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2016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遂宁市2016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射洪中学高2015级高一下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请将第14、15、16小题的选项填涂到机读卡上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如果行诸文字,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中国家训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 中国家训的“一条主线”就是“尊儒”。儒学倡导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非常符合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胃口”。所以,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始终是儒学;毫无疑问,中国家训的思想主体也只能始终是“尊儒”。孔子就把开中国家训先河的周公尊为儒学奠基人,时时不忘把他当“圣人”来崇拜。在我们今天见到的所有家训中,他们谆谆告诫子孙的,几乎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等。‎ 中国家训的“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 ‎ “齐家治国之道”,主要指的是“齐家治国”的理想。中国家训中,讲“齐家治国”人生理想与信念的随处可见,其中的帝王家训是一个亮点。周公辅政时教导侄子成王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后来,这句家训成为诸多帝王教育后代的名训。因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新朝建立时,开国之君都重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不要贪图奢华生活,以免重蹈覆辙。自周至清,汉高祖刘邦的《手敕太子文》、汉武帝刘彻“尝而后知其甘苦”的家训、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与《诫皇属》、宋太祖赵匡胤“仁慈待人”的家训、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太祖宝训》、清圣祖康熙的《庭训格言》与《圣谕十六条》、清世宗雍正的《圣谕广训》、清高宗乾隆“以德遗后者昌,以奢遗后者亡”的家训……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踏下坚实脚印的帝王,都用家训要求和鼓励他们的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正是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家训,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和社会精英,也让他们实现了“齐家治国”的理想。‎ ‎  “为人处世之道”,主要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讲得最多的是“孝道”“勤俭”‎ ‎“谦恭”和“助人”等。明学者姚舜牧在《药言》中说:“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不孝不悌便不成人了。”蜀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子家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颜氏家训》一开篇就概括性地阐述了著立家训的目的:“吾家风教,其基本内容无外乎要家人清白做人,自立自重,忠君爱国,宽柔慈厚。”《弟子规》在总叙中就写明:“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 “读书治学之道”,主要指的是“读书治学”的方法。其中“德才兼修”的方法最值得称道,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训诫子弟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子弟入仕,而在更大程度上是通过训诫子弟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修身”第一,“仕进”第二。教育家孔子对儿子孔鲤的家教就是这样,他教导儿子不仅要学“诗”,更要学“礼”,因为“不学诗无以言”,而“不学礼无以立”。另一个特点是把训诫子弟读书与立志联系起来,与“齐家治国”和“为人处世”融为一体。西汉文学家孔臧在《诫子书》中说:“人之进退,惟问其志。”‎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今天的中国,虽然已经演进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但如果要问我们还需不需要家训的精华,答案肯定是肯定的。‎ ‎1.下列关于“家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 A.在中国,家训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明确传达的对子孙后代的垂诫和训示,并对子孙后代产生了积极影响。‎ ‎ B.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家训中更重视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尊重,家训内容全部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生活信条、处世哲学、审美情趣和为学方法等等。‎ ‎ C.如果是行诸书面文字的家训,影响可能会更广更大,更是被许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拿来作为教育后辈的家庭教育读物。‎ ‎ D.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家训,其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博、影响之深刻是世界各国文化所不具备的,在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 (3分)‎ ‎ A.