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枣阳七中2016-2017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枣阳七中2016-2017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无论是“五线谱”还是“数字简谱”,其目的都是为了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如果没有这一前提,复杂的音乐作品既不能创作,也难以演出。从这一意义上讲,正如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为抽象的科学一样,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们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所以,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西方人所要做的,就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于是,西方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一起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在西方13世纪,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因为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 音乐不是数学,我们不能指望将一组数学公式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我们也不能指望将一个哲学命题直接转变为交响乐。然而,一方面,音乐和数学存在着类似,因为数学和音乐具有抽象探索方案的特征,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另一方面,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生活态度、共同的信仰模式。‎ 最初,西方人对数字的崇拜、对音乐的崇拜、对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数字本质主义”的观点出发,西方人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音乐家发现,任何单一数字所对应的音响都不能产生美,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被人们同样地判断:人们认为它们都在可允许的界限之外。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不仅不使人愉快,而且是危险的,不仅有威胁,而且是魔鬼性的。‎ 这种数学家对无理数的恐惧、音乐家对不和谐音程的恐惧,犹如哲学家对非理性世界的恐惧。然而,无论数学家是否喜欢,无理数确实是存在的;无论哲学家是否高兴,这个世界确实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无论音乐家是否愿意,不和谐的音响也确实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于是,正像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哲学家必须正视非理性一样,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摘编自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线谱”和“数字简谱”都是对声音进行数量化的记录和描述,这种记录和描述是复杂的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出的前提。‎ B.数学和音乐分别是科学和艺术中最为抽象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和音乐都可以被简单的符号体系加以表述。‎ C.音乐的基础是数学,它是以直觉出现的,西方人所要做的,是在音乐的直觉背后,发现数学的基础及其“演算”规律。‎ D.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所以,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音乐不是数学,一组数学公式不能够直接转变成五线谱;音乐不是哲学,一个哲学命题不能直接转变为交响乐。‎ B.数学和音乐都在探索中由类推和变奏来引导。哲学与音乐也拥有一些共同的世界观、生活态度、信仰模式。‎ C.音乐家发现,和谐的音乐产生于不同音响之间的数学关系,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 D.西方人对数字、音乐、宇宙本体的崇拜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们竭尽全力地去探索和谐音符背后的数学秘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因为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所以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 B.如果一个音乐音程和一个数学的数字超出了可允许的界限,它们对于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秩序来说,被认为是危险的,有威胁且是魔鬼性的。‎ C.世界不是按照我们的理性模式被创造出来的,不和谐的音响构成了音乐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事实不以数学家、哲学家、音乐家的意志而转移。‎ D.尽管数学家和音乐家分别对无理数和不和谐音程感到恐惧,但是数学家必须正视无理数,音乐家们也必须正视不和谐音程在作曲中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范纯仁以国用不足,请再立常平钱谷敛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已而台谏共言其非,皆不报。光寻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今禁抑配,则无害也。”苏轼奏曰:“熙宁之法,未尝不禁抑配,而其为害也至此。民家量入为出,虽贫亦足;若令分外得钱,则费用自广。今许人情愿,是为设法罔民,使快一时非理之用,而不虑后日催纳之患,非良法也。”会王岩叟、朱光庭、王觌等交章乞罢青苗,光始大悟,力疾入朝,于帘前奏曰:“是何奸邪,劝陛下复行此事!”太皇太后从之。