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二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普宁二中2017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语文试题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在答题卷对应位置涂黑;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 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B.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C.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睿幼孤,聪慧夙成,特为神武所爱,养于宫中。睿读《孝经》,至“资于事父”,辄流涕嘘欷。十岁丧母,神武亲送至领军府。为发哀,举声殒绝,三日水浆不入口。居丧长斋,骨立,杖而后起。神武崩,哭泣呕血。及壮,将婚,貌有戚容。励之勤学,常夜久方罢。文宣受禅,进爵为王。天保六年,诏睿领兵监筑长城。于时六月,睿途中屏盖扇,亲与军人同劳苦。定州先常藏冰,长史宋钦道以睿冒热,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谓一时之要。睿对之叹曰:“三军皆饮温水,吾何义独进寒冰!”遂至销液,竟不一尝,兵人感悦。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无水处祷而掘井,泉源涌出,至今号曰赵郡王泉。睿后因侍宴,帝从容谓常山王演等曰:“由来亦有如此长史不?”孝昭帝临崩,预受顾托,奉迎武成于邺,拜尚书令。河清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武成戎服,将以宫人避之,睿叩马谏,乃止。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来伐之。今齐人眼中亦有铁,何可当邪!”乃还。于是以睿为能,加尚书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监五礼。晚节颇以酒色为和士开所构。武成崩,睿与冯翊王润等奏后主云:“和士开不宜仍居内。”并入奏太后,因出士开为兖州刺史。太后欲留过百日,睿正色不许。旦欲入朝,妻子咸谏止之。睿曰:“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入见太后,太 后复以为言,睿执之弥固。出至永巷,被执送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令刘桃枝杖杀之,时年三十六。(节选自《北史·高睿传》)‎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B.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C.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D.帝亲御戎六军/进止并令/取睿节度/而使段孝先总焉/帝与宫人被绯甲/登故北城/以望军营/甚整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居丧是指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守制中,尊亲死后,古人要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 B.崩是古代帝王或王后去世的讳称,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以山塌下来作比喻。‎ ‎ C.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世王朝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 D.公是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爵位制度严格,不可世袭。‎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高睿自幼被人抚养,为人十分孝顺。读《孝经》思念父亲泪流满面,母亲病逝数次哭晕,为神武帝守孝期间长斋,以致骨瘦如柴。‎ ‎ B.高睿奉旨监修长城,与士民同甘苦。时值盛夏酷暑,有人送来冰块,高睿不忍独自享用,直到冰块融化也没尝一口。‎ ‎ C.高睿好学勤政,深得帝王信任。北齐建立后.他历经文宣、孝昭、武成等皇帝,多次担任要职,官至太尉、尚书令。‎ ‎ D.高睿敢于犯言直谏,毫不退让。武成帝去世后,他坚持将太后身边的和士开调任外职,面对太后求情和家人的劝阻,他不为所动。‎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睿抚慰新迁,量置烽戍,备有条法,大为兵人所安。‎ (2) 社稷事重,吾当以死效之。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颠沛。‎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史将军①二首(其二)‎ 杜  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湟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湟: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 8.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 9.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说的“ , ”,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接近。‎ ‎(2)苏轼的《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慨叹生命短促,自然永恒。‎ ‎(3)《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 ‎ 乙 选考题 ‎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组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 生 沈从文 ‎ 场坪上,白日照着,一圈闲人,为小小热闹粘在那里。‎ ‎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无可奈何地停了下来。‎ ‎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咳着,调理着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 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都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 他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位置既不适宜,天又那么热,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引过来。老头子便望着坐在坪里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的低声的打着招呼,也似乎正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的会有人来的,咱们呆一会儿,就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玩得好,爷们回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 来了个学生,站着,没动。]‎ ‎ 老头子瞥了眼,微笑着,全身作成年轻人灵便姿势,膀子向上向下摇着,一面自言自语的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 ‎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 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的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再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移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假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 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 闲人聚集得越来越多。‎ ‎ 众人嘻嘻的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出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玩意儿也就小小的结束了。‎ ‎ 老头子慢慢的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又将傀儡扶起,自言自语:“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热了吗?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国术会打擂台,挣个大面子!”‎ ‎ 众人又哄然大笑。‎ ‎ 过一阵,围的人已不少,他便四面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呆一会儿,撑个场面。”