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中学2017届高考物理八模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深圳中学2017届高考物理八模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年广东省深圳中学高考物理八模试卷 ‎ ‎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是由某种材料制成的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柱体的截面图,O点为圆心,半圆柱体表面是光滑的.质量为m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在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A处,半径0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且O、F均在同一横截面内,则小物块对半圆柱体表面的压力为(  )‎ A. B.mgcosθ C. D.‎ ‎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m,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8号车厢最前端),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2 m/s2 B.1 m/s2 C.0.5 m/s2 D.0.2 m/s2‎ ‎3.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错误的是(  )‎ 第19页(共19页)‎ A.f1:f2=1:2 B.f1:f2=2:3 C.f3:f4=1:2 D.tanα=2tanθ ‎4.如图所示的光滑斜面长为l,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可看成质点)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恰好从底端Q点离开斜面,则(  )‎ A.物块由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2‎ B.物块由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2‎ C.初速度v0=b D.初速度v0=b ‎5.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6.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错误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C.0~5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0~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第19页(共19页)‎ ‎7.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kg的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m和小车的加速度aM,可能正确的有(  )‎ A.am=1m/s2,aM=1m/s2 B.am=1m/s2,aM=2m/s2‎ C.am=2m/s2,aM=4m/s2 D.am=3m/s2,aM=5m/s2‎ ‎8.如图,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和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和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mω2r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 ‎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9.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式为  N.‎ 第19页(共19页)‎ ‎(4)一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当挂上某一钩码P,弹簧在伸长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钩码P的机械能将  (以上两空选填“增加”、“减少”、“不变”).‎ ‎10.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N;小车质量M=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②”、“③”或“④”).‎ ‎11.表演“顶杆”杂技时,一个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长L=6m,质量m1=15kg的竖直竹竿,一质量m2=45kg的演员(可当质点处理)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再匀减速下滑,加速下滑的时间为t1‎ 第19页(共19页)‎ ‎=2s,减速下滑的时间为t2=1s,演员恰从杆顶滑至杆底部(g=10m/s2).‎ 求:‎ ‎(1)演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 ‎(2)演员在减速下滑过程中“底”人对竹竿的支持力F?‎ ‎12.质量M=3kg的滑板A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1=0.3,其上表面右侧光滑段长度L1=2m,左侧粗糙段长度为L2,质量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静止在滑板上的右端,滑块与粗糙段的动摩擦因数µ2=0.15,取g=10m/s2,现用F=18N的水平恒力拉动A向右运动,当A、B分离时,B对地的速度vB=1m/s,求L2的值.‎ ‎ ‎ ‎【物理--选修3-5】‎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E.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14.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 ‎ 第19页(共19页)‎ ‎2017年广东省深圳中学高考物理八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是由某种材料制成的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柱体的截面图,O点为圆心,半圆柱体表面是光滑的.质量为m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在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A处,半径0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θ,且O、F均在同一横截面内,则小物块对半圆柱体表面的压力为(  )‎ A. B.mgcosθ C. 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结合合成法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对滑块受力分析,受重力、拉力和支持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N=F==‎ 第19页(共19页)‎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压力与支持力平衡,也为;‎ 故选:D.