‎ 皇太后谕辅臣曰:“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光曰:“朝廷既令臣僚各举所知,必且试用。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吕公著曰:“举官虽委人,亦须执政审察人材。”光曰:“自来执政,止于举到人中取其所善者用之。”韩维曰:“光所言非是,直信举者之言,不先审察,待其不职而罚之,甚失义理。”公著曰:“近除用多失,亦由限以资格。”光曰:“资格亦不可少。”维曰:“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 九月,丙辰朔,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卒,年六十六。太皇太后哭之恸,帝亦感涕不已。‎ 光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及为门下侍郎,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辽人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切毋生事、开边隙。”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既殁,其家得遗奏八纸,皆手札,论当世要务。百姓闻其卒,罢市而往吊,鬻衣而致奠,巷哭而过,车盖以万千数。京师民画其像,刻印鬻之,家置一本,饮食必祝焉。归葬陕州,四方来会者数万人。‎ ‎(选自《续〈资治通鉴〉》)‎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禁抑配 抑配:强行摊派 B.台谏官言近日除授多有不当 除授:授予官职 C.缘道人相聚号呼曰 缘道:沿路 D.宾客见其体羸 宾客:尊贵客人 ‎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范纯仁以国用不足 一位五十步笑百步 B.是为设法罔民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C.则无害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于帘前奏曰 青,取之于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司马光忠于朝廷。他带病坚持工作,把生死置之度外,临死前,昏睡中仍关心国家大事。‎ B.司马光知人善任。针对当时官员不够称职的情况,他主张让朝官各举所知,加以试用。‎ C.司马光从谏如流。他原本支持恢复轻描法,但听见苏轼等人的意见后,主动放弃己见。‎ D.司马光深得人心。他被贬,百姓还当他是真宰相;他去世,百姓自发地去哀悼和纪念。‎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马光方以疾在告,不与也。(3分)‎ ‎(2)待其不职,然后罢黜,亦可并坐举者。(3分)‎ ‎(3)资格但可施于叙迁,若升擢人材,岂可拘资格邪!(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8.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 ‎9.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氓》‎ ‎(2)兄弟不知,__________________,静言思之,__________________。《氓》‎ ‎(3)《离骚》中写屈原嫉恶如仇,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句子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距 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 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 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 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 ‎(选自《小说选刊》2013年第11期)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 B.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C.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 ‎ D.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 ‎ E.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 ‎(2)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 ‎ ‎ ‎(3)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 ‎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反映了哪些方面的距离?(8分)‎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四余作家”宗璞 陈洁 我和宗璞接触越多,越少将她当做“一”个人来理解。想到她时,总下意识地连带想到某种关系或群体:冯友兰的女儿、冯老太君吴清芝的孙女、任继愈和张岱年的姻亲、河南唐河的冯家人…… 之所以这样,或许与她的族人有关。要理解宗璞其人,首先要理解她的家族。南阳地区有“冯家三兄妹”:哥哥哲学家冯友兰;弟弟地质学家冯景兰, “丹霞地貌”的命名者;妹妹五四时期作家冯沅君,古典文学专家。一个堂妹是张岱年的夫人。其中,兄弟二人共育有五男五女,都各有成就,其中一个是任继愈的夫人。这样一个家族长大的宗璞,在一般读者眼里,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认识她的人却往往淡忘这些身份,而说,她是个孝女——她在父亲生前照顾他身体,在父亲身后维护他声誉,完全不遗余力,奋不顾身。 这或许是一种家族传统,冯沅君就曾将200万稿费以母亲的名义,在河南大学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冯友兰病中,宗璞放下一切全力照顾;到宗璞生病时,老家的子孙辈来人照顾,也是络绎不绝。他们都是唐河冯家的一分子,瓜扯藤蔓,休戚相关。中国旧式家庭是纵向的家族网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这个角度说,宗璞颇有古风,她的亲情、乡情观念很重。‎ ‎ 中国传统社会看重家族郡望,传统学术的治学则讲究道统、学统、家学、师承。