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市2016届高考化学二诊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自贡市2016届高考化学二诊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 ‎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下列关于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和计算机芯片的材料都是二氧化硅 B.蛋白质只含C、H、O、N四种元素 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检验SO42﹣是否存在 ‎ B ‎ 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验证溶解度AgI小于AgCl ‎ C ‎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加新制Cu(OH)2悬浊加热至沸腾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D ‎ 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 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为NA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B.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在8.12天津大爆炸中消防员喷洒双氧水以防止氰化钠污染环境:CN﹣+H2O2+H2O═HCO3﹣+NH3↑‎ ‎5.次氯酸可用于杀菌消毒,已知25℃时:‎ ‎①HClO(aq)+OH﹣(aq)=ClO﹣(aq)+H2O(1)△H=﹣Q1kJ•mol﹣1‎ ‎②H+(aq)+OH﹣(aq)=H2O(1)△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5℃时,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ClO(aq)=H+(aq)+ClO﹣(aq)△H=﹣(57.3+Q1)kJ•mol﹣1‎ B.将20mL 1mol/L HClO与10mL1mol/L NaOH混合后的溶液,一定存在:2c(H+)﹣2c(OH﹣)=c(ClO﹣)﹣c(HClO)‎ C.将0.2mol/L NaClO 与0.1mol/L HCl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溶液显碱性,则存在:c(ClO﹣)>c(Cl﹣)>c(HClO)>c(OH﹣)‎ D.已知酸性CH3COOH>HClO,则等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c(Na+)>c(ClO﹣)>c(CH3COO﹣)>c(OH﹣)>c(H+)‎ ‎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A和0.25molB,发生反应:2A(g)+B(g)⇌2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保持温度不变,A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若在相同条件下,改为只加入0.5 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反,放出热量Q1kJ 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化学平衡常数K(a)=K(b)‎ D.由图象可知,产物C一定是气体 ‎7.新型乙醇燃料电池比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用碘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到a极 B.a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电池工作时,23g乙醇被氧化转移电子式为6mol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A、B、C、D、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②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③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④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⑤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化学物M的空间构型为      ,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化合物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3)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BD2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其分子式为      .‎ ‎(4)由B、C、D三种元素组成的BCD﹣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C2、BD2等物质,该反应的粒子方程式为      .‎ ‎(5)Z原子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Z的一种含氧酸钡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9.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H=﹣393.2kJ•mol﹣1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      .‎ ‎(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 ‎(3)小试管C的作用是      .‎ ‎(4)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      .装置D的三个作用是①      ,②      ,③      .‎ ‎(5)实验时当E中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      .‎ ‎(6)装置F中U型关内收集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是      .‎ ‎10.某水质稳定剂是由马来酸酐和乙酸乙烯酯聚合而成,可有效防止水垢的产生,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装结构,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实验室为CHO,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波峰,面积比为1:1.1mol马来酸最多可与含1molBr2的溴水加成.‎ ‎①马来酸的分子式为      .‎ ‎②马来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填写序号).‎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 f.加聚反应 ‎③马来酸酐结构简式为      .‎ ‎11.已知(注:R、R′为径基).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发生银镜反应.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      .‎ ‎②B分子中最多有      个原子在同一平面.‎ ‎③C的同分异构体C1与C有相同的官能团,两分子C1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      .‎ ‎④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家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做社会调查时,工厂负责人向同学们展示了两个回收铜的方案,并请同学们协助解决下列问题:‎ 方案甲:‎ 方案乙:‎ ‎(1)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两个回收铜的方案哪个更符合当前生产的绿色理念,为什么?      .‎ ‎(3)写出方案甲中的②③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工厂负责人指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这么做的道理是:      ,为了回收较为纯净的铜,请你提出合理的后续处理方案      .‎ ‎(5)该工厂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把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通过      、冷却结晶、      、洗涤、自然干燥可制得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 ‎ ‎ ‎2016年四川省自贡市高考化学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下列关于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和计算机芯片的材料都是二氧化硅 B.