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2016-2017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临沭县2016-2017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不包括(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和变异 ‎2.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初中生生活方式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调查前应拟好调查提纲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 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3.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5.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 ‎6.使用显微镜时,进行对光操作,依次调节哪些结构(  )‎ A.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 B.目镜、物镜、反光镜 C.反光镜、转换器、物镜 D.转换器、反光镜、遮光器 第36页(共36页)‎ ‎7.诗句“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描述的是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8.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 B.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D.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9.下列是对草履虫的有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 C.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能够吞噬细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10.下列选项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 ‎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1.人们常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  )‎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脂肪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  )‎ A.根 B.茎 C.叶 D.芽 ‎13.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  )‎ A. B. C. D.‎ 第36页(共36页)‎ ‎14.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  )‎ 组别 温度/℃‎ 空气 种子数/粒 水量 甲 ‎25‎ 充足 ‎50‎ 适量 乙 ‎5‎ 充足 ‎50‎ 不浇水 A.空气充足 B.温度相差太大 C.种子数太少 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15.杨树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6.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瓜果的膨大 C.植株的生长 D.蒸腾作用 ‎17.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根部带一个土坨 ‎18.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9.如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 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产生二氧化碳 B.消耗二氧化碳 C.释放能量 D.消耗氧气 ‎20.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根的呼吸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第36页(共36页)‎ ‎21.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 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 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 D.颜色一样 ‎22.如图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是(  )‎ A.甲与丙 甲与乙 B.甲与乙 甲与丁 C.甲与丙 乙与丙 D.甲与乙 乙与丙 ‎23.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时,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A.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B.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C.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D.促进蒸腾作用 ‎24.如图中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25.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一项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乱砍滥伐、伐优留劣 第36页(共36页)‎ C.草场退化、沙化 D.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 ‎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 ‎(2)图甲中的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 ‎(3)图甲中,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竞争关系又可以体现捕食关系  ,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4)图乙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如果此生态系统被某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用字母表示)‎ ‎(5)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变化是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法是  .‎ ‎27.小莹想了解番茄,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并查找相关资料.图甲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图乙是显微镜结构图,图丙是镜下番茄果肉细胞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第36页(共36页)‎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b图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2)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视野过暗,应调节图乙中的[  ]  和[  ]  .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  ]  .‎ ‎(3)图丙中,番茄果肉细胞里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结构是[  ]  ,遗传物质存在于[  ]  .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用字母表示).‎ ‎(4)番茄果肉属于  组织,是细胞分裂和  的结果.番茄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5)番茄果实中含有多个种子,说明番茄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  .‎ ‎28.如图示桃的生命周期,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命周期中的四个不同时期,数字①~⑦表示每个时期的相关结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甲中,①的主要部分是  ,最先萌发的结构是  .‎ ‎(2)图乙中,④表示根尖的结构,其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③表示叶片上的气孔,控制气孔开闭的结构是  ,其与表皮细胞的区别是细胞中有  结构.‎ ‎(3)图丙中,桃树的茎能逐年加粗,原因是  .‎ ‎(4)图丁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和  ;植物从丁到甲必须经过  两个过程;其中图甲中的②是由图丁中的[  ]  发育而成.‎ ‎29.请仔细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第36页(共36页)‎ ‎(1)图甲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步骤①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 ‎(2)图甲中,步骤③的目的是脱色,其中a和b中的液体分别为  .‎ ‎(3)步骤④中是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该产物用  来检验会呈现蓝色.‎ ‎(4)步骤⑤中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证明了  .‎ ‎(5)图乙中,将幼苗放置在黑色塑料袋内的目的是  ,经过一段时间后,挤压塑料袋,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证明了幼苗  .请写出此生理作用的反应式  .‎ ‎(6)图乙中,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主要是幼苗进行  的结果.‎ ‎30.如图中,图甲为利用同一枝条的A、B、C、D四个叶片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乙为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实验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若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观察的叶片组合是  (用字母表示).若只观察A叶片,则能证明的结论是  .‎ ‎(2)图甲中,装有D叶片的瓶内气体总量的变化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分析图乙,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  和  的影响.