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嘉峪关一中2016-2017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嘉峪关市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狄国虎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对孔子仁学思想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一一“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令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成分。‎ ‎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 D.孔子提出的“学”与“思”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自然万物。‎ ‎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重自然保护。‎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荀勖,字公曾,颍川颍阴人,汉司空爽曾孙也。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岁能属文。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既长,遂博学,达于从政。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 高贵乡公欲为变时,大将军掾孙佑等守阊阖门。文帝弟安阳侯干闻难欲入,佑谓干曰:“未有入者,可从东掖门。”及干至,帝迟之,干以状白,帝欲族诛佑。勖谏曰:“孙佑不纳安阳,诚宜深责。然事有逆顺,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乃免佑为庶人。时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名以刺客除贼,非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也。”帝称善。‎ ‎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参军王深以勖是会从甥,少长舅氏,劝帝斥出之。帝不纳,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启伐蜀,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 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居职月余,以母忧上还印绶,帝不许。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诏视职。勖久管机密,有才思,深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太康十年卒。‎ ‎ (选自《晋书·荀勖传》卷三十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勖依于舅氏 依:依照。‎ ‎ B.此儿当及其曾祖 及:赶得上。‎ ‎ C.勖独临赴 临:前往。‎ ‎ D.干以状白 白:禀告。‎ ‎5.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 B.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 ‎ C.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 D.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迁廷尉正/参文帝大将军军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A.荀勖幼年聪慧,长大后敢作敢为。他十几岁便能写文章,受到太傅钟繇的赞赏;大将军曹爽被杀后,荀勖的表现与其他门生故吏不同。‎ ‎ B.荀勖遇事清醒,敢于直谏。在处理孙佑一事上,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在对待路遗请求入蜀行刺一事上,他劝文帝不要这样做。‎ ‎ C.荀勖深受文帝的信任。钟会在蜀中谋反,主簿郭奕、参军王深认为荀勖幼年时在钟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斥出去,文帝待之如初。‎ ‎ D.荀勖文章写得好,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使者出使东吴,文帝选用荀勖所写的给孙皓的文书,结果孙皓愿和亲通好,文帝对荀勖大加赞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5分)‎ ‎ ‎ ‎(2)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颜忤争,故得始终全其宠禄。(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 李白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8.这首词开头的两句有何作用?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词内容作分析。(4分)‎ ‎9.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归”字的?请结合有关内容加以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6分)‎ ‎10.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 (2) 《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作者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是: ‎ ‎ , 。‎ ‎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 ‎(4) 《滕王阁序》中作者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反衬人生渺小的句子是: ‎ ‎ , 。‎ ‎(5)《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 。‎ ‎(6)《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7)《陈情表》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陈情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下坡或者上坡 ‎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12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4分)‎ ‎ ‎ ‎13.