‎ ‎ ‎ ‎2.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m,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8号车厢最前端),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 A.2 m/s2 B.1 m/s2 C.0.5 m/s2 D.0.2 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出第7节车厢通过旅客的时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动车的加速度.‎ ‎【解答】解:采用逆向思维,动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1: :…(),‎ 可知第7节车厢和第6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之比为1:(),‎ 所以第7节车厢通过他的时间为:,‎ 根据得加速度为:a=≈0.5m/s2.‎ 故选:C.‎ ‎ ‎ ‎3.一辆小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bc是固定在车上的一根水平杆,物块M穿在杆上,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m在小车的水平底板上,小车未动时细线恰好在竖直方向上.现使小车如图分四次分别以a1,a2,a3,a4向右匀加速运动,四种情况下M、m均与车保持相对静止,且图甲和图乙中细线仍处于竖直方向,已知以a1:a2:a3:a4=1:2:4:8,M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依次为f1,f2,f3,f4,则错误的是(  )‎ 第19页(共19页)‎ A.f1:f2=1:2 B.f1:f2=2:3 C.f3:f4=1:2 D.tanα=2tanθ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前两图中,M是由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直接求解f1和f2的关系;后两图中对小球和滑块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通过对m隔离分析可判断图中角的关系.‎ ‎【解答】解:A、B、甲乙两图中,M水平方向只受静摩擦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1‎ f2=Ma2‎ 而a1:a2=1:2,则f1:f2=1:2,故A正确,B错误;‎ C、丙丁两图中,对m和M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M+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m)a ‎ 所以f3:f4=a3:a4=4:8=1:2,故C正确,‎ D、对物体m隔离受力分析,可得tanθ=,tanα=,而a3:a4=4:8,所以 tanα=2tanθ,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 ‎ ‎4.如图所示的光滑斜面长为l,宽为b,倾角为θ,一物块(可看成质点)沿斜面左上方顶点P以初速度v0水平射入,恰好从底端Q点离开斜面,则(  )‎ 第19页(共19页)‎ A.物块由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2‎ B.物块由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t=2‎ C.初速度v0=b D.初速度v0=b ‎【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分析】小球在光滑斜面有水平初速度,做类平抛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根据沿斜面向下方向的位移,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入射的初速度.‎ ‎【解答】解:A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gsinθ.‎ 根据l=at2得:t=,故AB错误;‎ CD、入射的初速度为:v0==b,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 ‎ ‎5.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分析】物体匀速运动,拉力减小后,当拉力减小到零时,有两种情况:一是一直是滑动摩擦力,一是先是滑动摩擦力,后是静摩擦力.从而即可求解.‎ 第19页(共19页)‎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物体在匀速运动,从t=0时刻,拉力F开始均匀减小,t1时刻拉力减小为零,出现的摩擦力有两种可能,‎ 一是当拉力为零时,物体仍在滑动,则受到的一直是滑动摩擦力,即大小不变,故A正确;‎ 另一是当拉力为零前,物体已静止,则当拉力为零时,则先是滑动摩擦力,后是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等,而此时拉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大小,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AD.‎ ‎ ‎ ‎6.物体A、B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错误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B.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C.0~5s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D.0~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 ‎【分析】由s﹣t图象直接两物体出发点的位置坐标和时刻;s﹣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由斜率的正负确定速度的正负;由图读出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s相同时两物体到达同位置,说明它们相遇;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解答】解:A、由图知,物体A在t=3s时刻从坐标原点出发,B物体在t=0时刻从原点正方向上距原点5m处出发,出发的位置不同,且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故A错误.‎ B、s﹣t图线的斜率均大于零,从第3s起,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则vA>vB.故B正确.‎ CD、0~5s内B物体的位移△sB=10m﹣5m=5m,A物体的位移△sA 第19页(共19页)‎ ‎=10m,则在0~5s内B物体的位移小于A物体的位移,5s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 ‎5 s末A、B两物体坐标相同,表示两物体相遇.故C正确,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D ‎ ‎ ‎7.