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并不是庞杂无序的,贯穿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儒家思想观念,这也与封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致的。‎ ‎ B.中国历史上自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特别重视家训的训诫作用,有作为的帝王都用家训要求后代致力于“奉公勤政,报国恤民”。‎ ‎ C.“圣贤开口便说孝悌,孝悌是人之本”,是说“孝”与“悌”同等重要,它们不仅是为人处世之道,而且也是古代家训的主要内容。‎ ‎ D.“诗书继世长”中体现了古人对“读书治学”的看重,而在读书中又特别强调“德才兼修”,是要通过读书教导子弟做人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周公是中国家训的开先河者,他又是儒学的奠基者,这说明了家训内容从源头上就与儒学思想观念有着紧密的关系。‎ ‎ B.古代家训中所说“读书治学之道”,更侧重于“读书治学”的方法,在读书方法中更关心读书是为了修养品德和实现理想。‎ ‎ C.文章不仅解说了中国家训的主要内容,更是要传达在当今现代化建设中要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 ‎ D.中国古代家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周代;内容丰富,涉及到立身处世等多方面,但它只是在官宦人家和读书人家流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8分)‎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反。疾卒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造京邑 造:到 ······去 B.高祖勒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率领 C.昔廉颇、马援以年老见遗 见:被 D.疾卒于师 卒:通“猝”突然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吏民所悦 齐彭殇为妄作。‎ B.然保己廉慎 然视其左右 C.去城数十里乃反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 无物以相之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表”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 B.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用“拜”“擢”等词表官员升级,用“除”“谪””黜“等词表官员降级。‎ ‎ C.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D. 母忧: 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5分)‎ ‎ ‎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早 行 黄庭坚 失枕惊先起,人家半梦中。‎ 闻鸡凭早晏,占斗辨西东。‎ 辔湿知行露,衣单觉晓风。‎ 秋阳弄光影,忽吐半林红。‎ ‎【注释】①失枕:失眠。②凭:凭定,断定。③早晏:早晚。‎ ‎④占斗:占候,诗中指观察天文现象;斗:北斗星,古人依靠北斗星来指引方向。‎ ‎⑤辔:驾牲口的噘子、缰绳。行露:指路旁的露水。‎ ‎9.这首诗题为“早行”,诗中是如何体现“早行”的?(4分)‎ ‎ ‎ ‎10.这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4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一变再变的不满。‎ ‎(2)曹操《短歌行》中,以比喻手法表达“贤才择主而事”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洞箫声极大的感染力。‎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黄昏里的男孩(节选) 余华 ‎ 此刻,有一个名叫孙福的人正坐在秋天的中午里,守着一个堆满水果的摊位。明亮的阳光照耀着他,使他年过五十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的双手搁在膝盖上,于是身体就垂在手臂上了。他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显得灰蒙蒙,就像前面的道路。这是一条宽阔的道路,从远方伸过来,经过了他的身旁以后,又伸向了远方。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三年了,在这个长途汽车经常停靠的地方,以贩卖水果为生。一辆汽车从他身旁驶了过去,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接着他和他的水果又像是黎明似的重新出现了。 ‎ ‎ 他看到一个男孩站在了前面,在那一片尘土过去之后,他看到了这个男孩,黑亮的眼睛正注视着他。他看着对面的男孩,这个穿着很脏衣服的男孩,把一只手放在他的水果上。他去看男孩的手,指甲又黑又长,指甲碰到了一只红彤彤 的苹果,他的手就举起来挥了挥,像是驱赶苍蝇一样,他说: “走开。” 男孩缩回了自己黑乎乎的手,身体摇晃了一下后,走开了。男孩慢慢地向前走去,他的两条手臂闲荡着,他的头颅在瘦小的身体上面显得很大。 这时候有几个人向水果摊走过来,孙福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不再去看那个离去的男孩。那几个人走到孙福的对面,隔着水果问他: “苹果怎么卖……香蕉多少钱一斤……” 孙福站了起来,拿起秤杆,为他们称苹果和香蕉,又从他们手中接过钱。然后他重新坐下来,重新将双手搁在膝盖上,接着他又看到了刚才的男孩。男孩回来了。这一次男孩没有站在孙福的对面,而是站在一旁,他黑亮的眼睛注视着孙福的苹果和香蕉。孙福也看着他,男孩看了一会儿水果后,抬起头来看孙福了,他对孙福说:‎ ‎ “我饿了。” 孙福看着他没有说话,男孩继续说: “我饿了。” 孙福听到了清脆的声音,他看着这个很脏的男孩,皱着眉说: “走开。” 男孩的身体似乎抖动了一下,孙福响亮的声音又响起: “走开。” 男孩吓了一跳,他的身体迟疑不决地摇晃了几下,然后两条腿挪动了。孙福不再去看他,他的眼睛去注视前面的道路,他看到一辆长途客车停在了道路的另一边,车里的人站了起来。透过车窗玻璃,他看到很多肩膀挤到了一起,向着车门移动,过了一会儿,车上的人从客车的两端流了出来。这时,孙福转过脸来,他看到刚才那个男孩正在飞快地跑。