蛋白质只含C、H、O、N四种元素 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液封”‎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计算机芯片主要材料为硅;‎ B.蛋白质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 C.除杂原则不能引入新杂质;‎ D.溴易挥发,但溴密度大于水;‎ ‎【解答】解: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计算机芯片主要材料为硅,故A错误;‎ B.蛋白质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还含有S、P等元素,故B错误;‎ C.高锰酸钾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除去乙烯又引入二氧化碳杂质,故C错误;‎ D.由于液溴溶于挥发,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硅、二氧化硅、溴的性质,明确蛋白质所含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烯烃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产物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 ‎ ‎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 ‎ A ‎ 向某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检验SO42﹣是否存在 ‎ B ‎ 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验证溶解度AgI小于AgCl ‎ C ‎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加新制Cu(OH)2悬浊加热至沸腾 ‎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 D ‎ 向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 制备Fe(OH)3胶体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 B.溶解度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 C.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制取必须加NaOH溶液;‎ D.向沸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解答】解:A.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根离子,检验硫酸根离子必须用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故A错误;‎ B.溶解度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物质,向AgCl和水的混合物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产生沉淀的转化,则溶解度AgI小于AgCl,故B正确;‎ C.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制取必须加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否则实验不成功,故C错误;‎ D.向沸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由此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检验、难溶物转化、物质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C中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为易错点.‎ ‎ ‎ ‎3.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8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46g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A D.1molNa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为N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 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 C、标况下水为液态;‎ D、钠和氧气反应后变为+1价.‎ ‎【解答】解:A、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含2NA个碳原子,故A正确;‎ B、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为NO2,故46g混合物中含有的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含3NA个原子,故B正确;‎ C、标况下水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和质子数,故C错误;‎ D、钠和氧气反应后变为+1价,故1mol钠失去NA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 ‎ ‎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OH﹣═AlO2﹣+2H2O B.浓盐酸与铁屑反应:2Fe+6H+═2Fe3++3H2↑‎ C.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 D.在8.12天津大爆炸中消防员喷洒双氧水以防止氰化钠污染环境:CN﹣+H2O2+H2O═HCO3﹣+NH3↑‎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钠和氢气;‎ D.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氰化钠.‎ ‎【解答】解:A.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铵、氢氧化铝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 B.浓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和氢气,离子方程式:Fe+2H+═Fe2++H2↑,故 B错误;‎ C.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Cu2+=Cu(OH)2↓+H2↑+2Na+,故C错误;‎ D.在8.12天津大爆炸中消防员喷洒双氧水以防止氰化钠污染环境,离子方程式:CN﹣+H2O2+H2O═HCO3﹣+NH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即可解答,注意离子反应遵循客观事实,题目难度不大.‎ ‎ ‎ ‎5.次氯酸可用于杀菌消毒,已知25℃时:‎ ‎①HClO(aq)+OH﹣(aq)=ClO﹣(aq)+H2O(1)△H=﹣Q1kJ•mol﹣1‎ ‎②H+(aq)+OH﹣(aq)=H2O(1)△H=﹣57.3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5℃时,次氯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HClO(aq)=H+(aq)+ClO﹣(aq)△H=﹣(57.3+Q1)kJ•mol﹣1‎ B.将20mL 1mol/L HClO与10mL1mol/L NaOH混合后的溶液,一定存在:2c(H+)﹣2c(OH﹣)=c(ClO﹣)﹣c(HClO)‎ C.将0.2mol/L NaClO 与0.1mol/L HCl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溶液显碱性,则存在:c(ClO﹣)>c(Cl﹣)>c(HClO)>c(OH﹣)‎ D.已知酸性CH3COOH>HClO,则等浓度CH3COONa和NaClO的混合液中:c(Na+)>c(ClO﹣)>c(CH3COO﹣)>c(OH﹣)>c(H+)‎ ‎【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根据盖斯定律书写次氯酸的电离及热效应方程式;‎ B.二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O和NaClO,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质子守恒;‎ C.二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HClO和NaCl,溶液呈碱性,说明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NaClO水解程度;‎ D.酸性CH3COOH>HClO,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ClO﹣>CH3COO﹣,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则该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浓度越小,这两种酸根离子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 ‎【解答】解:A.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HClO(aq)=H+(aq)+ClO﹣(aq)△H=﹣(Q1﹣57.3)kJ•mol﹣1,故A错误;‎ B.