宗璞正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出生在校园,在校园里成长,接受高等教育,在报社和学术单位工作,生活范围一直限于高等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受着淳厚的文化学术熏陶,作品也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就连写作风格也是她本人的折射: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有大家风范,但有些细节,很死磕,较真得过分。一半因为身体不好,一半因为生性温和,宗璞说话总慢悠悠的,绵软柔和,但一旦关乎父亲和家族的声誉,她会突然变得犀利尖锐。她曾找过何兆武老先生的“麻烦”,也曾与自己的老师杨绛对峙。这种争斗有时让人惊讶,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是颠倒是非的名利之争。其实,她是出于亲情和家庭(族)荣誉感而战斗。宗璞一个多年好友私下里感慨说,宗璞本是聪明人,可在维护家族问题上,有点痴,做得太过;她护得那么厉害,反而让人不相信她的公允和理性。 这个简单的道理,宗璞不是不知道,一般的事,她也确实“很好说话”。可但凡知道文化圈谁说冯友兰不是了,她忍不住挺身而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父亲过世后,宗璞又用很多时间精力整理父亲的书稿,推进学界对父亲的研究。学界有人评价说,冯学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宗璞功不可没,但是,冯友兰的名声在社会上纷争很大,也未必不是宗璞越描越黑的结果。 冯友兰去世后,宗璞最大的心意和志向,本是写完“野葫芦引”四部曲:以抗战前后的西南联大师生为原型,计划写南、东、西、北四部长篇小说。宗璞小时并未立志当作家,15岁发表散文,也不过兴之所至。她在业余、事余和病余开始写作,所以是“三余作家”,现在又加一条: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所以,她是“四余作家”。宗璞偶尔感慨,读小说是乐事,写小说却是苦事。现在,《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都已出版,让人担心的是她的健康。宗璞的身体从小就不好,年轻时贫血,不期然就会晕倒,还因为肺结核休过学。做过多次手术后,达观的她笑称自己是“挨千刀的”。从写《东藏记》开始,她视网膜脱落,眇一目,左眼视力仅0.3,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7年成一书,写作的过程异常艰辛。现在,她的几位好友如资中筠、文洁若,都还活跃在学术文化圈,著作不断,她却已经行动困难,写作几乎停顿。朋友们都希望她能坚持将《北归记》写完。‎ 事实上,正如她的“自度曲”所言:“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沅君曾捐赠200万稿费设立“唐河冯太夫人奖学金”奖励豫籍女生,可见冯氏家族向来有热心公益的传统。‎ B.宗璞的作品大多反映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写作风格细密从容、优雅温婉,折射出她本人的鲜明特点。‎ C.文章题目为“四余作家宗璞”,“四余”指“业余、事余和病余”,以及“维护父亲形象和家族荣誉之余”,行文中有意突出的是“病余”和最后一“余”。‎ D.从写《东藏记》开始,宗璞视网膜脱落,眇左目,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不能间断吸氧,只能在助手的帮助下口述成文。‎ E.要完成“野葫芦引”四部曲中的《北归记》,宗璞面临着比撰写《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更大的困难,因为她已行动不便,暂时停止写作。‎ ‎(2)宗璞的“孝”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章分析。(6分)‎ ‎ ‎ ‎(3)“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你如何理解?(6分)‎ ‎ ‎ ‎(4)结合全文,探究宗璞性格形成的原因。(8分)‎ ‎ ‎ 第II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过去的一年,除四川、湖南发生伏旱外,我国大部分地区____________,与往年相比是难得的好年景。‎ ‎②老王和老李二十多年前产生了误会,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们____________,消除了隔阂,大家也高兴。‎ ‎③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不用功,一到考试的时候就___________,出分数的时候为时已晚,悔不当初。‎ ‎④经过艰苦的努力,他果然__________,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得了“市劳动模范”的称号。‎ A.五风十雨 冰释前嫌 无可奈何 深孚众望 B.冬温夏清 萍水相逢 无所事事 不负众望 C.风调雨顺 白头如新 无可厚非 不孚众望 D.冬暖夏凉 破镜重圆 无所不为 深负众望 ‎1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医疗水平、就医环境与以往相比均有提高,但药价始终居高不下,让患者难以承受。‎ B.半年内,由于央行三度降息,使得外界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了一些诸如“强刺激”和“中国版量化宽松”等议论。‎ C.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在巴以剑拔弩张之际,研究中东问题的权威刊物《迪布卡周刊》披露,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如今,电影电视翻拍经典成风,很多人急功近利, 。 , , , , ,这样才能不断重塑经典,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 ‎①但影视创作人员需要秉承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注入时代内涵 ‎③遵守艺术规范 ‎④反映了原创力的不足和作风的浮躁 ‎⑤都可以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重新审视 ‎⑥经典包括红色经典 A.④①②③⑥⑤ B.④⑥⑤①②③‎ C.④①③②⑥⑤ D.④⑥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尽管中西医之间有竞争关系,但绝不能以否定和打压另一方为前提。 ① ,都无助于另一种医学的发展。中医西医有点像人的左右手,有的病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有的病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没中医能看病,没西医也能看病。