他看着男孩,心想男孩为什么跑,他看到了男孩甩动的手,男孩甩动的右手里正抓着什么,正抓着一个很圆的东西,他看清楚了,男孩手里抓着的是一只苹果。于是孙福站了起来,向着男孩跑去的方向追赶。孙福喊叫了起来: “抓小偷!抓住前面的小偷……”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男孩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逃跑,他听到了后面的喊叫,他回头望去,看到追来的孙福。他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他觉得自己快要跑不动了。他再次回头望去,看到挥舞着手喊叫的孙福,他知道孙福就要追上他了,于是他站住了脚,转过身来仰起脸呼哧呼哧地喘气。他喘着气看着追来的孙福,当孙福追到他面前时,他将苹果举到了嘴里,使劲地咬了一口。 追上来的孙福挥手打去,打掉了男孩手里的苹果,还打在了男孩的脸上,男孩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倒在地上的男孩双手抱住自己的头,嘴里使劲地咀嚼起来。孙福听到了他咀嚼的声音,就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提了起来。衣领被捏紧后,男孩没法咀嚼了,他瞪圆了眼睛,嘴里的苹果在两腮鼓了出来。孙福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另一只手去卡他的脖子。孙福向他喊叫: “吐出来!吐出来!” 很多人围了上来,孙福对他们说: “他还想吃下去!他偷了我的苹果,咬了我的苹果,他还想吃下去!” ‎ 然后孙福挥手给了男孩一巴掌,向他喊道: “你给我吐出来!” 男孩紧闭鼓起的嘴,孙福又去卡他的脖子: “吐出来!” 男孩的嘴张了开来,孙福看到了他嘴里已经咬碎的苹果,就让卡住他脖子的手使了使劲儿。孙福看到他的眼睛瞪圆了。有一个人对孙福说:“孙福,你看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你会把他卡死的。” “活该。”孙福说,“卡死了也活该。” 然后孙福松开卡住男孩的手,指着苍天说道: “我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小偷……吐出来!” 男孩开始将嘴里的苹果吐出来,一点一点地吐了出来,就像是挤牙膏似的,男孩将咬碎的苹果吐在了自己胸前的衣服上。男孩的嘴闭上后,孙福又用手将他的嘴掰开,蹲下身体往里面看了看后说: “还有,还没有吐干净。” 于是男孩继续往外吐,吐出来的全是唾沫,唾沫里夹杂着一些苹果屑。男孩不停地吐着,吐到最后只有干巴巴的声音,连唾沫都没有了。这时候孙福才说: “别吐啦。”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与后文的悲惨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刺痛了读者的心。 B.男孩起初用脏手去触摸孙福的苹果时,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和侥幸心理,而后来的“我饿了”则表现了他乞讨的心理。 C.男孩偷到苹果后,“拼命向前跑,他气喘吁吁,两腿发软”说明他内心十分恐慌,也间接地表现了他饥肠辘辘,身体虚弱。 D.这篇小说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作者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露了人性的丑陋与阴暗,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之感。 E.男孩和孙福身上都展现了人性的弱点,映射不良的社会现状,也蕴含着作者对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忧虑,这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孙福的形象特征。(6分) ‎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 ‎(4)孙福抓到男孩后,一直逼他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这个过程有很多人在围观,却只有一个人劝说孙福。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8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 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 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 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 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 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 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成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曰,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 ‎ 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微。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堂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相关链接 ‎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 《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 ‎ D. 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 E. 