小说结尾“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一句有什么含意和作用? (5分)‎ ‎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 跨越百年的美丽 今年是一个特殊美丽的年份。‎ ‎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这个讲台。玛丽•居里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而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里。‎ 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便不必再求了。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挂遍世界各国的科研教学机构,我们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风采。但是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她的战胜自我也恰恰就是从这一点开始的。她以25岁的青春难再妙龄,面对追求者如潮而不心动。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发现、创造之花才有永开不败的美丽。她甘愿让酸碱啃蚀柔美的双手,让呛人的烟气吹皱她秀美的额头。‎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荣誉、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本可以躺在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凭谁论短长,漫将浮名换了精修细研,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她用实事求是,超形脱俗,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她让我们明白,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逞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持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 一般人要做到两个自如,排除干扰并终生如一,是很难很难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于是她成了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放射性镭的发现,在物理学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B.不看重自己的容貌的美丽反映了居里夫人对传统认识和世俗看法的超越。‎ C.对于尘世给的美誉和名利,居里夫人视如粪土,十分厌恶。‎ D.居里夫人的美丽,是容貌美丽与内在理性美丽的完美结合。‎ ‎15.阅读文章第一段,回答问题。(4分)‎ ‎(1)文章开头说“今年是一个特殊美丽的年份”,这“特殊”是就什么而言的?(2分)‎ ‎ (2)文章在这一段中,描写了居里夫人“美丽而庄重的形象”,这一描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 ‎ ‎ ‎ ‎16.文章最后说,居里夫人“成了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根据文章回答,居里夫人达到这种境界的原因是什么?(5分)‎ 五、基础知识及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致仕”则指辞官。‎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________‎ 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 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________,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 孔子弟子________者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 千古独步 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 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 登堂入室 登峰造极 ‎1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从大量事实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作为独领风骚的新兴媒体,微博积聚的大量人气自然成为商家青睐的营销对象,其营销优势使得诸多行业广泛使用微博来进行产品促销。‎ C.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突出规范驾驶行为、增强安全意识为原则,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D.我们经历了“非典”的磨难,明确了建立一种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深刻懂得了信息自由流动的价值,但鉴于类似疫病危机也许很难完全避免,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应该是,怎样保证人们的信念不被无法预测的灾难摧毁?‎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负面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信息公开有据可循,对社会关切有所交代。 ‎ ‎①第一反应是掩饰、回避,其实并不奇怪 ‎ ‎②必须以制度的名义予以确认 ‎ ‎③出于自身形象及利益的考虑 ‎ ‎④这样的心理举世皆然,没有什么国情的差异 ‎ ‎⑤差异在于有无明确并且可行的制度约束 ‎ ‎⑥重大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对外公布信息,公布到什么程度,多久更新……如此种种 ‎ A.①④⑥②⑤③ B.①⑥②③④⑤ C.③①④⑤⑥② D.③②④⑤⑥①‎ 六、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切都是一次性的,从餐巾纸到个人的生命。我们知道枝头的嫩叶不再是去年的那一片,娇艳的鲜花也不再是去年的那一朵,也知道我们不可能在子孙的身上得到再生。时间的线性使每一瞬间具有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从胚芽萌动到眼泪风干,人们在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瞬间感受着独一无二的生命。‎ 请以“一次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 语文答案:‎ C D A A B B D C D C 一、9分 ‎1.C(“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理解错误) ‎ ‎ 2.D(“目的”,绝对化) ‎ ‎ 3.A(B.