二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O和NaClO,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质子守恒得2c(H+)+c(HClO)=c(ClO﹣)+2c(OH﹣),所以得2c(H+)﹣2c(OH﹣)=c(ClO﹣)﹣c(HClO),故B正确;‎ C.二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HClO和NaCl,溶液呈碱性,说明HClO的电离程度小于NaClO水解程度,则微粒浓度大小顺序是c(HClO)>c(Cl﹣)>c(ClO﹣)>c(OH﹣),故C错误;‎ D.酸性CH3COOH>HClO,则酸根离子水解程度ClO﹣>CH3COO﹣,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则该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浓度越小,这两种酸根离子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CH3COO﹣)>c(ClO﹣)>c(OH﹣)>c(H+),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为高频考点,明确溶液中溶质成分及其性质、水解程度或电离程度大小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守恒思想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 ‎ ‎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5molA和0.25molB,发生反应:2A(g)+B(g)⇌2C(?),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保持温度不变,A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若在相同条件下,改为只加入0.5 mol C,则反应达到平衡反,放出热量Q1kJ 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则化学平衡常数K(a)=K(b)‎ D.由图象可知,产物C一定是气体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图像;平衡思想;演绎推理法;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因为C的状态未确定,所以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一定守恒,所以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B、只加入0.5 mol C,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该过程为吸热反应;‎ 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是压强发生了变化,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反应方程中,无论C的什么状态,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都大于产物,所以C不一定是气体;‎ ‎【解答】解:A、如果C是气态,容器内气体的质量守恒,反应过程中密度始终不变,则密度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故A错误;‎ B、只加入0.5 mol C,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该过程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是压强发生了变化,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所以K(a)=K(b),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增大压强,A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在反应方程中,无论C的什么状态,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都大于产物,所以C不一定是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放出热量的比较,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等,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 ‎ ‎7.新型乙醇燃料电池比甲醇燃料电池的效率高出32倍,且更安全.其结构如图所示,它用碘酸类质子溶剂,在200℃左右时供电,已知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到a极 B.a极为电池的负极,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电池工作时,23g乙醇被氧化转移电子式为6mol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由质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b为正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生成CO2和H+,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结合电极反应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故A正确;‎ B.a极为电池的负极,负极上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故C错误;‎ D.乙醇被氧化生成CO2和H+,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则23g乙醇即0.5mol被氧化转移电子式为6mol,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根据电池总反应书写电极方程式的方法,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 ‎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 ‎8.A、B、C、D、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 ‎①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 ‎②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③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 ‎④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⑤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 请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Z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化学物M的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 ,其中心原子采取 sp2 杂化;化合物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 分子晶体 .‎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N .‎ ‎(3)由上述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与BD2互为等电子体的物质,其分子式为 N2O .‎ ‎(4)由B、C、D三种元素组成的BCD﹣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C2、BD2等物质,该反应的粒子方程式为 2CNO﹣+2H++3ClO﹣═N2↑+2CO2↑+3C1﹣+H2O .‎ ‎(5)Z原子基态时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3d24s2 ;Z的一种含氧酸钡盐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数为 6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BaTiO3 .‎ ‎【考点】晶胞的计算;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A、B、C、D、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②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③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D为O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为N元素;④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为22,则Z为Ti元素;⑤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则M为HCHO,N为C6H6,据此解答.