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扬州泰州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南通扬州泰州2016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江苏省苏中三市(南通、扬州、泰州)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语文1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古筝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从琴瑟里 而来的。古筝以其多变的指法, 的音域,深受民众喜爱。传统的筝乐被分为南北两派,现一般分为九派,其曲目及演奏方法 。‎ ‎ A.演化 宽厚 平分秋色 B.演绎 宽广 平分秋色 ‎ C.演绎 宽厚 各有千秋 D.演化 宽广 各有千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气候变化本是大自然的自我更新,而当今气候的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构成引起的。‎ ‎ B.与其说是人工智能战胜了李世石,还不如说是哈萨比斯及其领导的团队战胜了李世石,更确切地说是集体智慧战胜了个体智慧。‎ ‎ C.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不仅可能会延缓或者阻碍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决策与实施,甚至会影响公众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 ‎ D.为有效疏解中心城市城区功能,缓解人口和公共服务压力,江苏未来五年将鼓励大中城市周边的小城镇发展成为生态卫星城。‎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而当今气候的急剧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破坏了大气构成引起的”。句式杂糅,删去“引起的”。C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会影响公众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甚至可能会延缓或者阻碍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决策与实施。” D项语序不当,“将未来五年”移至“发展”之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地球上的生灵中,惟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增进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 ‎ B.爱就是火,火总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烧的是煤块还是木材,是大树还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闪耀着同样的光辉。‎ ‎ C.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 D.庄严的教堂里,一束不很明亮的光线从彩色玻璃窗透了进来,沉重的钟声好像震慑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别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比喻的构成有两点:一,两者是不同类事物,二,两者必须有相似点。有的句子虽然有喻词,但没有以上两个条件,也就不是比喻。“好像”不是比喻。‎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明代于谦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抒写的是 ;清人纪晓岚亦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抒写的是 ;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抒写的是 ;好读书,读好书,润泽我们的心灵。‎ ‎①安适闲恬、沉醉书香的淡然②愁苦与共、乐在其中的陶然③漫卷诗书、情有独钟的怡然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根据前后文的语境提示,把握名言阐释的是哪一种意境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风险越大意味着收获越多。‎ B.要警惕诱惑背后的陷阱。‎ C.想要获得成功往往需要借助外物。‎ D.距离成功只差一步时不要轻言放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此题需认真阅读漫画,从漫画的表层分析出其内涵。此图中这个人想摘到一朵花,从图中看这时的难度较大。A项仅有一朵花,无所谓多。所以“风险越大意味着收获越多”错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子贡论 王安石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 ‎ 当尧之时,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回① 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患民之患者,亦以义也。苟不义而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贤者亦不为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仪秦轸代②,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而谋为不义哉?借使有忧患而为谋之义,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子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道,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固不宜至于此,矧③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 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节) ‎ 注:①回:颜回,孔子的弟子。