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 ‎(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6分)‎ ‎ ‎ ‎(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 ‎ ‎(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截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 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 ‎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上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各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 ‎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市旅游局要求各风景区进一步加强对景区厕所、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整治和引导不文明旅游的各种顽疾和陋习,有效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D.《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是首次四川针对贫困人群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精准扶贫确定为重要原则,从最贫困村户人手,让老乡过上好日子。‎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 ‎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 ‎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 ‎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 ‎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 ‎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 ‎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愿意。)(6分)‎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 ‎ ‎18、仿照示例,从所列名著中任选一部进行一句话点评。要求句式相近,不超过30字。(5分)‎ 孔子《论语》 巴金《家》 雨果《巴黎圣母院》 曹雪芹《红楼梦》 海明威《老人与海》 ‎ 示例:沈从文《边城》——水墨山水,东方神韵,演绎了“爱”与“美”的经典文本。‎ 答: ‎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问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  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阅读史》中也有一幅照片,堪称最好的风景。1940年10月22‎ 日,伦敦遭德军轰炸,很多房子倒塌了,这间西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墙壁也已倾颓,地下满是砖石,竟然有人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书架前翻捡自己喜爱的图书。或许,越是艰难时刻,越需要书籍作为精神支撑。‎ 请以“最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三学月考试语文答案 一、‎ ‎1.【答案】B “内容全部都是儒家的”错,第二段“几乎全部都是……”,对象也不一定是帝王。‎ ‎2.【答案】C 未说两者同等重要。‎ ‎3.【答案】D “它只是在官宦人家和读书人家流传”错,过于绝对。‎ 二、(一)4.D(卒:死)‎ ‎5.B(A.为:介词,与“所”搭配使用,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 / 是;B.然:连词,然而C.乃:副词,才 /表判断“为,是”D.以:介词,把\表目的连词,来)‎ ‎6·B.(除,任命,受职。用于官员升级。)‎ ‎7.C(“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文中找不到根据,原文有“所在莫不赖焉”,意思是“所过之地的百姓没有不依靠信赖他的”)‎ ‎8.(10分)(1)(5分)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豪壮,更优厚地对待他,想邀请(招降)(他)与(自己)共事。﹝采分点:壮:意动用法,以……为壮。焉:他。要:邀请(招降)。句意2分﹞‎ ‎(2)(5分)(采分点:咎、“悔其随”的“其”、极,句意2分)‎ ‎(二)9.【答案】①首联写诗人辗转难眠,迷糊间忽然惊醒,发现人们还在睡梦之中,( 2分) ‎ ‎②颔联的“闻鸡”“占斗”等词语的运用,以及颈联的早露湿辔、晓风觉寒等描写,都充分体现了旅人行路之早。(2分)‎ ‎【解析】前两句说旅人忧心明朝赶路,辗转不能入眠。迷糊间却忽然警醒,起床之后又发现起得太早,人们还在睡梦之中。三四两句写清晨起床准备上路的情景:听鸡声断定时间的早晚; 望着北斗星分辨东西方向。《诗经·召南·行露》:“厌浥行露,岂不夙夜。”两句意为路旁的露水,沾湿马络头,衣裳单薄,更感到晓风寒凉。‎ ‎10. 【答案】 ①本诗前三联以诗人于“人家半梦中”而早起上路,晨鸡啼鸣,路径昏暗难辨,以及“湿辔”之凉与“衣单”之寒等描写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早行的孤寂、清冷与寥落之感,(2分)‎ ‎②尾联则写秋阳初上,染红了旅途的丛林,以“弄”“吐”字活绘出一幅壮丽的秋景图,色调由冷转暖,表现了诗人因爱秋日晨景而心情转向愉悦。(2分)‎ ‎(三)(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1)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题思路】A项,“渲染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与后文的悲惨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误,小说首段的环境描写渲染的是一种令人压抑的氛围,这通过 “卷起的尘土像是来到的黑夜一样笼罩着他”可以看出来。B项,“已经表现出了偷盗心理”说法不准确,从后文中男孩的乞讨可以看出来,男孩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偷的。D项,文中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 (2)【答案示例】①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小商贩。②麻木不仁,没有同情心、怜悯心。他直接拒绝了男孩的求助。③凶狠残暴、恃强凌弱。