后半句表述不对,于文无据 C.张冠李戴 D.误解了原文的关系,把原文的并列关系理解成了递进关系)‎ 二 ‎4.A(依:依托,依靠。)‎ ‎5.B ‎6.B(说“他按照法律把孙佑免为庶人”错误,从原文中看,荀勖只是建议“用刑不可以喜怒为轻重”,将孙佑免为庶人的应是晋文帝司马昭。)‎ ‎7.(1)5分(荀勖)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对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译出大意给2分;“核”(考查,考核)、“暗”(不熟悉,不明白)、“决疑”(解决疑难问题)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荀勖)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译出大意给2分;“探”(探测,探寻)、“犯颜”(冒犯主上的尊严)、“全”(保全)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4分)基本思路:起兴手法,点明季节时令,突出“寒”的特点;同时寓情于景,渲染“伤心”的感受,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感情:表现楼上思妇对远方良人(丈夫)的思念、远方游子归心似箭的急切。或:表现远方游子在暮色天寒中赶路归家时的急切心情。如举词中内容为例或再现画面加以证明,则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9. (4分)用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从两方面表现盼“归”之心切:少妇空立玉阶,归飞宿鸟引发她对丈夫归来的渴盼,是为眼前实景;而远方游子走过长亭短亭正在赶路回家,则是想象中景象,是为虚。宿鸟尚可归飞,而人却仍于天寒暮色中行走在路上,是为反衬。但两种都围绕一个“归”字,表现了盼归的急切心情。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 荀勖字公曾,颍川郡颍阴县人,是汉朝司空荀爽的曾孙。父亲早年去世。荀勖寄托在舅父家里。幼年聪慧早熟,十几岁便能写文章。从外祖父魏太傅钟繇说:“这个孩子将来会赶上他曾祖父。”长大后学识渊博,有从政的本领。在魏国做官,被大将军曹爽征召为掾属。曹爽被杀,他的门生故吏都不敢前去收尸办丧事,荀勖独自前往(去处理丧事),其他人才敢跟着去。提升为廷尉正,参与晋文帝(司马昭)大将军府军事谋划。‎ 高贵乡公曹髦想要发动政变时,大将军掾属孙佐等守阊阖门。晋文帝的弟弟安阳侯司马干听说发生兵变,要进阊阖门,孙佑对司马干说:“还没有人进这个门,可从东掖门进去。”等司马干到达后,文帝说他来得太晚了,司马干将来迟的原因禀告文帝,文帝欲将孙佑处以灭族之罪。荀勖进谏说:“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应深受责备。然而事情的情节有轻有重,用刑轻重不能以喜怒为转移。”于是只免孙佑为庶人。当时王室的骑兵中有个叫路遗的人请求作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对文帝说:“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应举正义之师来讨伐叛贼,名义上用行刺的办法去除贼,这就不是所说的以礼法对待天下的人,以德行来使远人臣服啊。”文帝认为这个意见很好。‎ 等到钟会在蜀中谋反,没有得到确实消息,而外人先来报告。文帝平素待钟会很好,不相信他会谋反。荀勖说:“钟会虽然受了您的恩惠,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义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备。”文帝立即出镇长安。主簿郭奕认为荀勖是钟会的从外甥,幼年在舅家长大,劝文帝将荀勖贬出去。文帝不听,并且使荀勖与自己同车陪坐,像原来一样对待他。在此之前,荀勖进言:“伐蜀应以卫瓘为监军。”等到蜀中发生钟会叛乱,有赖于卫瓘才得平息。钟会叛乱被平定后,回到洛阳,荀勖与裴秀、羊祜共管国家机密。当时将要派使者出使东吴,让当时让文士草拟与孙皓的文书,文帝选用了荀勖所写的文书。孙皓接书后答复愿意和睦通好,文帝对荀勖说:“君以前写的文书使吴顺服,真是胜过十万大军啊!”‎ 荀勖长期在中书之位,专管机密之事。任尚书令时,考试令史以下官吏,考查他们的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条例,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处理事务的人,立即打发走。晋武帝曾对荀勖说:“魏武帝说:‘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来不休止;荀公达斥逐恶人,不赶走他们不罢休。’两位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在职月余,因母丧上缴印绶辞职,武帝不许,派常侍周恢传达旨意,荀勖这才奉诏履行职责。荀勖长时期掌管机密工作,有才气和文思,能探测到国君隐微的旨意,不冒犯主上的尊严而违旨相争,因而能始终保全他的宠幸与禄位。太康十年去世。‎ ‎10.默写(16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5)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7)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三、(14分)‎ ‎11.(1)B E(B.“我”只是提醒老周别管闲事,以免惹出麻烦,后来的救人行动“我”都全程参与其中,与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看客”还是有着本质区别的;E.“我”的县政府机关干部身份是通过对通过对机关的位置和路的下坡上坡的描写中表露出来的,“我”的言行和处事方式不能表明这种身份。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二项得5分) ‎ ‎12.①重情义,热心助人。②敢作敢为,有社会责任感。③理智冷静,善于保护自己。(每点1分三点都答全为4分)‎ ‎ 13.①提示了老周的心理:做了一件好事且未留下“后 遗症”,又验证了自己让老人签“证明”的正确性,因而很兴奋。(1分)②老周的兴奋与“皮夹克”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锋芒所指。(2分) ③引发读者深思:当今社会,要不要做好人?如何 做好人?这社会风气到底怎么了?从而深化了小 说主旨。(2分)‎ 四、(12分)‎ ‎14.C(3分)‎ ‎15.(4分) (1)是就居里夫人宣布发现了镭元素而言的(2分) ‎ ‎(2)目的是表明不为美貌浮名所累,立志为人类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持久的美丽(2分) ‎ ‎16.知道自己的目标,更知道自己的价值,排除干扰,终生如一。(5分)‎ ‎ 五、12分 ‎17. D (3分)二十四史之首为《史记》。‎ ‎18. C(3分)‎ ‎19.D (3分) A项主语缺失,应去掉“从”。B项“人气成为营销对象”搭配不当。C项“突出……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 ‎20. C(3分)‎ 六.作文60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