‎ ‎(4)针对图乙,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可以采取  ‎ 第36页(共36页)‎ ‎(只答一条即可)等措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  也有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 ‎ 第36页(共36页)‎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青云中学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不包括(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都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 D.都能遗传和变异 ‎【考点】生物的特征.‎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A不符合题意;‎ B、树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叫做应激性;鸦、马有反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 C、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C符合题意;‎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2.某研究小组要进行“初中生生活方式的调查”,采取的措施不当的是(  )‎ A.调查前应拟好调查提纲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 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 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 ‎【考点】调查的基本方法.‎ ‎【分析】‎ 第36页(共36页)‎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果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解:A、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应拟好调查提纲,要如实做好记录,A正确;‎ B、只调查与自己熟悉的同学,调查的人数少,不具有代表性,B错误;‎ C、调查法可以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C正确;‎ D、调查法也可以利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D正确.‎ 故选:B.‎ ‎ ‎ ‎3.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解答】解:A、夏天的大树下比较凉快,是因为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蚯蚓在土壤中穴居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D.‎ ‎ ‎ ‎4.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 第36页(共36页)‎ B.生物所生活的环境是指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C.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 D.生物圈的各组成部分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密切联系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的范围.‎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故选:C.‎ ‎ ‎ ‎5.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 A.1和4 B.2和6 C.3和4 D.1和6‎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据此解答.‎ ‎【解答】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1、2、3是目镜,4、5、6是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小,越多.目镜的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的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的.据此,若要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1和6.‎ 故选:D ‎ ‎ ‎6.使用显微镜时,进行对光操作,依次调节哪些结构(  )‎ 第36页(共36页)‎ A.转换器、遮光器、反光镜 B.目镜、物镜、反光镜 C.反光镜、转换器、物镜 D.转换器、反光镜、遮光器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步骤是:‎ a、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使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解答】解:由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显微镜对光前一定要保证目镜、物镜、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才能使光线进入人的视线,而要使三者在一条直线上的惟一要做的就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才行;然后调节遮光器,用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也为了防止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而导致光线不能通过的现象发生;调节粗准焦螺旋在一侧看着下降镜筒使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厘米;然后调节反光镜(室内因光线暗,一般选用凹面镜)反射光线,当出现白亮的视野说明对光成功.‎ 综上所述,使用的结构依次是:转换器→遮光镜→反光镜 故选:A ‎ ‎ ‎7.诗句“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描述的是葡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液泡 ‎【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分析】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作用,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出解答.‎ ‎【解答】解:A、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B符合题意;‎ 第36页(共36页)‎ 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符合题意.‎ 故选:D ‎ ‎ ‎8.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 B.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 C.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D.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考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分析】(1)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为两个,然后是细胞质分裂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②表示细胞分化、A神经细胞或神经组织、B上皮组织、C结缔组织.‎ ‎【解答】‎ 第36页(共36页)‎ 解:A、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①过程中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分,正确;‎ B、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进行①过程,而不是该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①过程,不正确;‎ C、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因此A细胞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正确;‎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因此B细胞和C细胞中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正确.‎ 故选:B ‎ ‎ ‎9.下列是对草履虫的有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B.不能独立地进行生命活动 C.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D.能够吞噬细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考点】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 第36页(共36页)‎ 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各项生命活动.B错误;‎ C、草履虫靠表膜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C正确;‎ D、草履虫能够吞噬细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 ‎ ‎10.下列选项中,属于藻类植物、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 ‎①都是多细胞生物②都不产生种子③都有根、茎、叶的分化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考点】植物的分类.‎ ‎【分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萌发并生长成一个新的植物体,像这样的植物称为孢子植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能结种子,都用孢子繁殖后代,叫做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不能产生种子,都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 ‎ ‎11.人们常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  )‎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 C.葡萄糖 D.脂肪 ‎【考点】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利用.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根部的成熟区被吸收,经根、茎、叶中的导管运往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所以给移栽的大树打针输液,输入的营养液是水和无机盐.