‎ ‎【解答】解:A、B、C、D、Z为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①A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②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2,则B为C元素;③D的基态原子的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D为O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为N元素;④Z有“生物金属”之称,Z4+离子和氩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原子序数为22,则Z为Ti元素;⑤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是新装修居室中常含有的一种有害气体,A、B两种元素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N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有机溶剂,则M为HCHO,N为C6H6.‎ ‎(1)化合物M为HCHO,碳原子的孤电子对数为0,碳原子的σ键数为3,则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化合物N为苯,由苯分子直接构成的,则N在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2;分子晶体;‎ ‎(2)B、C、D三种元素的分别为C、N、O,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C元素的最小,但N原子的电子排布中2p轨道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则失去1个电子更难,第一电离能高于O元素,故第一电离能C<O<N,‎ 故答案为:C<O<N;‎ ‎(3)与C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N2O,‎ 故答案为:N2O;‎ ‎(4)由C、N、O三种元素所组成的CNO﹣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NaClO反应,生成N2、CO2等物质.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O﹣+2H++3ClO﹣═N2↑+2CO2↑+3C1﹣+H2O,‎ 故答案为:2CNO﹣+2H++3ClO﹣═N2↑+2CO2↑+3C1﹣+H2O;‎ ‎(5)Z为Ti,核外电子数为22,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由晶体结构图可知,晶体内与每个Z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氧原子在棱的位置,关于Z原子对称,则氧原子数为3×2=6,Ba原子数目为1,Ti原子数目为,O原子数目为=3,故化学式为BaTiO3,‎ 故答案为:3d24s2;6; BaTiO3.‎ ‎【点评】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分子结构、杂化轨道、电离能、核外电子排布式、晶胞结构等,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注意理解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发生异常情况,难度中等.‎ ‎ ‎ ‎9.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H=﹣393.2kJ•mol﹣1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 ‎(3)小试管C的作用是 缓冲、防止倒吸 .‎ ‎(4)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 浓硫酸 .装置D的三个作用是① 燥SO2和O2 ,② 使SO2和O2混合均匀 ,③ 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 ‎(5)实验时当E中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 该反应放热,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 ‎(6)装置F中U型关内收集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是 无色晶体或白固固体 .‎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制备实验综合.‎ ‎【分析】(1)制取气体的装置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装置中氯酸钾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C中的导管能够起到缓冲、防倒吸的作用;‎ ‎(4)A、B装置中生成的气体需要在E中加热反应,所以气体必须为干燥的,据此判断D中试剂;利用装置和反应速率、反应的转化来分析;‎ ‎(5)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6)根据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分析装置F中U型关内收集到的物质的颜色、状态.‎ ‎【解答】解:(1)凡是有到导气的实验装置,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检验(特别是有毒气体通过的装置),这一步骤在安装好整个装置之后,装入药品之前进行.所以,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故答案为:2KClO32KCl+3O2↑;‎ ‎(3)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以及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实验中B装置通过加热制备O2并将其通入溶液,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所以小试管C的作用是缓冲、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到B中,‎ 故答案为:缓冲、防止倒吸;‎ ‎(4)生成的二氧化硫需要在装置E中加热反应,所以气体进入装置E前需要干燥,故D中为浓硫酸;‎ 气体SO2和O2 在E试管中以Cr2O3作催化剂、加热条件制备SO3,并且SO3易吸水.为实验安全、防止催化剂中毒以便得到SO3固体,进入E试管的气体应干燥.气体SO2和O2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SO3,为充分反应、原料利用充分,防止浪费.进入E试管的气体要充分混合,气流不能过快;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①干燥SO2和O2 ②使SO2和O2混合均匀 ③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故答案为:浓硫酸;干燥SO2和O2;使SO2和O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5)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因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故答案为:该反应放热,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6)E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的熔点较低,则在F的冰盐水中形成无色晶体或白固固体,‎ 故答案为:无色晶体或白固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制备方案的设计,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意二氧化硫、氧气及三氧化硫的制备原理,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 ‎ ‎10.某水质稳定剂是由马来酸酐和乙酸乙烯酯聚合而成,可有效防止水垢的产生,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装结构,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实验室为CHO,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波峰,面积比为1:1.1mol马来酸最多可与含1molBr2的溴水加成.‎ ‎①马来酸的分子式为 C4H4O4 .‎ ‎②马来酸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ce (填写序号).‎ a.加成反应 b.氧化反应 c.消去反应 d.酯化反应 e.水解反应 f.加聚反应 ‎③马来酸酐结构简式为  .‎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实验式为CHO,令马来酸的组成为(CHO)n,则29n=116,则n=4,则马来酸的分子式为C4H4O4,不饱和度==3,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分子中含有2个﹣COOH,则马来酸分子中还含有C=C,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波峰,分子种含有2种H原子,面积比为1:1,则2种H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则马来酸为HOOCCH=CHCOOH.