心仪秦轸代:分别指战国时张仪、苏秦、陈轸、苏代四位说士。②矧:况且。‎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 省:探望 B.观其言,迹其事 迹:考察 C.己以坟墓之国而欲全之 全:使 ……全 D.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 称:称赞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然回以禹之贤而独乐陋巷之间 B.子贡因行,说齐以伐吴 C.何以忧患为哉 D.则岂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3分) ‎ ‎(2)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所遇之时则异矣。(3分) ‎ ‎(3)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4分) ‎ ‎9.文章第三段中,作者指出的“传者之妄”有哪三点?请简要概括。(3分) ‎ ‎【答案】‎ ‎6.D ‎7.B ‎8.(1)(3分)享用百姓的供养,就把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身处下层不被重用,就修养身心罢了。 (2)(3分)(禹与颜回)这两个人,难道是不同主张吗?是他们遭逢的时代不同啊。(3)(4分)子贡即使擅长论辩,哪里会到这样地步呢?也就是所说的毁谤的人歪曲事实啊。‎ ‎9.(1)转嫁灾祸,制造战乱;(2)忧君之忧;(3)用奸诈说辞使他国灭亡,保全自己。‎ ‎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虚词判断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B项是连词,表目的,其余三项都是介词,凭借。‎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抓住关键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键得分点:(1)“食”、“患”(2)“道”、判断句式。(3)“虽”、“辩”、“损”‎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 试题分析:首先审读题干,明确问题要点,(1)文章第三段中,(2) “传者之妄”有哪三点?‎ ‎ 回到原文,找到“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这句话,据此相应信息在这句话之前,然后概括。概括时既可引用原文,也可用自己的语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我读史书上记载的子贡的事,怀疑它虚妄不实,否则,子贡怎么会被称为儒者呢?所说的儒者,被国君任用就以国君之忧为忧,为百姓做事,就以百姓之患为患,处在下层不被任用,就加强自身修养。‎ 尧的时候,百姓苦于洪水,尧为此事忧虑,所以禹在九年时间里三次从自家门前路过却一次也没有到家看望孩子。颜回生活的时代,天下百姓的忧患比洪水还厉害,天下君王的忧愁比尧还要多,然而颜回以拥有禹一样的才德,在陋巷里独得其乐,天下的忧患竟然能影响不到他的心志。这两个人,难道他们的道义主张不一样吗?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为什么还要有忧虑呢?以国君之忧为忧,以百姓之患为患,也要坚持道义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能解君王之忧,能除百姓之患,贤德的人也不肯去做。‎ ‎《史记》中记载说:齐国攻打鲁国,孔子听说了,说:“鲁国,行将覆亡的国家。国家危急到这个地步,你们几位为什么不出去想办法挽救呢?”子贡于是出发,游说齐国攻打吴国,游说吴国救援鲁国,又游说越国,游说晋国,五国因此刀兵相见。有的强大了,有的亡国了,有的混乱了,有的称霸了,终于保全了鲁国。看他说的话,考察他做的事,和张仪、苏秦、陈轸、苏代,没什么两样。唉,孔子说:“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的国家行将覆灭还想去保全它,那么齐国、吴国的人,难道就不想有保全自己的国家的想法吗?为什么使他们的国家混乱呢?这就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一个原因。根据史实来推究,孔子、子贡当时是平民,没有卿相的地位,没有很高的俸禄,他们为什么要忧患呢?这与颜回的立身处世之道不一致了。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不真实的第二个原因。对于将要覆亡的国家,君子当然要看重这件事,但是,怎么可以有了忧患就做不义的事呢?如果有了忧患也要做符合道义的事,那么怎么可以用机变巧诈的说辞使人的国家灭亡来保全自己呢?这是我认为古书所载虚妄不实的第三个原因。子贡的行为虽然不能完全符合道义,但他毕竟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本来不应该到这个地步,何况说是孔子让他去的呢。‎ 太史公说:“读书人常常提起孔子的七十个得意弟子,称赞的也许言过其实,诋毁的也许歪曲事实。”子贡虽喜论辩,难道会这样吗?这也就是诋毁而失去事实真相的情况啊!‎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 上巳注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注:“上巳”,节日名,古指农历三月初三。‎ ‎(1)请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简要概括“欢意少”的原因。(3分) ‎ ‎(2)请简要赏析“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的艺术技巧。(3分) ‎ ‎(3)与《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相比,两首词在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 ‎【答案】‎ ‎ (1)(1)(3分)长夜漫漫,辗转难眠;故国已失,梦境成空;故园相识,思家难归。‎ ‎ (2)(3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莫笑”,形象写出醉酒暂得欢愉的无奈;②运用比喻手法,写“人似春将老”,表达对韶华将逝的感叹;③对比衬托,以醉酒强笑衬托内心对春尽人老的痛苦;④化用,“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3)(4分)①从语言风格上看,《如梦令》清新明快,简洁自然;《蝶恋花》苍凉沉郁,委婉曲折。