‎ 故选:A.‎ ‎ ‎ 第36页(共36页)‎ ‎1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发育成植物的枝条和绿叶的是(  )‎ A.根 B.茎 C.叶 D.芽 ‎【考点】叶(枝)芽的结构和发育.‎ ‎【分析】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其实,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解答】解:将来发育成枝条的结构是枝芽.下面是枝芽的结构示意图:‎ 枝芽的结构中,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可见,枝芽是未发育的枝条.‎ 故选:D.‎ ‎ ‎ ‎13.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  )‎ A. B. C. D.‎ ‎【考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第36页(共36页)‎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种子只损伤到种皮和胚乳,但未损伤到胚,所以胚是完整的还有可能萌发,故符合题意.‎ BCD、种子损伤到了胚,使胚不完整,所以不可能萌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 ‎14.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  )‎ 组别 温度/℃‎ 空气 种子数/粒 水量 甲 ‎25‎ 充足 ‎50‎ 适量 乙 ‎5‎ 充足 ‎50‎ 不浇水 A.空气充足 B.温度相差太大 C.种子数太少 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该实验设计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量,而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因此,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违背单一变量原则.‎ 故选:D ‎ ‎ ‎15.杨树的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结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根尖各部分的名称、特点、功能方面来切入.‎ 第36页(共36页)‎ ‎【解答】解: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故选:D.‎ ‎ ‎ ‎16.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瓜果的膨大 C.植株的生长 D.蒸腾作用 ‎【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大约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被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一种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所以,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也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 ‎ 第36页(共36页)‎ ‎17.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 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D.根部带一个土坨 ‎【考点】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 ‎【分析】移栽植物的时候要尽量减弱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据此答题.‎ ‎【解答】解:A、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 光照不强烈,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作用,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提高成活率.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故A错.‎ B、去掉一部分枝叶 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减少枝叶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故B错.‎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使得移栽的植物接受不到强烈的光照,从而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少水的散失,避免出现萎蔫现象,利于植物的成活.与降低蒸腾作用有关,故C错.‎ D、尽量带土移栽 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不受伤害,防止植物的吸水能力降低,与蒸腾作用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 ‎ ‎18.王大爷种的大白菜喜获丰收,使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于(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在此过程中,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解答】‎ 第36页(共36页)‎ 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大白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可见B正确.‎ 故选:B.‎ ‎ ‎ ‎19.如图甲、乙两个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昼夜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甲、乙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 的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产生二氧化碳 B.消耗二氧化碳 C.释放能量 D.消耗氧气 ‎【考点】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析】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只有活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 故选:D ‎ ‎ ‎20.绿色植物在光下可以进行的生命活动有(  )‎ ‎①根的呼吸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 第36页(共36页)‎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是主要是水分和氧气的含量.蒸腾作用受温度、空气的湿度和空气的流动状况的影响.‎ ‎【解答】解:(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所以绿色植物在黑暗中不进行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是指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只要是活细胞有光和无光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3)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 ‎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 ‎ ‎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 ‎ ‎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 ‎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强,气孔就张开或扩大,蒸腾作用就越强.在晚上,没有光照,植物的气孔就闭合或是缩小,植物的蒸腾作用就弱,所以夜晚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原因是蒸腾作用每时每刻都能进行.‎ ‎⑤根毛的吸水取决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失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吸水.影响根毛吸水主要因素是蒸腾拉力,在没有蒸腾作用的情况下根毛不吸水.‎ 因此在光下,①根的呼吸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呼吸作用,基本的条件都具备了,都能进行.‎ 故选:A.‎ ‎ ‎ ‎21.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 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 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 D.颜色一样 ‎【考点】光合作用的概念.‎ ‎【分析】(1)滴加碘液叶子的颜色深浅与叶子内的淀粉有关,淀粉越多颜色越深.‎ 第36页(共36页)‎ ‎(2)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但在夜晚只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 傍晚摘取了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子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 故选:B.‎ ‎ ‎ ‎22.如图的实验装置中,能够证明“在有光的条件下氧气是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是(  )‎ A.甲与丙 甲与乙 B.甲与乙 甲与丁 C.甲与丙 乙与丙 D.甲与乙 乙与丙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 ‎【解答】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时放出氧气的过程.‎ A: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符合题意 B、甲和乙构成对照试验,变量是光照,探究的是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甲和丁变量有两个:光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能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第36页(共36页)‎ C、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 D、甲和乙可构成对照试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乙和丙的变量有两个,是光照和植物,不能构成对照试验,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 ‎23.