生态环境 D.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C ‎【解析】 减少华北地区虚拟水调出,会降低南水北调工程的压力;华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当前我国的虚拟水跨区域调配状况会加剧北方水资源的短缺,不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2015·大同高二质检)下图为“某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6~8题。‎ ‎6.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状况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能源资源缺少 ‎②东部地区能源出口量大 ‎③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小 ‎④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交通不畅 13‎ A.①②  B.③④ ‎ C.②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用电量和发电量都较大,说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用电量大于发电量,说明能源资源缺少;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用电量,说明能源资源丰富,消费量较小。‎ ‎7.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下列节流方面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进口煤炭 ③开发新能源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都为节流措施。进口煤炭和开发新能源都为开源措施。‎ ‎8.为缓解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在区际协调方面的对策可行的是(  )‎ A.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 B.东部地区大力支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C.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 D.加大东西部之间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 ‎【答案】 A ‎【解析】 针对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的状况,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既可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状况,又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将东部的工业转移到西部,既会加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压力,又不利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下图是“世界汽车工业基地及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地是欧洲,甲地是美国 B.甲地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D.乙地向外转移的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答案】 C ‎【解析】‎ 13‎ ‎ 甲地是美国,乙地是欧洲,汽车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美国的钢铁、石化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美国还未出现逆城市化。‎ ‎10.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迅速上升。其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B.位置优越,分布集中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D.重视科技投入,人力资源丰富 ‎【答案】 D ‎【解析】 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最大优势在于技术力量雄厚,同时丰富的高素质人才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读“中国政区图”,完成第11~12题。‎ ‎11.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山西资源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价格低。由台湾向山西转移的应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12.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移入山西的工业会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排放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二、综合题 ‎1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 材料 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B能源对调入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中B能源输入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地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C(水电) 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4)B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 措施: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宣传节约用电等。‎ ‎【解析】 第(1)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要明确A是火电,B是天然气,C主要为水电,这三类能源中水电是最清洁能源。第(4)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需要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 ‎14.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2”指香港和澳门。‎‎2014年9月5日 13‎ 至16日在广州进行的201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论坛上,泛珠各方就各自优势对未来发展提出实质性合作建议。各方专家及代表呼吁,泛珠区域合作即将进入新的时代,拓宽合作 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成重点,而强化生态建设则成为泛珠各方一致共识。‎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右图)。‎ 材料三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例如我国沿海地区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下图显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边远地区产业出现集群效应。‎ ‎(1)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 ‎(2)“9+‎2”‎可以实现优势互补。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3)产业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4)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 ‎【答案】 (1)天然橡胶树 ‎(2)香港: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土地租金高,资源、能源短缺。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低。‎ ‎(3)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耕地。‎ ‎(4)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解析】 第(1)题,该题考查学生对农业的有关地理主干知识的掌握,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第(2)题,注意回答两个地区的不利条件。第(3)题,注意要抓住关键词“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第(4)题,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 13‎ 一、单项选择题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于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秋季汛后通水。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既是中线调水路线穿越的省区,又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途经的省区是(  )‎ A.豫   B.鄂   ‎ C.晋   D.冀 ‎【答案】 A ‎【解析】 南水北调中线没有经过山西省,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干道没有经过湖北省和河北省。‎ ‎2.国家重点建设的下列工程与该区域关联不大的是(  )‎ A.西电东送工程 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C.溪洛渡工程 D.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答案】 C ‎【解析】 溪洛渡工程位于金沙江下游。‎ 读下面“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某路线剖面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③所在的大运河河段南下运输的主要货物是(  )‎ A.稻谷 B.铁矿石 C.石油 D.煤炭 ‎【答案】 D 13‎ ‎【解析】 京杭运河北运粮食、南运煤炭。‎ ‎4.此工程完成后,如不合理利用,图示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次生盐渍化 B.海水入侵 C.水旱灾害加剧 D.水土流失加重 ‎【答案】 A ‎【解析】 南水北调会使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5.