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如梦令》(通过回想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情景)表达了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通过上巳节召集亲族宴饮醉酒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已老的感慨和对国破家亡的哀痛。‎ ‎【解析】‎ ‎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三句,概括“欢意少”的原因。‎ 抓住关键词语分析理解,如“永夜恹恹”“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说明作者长夜漫漫,难以入眠。‎ 梦回故国,思家难归。所以“欢意少”。‎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2)‎ 试题分析:结合词句,答出本词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花莫笑”是拟人手法。“人似春将老”是比喻,把人比作春将逝去。而且这两句构成对比,醉酒强笑和春尽人老的痛苦形成对比。还运用了化用的手法。“醉里插花花莫笑”化用苏轼《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句。“可怜人似春将老”化用唐代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这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 ‎《如梦令》是其少女时期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无忧无虑,词作中表达了她的青春年少的欢快之情。《蝶恋花》是其晚期作品,这时的 李清照因国破家亡,漂泊异地,内心凄凉无比,这种心情也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中。 所以这两篇作品反映在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⑴(),任重而道远。(《论语 · 泰伯》) ‎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诗经 · 卫风 · 氓》) ‎ ‎(3)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 ‎(4)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5)其间日暮闻何物? ()。(白居易《琵琶行》) ‎ ‎(6)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 ‎(7)(),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 ‎(8)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  (2)夙兴夜寐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为人性僻耽佳句  (5)杜鹃啼血猿哀鸣  (6)塞上燕脂凝夜紫  (7)山肴野蔌  (8)千里共婵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易错字:(1)弘毅  (2)夙兴夜寐  (3)坳堂  (4)僻耽 (5)杜鹃  (6)燕脂  (7)野蔌  (8)婵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苦命人 ‎【法】维克多 · 雨果 ‎ 芳汀看到自己能够生活,就有了暂时的快乐。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 ‎ 她时常寄信。这就引起了旁人的注意。确实有人发现她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并且老是一个地址——孟费郿客店主人德纳第先生;也确实有人看见她在车间里常常转过头去揩眼 泪。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了。“她一定是种女人了。”恰巧有个长舌妇到孟费郿走了一趟,和德纳第夫妇谈了话,回来时说,“花了我三十五法郎,我心里畅快了。她有个孩子。”她的过失,到现在已众所周知了。‎ 芳汀被撵走了,在冬季。‎ 冬季完全没有热,完全没有光,紧接着早晨的是迷雾、黄昏,窗棂冥黯,什物不辨。天好像是暗室中的透光眼,太阳也好像是个穷人。‎ 芳汀挨家挨户找人雇她当仆人,没有人要她。后来她去兵营替士兵们缝粗布衬衫,每天可以赚十二个苏。在这十二个苏中,她得替女儿花十个。从那时起,她就没有按时如数付钱给德纳第夫妇。这时,有个老妇人,那个平时在芳汀夜晚回家时替她点上蜡烛的老妇人,把过苦日子的艺术教给她,并劝慰她,生活就好比是两间屋子,第一间是暗的,第二间是黑的。‎ ‎ 她所赚的钱太少了,债主们紧紧催逼她。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黑亮、细软如丝的头发的时候,但常常木然出神。‎ 德纳第夫妇没有按时收着钱,便时常写信给她。有一次,说她的小珂赛特在那样冷的天气下需要一条羊毛裙,母亲应当寄去十个法郎。她收到那封信,捏在手里搓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她走到一个理发店,垂下一头令人叹赏的金丝发。‎ ‎ “好漂亮的头发!”理发师喊。‎ ‎“您肯出多少钱?”‎ ‎ “十法郎。”‎ ‎ “剪吧。”‎ ‎ 她买一条绒线编织的裙,寄给了德纳第,心里想;“我的孩子不会再冷了,我已拿我的头发做她的衣裳。”她自己戴一顶小扁帽,遮住光头,仍旧美丽。‎ ‎ 一天,她又接到德纳第夫妇的信:“珂赛特害了猩红热。假使您不寄四十法郎来,孩子可完了。‘’‎ 她放声大笑。随后,向大门外跑,一面跑,一面跳,笑个不停。她走过广场,看见一个走江湖的牙科医生正对着观众们演说。芳汀钻进人堆去听,也跟着他们笑。‎ ‎ 那牙科医生突然对着她叫起来:“您的牙齿真漂亮!假使您肯把您的瓷牌卖给我,我每一个出价一个金拿破仑。”‎ ‎“瓷牌是什么?”芳汀问。‎ ‎“就是上排的两个门牙。”‎ ‎ “好吓人!”芳汀逃走了。但那人仍喊:“想想吧!假使您愿意,今晚到银甲板客栈里来。‎ ‎ 芳汀回到家,出了半天神,跑到楼梯上又去读德纳第夫妇的信。到晚上,有人看见她朝着巴黎街走去,那正是有许多客栈的地方。‎ ‎ 第二天,邻居玛格丽特走进芳汀的房间,看见她坐在床上,面色惨白,一夜工夫老了十岁。‎ ‎“耶稣!”玛格丽特说,“出了什么事,芳汀?”‎ ‎“我的孩子有救了,我也放心了。”她微笑着。是一种血迹模糊的笑容,一条红口涎挂在她的嘴角,嘴里一个黑窟窿。‎ ‎ 她把郅四十法郎寄到孟费郿去了。那却是德纳第夫妇谋财的骗局。‎ ‎ 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到窗子外面。