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时,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 A.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B.提高呼吸作用速率 C.增加无机盐的含量 D.促进蒸腾作用 ‎【考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分析】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解答】解:营养液中的植物长期在液体的环境中,根因得不到充足的氧,影响呼吸,从而影响生长,培养过程中要经常给营养液通入空气,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呼吸.‎ 故选:B.‎ ‎ ‎ ‎24.如图中曲线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B.MN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C.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D.NP段表示该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 第36页(共36页)‎ ‎【考点】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减少,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2)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3)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如果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会积累.‎ ‎(4)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其中M点吸收二氧化碳为0但能释放出二氧化碳说明M点植物进行呼吸作用,N点为零界点,从M到N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到M点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也就是分解的物质与合成的物质相等.而NP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有机物逐渐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有机物开始积累.P点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N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A错误;‎ B.MN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 C.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强度不变,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MP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C正确;‎ D.NP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D错误.‎ 故选:C.‎ ‎ ‎ ‎25.下列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一项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乱砍滥伐、伐优留劣 C.草场退化、沙化 D.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第36页(共36页)‎ ‎【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人类因社会发展而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影响环境.‎ ‎【解答】解: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少,是一个少林国家;②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③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生态化境遭到破坏.而退耕还林、还草能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因此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故选:A.‎ ‎ ‎ 二、非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的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 生产者 .‎ ‎(2)图甲中的食物网由 4 条食物链组成,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 ‎(3)图甲中,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竞争关系又可以体现捕食关系 蛇和鹰 ,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 .‎ ‎(4)图乙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c (用字母表示),如果此生态系统被某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b .(用字母表示)‎ 第36页(共36页)‎ ‎(5)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变化是 减少 ,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法是 增加生物种类 .‎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图甲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图甲只表示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 在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 ‎(2)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因此图甲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图甲中,蛇和鹰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体现竞争关系又可以体现捕食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36页(共36页)‎ ‎(4)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乙中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dab,因此这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该是:c→d→a→b.‎ ‎ 图乙中,c是第一营养级,因此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生物是c(用字母表示);‎ ‎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乙中营养级最高的是b.因此“如果此生态系统被某有毒物质污染”,则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多的生物是b.(用字母表示)‎ ‎(5)“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青蛙”,食草昆虫大量增加,食草昆虫吃草,则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变化是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若想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法是增加生物种类.‎ 故答案为:‎ ‎(1)分解者;生产者 ‎(2)4;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3)蛇和鹰;自动调节能力 ‎(4)c;b ‎(5)减少;增加生物种类 ‎ ‎ ‎27.小莹想了解番茄,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并查找相关资料.图甲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图乙是显微镜结构图,图丙是镜下番茄果肉细胞结构图.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b→d→c→a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b图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清水 .‎ ‎(2)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视野过暗,应调节图乙中的[ ④ ] 遮光器 和[ ⑤ ] 反光镜 .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 ⑦ ] 细准焦螺旋 .‎ ‎(3)图丙中,番茄果肉细胞里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结构是[ A ] 液泡 ‎ 第36页(共36页)‎ ‎,遗传物质存在于[ D ] 细胞核 .与人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B (用字母表示).‎ ‎(4)番茄果肉属于 营养 组织,是细胞分裂和 分化 的结果.番茄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系统 .‎ ‎(5)番茄果实中含有多个种子,说明番茄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 胚珠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应该相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甲图:a盖、b滴、c展、d挑(撕)‎ ‎(2)乙图为显微镜结构图: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细准焦螺旋,⑦粗准焦螺旋.‎ ‎(3)图丙是镜下番茄果肉细胞结构图:图中A液泡、B细胞壁、C细胞质、D细胞核.‎ ‎(4)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5)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解答】解:(1)“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b滴d挑c展a盖.a的操作方法可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制作的是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b图片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 ‎(2)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用较大的光圈和[⑤]反光镜上的凹面镜;若要使视野中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⑦]细准焦螺旋.