但是,如果一个人光有一只手, ‎ ‎② 。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打法不一样,优势病种也不同。因此二者 ③ ,共存于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 ‎17.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2)揭示画面寓意。‎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美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 ‎1.D ‎2.C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思考时,可在整体感知并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从原文看,“音乐家要根据数学的原理创造出符合宗教精神的艺术”,结果是“音乐既是艺术,又是数学,还是宗教”,而不是“音乐和算数、几何、天文在西方成为教会必修的四门功课”。故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例如本题选项D就犯了因果关系不当的错误。可根据原文第一段第5行的语句进行分析判断。‎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并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C项,“这个观点导致了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错,曲解文意,应是这个观点的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故选C。‎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C的答题区间在文本第三段第四行,可根据“这个观点显然比以往的“数字拜物教”有更大的进步,其意义相当于理性哲学对宗教神学的取代”判断出该项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项,“数学的发展推动了音乐、哲学的发展”于文无据。故选A。‎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例如本题选项A可以根据原文第5段“然而,数学是发展的,音乐是发展的,哲学也是发展的。数学家对“无理数”的发现不能不引发音乐家的恐慌。这个无理数和极不和谐之间的隐喻的相似,比我们期望的更为深远更为神秘。”的内容推断出该项犯了于文无据的错误。‎ ‎4.D ‎5.C ‎6.B ‎7.(1)司马光当时正因为生病请假,没有参与(这件事)。‎ ‎(2)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 ‎(3)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 ‎【解析】‎ ‎4.‎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宾客:门客,幕僚。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均为副词,就。A:介词,因为/介词,凭借;B:动词,是/动词,成为;D:介词,在/介词,从。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知人善任”原文无据。他主张对被举荐的官员先试用,如果不称职就罢免,并追究举荐者的责任,则是对当时任用官员不称职的解释和补救。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方”“与”“职”“坐”“但”“擢”及“拘资格”被动句式。‎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译文:‎ 先是,范纯仁因为国家经费不够,请求朝廷重新施行用常平仓的钱谷贷款给百姓收取利息的方法(即青苗法),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司马光正因为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没有参与(这件事)。不久以后,御史台和谏官一起说这是错误的做法,都不批准。司马光不久就上奏说:“前朝散发青苗钱,本意是有利于百姓,并且要求百姓主动贷款;后来提举官们急功近利,千方百计地要大量散发,(才成为弊端)。如果禁止强行摊派,就没有害处。”苏轼接着上奏说:“熙宁变法时,未尝不是禁止强行摊派,可是它造成的祸患严重到这个地步。百姓们只要量入为出,即使贫民也能自给自足;如果让他们能额外地获得钱财,那么花费自然也就多了。如果准许他们主动贷款,这就是颁布法律来欺骗百姓,使他们快活于暂时的不合理的花销,却不考虑以后官员催缴本息的祸患,这不是什么好法律。” 适逢王岩叟、硃光庭、王觌等人先后上奏章请求废除青苗法,司马光才彻底醒悟,带病上朝,在太皇太后帘前上奏说:“这是哪个奸邪小人,劝皇上再实行青苗法呢?”太皇太后听从了他的意见(没有重新施行青苗法)。‎ 太皇太后晓谕辅佐大臣们说:“御史台和谏官们说最近任命官员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司马光说:“朝廷既然下令让官员们每人都举荐自己了解的人才,那么就一定要试用一段时间。等到他们不称职了,然后再罢免,也可以连同举荐人一起治罪。”吕公著说:“举荐者虽然推荐了人材,也还需要当政者对人材进行审察。”司马光说:“从来当政者都是从推荐来的人材中选取那些优秀的加以任用。”韩维说:“司马光所说的话不对,只相信举荐人的话,不先对被举荐者加以审察,等到他不称职了再施以惩罚,很不合理。”吕公著说:“近来任用官员有很多失误,也由于受资格的限制。”司马光说:“资格也不能少。”吕公著说:“资格只能用于正常的升迁,如果是破格提拔人材,怎么能够受资格的局限呢?”‎ 九月初一,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太后哀悼他,非常悲痛,皇上也很伤感,哭个不停。‎ 司马光闲居洛阳十五年,天下百姓都认为他才是真正的宰相,老百姓们都称他为“司马相公”,甚至连妇女和小孩子也都知道他就是“‎司马 君实”。等到他担任门下侍郎(宰相)后,苏轼从登州被召回朝廷,沿路上老百姓聚集在一起,大声呼喊说:“替我们带句话给司马相公,请他不要离开朝廷,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给我们一条活路。”大辽的统治者命令他们的边疆官员们:“中原(宋朝)任命司马光当宰相了,再也不要惹是生非,挑起边疆的争端。”司马光看到朝廷对自己言听计从,就想用自己的生命报答国家,亲自处理各种事务,不分白天黑夜。他的幕僚们见他身体瘦弱,就拿诸葛亮吃得少、事务多(而英年早逝)来告诫他,司马光说:“什么时候死,那是命中注定的啊!”处理政务更加勤勉努力。