她搬进了破楼,没有床,只留下一块破布作被子。她早已不怕人耻笑,常穿着一触即裂的破衫上街。她每天缝十七个钟头,但是一个以贱值包揽女囚工作的包工,忽然压低了工资,每天只给九个苏。她的债主们的狠心也更是变本加厉。‎ 正当这时,德纳第又有信给她,说他立刻要一百法郎,否则他就把小珂赛特撵出去,让她冻死在路边。“一百法郎!”芳汀想道,“但是哪里有每天赚五个法郎的机会呢?”‎ ‎ “全卖了吧!”她说。‎ ‎ (选自《悲惨世界》,有删改) ‎ ‎12.文章第四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 ‎13.请理解文章第五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 ‎14.文中三次写到镜子,分别表现了芳汀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分) ‎ ‎15.请结合全文探究芳汀命运悲惨的原因。(6分) ‎ ‎【答案】‎ ‎12.(4分)①写出了冬天阴冷、昏暗的特点,渲染了悲凉的氛围;②暗示了芳汀失业后处境的艰难、内心的凄凉;⑧为下文芳汀受到德纳第夫妇欺骗的情节埋下了伏笔;④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 ‎ ‎ 13.(4分)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有一点希望的贫苦生活,一种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2分),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2分)。‎ ‎14.(6分)第一次表现芳汀找到工作、生活安定后的满足、快乐;第二次表现芳汀失去工作、债主紧逼时的自怜、酸苦;第三次表现芳汀卖掉头发和牙齿、身处绝境的悲苦与绝望。(每点2分,心理概括、处境表述,各1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①芳汀自身的性格软弱,忍让迁就,不知抗争;②德纳第夫妇贪得无厌的欺诈,债主的步步紧逼,同事、房东等人的冷漠;③社会的残酷、黑暗。‎ ‎【解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展示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气氛,塑造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的主题等。本文中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冬天阴冷、昏暗的特点,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也说明芳汀失业后处境的艰难、内心的凄凉;为下文芳汀受到德纳第夫妇欺骗的情节埋下了伏笔;暗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结合文本答具体。 ‎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这句话是比喻句,把生活比作两间屋子,这屋子是暗和黑的。生活有两种,暗的屋子是有一点希望的贫苦生活,黑屋子是令人绝望的悲苦生活,体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悲苦。‎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当时人物的心情。第一次“她买了一面镜子,欣赏自己美丽的头发和牙齿,忘了许多事情,只惦念她的珂赛特”,芳汀找到工作、生活安定后的满足、快乐。第二次“每天早晨,芳汀依然对着镜子梳那一头光泽黑亮、细软如丝的头发的时候,但常常木然出神”。这时的芳汀失去工作、债主紧逼,表现了她的自怜、酸苦。第三次“芳汀把她的镜子丢到窗子外面”,这时的芳汀卖掉头发和牙齿、身处绝境,表现了她的的悲苦与绝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要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里面既有芳汀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有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及相关人物的冷漠、自私等。分析时要从三方面入手,结合文本具体作答。‎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 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 (有删改) ‎ ‎16.请简要概述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 ‎17.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6分) ‎ ‎18.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6分) ‎ ‎【答案】‎ ‎ 16.(6分)文章首先提出了空灵之美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的观点;接着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揭示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17.(6分)①画题富有诗意;②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富有诗意;③画面上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 ‎18.(6分)①创作的山水画应该具有空灵、外象和诗意之美;打破时空局限,为欣赏者提供想象天地,做到人文与自然的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②山水画的创作者要敞开胸怀。融于自然,感悟造化。‎ ‎【解析】‎ ‎16.‎ 试题分析:首先关注第二段,文段有六句话。第一句是一个层次,提出观点:“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二三四句是一个层次,阐述了空与灵的内涵及其关系,并举例论证。最后两句是一层次,从两方面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空灵之美的意义。‎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关注第四段,抓住这些信息“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最后概括出来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本题要关注全文,找到相关信息。