南水北调中线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 ‎①节省建设投资 ②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自流 ③充分利用三峡水库 ④沿途城市、人口密集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中线的最大优势是顺地势自流,从三峡水库引水能提高丹江口水库水位,更利于自流。‎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6~7题。‎ ‎6.“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答案】 A ‎【解析】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三角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 ‎7.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答案】 B ‎【解析】 产业转移对转入区的影响主要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对转出区的影响主要有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小,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 C.Ⅱ、Ⅳ D.Ⅲ、Ⅳ ‎【答案】 B ‎【解析】 该地南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再加上该地人口密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较大。‎ ‎9.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答案】 D ‎【解析】 该工程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输水干线的建设。‎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10~12题。‎ 13‎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 主要生 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 天津、山东、安徽、‎ 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 主要生 产省份 广东、山东、‎ 安徽、河南、‎ 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 广东(28%)‎ 江苏(20%)‎ ‎10.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 D.市场的开放程度 ‎【答案】 B ‎【解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甲产业主要布局在人口较多的省区,所以甲产业应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11.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答案】 C ‎【解析】 乙、丙产业在1990年还没有分布,在2001年主要分布在技术水平较高的京沪粤三地,所以乙丙产业应属技术指向型产业。‎ ‎12.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答案】 A ‎【解析】 甲产业在1990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到了2001年,沿海省份布局减少,主要分布在内地省份。乙丙属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寻找最佳区位,往往发生工业分散。甲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丙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产业布局可以体现产业转移的一些特点,不能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完成13~14题。‎ 13‎ ‎1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优势,解题的关键是读图。首先阅读图例,图例中的虚线范围为石化基地,范围的大小表示基地的范围;点状表示石化企业,黑点实心表示大型石化企业,黑点空圈表示中外合资石化企业。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石油产区,大型石化企业多,石油资源丰富,具有资源优势;同时,该地区城市密集,人口集中,市场广阔。‎ ‎14.④地接受境外石化产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  )‎ A.石油开采 B.核电站建设 C.海岛旅游开发 D.港口建设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④为珠三角地区,需要综合考虑该地区的条件。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但常规能源缺乏,要接受境外石化企业转移将首先促进区域内的港口建设,便于从外地进口石油等资源。‎ 二、综合题 ‎15.读图,回答问题。‎ 川气东送工程主干道示意图。‎ ‎(1)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西起普光气田止于上海市,它穿越了________、________两大地形区;我国境内与其大致平行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 13‎ ‎(2)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和终点都靠近长江,但没有采取长江航运而采取了管道运输,是因为管道运输(  )‎ ‎①运量大、连续性强 ②建设周期短、费用低 ‎③安全可靠 ④损耗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图中宜昌至上海川气东送输气干线与我国____________(能源)输送线路基本一致。‎ ‎(4)除跨区域资源调配外,缓解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还有哪些?‎ ‎(5)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应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陇海线 ‎(2)C (3)水电 ‎(4)努力开发各种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实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5)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解析】 本题以川气东送工程为背景,主要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题,川气东送管道主干工程为东西走向,自西向东经过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与陇海线平行。第(2)题,管道运输的特点为货物运输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但需铺设专门管道,周期长、设备投资大。第(3)题,西电东送中线与川气东送的线路基本一致,图中有两水利枢纽即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第(4)题,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解决措施要从开源、节流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来考虑。第(5)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供求关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 ‎16.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盛绸、苏缎、杭纺、湖绉享誉海内外。如今,这两大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分别是江苏盛泽、浙江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下面左图为盛泽与绍兴产业集群的价值链示意图,右图则表示全球价值链下纺织业集群的空间等级体系。‎ 13‎ 材料二 2014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出口订单直线下滑,市场大幅萎缩;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这些都导致企业赢利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亏损,一批中小纺织企业倒闭,众多纺织企业的资金链受到了重创。‎ ‎(1)试分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回答:与盛泽相比,绍兴产业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明显,其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从上述材料可知,绍兴、盛泽纺织业集群均处于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减少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 C.消灭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 D.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绍兴、盛泽纺织业集群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此地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条件优越,如靠近棉花和桑蚕产地,原料丰富,纺织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大等;产业集群可以取得规模效应,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减少运输费用和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①在设计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纺机、高档面料的研发。‎ ‎②在生产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染整和服装生产。‎ ‎③在营销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品牌的市场开拓。‎ ‎(3)AD ‎(4)加强研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走品牌化路线等。‎ 1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