‎ ‎【解答】解: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马来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6,实验式为CHO,令马来酸的组成为(CHO)n,则29n=116,则n=4,则马来酸的分子式为C4H4O4,不饱和度==3,马来酸酐可由马来酸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构成的环状结构,分子中含有2个﹣COOH,则马来酸分子中还含有C=C,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个波峰,分子种含有2种H原子,面积比为1:1,则2种H原子的数目分别为2、2,则马来酸为HOOCCH=CHCOOH.‎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马来酸的分子式为 C4H4O4,故答案为:C4H4O4;‎ ‎②马来酸为HOOCCH=CHCOOH,含有C=C双键,能发生消去反应、加聚反应、氧化反应,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故答案为:ce;‎ ‎③马来酸为HOOCCH=CHCOOH,分子内脱水制得马来酸酐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需要学生对给予想信息进行利用,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官能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难度中等.‎ ‎ ‎ ‎11.已知(注:R、R′为径基).A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可发生银镜反应.A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其中的一种B可用于制取合成树脂、染料等多种化工产品.A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是 醛基、羟基 .‎ ‎②B分子中最多有 9 个原子在同一平面.‎ ‎③C的同分异构体C1与C有相同的官能团,两分子C1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写出C2的结构简式: 或 .‎ ‎④写出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无酸性且不能水解,则A中不含酯基和羧基,A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含有醛基,A能发生消去反应,则A中含有醇羟基,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中含有一个甲基和碳碳双键,则B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HO,A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OOH,C在合适的氧化剂反应生成D,根据题给信息知,D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OOH.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OH,B被还原生成E,E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不含醛基,则E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2OH,据此解答.‎ ‎【解答】解:A无酸性且不能水解,则A中不含酯基和羧基,A能发生银镜反应,则A含有醛基,A能发生消去反应,则A中含有醇羟基,A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B 中含有一个甲基和碳碳双键,则B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能得到两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产物,则A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HO,A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OOH,C在合适的氧化剂反应生成D,根据题给信息知,D的结构简式为:CH3COCH2COOH.B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F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OH,B被还原生成E,E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含有碳碳双键,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不含醛基,则E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2OH.‎ ‎①A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H2CHO,分子中的官能团是:醛基、羟基,故答案为:醛基、羟基;‎ ‎②B为CH3CH=CHCHO,碳碳双键、醛基均为平面结构,二者可以供平面,旋转碳碳单键可以使甲基中1个H原子处于平面内,B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在同一平面,故答案为:9;‎ ‎③C[CH3CH(OH)CH2COOH]的同分异构体Cl与C有相同官能团,两分子Cl脱去两分子水形成含有六元环的C2,核磁共振氢谱显示X只有一种波峰,C2的结构简式为:或,‎ 故答案为:或;‎ ‎④E生成高聚物的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由A的分子式及其发生的反应确定B的结构是推断的突破口,掌握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是关键,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家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做社会调查时,工厂负责人向同学们展示了两个回收铜的方案,并请同学们协助解决下列问题:‎ 方案甲:‎ 方案乙:‎ ‎(1)铜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第四周期第IB族 .‎ ‎(2)两个回收铜的方案哪个更符合当前生产的绿色理念,为什么? 乙,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等 .‎ ‎(3)写出方案甲中的②③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O+2H+=Cu2++H2O 、 Fe+Cu2+=Fe2++Cu .‎ ‎(4)工厂负责人指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这么做的道理是: 确保Cu完全置换出来 ,为了回收较为纯净的铜,请你提出合理的后续处理方案 将所得铜粉用稀硫酸充分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 ‎(5)该工厂为了增加经济效益,把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通过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洗涤、自然干燥可制得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1)Cu位于第四在第IB族;‎ ‎(2)绿色理念是指原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的理念;‎ ‎(3)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铁能将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 ‎(4)加入足量的铁,能确保所有的金属铜均被置换出来;Cu不溶于稀硫酸,用稀硫酸提纯分离;‎ ‎(5)从溶液中得到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 ‎【解答】解:(1)Cu位于第四周期ⅠB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IB族;‎ ‎(2)方案乙中所有的铜原子均转化为硫酸铜,操作简单,符合当前的绿色理念,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等,故答案为:乙;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等;‎ ‎(3)②氧化铜属于碱性氧化物,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方程式为CuO+2H+=Cu2++H2O; ③铁排在金属铜的前面,能将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方程式为Fe+Cu2+=Fe2++Cu;‎ 故答案为:CuO+2H+=Cu2++H2O;Fe+Cu2+=Fe2++Cu;‎ ‎(4)加入足量的铁,能使所有的金属铜均被置换出来,铜不溶于稀硫酸,用稀硫酸分离提纯,即将所得铜粉用稀硫酸充分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故答案为:确保Cu完全置换出来;将所得铜粉用稀硫酸充分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从溶液中得到晶体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环境保护原理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流程图中发生的反应、是否产生对环境污染的物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及评价能力,题目难度不大.‎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