文章二三四段分别就中国山水画的内涵进行阐释:“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从中找寻信息,“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诗情与画意交融”。最后一段中“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把以上信息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七、作文(70分) ‎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我们不能脱离传统;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 ‎【答案】‎ 古木之姿 ‎ 何为古木之姿?当是木之根越扎越深,立足传统;而树的枝条向四方延伸,不断长出新的嫩叶,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五千年的历史如同那古木,每个时代文化的兴盛不仅来自根的给养,更来自每一片叶子的延伸。古有韩柳倡导古文运动,复古外衣下,实是对文坛调整革新的翘首以待。靡丽文风的阻碍,让文学与文人思想停滞;而回归传统并做出变革实为医治浮华之风的妙方。于是,文风质朴而形式传统的散文终是占了唐宋文坛半壁江山,在传统的土壤上空开拓出新的意境。 树木若如那墙上芦苇般“头重脚轻根底浅”,内心则会变得空洞;若一味地汲取养分、拓展根基,而不向上延伸,则会变得笨重木讷,毫无生机。王维将诗画相融,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时代。他将诗的情思渗进画的意境,二者交融,完美契合。于是,传统的火花在他的画卷中激烈碰撞,为王维的画点染出一份难以言说的绝妙诗意。立足于传统笔法,王维于意境上开拓了另一片天空。立足传统,也推动着绘画艺术走向未来。 文化之路何其漫长,而发展向上则是文化古木应有的姿态。大胆的想象,以俯视之姿体察传统文化,才能高出传统、优于传统。 美国好莱坞的兴起,韩剧的流行,日漫的 发展,无不印证了这一道理。这些新兴文化扎根原有文化基础,再辅以剧情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才得以吸引千万观众,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如同古木枝头最新萌发的嫩叶,于万众瞩目下熠熠生辉。 千年前屈原慨叹:“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可用于对理想的追求,也同样适用于文化发展。 当今社会复古之风盛行,而我们可曾反思,此般复古是否如“古文运动”般的复古?它不过是披着传统的外衣,在文化生长之路上不假思索的横冲直闯罢了。此般复古,不但没有立足传统汲取养分,更未拓展出任何有用空间,岂不谬矣! 古木之姿,当为上下求索,传统之根愈扎愈深,新文化之叶也于枝头熠熠生辉。‎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就两句话。第一句是在阐释我们——人与传统的关系,强调传统对于人类的价值,“不能脱离”非常清晰地表达了“传统”的意义价值。当然,我们需要思考为何不能脱离传统。 在第一句中,“传统”显然是一个关键词。何谓“传统”,需要界定。 第二句,是一个转折。“但为了走向未来,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则表达“要走向创新”这层意思。“为了走向未来”,是目的,也是原因。 “未来”,是明天。整个材料在表达“传统与创新”的辩证思考。文学的传统与创造,一味地强调传承,甚至复古,无视时代的变化,无视未来的趋势,不可取。 民俗文化:拜年,鞭炮。/旅游,微信拜年,抢红包。艺术领域比较好谈。乡村文化。/电影、电视。 参考立意:(1)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继承优良的传统 (2)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3)创新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4) 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5)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6)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7创新是对传统的扬弃。‎ 写作素材参考:‎ ‎  (一)经典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行知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李可染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莎士比亚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罗丹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罗曼·罗兰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托尔斯泰 ‎(二)经典事例:‎ 王安电脑的破产(不懂创新导致失败)‎ 王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速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而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情况,仍然坚持生产老产品而不创新,‎ 导致销路越来越窄,许多老客户也相继离去,到了1992年7月,作为公司继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儿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上签了字。‎ 书法家的创新故事(艺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书法和其他艺术一样,贵在不断推陈出新,在学习与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晋代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学习书法时,不但刻苦认真,而且博采众长,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据说他起初向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借鉴秦汉以来众多的书法佳作,像秦代大书法家李斯,汉代大书法家蔡邕,三国大书法家钟繇,以及被称为“草圣”的张芝等许多名家作品,他都泛览博识,然后才独创出一种俊逸妍美的新书体。