‎ ‎ 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皱着眉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沿着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很可笑的左右摆动着。‎ ‎ 这老头子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做得特别好,就 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照例也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各自跑开了。‎ ‎ 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晕了过去,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向那方面,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玩傀儡的场坪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才查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 场中剩了七个人。‎ ‎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的摇着肩背,玩着之前的那一套。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去了五个人。等另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 老头子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相扑极烈。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 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 于是他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数着铜子,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城里外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早就害黄疸病死掉了。(有删改)‎ ‎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这说明“王九”不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孤独人生的寄托。‎ ‎ 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的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的笑着”到“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众人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描绘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 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被人致死已有十年,但老头子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 E.本文语言朴实,作者用从容淡然的笔调叙说了一位老卖艺人的悲苦人生。然而,平静的文字下却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感喟和悲悯情怀。‎ ‎ (2)小说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 (3)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6分)‎ ‎ ‎ ‎ (4)小说题目“生”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你从这个主题中又获得什么人生启示?(8分) ‎ ‎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值得感念的岁月 我入北大,时北大建校将近二十年,我年仅二十五岁。今值北大校庆九十周年,谨追述七十年前在北大时一些往事,以表达我这年逾九旬老校友的一片感念之情。‎ 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是年初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我往谒蔡先生于其南菜园上街寓所,以自己所著《究元决疑论》特向蔡先生求教。此文评论古今中外诸子百家,而独推崇印度佛家思想。当我说明来意后,先生回答说:“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先生说:“我是喜爱哲学的。我此次来北大重点要办好文科。文科中又以哲学系为重点,你就来哲学系讲印度哲学好了。”我不敢承当。蔡先生说了几句话打动了我。抱这种态度再好不过,而我又怎会不愿来学习呢?来北大的事就如此确定下来。‎ 我到北大后先开“印度哲学”一课,此课自非哲学系重点,但听课者仍不少。后来讲授“儒家哲学”,听课者更多,注册部原安排一院红楼教室容纳不下,于是不得不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此课听讲者约二百人,期末考卷有九十多份,此数即为注册之学生,如冯友兰、朱自清等,是如此得以与我相聚于课堂的。至于其余半数即为自由听讲者:有的来自其他高校,有的来自社会。年轻后辈如我者,听课人尚且不少,如名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陈独秀、胡适之、李大钊等先生。由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且影响及于社会人士。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 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友人张申府等从中劝阻,或说问题范围太大,难于着手,或说问题尚远,可俟诸来日。我均不以为然。虽然我对新思潮莫逆于心,而且我既非新派,又不属旧派,面对新旧之争,似尽可仍埋首于佛学研究,可是我却感到压迫之严重,以为此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盖自鸦片战争以来,随帝国主义势 力之入侵,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受到怀疑,似中国之有今日全由于我们的文化。这明明是逼着中国人出一个解决方法。试想,如果中国传统文化果真不能与西方文化并存,而要根本绝弃,我们应赶快自觉改革,不要与它同归于尽;如果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压迫,并不足虑,而中国文化终有翻身之日,那也应积极去做,不要再做梦发呆;又如果确如一些人所说,东西文化可以融通调和,那也应弄清调和之必要及调和之道,绝不应消极等待。谁说问题不严重而且急切!‎ 中国文化问题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存亡,怎可轻轻放过,漠不关心?同时北大以及整个社会当时爱国主义精神高涨,人们关心国事,文化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而我又怎能置身事外?就在这种主观要求和客观环境推动下,1919年我首次将个人对此问题研究结果,在课外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题作连续多次讲演,介绍给北大同事、同学。1920年又于济南向社会公开报告。后将演讲记录稿加以整理,以讲题为书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注意,引来评论不少。可以说这是我向北大、向蔡先生交上的一份考卷,记录了我在校期间学习与研究成绩的高下优劣。‎ 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我将西方、中国、印度三种文化加以比较,各给予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以适当位置,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节选自《梁漱溟自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儒学能够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很妥当。人要想提高一步,提高到儒学这一步正合适,佛学太高了。所以他(梁漱溟)是为了大众放弃佛学,转向研究和推广儒学,这是他自己一个很明确的宣示。 (梁培恕《梁漱溟:佛学太高深 救世宜用儒学》)‎ ‎②“你的志愿何在?”如果有人这样问我,那我可以回答:我愿终生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 (梁漱溟《言志》)‎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在北大开讲“印度哲学”与“儒家哲学”课,广受欢迎,以致注册部原安排的红楼教室容纳不下,而迁往二院马神庙阶梯教室;来听课的还有社会名流。‎ B.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贬抑东方文化,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我”面对东西文化、新旧文化之争却不以为然,熟视无睹,依旧埋头于佛学研究。‎ C.