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中201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八中201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社科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驗的结晶过程.作 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 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劍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 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 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 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 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 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訧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试读, 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 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 ‎ 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 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 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 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 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都认为: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C.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 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番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为北寇所掠,使之牧。芳私以曲木为弓,剡矢射。俺答猎,虎琥其前,芳一 发毙之。乃授以良弓矢、善马,侍左右。芳阳为之用,而潜自间道亡归。周尚文镇大同,奇之,署为队长。数御寇有功,当得官,以父贫,悉受赏以养。‎ 嘉靖二十九年秋,寇犯怀柔、顺义。芳驰斩其将,授阳和卫总旗。寇尝入威远,伏骁骑盐场,而以二十骑挑战。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奋勇跳荡,敌骑辟易十里。寇营野马川,克日战。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日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累迁指挥佥事,复以功,超迁都督佥事。‎ 已,袭寇有功,进二秩,为右都督。寻以功进左,赐蟒袍。‎ 三十六年,迁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薄界岭口,芳与总兵官欧阳安斩首教十,荻骁骑猛克兔等六人。寇不知芳在,芳免胄示之,惊曰:“马太师也!”连却。‎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以十万骑入西路,芳迎之马莲堡。堡圮,众请塞之,不可。请登台,亦不可。开堡四门,偃旗鼓,寂若无人。比暮,野烧烛天,嚣呼达旦。芳卧,日中不起,敌骑窥者相属,莫测所为。明日,芳蹶然起,乘城,指示众曰:“彼军多反顾,且走。”勒兵追击,大破之。‎ 芳有胆智,谙敌情,所至先士卒。一岁数出师捣巢,或躬督战,或遣裨将。家蓄健儿,得其死力。尝命三十人出塞四百里,多所斩荻,寇大震。‎ 芳起行伍,十余年为大帅,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石州城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论死,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敕戒谕。后世威复为将,遇芳薄,芳不与校,识者多之。‎ ‎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九》)‎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营野马川,克日战 克:约定(时间)‎ B.比暮,野烧烛天 比:等到 C.敌骑窥者相属 属:通“嘱”,叮嘱 D.识者多之 多:称赞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B.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靡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C.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D.芳度寇且遁/急乘之/斩级益多/众方贺/芳遽策马曰/贼至矣/趣守险/而身断后/顷之/寇果麇/至芳战益力/寇乃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芳年少英勇,忠于国家。他年少时被北寇掳去做了牧童,后来一箭射杀猛虎救了俺答,俺答让他随侍左右,他却找机会从小路逃回明朝。‎ B.马芳巧破敌谋,名震边陲。威远之战,他识破敌人诡计,将计就计大破敌军;界岭口之战,敌寇原本不知马芳坐镇于此,后来见到他的盔甲就惊吓而退。‎ C.马芳智勇双全,多次建功。马莲堡之战,他先采用疑兵之计,大开堡门,通宵鼓噪,次日中午又卧床 ‎ 不起,麻痹敌军,最后一举击破敌人。‎ D.马芳有胆有识,宽以待人。家中蓄养的骁勇善战的“敢死队”,在战争中颇有建树。而面对恩将仇报的旧属田世威,马芳也并不计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敌骑辟易十里。(5分)‎ ‎(2)芳乞寝己荫子,赎二将罪,为御史所劾,救戒谕。(5分)‎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共6分)‎ ‎8.