前人高度评价他的书法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他的代表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楷书《乐毅论》则被誉为“千世楷法之祖”。‎ 书法艺术从晋代至唐初一直是继承“二王”的传统,追求姿媚瘦硬的书风。盛唐的颜真卿,独树一帜,开创了浑厚雄强、刚劲肥壮的新书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颜体”。自唐以后,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从他那儿吸取过营养。据说他曾经跟张旭学习笔法并且向“二王”、褚遂良以及当时民间的书法作品多方面借鉴,才能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 ‎    米芾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年轻时学习书法很刻苦,他借了很多晋代和唐代名家真迹来临摹,当他把古人的真迹和自己临摹的作品一道归还原主时,连主人也分别不出真假来。别人对他说:“你写字太像古代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的面貌,这样是不会有成就的,希望你要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能食古不化。”他听后慢慢冲破古人的束缚,发扬自己的长处,到晚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每天半个对的想法(创新要勇于探索)‎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作报告评价他的导师,美国氢弹之父泰勒的成功时,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描述:泰勒几乎每天都有十个想法,其中有九个半是错的,但他不在乎。然而,他就凭着每天半个对的新思想的积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杨振宁说:“创新有两点:一是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二是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胆量。”‎ 相声界的子承父业(传统艺术需要继承)‎ 在中国的相声演员中,子承父业的有好几位。马三立出生在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有名的评书艺人,以擅说《水浒》著称;父亲马德禄是著名的“相声八德”之一,而且是相声名家恩绪的宠徒与门婿,马三立初中毕业后就子承父业说起相声,成为一代大师。而今他的二儿子马志明又子承父业,在马三立的口传身教下,学会了大量的传统相声段子,并在海内外演出中赢得好评。侯耀文继承了父亲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事业,2002年接任了中国铁路文工团的艺术指导和说唱团团长的职务。杨议继承了父亲杨少华的事业,并且和父亲一起,同台表演,成为一对有名的父子搭档。‎ 不怕跟马车赛跑(对新生事物要有信心)‎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当时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跟它赛跑,火车落在了后面,而且由于没装弹簧,火车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孙并没因此而灰心,他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无法媲美的前途,不断改进机车。许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今天,高速火车奔驰在铁轨上成为人类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历史上的改革(国家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发展)‎ 管仲改革: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管仲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打破井田制,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发展经济;整顿行政机构,分设官员管理各地;还改革军制,施行推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这些措施,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使齐国在短短的几年内国富兵强,夺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主地位。管仲的改革思想和措施,对后世起了积极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日本的资产阶级和武士联合,进行了“倒幕”活动,胜利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专制政体。紧接着,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废除封建领地,划分直属中央的政区,统一货币,鼓励工商,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等。这些改革措施虽并不彻底,但却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日本的经济和国力渐渐强盛起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免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彼得大帝改革:17世纪晚期,俄国还是个很落后闭塞的国家。彼得大帝即位以后,先到欧洲各先进国家考察,回国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兴建城市彼得堡,使之成为通向大海的门户,面向西方的窗口;他积极发展工业,推动贸易;他改革行政体制和军制,建立了正规化军队,为平民提供了上升的阶梯;他下令脱掉笨重的俄罗斯长袍,改穿轻便的匈牙利军装,等等。