他看到男孩偷自己的水果后,追上去挥手就打,并卡住男孩的脖子,让男孩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每点2分) (3)【答案示例】这一句是动作描写。“摇晃”突出了男孩身体的虚弱,“挪动”表现了男孩对食物的依依不舍。整个语句表现了男孩受到惊吓后动摇的心理及面对强大的势力不得不屈服的心理,也从侧面表现了孙福的凶恶。(6分) (4)【答案示例】①男孩被抓到后还被逼着把吃到嘴里的苹果吐出来,并且一直吐到“连唾沫都没有了”,这个过程有很多人在围观,却几乎无人帮忙,凸显出人性的冷漠、残酷,加深了小说对人性丑恶的揭露。(3分)②虽然有“一个人劝说”‎ ‎,但这个劝说也仅仅是一个提醒,并没有人真正去阻止孙福,也没有人表达出对男孩的同情,这个劝说更加凸显了群体的麻木、冷漠。(3分)③这一围观,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看客”,这是社会的疾病,多年过去,仍未治愈,这一情节设计显示了小说的深刻性,凸显了批判性。(2分)(从其他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四、(1)(5分)‎ 答E给3分,答D给2分,但B给1分;答A、C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题思路】B项表述不全面,还心系“老父老母”,故给一分;A项“自幼”“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的表达错误,原文中只是说他“特意抄录”“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C项表述“要他申请难民身份”错,原文是说给他所率领的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 ‎(2)(6分)①国难当头,应以名族大义为重,戳力同心,共赴国难;②崇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③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6分)①第一首借诸葛亮远征平定蛮夷的事迹,说明自己率领的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表达了荡平敌寇、解民于倒悬的信念;②第二首借秦始皇开拓疆土的事迹,表达超越秦皇、弘扬国威的壮志,抒发了澄清宇宙、安抚黎庶的气概。‎ 每答出一点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五、 14、【答案】A【解析】A项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B项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C项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15、【答案】B【解析】A 句式杂糅,“是设在……”和“是在……举行的”,两种句式糅杂在一起;C搭配不当,“引导”与“顽疾和陋习”搭配不当;D 语序颠倒,“首次”与“四川”位置对调,“首次”修饰“针对”而非“四川”。‎ ‎16、答案:A(衔接题,衔接的就是因果逻辑。“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 17、【答案】(3分)【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考生可先确定一个标准句,然后将其他句子转换成与标准句一样的格式即可。‎ ‎ 18、海明威《老人与海》——困境里的支柱,极限中的旗帜,张扬了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 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与丑的纠葛,善与恶的转化,考问着浪漫离奇的真实人性。‎ ‎(评分标准:符合示例句子的形式得2分,符合作品内容风格得2分)‎ ‎【文言文翻译】‎ 杨公则,字君翼,是天水西县人。氐人李乌奴叛乱,进攻白马,杨公则领兵固守历久,矢尽粮竭,被敌寇攻陷,(杨公则被捕后)高声骂贼。李乌奴认为他的行为豪壮,更优厚地对待他,想邀请(招降)(他)与(自己)共事。杨公则本想假装同意而后图谋举事,结果计划泄露,(杨公则只好)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把此事上奏朝廷,齐高帝(萧道成)下诏褒扬赞美(杨公则)。‎ ‎(杨公则)被调任为扶风太守,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守丧。不久,高祖(萧道成)统率大军在沔口驻扎,杨 公则率领湘府的兵力(与高祖)在夏口会合。郢城被平定后,高祖命令各路大军即日都沿江东下,杨公则受命担任前驱,径直奔袭柴桑。江州被平定以后,又连续挥师东下,直到京城(今南京)。杨公则所率领的军队号令严明,秋毫无犯,所过之地的百姓没有不依靠信赖他的。大军到达新林,杨公则从越城移兵驻扎在领军府垒北楼,跟南掖门相对,(杨公则)曾登楼观战。城中守军远远望见他的旌旗伞盖,发射神锋弩之箭来射他,箭射穿了他坐的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左右随从全都大惊失色。杨公则说:“差点射中了我的脚。”谈笑如初。东昏侯(萧宝卷)于夜间挑选勇士前来攻打杨公则的栅营,军中兵士惊恐不已,杨公则却安然地躺在床上不起来,从容下令回击来犯之敌,东昏侯的军队最终撤退了。‎ 湘州遭受匪乱多年,百姓多流离失所,杨公则(到任后)减轻刑罚,降低赋税,不久,湘州的户口就充实恢复了。(杨公则)处理政事虽然不重威严,然而他能保持自己的廉洁谨慎,被本州吏民所深爱。湘俗,微贱之家以贿赂求取州中的官职,杨公则到任后,完全断绝了它(这种求官之路),所征召举用的都是州郡里有声名的世家望族,高祖颁诏,下令各州以(杨公则的做法)为准则。‎ 当时朝廷开始商议北伐事宜,由于杨公则的威名一向很显著,(他)到京师后,(高祖)诏令(他)假节(持节。皇帝将代表权力的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完成临时任务后,符节将会被收回)先在洛口屯兵。杨公则接受命令时身患疾病,对亲人说:“过去廉颇、马援因年老而被(朝廷)抛弃,(但他们)仍极力自荐请求重用。现在朝廷(国家)不因我衰朽懦弱,以前驱任命我(任命我为先锋),与古人相比,(我)受到的知遇可谓重矣(朝廷对我的了解和礼遇是很深重的)。虽临出征得了病,怎能刚刚受命就推辞任务呢?马革裹尸,还葬家乡,这是我的志向。”于是竭尽全力起身登船。到洛口,寿春前来归降的百姓有几千户。北魏豫州刺史薛恭度派长史石荣为前锋来迎战,(杨公则)当即斩杀石荣,追击败军至寿春,距离寿春城几十里才收兵。(杨公则)病逝于军中,时年六十一岁。高祖为之深感痛惜,即日举行哀悼仪式,追封(杨公则)为车骑将军,赐予(杨家)一支演奏鼓吹乐的乐队(为之举行葬礼)。谧之为“烈”。‎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