病重了,自己还不知道,喃喃自语,好像在说梦话,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司马光去世以后,家人找到他留下的八篇奏章,都是亲手书写的,说的都是当时最重要的大事。百姓们听说他去世了,都放下生意不做,前往吊唁,甚至卖了衣服得点钱去祭奠他,从大街小巷里痛哭前去悼念,马车更是成千上万。京城的市民有人画了他的遗像,刻印了拿去卖,几乎每家都买了一本,吃饭之前一定要祈祷他。归葬陕州时,四面八方前来祭奠的,共有几万人之众。‎ ‎8.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任答3点即可)‎ ‎9.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答出三点5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分析时,考生应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类型及用法,结合着颈联“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中关键词,从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峡静”“滩声转”,显然是以滩的静更加突出江水的急和船的艰难,以静衬动。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及关键词,从虚实结合、寓情于景、视听结合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这两句,也就是这两个半联相结合,则至少可以看出有虚实结合(黄牛峡经想象写虚,白马江以眼前实景写实),对比(以韩的凶险对我的孤独),声色结合(滩声与树影)三点。单在“黄牛峡静滩声转”这半联中,作者就至少运用了1.想象,想象韩十四的船已经到了黄牛滩;2.以静衬动的衬托,以滩的静更加突出江水的急和船的艰难,行了好久都不见动弹;3.象征,以黄牛滩的艰险,暗喻韩十四此行的艰险和难以料定的前途。‎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关键词分析作答。例如,由诗歌注释可知,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尚未评定。‎ 首联,作者直写安史之乱后,万事皆非,家破人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那种自古崇尚的天伦之乐,已经成为奢望。颔联,通过主客双写,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韩十四,此去江东前途未卜。颈联,虚实结合,以韩此行的凶险和我老来漂泊无依的孤独,尾联,大格局之下,各自找到亲人回家只能在口头上祝福,实际上是很难以实现的,“犹恐”与“万事非”对应。实际上,杜甫在这首诗中写的境界是很大的,“老莱衣”是自古写到今,“万事非”是空间上全小到大以至推向全国,我和君,通过对话,反映的是一种当时千害万户的普遍现象,“黄牛峡”和“树影稀”是用写景的多义性暗写国运之难和国运之漂泊无定,尾联则写了一种对前途和命运的推度,所以他绝不只是写的凄凄婉婉的个人送别,而在深沉的别情中蕴含了自己对大的战乱之后,人亡家破、世事艰辛、民苦国难的深深忧虑。‎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本题,诗歌注释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后万事皆非,家破人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此种环境下,诗人对战争的愤恨,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更是难以抑制。以此类推,再结合着关键词从其它角度分析即可。‎ ‎10.(1)渐车帷裳? 士贰其行(2)呬其笑矣 躬自悼矣(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13.A ‎【解析】‎ 试题分析: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冬温夏清:意思是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白头如新: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深孚众望:意思是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指深得众人信服。不孚众望:孚:信服、使信任。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搭配不当,水平可以提高,环境只能改善。B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得”。D歧义,进攻方可以是巴勒斯坦,也可以是以色列。‎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5.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知,④揭示的是“翻拍经典成风”的实质,⑥是⑤的陈述主体,③和②陈述的对象是“影视剧创作人员”。‎ ‎ ②放在③的后面,和“让经典焕发新的风采”呼应。‎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6.‎ ‎①无论是贬低中医还是贬低西医 ‎②总不如两只手配合起来有效 ‎③要携手合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重点研讨横线前后的内容。第一处后面说“都无助于”,结合前文“绝不能以否定和打压另一方为前提”推测;第二处由前文 “没中医能看病,没西医也能看病”结合后文“但是,如果一个人光有一只手” 推测;第三处,是总结句,联系前后文“各有所长”“ 共存于人类战胜疾病的过程中”推测。做语句连贯题目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1)画面左上角树枝上悬挂一枚公章,左下边有一堆砖,上面写一“政”字,中间有一人正抱着“绩”字的砖向左边走来。右边是一座已被拆掉墙脚的房子,房子上面写着“百姓利益”四个字。整幅画下面写着“拆东墙,垒西墙”标题。‎ ‎(2)揭示某些部门为了搞政绩,不惜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画面内容和寓意。(1)中要求描述画面内容,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描述画面时一定要把画面内容描述完整,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随便添加内容。(2)是揭示画面寓意,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略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