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2分)‎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2分)‎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秋载,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澈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处超然”之义。 ‎ ‎9.有人认为这首词上阕末句与整阕的情感基调不符,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5分)‎ ‎10.作者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1.‎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强盛的东吴、意气风发的孙权都湮灭于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京口供后人凭吊的两句是“ , ”。‎ ‎(2)古人诗词中写花,可以不以一字言花,而尽得花之气韵。李清照在《醉花阴》里便有如此描绘菊的名句,是“ , ”。‎ ‎(3)《廉蔺列传》中,舍人用“ , ”表明自己甘心追随蔺相如的原因,并指出蔺相如对廉颇的畏惧,即使是普通人都感到羞耻。‎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5题。(25分)‎ 掌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 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 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 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 ‎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还那样说,不就得了?”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这次?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12.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即介绍陈四仙是小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意在为后文交待他带金辨芝回小镇以及被日军逼迫给伤病治疗作铺垫。‎ B.陈四仙以好茶好酒招待初到骑河镇的金辨芝,目的是请他为自己重金求购的名画掌眼,有求于人,故而态度热情谦和。‎ C.作者善于大量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人物的内心得到充分的展现。在故事情节安排上,又设有诸多伏笔。‎ D.陈四仙和金辨芝是多年的朋友,朋友分别时要他的银针,他就应该警觉,意识到画可能是赝品,那样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牺牲了。‎ E.小说以“掌眼”为题,是因为故事情节围绕两次掌眼展开,“掌眼”是贯穿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线索,而“不为畜生掌眼”又凸显出主题。‎ ‎13.小说的描写意蕴丰富,请分析文中两句分别表达了陈四仙哪些情感。(共6分)‎ ‎(1)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2分)‎ ‎(2)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4分)‎ ‎14.请结合全文,分析金辨芝的人物形象。(6分)‎ ‎15.这篇小说以金辨芝自刺双目收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局并不合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3小题,共9分)‎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xx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 B.交通部发布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 ‎ C.中国国家发改委、美国贸易发展署以及两国的进出口发展银行,将就共同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能源合作的十年规划签署相关的谅解备忘录。 ‎ D.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通常而言,细菌在物体表面很难长期生存,而清洗和消毒会进一步加速其死亡。然而, , , , ,‎ ‎ , ,令其生病。‎ ‎(1)研究者指出,这些致病菌离开人体宿主后比预想中存活更长的时间关键在于其聚合形成的“生物膜”‎ ‎(2)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感染与免疫》杂志上发出警告 ‎(3)在这一状态下,它们能够在书本、玩具和物体表面上停留数小时甚至数天 ‎(4)可能导致儿童耳道感染和链球菌性喉炎的细菌可以在学校、托儿所和医院中的毛绒玩具及婴儿床表面长期存在 ‎(5)从而增加潜在的感染风险 ‎(6)研究者还用实验证明,在污染表面上存活了一个月之久的肺炎链球菌可迅速感染实验室小鼠 A.(1)(3)(2)(4)(5)(6)B.(2)(4)(1)(3)(5)(6)‎ C.(4)(2)(1)(5)(3)(6)D.(2)(4)(5)(1)(3)(6)‎ 五、名著阅读(共5分)‎ ‎19.根据《孟子》1.2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1)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朝代——统治者与民夺利,寡廉鲜耻地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那么你可以用以下哪一组孟子的话来分别劝说、警告统治者?(2分)‎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与“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与“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C.“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与“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D.