‎ 第36页(共36页)‎ ‎(3)图丙中,番茄果肉细胞里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结构是[A]液泡,遗传物质存在于[D]细胞核,番茄果肉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B细胞壁和A液泡.‎ ‎(4)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所以番茄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5)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从图中可知,受精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子由子房里的胚珠发育而成,其中珠被发育成种皮,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因此番茄果实中含有多个种子,说明番茄花的子房中含有多个胚珠.‎ 故答案为:(1)b→d→c→a;清水 ‎(2)④遮光器; ⑤反光镜(或⑤反光镜; ④遮光器);⑦细准焦螺旋 ‎(3)A液泡;D细胞核;A、B(错、缺或多皆不得分)‎ ‎(4)营养;分化;系统 ‎(5)胚珠 ‎ ‎ ‎28.如图示桃的生命周期,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生命周期中的四个不同时期,数字①~⑦表示每个时期的相关结构.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36页(共36页)‎ ‎(1)图甲中,①的主要部分是 胚 ,最先萌发的结构是 胚根 .‎ ‎(2)图乙中,④表示根尖的结构,其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伸长区 ,③表示叶片上的气孔,控制气孔开闭的结构是 保卫细胞 ,其与表皮细胞的区别是细胞中有 叶绿体 结构.‎ ‎(3)图丙中,桃树的茎能逐年加粗,原因是 茎中含有形成层 .‎ ‎(4)图丁中,最重要的结构是 雄蕊 和 雌蕊 ;植物从丁到甲必须经过 传粉和受精 两个过程;其中图甲中的②是由图丁中的[ ⑦ ] 子房壁 发育而成.‎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分析】图中①表示种子,②表示果肉,③表示叶片上的气孔,④表示根尖的结构,⑤表示柱头、⑥胚珠、.⑦子房壁.‎ ‎【解答】解:(1)在甲中,①表示种子,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2)在乙中,④表示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相比,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 ‎(3)形成层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因此“在丙中,桃树的茎能逐年加粗”,原因是桃树的茎有形成层.‎ 第36页(共36页)‎ ‎(4)对于一朵花来说,最重要的结构是花蕊,它包括雌蕊和雄蕊,雄蕊的花药中含有许多花粉粒,雌蕊的子房中含有一枚或数枚胚珠,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再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内有精子,胚珠内有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样就完成了受精.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 ‎ 从图中可知,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 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②果皮是由⑦子房壁发育成的.‎ 故答案为:‎ ‎(1)胚;胚根 ‎(2)伸长区; 保卫细胞; 叶绿体 ‎(3)茎中含有形成层 ‎(4)雄蕊; 雌蕊; 传粉和受精;⑦子房壁 ‎ ‎ ‎29.请仔细观察分析下面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步骤①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将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 ‎(2)图甲中,步骤③的目的是脱色,其中a和b中的液体分别为 清水、酒精 .‎ ‎(3)步骤④中是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产生了 淀粉 ,该产物用 碘液 来检验会呈现蓝色.‎ 第36页(共36页)‎ ‎(4)步骤⑤中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证明了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5)图乙中,将幼苗放置在黑色塑料袋内的目的是 防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挤压塑料袋,将其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了幼苗 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请写出此生理作用的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 ‎(6)图乙中,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主要是幼苗进行 蒸腾作用 的结果.‎ ‎【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图甲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步骤①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将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图甲中,步骤③的目的是脱色,其中a和b中的液体分别为清水、酒精.‎ ‎(3)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步骤④是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生成了淀粉,该产物用碘液来检验会呈现蓝色.‎ ‎(4)步骤⑤中叶片遮光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在此实验中,证明了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第36页(共36页)‎ ‎(5)图乙中,将植物幼苗放置在密闭的黑色塑料袋内,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用手挤压塑料袋,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进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6)图乙中,打开塑料袋,发现内壁附着许多水珠,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的,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皮.‎ 故答案为:(1)将叶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清水、酒精(颠倒不得分)‎ ‎(3)淀粉;碘液 ‎(4)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5)防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结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6)蒸腾作用 ‎ ‎ ‎30.如图中,图甲为利用同一枝条的A、B、C、D四个叶片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乙为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所示实验设置了 3 组对照实验,若要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应观察的叶片组合是 C和D (用字母表示).若只观察A叶片,则能证明的结论是 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 ‎(2)图甲中,装有D叶片的瓶内气体总量的变化是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第36页(共36页)‎ ‎(3)分析图乙,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 温度 和 光照强度 的影响.‎ ‎(4)针对图乙,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可以采取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只答一条即可)等措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5)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 碳﹣氧平衡 也有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空气净化器”.‎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1)图甲中有3组对照实验,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若只观察A叶片,发现A叶片的前端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A叶片的后端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3)图甲中D装置内的氢氧化钠能不断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会逐渐减少.‎ ‎(3)a或b曲线都可以说明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由图象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在一定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还有温度.同一光照强度,温度越大,光合作用强度越强.‎ ‎(4)分析曲线,可以得出结论: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温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另外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能,促进光合作用;加大昼夜温差,可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蔬菜的产量.‎ 第36页(共36页)‎ ‎ (5)地球上种类繁多的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故答案为:(1)3 C和D 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2)减少 ‎(3)温度 光照强度(或光照强度 温度)‎ ‎(4)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5)碳﹣氧平衡 ‎ ‎ 第36页(共36页)‎ ‎2017年2月3日 第36页(共36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