改革虽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但彼得大帝力排众议,采取强制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成功,从而巩固了俄罗斯中央集权的统治,国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强国。‎ 转换一种哲学(科学理论创新需要哲学思维的创新)‎ 在19世纪末,整个经典物理学——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已经相当完善。科学家们认为辉煌的物理学大厦已经竣工,剩下的只有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工作了。就连被公认的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也在当时的物理学年会上说:“未来的物理学真理,将不得不在小数点后的第六位去寻找了。”然而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两大突破——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第一次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与众不同的是,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没有引用任何一篇前人的科学文献,而是完全按照他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创作的。爱因斯坦深受斯宾诺莎和马赫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自己也多次说过:“与其说我是个物理学家,还不如说我是个哲学家呢。”量子力学的领军人之一海森堡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并著有《物理与哲学》一书。威尔杜兰在《西洋哲学史话》序言中说到:“各种科学都始于哲学……科学仅能传授知识,只有哲学才能给以智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物理学的突破,实际上是哲学的突 破。 狭义相对论打破了古老哲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念。速度的变化(观察者的运动)使时间具备了伸缩性,所谓“现在”的概念并没有绝对性。1915 年,爱因斯坦完成了他的广义相对论,突破光速极限的时空弯曲甚至可能导致时光倒流,从理论上人们可以走向未来,也可以回到过去。 量子力学则打破了人们认为存在一个“客观”世界的观念,让科学重新变成了“形而上学”。西方科学就是建立在观测、归纳和验证的基础上的,如果第一环节都会因“测不准”(“不确定”)而人言人殊、见仁见智,后续的归纳和验证当然也就会彻底失去基础。‎ 意林故事:‎ 有想象力就有创新 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跟她的爷爷学画画,爷爷是全国知名的画家。小女孩画了一只漂亮的红兔子,一匹有翅膀的会飞的马,一个比母鸡还大的鸡蛋。爷爷批评她画得不真实,不该把兔子画成红色,不该让马长出翅膀,哪有比鸡还大的鸡蛋。小女孩不服气,因为那是她美好的想像。她的画参加国际比赛,结果获得大奖。‎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语文(附加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为附加题,共2页。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由选考历史的考生完成。‎ ‎2.所有答案在加试题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 ‎ 南丰先生之文,原本“六经”,出入于司马、班固之书。视欧阳庐陵,几欲轶而过之。朱子喜读其文,特为南丰作年谱,常称其文字。南丰之文深于经,而濯磨乎史汉。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 ‎(节选自张伯行《曾文引》) ‎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 ‎21.文中“南丰先生”指的是 (姓名),“朱子”指的是 (姓名)。(2分) ‎ ‎22.根据材料,概括“南丰之文”的特点。(3分) ‎ ‎【答案】‎ ‎ 20. (5分)深于经/故确实而无游谈/濯磨乎史汉/故不庸不秽/文至于斯/亦可以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    .‎ ‎21. (2分)曾巩  朱熹 ‎22. (3分)源于经典;内容真实;格调高洁。‎ ‎【解析】‎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要先大致读懂文意,再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故”一般用于句首,“文至于斯”的“文”是这句的主语。“濯磨”是一句的谓语,据此可以准确断句。‎ 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本题根据文段的出处张伯行《曾文引》,可推知“南丰先生”指的是曾巩,而朱子是朱熹,这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 试题分析:文中说“南丰之文深于经,而濯磨乎史汉” “上下千古而卓然垂不朽于著作之林矣”,意即南丰之文源于经典;内容真实,而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格调高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名阅读题(15分) ‎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红楼梦》中,众人陪贾母看戏时,凤姐开玩笑说一小旦活像一个人,大家看出林黛玉,但谁也不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毫无顾忌地说出谜底。‎ B.诗剧《女神之再生》,主要取材于《列子·汤问篇》中的神话故事: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缺、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触不周之山、神鸟集香木自焚后更生。‎ C.《茶馆》第二幕中,因军阀混战,茶馆生意变得艰难,王利发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如添请女招待,把后部改成公寓,将茶座换成小桌和藤椅等。‎ D.