“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与“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孟子·梁惠王下》中载:‎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请简要说明。(2分)这则材料所体现的孟子的论辩技巧与哪个成语故事十分相似?(1分)‎ 六、作文(本大题60分)‎ ‎20.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孝”的真谛,不在其行,而在其心。‎ 孟子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可见,“国”的真谛,不在植木筑园,而在选贤任能。‎ 著名的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可见,“校”的真谛,不在物质充裕、硬件精良,而在精神富足、学养深厚。‎ 要求:以“真谛”为题目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 ‎ ‎4.C(属:连接)‎ ‎5.B ‎ ‎6.B“后来见到他的盔甲就惊吓而退”系误读,原文意为,“脱去头盔”(让敌人看清自己面容)。‎ ‎7.(1)马芳知道这里面有诈,带领一百骑兵迫近敌人埋伏的地方,将敌兵精锐分成三部分,按顺序攻击他们,敌军骑兵退避十里。‎ ‎(2)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赎救两个将领的罪行,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 ‎8.(1)相如虽然愚笨,难道会畏惧廉将军吗?‎ ‎(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为虞常判罪,想要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3)安帝一向听说他擅长算术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 ‎9.同意。(1)“烟雨暗千家”是烟雨笼罩千万人家,写出了环境的朦胧凄迷。(2)上阕写春风吹拂细柳,春水绕城,满城鲜花盛开,显示了春光烂漫,生机勃勃的情景。(3)所以,“烟雨”句的哀婉低沉的感情基调与上阕蓬勃喜悦的感情基调不同。‎ 不同意,(1)“烟雨暗千家”是烟雨笼罩千万人家,写出了环境的朦胧凄迷。(2上阕写春风中柳树柔弱,虽有春花春水,却也在朦胧烟雨中失去颜色,也是低沉昏暗的(3)前后在感情基调上是一致的,都有哀伤之意。‎ ‎10.(1)思念故国之情。(2)及时行乐之情(3)对超然旷达的希冀之情。‎ ‎11.(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2.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好茶好酒招待并不完全是因为有求于人,也因为二人是多年老友)选C(没有大量使用心理描写)、D(逻辑不成立)不得分。‎ ‎13.(1)因担心自己高价购买的画被鉴定为假而紧张。(2分)‎ ‎(2)为老友竟然为日军效力而吃惊,并担忧其安危。(2分)担心画被鉴定之后遭日军掠走(2分)‎ ‎14.(1)精通名人字画,品鉴技艺高明(2)善良,为朋友身体着想,善意的欺骗(3)坚忍,为就朋友不惜自刺双目(4)民族大义,不与日本人合作。(任答其中3点满分)‎ ‎15.答案开放,言之成理即可,须从情节、人物形象、主题角度组织答案。‎ 示例:不合理。从情节上看,自刺双目并不能解决问题——画会被其他行家鉴定,依然可能不保;金陈二人身陷囹圄,结局不可知,所面临的困境并没缓解。从人物形象上看,金辨芝之前已为日本人掌眼,这次为搭救朋友才不与日本人合作,这个行为无助于塑造他不屈的正面形象。从主题上看,虽有民族抗争的意味,但其行为是盲目的,代价是高昂的,这样反而冲淡了小说的主题。‎ ‎16.B “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看法,不肯相让。“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 ‎17.C(A项,“目前的当务之急”重复累赘。B项,成分残缺,“牢记”后缺少缺宾语中心词“的准则”。D项,最后一个分句句式杂糅。‎ ‎18.D ‎19.(1)A ‎(2)齐宣王明白孟子话中的类比之意:失职的朋友、士师应当绝交、罢免,那么失职的君主也理所当然该受同样对待,而宣王自己可能正是这样失职的君主。成语:请君入瓮。‎ ‎20.略 参考译文:‎ 马芳,字德馨,蔚州人。十岁时被北方敌寇掳掠去,让他放牧。马芳暗中用曲木做箭弓,削成箭习射。俺答打猎,猛虎在他前面怒吼,马芳一箭将老虎射死。于是俺答授予马芳上等弓矢和好马,让他在身边侍候。马芳佯装为他所用,却暗地从小路逃回。周尚文镇守大同,对此感到惊奇,让他代理队长。数次抵御敌寇有功,应授官职,而他因为父亲贫困,接受全部赏赐来侍养父亲。‎ 嘉靖二十九年秋天,敌寇侵犯怀柔、顺义。马芳驰马斩敌将,授职为阳和卫总旗。敌寇曾经侵犯威远,在盐场埋伏骁勇骑兵,而用二十骑兵挑战。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军队奋勇跳跃,敌军骑兵惊退十里。敌寇扎营在野马川,约定作战日期。马芳估计敌寇要逃遁,急忙趁机攻击,斩杀很多敌人。众人正要庆贺,马芳立刻鞭打坐骑说:“贼寇来了。”催促士兵扼守险要之地,而自己断后。不久,敌寇果然聚集冲来。马芳战斗得更加尽力,敌寇最终退去。多次升迁到指挥佥事,又因军功,越级提拔为都督佥事。不久,攻敌有功,晋升两级,担任右都督。不久因军功再提拔为左都督,被赏赐蟒袍。‎ 三十六年,马芳改任蓟镇副总兵,分守建昌。土蛮十万骑兵逼近界岭口,马芳和总兵官欧阳安歼敌数十人,俘获骁勇骑兵猛克兔等六人。敌寇不知道马芳在,马芳脱下铠甲给他们看,都惊恐地说:“这是马太师!”于是退去。‎ 四十五年七月,辛爱率十万骑兵入侵西路,马芳在马莲堡迎击他们。堡墙坍塌,众人请求堵上它,马芳不同意。众人又请求登上高台,马芳也不同意。马芳下令打开城堡四门,偃旗息鼓,寂静得就像没人一样。等到天黑,火光冲天,通宵鼓噪。马芳躺在床上,到中午也不起来,敌人骑兵窥探的人接连不断,没人能猜透他要干什么。第二天,马芳突然一跳而起,登上城头,指着敌人对众人说:“敌军多回头看,将要逃跑。”他率兵追击,大破敌军。‎ 马芳有胆有智,了解敌情,所到的地方都是身先士卒。一年之中多次出师捣毁敌巢,有时亲自督战,有时派副将督战。马芳家里养着健壮之人,得到他们效死力。他曾经命令三十人出塞外四百里,斩杀俘获很多敌人,敌寇非常震恐。‎ 马芳出身士兵,十多年后成为大帅,身体受伤几十处,以少击多,没有不大胜的,威名震动边陲,是一时将帅之首。石州城被敌寇攻陷,副将田世威、参将刘宝被判死罪,马芳请求停止荫封自己的儿子,来赎二将的罪,被御史弹劾,皇帝下诏告诫训谕他。后来田世威又任将领,对待马芳很刻薄,马芳不与他计较,知道这事的人都称赞马芳。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