如图所示,在光滑平面上有一静止小车,小车质量为M=5kg,小车上静止地放置着质量为m=1kg的木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下列关于木块的加速度am和小车的加速度aM,可能正确的有(  )‎ A.am=1m/s2,aM=1m/s2 B.am=1m/s2,aM=2m/s2‎ C.am=2m/s2,aM=4m/s2 D.am=3m/s2,aM=5m/s2‎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再对m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最后联立方程组求解.‎ ‎【解答】解: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f≤μmg=2N时,木块与小车一起运动,且加速度相等;当M与m间相对滑动后,M对m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m的加速度不变,所以当M与m间的静摩擦力刚达到最大值时,木块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此时F=(M+m)am=(5+1)×2N=12N 当F<12N,可能有aM=am=1m/s2.‎ 当F>12N后,木块与小车发生相对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aM>am=2m/s2.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 ‎ 第19页(共19页)‎ ‎8.如图,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和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A和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mω2r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分析】分别对A、AB整体、C受力分析,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向心力公式列式分析.‎ ‎【解答】解:A、B、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 f=(3m)ω2r≤μ(3m)g 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A、AB整体、C受到的静摩擦力均提供向心力,故 对A,有:(3m)ω2r≤μ(3m)g 对AB整体,有:(3m+2m)ω2r≤μ(3m+2m)g 对物体C,有:mω2(1.5r)≤μmg 解得 ω≤‎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 ‎ 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第19页(共19页)‎ ‎9.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 10 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000 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总长L之间的关系式为 F=1 000(L﹣0.10) N.‎ ‎(4)一兴趣小组进一步探究,当挂上某一钩码P,弹簧在伸长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将 增加 ,钩码P的机械能将 减小 (以上两空选填“增加”、“减少”、“不变”).‎ ‎【考点】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弹簧总长度L(cm)与所挂物体重力G(N)之间符合一次函数关系,根据胡克定律写出F与L的方程即可正确解答.‎ 根据弹性势能和物体的机械能的定义进行分析求解.‎ ‎【解答】解(1)钩码的重力即等于其对弹簧的拉力,又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所以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L0=10 cm,‎ ‎(2)由胡克定律可得:劲度系数:‎ k=N/m=1 000 N/m,‎ ‎(3)由胡克定律可知:F=1 000(L﹣0.10)N.‎ ‎(4)弹簧伸长,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而钩码下降,其机械能减小;‎ 故答案为:(1)10;‎ ‎(2)1000;‎ ‎(3)F=1 000(L﹣0.10)N.‎ ‎(4)增大,减小.‎ ‎ ‎ ‎10.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请思考并完成相关内容:‎ 第19页(共19页)‎ ‎(1)实验时,为平衡摩擦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B ‎ A.连着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B.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 C.取下砂桶,适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缓慢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由此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 1.60 m/s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一组同学在保持木板水平时,研究小车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a与合外力F的关系,得到如图丙中①所示的a﹣F图线.则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 0.10 N;小车质量M= 0.20 kg.若该小组正确完成了步骤(1),得到的a﹣F图线应该是图丙中的 ② (填“②”、“③”或“④”).‎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1)平衡摩擦力时应取下砂桶,调整木板右端高度,轻推小车,小车能够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可.‎ ‎(2)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运用逐差法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3)根据图线的横轴截距求出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小车质量.平衡摩擦力后,抓住图线斜率不变,a与F成正比确定正确的图线.‎ ‎【解答】解:(1)平衡摩擦力时,取下砂桶,适当当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直到小车被轻推后沿木板匀速运动,故B正确.‎ 第19页(共19页)‎ ‎(2)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a===1.60m/s2.‎ ‎(3)根据图①知,当F=0.10N时,小车才开始运动,可知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f=0.10N,图线的斜率表示质量的倒数,则m=kg=0.20kg.‎ 平衡摩擦力后,a与F成正比,图线的斜率不变,故正确图线为②.‎ 故答案为:(1)B;(2)1.60;(3)0.10,0.20,②.‎ ‎ ‎ ‎11.表演“顶杆”杂技时,一个人站在地上(称为“底人”)肩上扛一长L=6m,质量m1=15kg的竖直竹竿,一质量m2=45kg的演员(可当质点处理)在竿顶从静止开始先匀加速下滑、再匀减速下滑,加速下滑的时间为t1=2s,减速下滑的时间为t2=1s,演员恰从杆顶滑至杆底部(g=10m/s2).‎ 求:‎ ‎(1)演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 ‎(2)演员在减速下滑过程中“底”人对竹竿的支持力F?