《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是巴尔扎克笔下具有“美好感情”的理想人物,她对父母有深挚的孝心,对查理有无私的爱意,对宗教有虔诚的信仰。‎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与马林鱼的周旋中,也充满对马林鱼的欣赏之情,这种人与自然相通的情感使整部作品更纯净、宏远和深邃。‎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考生熟悉名著内容。 B项,取材无“鸟集香木自焚后更生”;C项,变革无“添请女招待”。 ‎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4.简答题(10分) ‎ ‎(1)阅读下列选自《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然后回答问题。(5分) ‎ 甲:国舅何来? ‎ 乙:适蒙天子宣召,赐以锦袍玉带。‎ 甲:何故见赐? ‎ 乙:因念某旧日西都救驾之功,故有此赐。‎ 对话中的甲、乙、天子分别指谁?天子赐“锦袍玉带”有什么用意? ‎ ‎(2)《头发的故事》《风波》《阿Q正传》(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都写到了辛亥革命后哪一习俗改良事件?请分别概括相关情节。(5分) ‎ ‎【答案】 ‎ ‎(1)(5分)曹操、董承、汉献帝。用意:消灭曹操,复安社稷。(2)(5分)剪辫子。N先生因剪辫而遭到责骂;七斤因为进城被革命党剪辫,后听说皇帝又要坐龙庭而恐慌;在东洋被剪了辫子的钱太爷的大儿子被阿Q称为“假洋鬼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熟悉《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其中国舅指董承,天子是汉献帝,天子赐“锦袍玉带”,是汉献帝要董承消灭曹操,复安社稷。(2)本题要熟悉有关文章的人物及情节。三篇作品都提到了辛亥革命后的一个改良事件:剪辫子。情节概括时要有人物及剪辫子情节介绍,‎ 考点: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 在中国,西方的“古典学”一度遭到冷落,如今则方兴未艾。众多当代青年抛弃僵化的现代学科壁垒,回归到更为广阔且意义深远的经典研读当中。在“古典学”的框架里不再有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区分。中西方历史上值得奉为典范的著作和杰出的人物,都将是热爱学术与思想的青年们关注的对象。回归古典,他们并不是想回到古代,并不是遵循效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今天的生活。‎ ‎ “古典”似乎与青年向往“革新”不和,但它的确能够吸引青年人。“青年”本质上是一种“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的生命召唤。无论是“打倒古典”还是“复兴古典”,其目的都是甩开当下已经丧失活力的旧传统,发明新传统。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的追溯反而开启了欧洲文化新局面一样,新一代人对“古典”的追求总是对前一辈人文化领导权的颠覆。‎ ‎ 不过,青年人对“古典”的重新研究,是否尊重古典的真实情况?是否能够最大程度地呈现历史真实并介入当下生活?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从事古典研究的青年人不但应当保持谦卑的姿态阅读经典,表现出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将古典的教诲切切实实囊括到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还应当对现实的国家、社会、人民生存状况的悉心体察,将书本知识 与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只要愿意抛去现代知识生活中的骄傲与偏见,就会发现,因为遭到数学化纯粹知识观排挤而在知识界褪色的古典政治伦理气质,似乎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俯拾皆是,仍然散发着生机。‎ ‎(节选自冯庆《当代青年与古典》,有删改) ‎ ‎ 25.第一段中,当代青年回归经典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简要概括。(6分) ‎ ‎ 26.请简要阐释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 ‎ 27.在作者看来,当代青年怎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古典研究?(5分) ‎ ‎【答案】‎ ‎ 25.(6分)抛弃僵化的现代学科壁垒,研读广阔深远的经典;打破原有框架,关注中西方典范著作和杰出人物;回归古典,反思现今的生活。  ‎ ‎26.青年被赋予颠覆丧失活力的旧世界(2分)、开创新的世界的使命(2分)。‎ ‎27.(5分)研究古典,要尊重实情;阅读经典,要去除骄傲与偏见,保持谦卑态度;将古典的教诲融进生命体验;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悉心体察国家、社会、人民现实生存状况。‎ ‎【解析】‎ ‎25.‎ 试题分析:首先关注第一段,本段有五句话。第二句是一个要点,三四句一个要点,第五句一个要点。然后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此句中重点词语为:“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意即颠覆丧失活力的旧世界、开创新的世界。“青年”本质上是一种“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的生命召唤。也就是说青年肩负着颠覆丧失活力的旧世界、开创新的世界的使命。‎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7.‎ 试题分析:本题的相关信息在第三段,“青年人对“古典”的重新研究,是否尊重古典的真实情况”“从事古典研究的青年人不但应当保持谦卑的姿态阅读经典,表现出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将古典的教诲切切实实囊括到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还应当对现实的国家、社会、人民生存状况的悉心体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结合起来”,把以上信息总结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