‎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结合加速和减速的时间、以及杆长求出演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人减速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摩擦力的大小,对竹竿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求出“底”人对竹竿的支持力.‎ ‎【解答】解:(1)演员下滑到加速结束时速度最大,‎ 则:‎ 代入数据解得vm=4m/s;‎ ‎(2)减速下滑的加速度为a,‎ vm=at2‎ a=4m/s2‎ 减速阶段对演员有:f﹣m2g=m2a 解得f=m2(g+a)=630N 第19页(共19页)‎ 根据平衡条件“底人”对竹竿支持力为F F﹣f=m1g ‎ 代入数据解得:F=780N.‎ 答:(1)演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2)演员在减速下滑过程中“底”人对竹竿的支持力为780N.‎ ‎ ‎ ‎12.质量M=3kg的滑板A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A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µ1=0.3,其上表面右侧光滑段长度L1=2m,左侧粗糙段长度为L2,质量m=2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B静止在滑板上的右端,滑块与粗糙段的动摩擦因数µ2=0.15,取g=10m/s2,现用F=18N的水平恒力拉动A向右运动,当A、B分离时,B对地的速度vB=1m/s,求L2的值.‎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分析】分析A和B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大小,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速度时间关系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在F的作用下,A做匀加速运动,B静止不动,当A运动位移为L1时B进入粗糙段,设此时A的速度为vA,则:‎ 对A:由动能定理: =1…①‎ B进入粗糙段后,设A加速度为aA,B加速度为aB,‎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F﹣μ1(M+m)g﹣μ2mg=MaA…②‎ 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μ2mg=ma2…③‎ 由①得vA=2m/s=4…④‎ 由 ②得aA=0…⑤‎ 即A以vA=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A、B分离,设分离时B的速度为vB,B在粗糙段滑行的时间为t,则:‎ 对A:sA=vAt=6…⑥‎ 对B:vB=aBt=7…⑦‎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可得:…⑧‎ 第19页(共19页)‎ 又:sA﹣sB=L2 …⑨‎ 联立解得:L2=1m.‎ 答:L2的值为1m.‎ ‎ ‎ ‎【物理--选修3-5】‎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方向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E.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考点】平抛运动.‎ ‎【分析】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加速度一定不为零,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其瞬时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不变,由△v=at分析速度变化量,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解答】解: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所以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其速度在变化,一定具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其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A正确.‎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瞬时速度的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两者方向不同,故B错误.‎ C、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速度变化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指向曲线的内侧,所以合外力的方向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故C正确.‎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g,由△v=at=gt,知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故D正确.‎ E、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故E错误.‎ 故选:ACD ‎ ‎ 第19页(共19页)‎ ‎14.汽车前方120m有一自行车正以6m/s的速度匀速前进,汽车以18m/s的速度追赶自行车,若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不同车道上做同方向的直线运动,求:‎ ‎(1)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若汽车追上自行车后立即刹车,汽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则再经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抓住位移关系求出两车第一次相遇的时间.‎ ‎(2)根据位移关系,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第二次相遇的时间,注意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 ‎【解答】解:(1)设经t1秒,汽车追上自行车,由题意得:v汽t1=v自t1+x 代入数据解得:t1=10 s;‎ ‎(2)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 m/s2,设第二次追上所用的时间为t2,则有:‎ v自t2=v汽t2﹣at22   ‎ 代入数据解得:t2=12 s.‎ 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用时t3秒,则有:‎ t3==9 s<t2,故自行车再次追上汽车前,汽车已停下 停止前汽车的位移为:x汽=t3‎ 设经t4时间追上,则有:v自t4=t3‎ 解得:t4=13.5 s,再经过13.5 s两车第二次相遇.‎ 答:(1)经10s时间,两车第一次相遇;‎ ‎(2)再经13.5s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 ‎ ‎ 第19页(共19页)‎ ‎2017年1月25日 第19页(共19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