作者行文句式灵活,运用反问句、感叹句等句式,表达自己对国事、文化问题的关注,或对北大追求真理、催人奋进之浓厚学风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D.“我”之所以做“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并在后来将讲稿整理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因为当时北大、学术界及整个社会对中国文化问题的讨论热潮。‎ E.本文以时间为序,追溯自己在北大任教、学习、研究的经历,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语言朴素、真切,字里行间洋溢着诚挚的感念与眷恋之情。‎ ‎ (2)蔡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 (3)为什么“我”入北大的那一段时间是“值得感念的岁月”?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分)‎ ‎ (4)“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梁漱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转变?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简要谈谈梁漱溟志向转变给予你的启示。(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拯救濒危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的振兴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②以人民利益为重是我党的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上行下效,全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适当运用古词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既简洁鲜明,又古朴典雅,但是如果理解有误,使用不当,反而会贻笑大方。‎ ‎④正在加速发展的山西制造业,要形成一个轻重均衡的结构,不仅需要高科技产品,也需要老百姓日常使用的下里巴人。‎ ‎⑤在南海问题上,我们奉劝菲律宾尽早回到谈判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也奉劝域外势力及时收手,不要试图浑水摸鱼。‎ ‎⑥日前,美国游泳队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选拔赛在美国奥马哈闭幕,美国游泳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参赛阵容水落石出。‎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抒写性灵”的价值在于:它淡化了以往报告文学作品过于意识形态化、新闻报道化和人物故事过于程式化的弊端。‎ B.野生鸟类尤其是候鸟对栖息环境质量的要求极高,因此成为国际公认的最能直观反映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 C.即便养老金不亏空,财政补贴也不是长远之计,社保经费筹措机制如果不改进,靠财政补贴发放养老金也很难持续下去。‎ D.国土资源部指出,今年下半年防灾减灾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极端天气诱发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 15.填入下面文段出空白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 ① 探索半人马座α星目前是科幻, ②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③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④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 ⑤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⑥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尽管 但 但 即便 也 不仅 B 虽然 但是 所以 如果 那么 不仅 C 尽管 但 因此 只要 就 就 D 因为 所以 但 即便 也 就 ‎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 如果说领土、领海、领空是有形国土,那么,①      ,爱国情感高低直接关系民族生命力的强弱。爱国情感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的基础。②      ,在学习和生活中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就会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也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新形势下,我们要对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报国志向。③      ,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 ‎ 17.请在下面横线上补上恰当的三个句子,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且保持语意连贯。(6分)‎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 , ; , ; , 。不管有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原因,我们每天都要开心一笑。‎ ‎ 六、写作(60分)‎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今年29岁的小孙,来自豫南某国家级贫困县。 2008年大学毕业后,小孙就开始报考公务员。8年里,他奔波全国各地,路费、报名费花了八九万元,先后报了63次名,考了62次试。他在以笔试第一成绩入围浙北某市法检部门岗位面试后,撕碎了第二天湖北省直事业单位公务员考试的准考证,并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到了公务员考试论坛。小孙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对此褒贬不一。‎ 对于这件事,你的看法如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普宁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 A。 “汉学是中外学者……”中“中外学者”有误。‎ ‎2. C。原文无此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3. D。A项,“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不正确。B项,“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不符合原文意思。C项,“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与文意不符。‎ ‎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4.(3分)【参考答案】C ‎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亲自统率部队,把全军的进退,一并交给高睿指挥调度,并让段孝先统领。皇帝与宫女穿上红色的铠甲,登上从前的北城墙观望,军营非常整齐。”‎ ‎ 5.(3分)【参考答案】D ‎ 【解析】爵位可是世袭,或降等世袭。‎ ‎ 6.(3分)【参考答案】 A ‎ 【解析】“长斋,以致骨瘦如柴”指的是为母亲守孝期间的事。‎ ‎ 7.(10分)【参考答案】‎ ‎ (1)高睿抚慰刚迁居来的老百姓,酌量设置戍边的烽火台,很有章法,使士兵和老百姓感到很安心。(译出大意给2分;“迁”“烽戍”“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5分)‎ ‎ (2)国家的事情重要,我应当用死来效忠国家,我宁可用死来侍奉先皇,也不忍心看到朝廷灭亡。(译出大意给2分;“效”“事”“颠沛”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 8.先用衬托的手法,(1分)用慷慨的燕赵之士,衬托史将军的豪迈壮气,威风凛凛。(2分)然后用正面描写的手法,(1分)写史将军弯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重达八十斤,突出他武艺的高超。(2分)‎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弯弧”意思是“拉弓”,拉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和使用的“长戟八十斤”都展示了史将军的勇力及武艺高强。‎ ‎ 9.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2分)以及希望朝廷重用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3分)‎ ‎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前两联着力塑造史将军形象,运用了衬托和正面描写的方式,意在表达对史将军的赞美之情;后两联抒情,谈到“河湟”“安史”暗示此地是军事要地;“兵符授虎臣”希望朝廷能重用史将军,让史将军发挥军事才能,早日收复国土,对史将军给予深切的期望。‎ ‎ 10.(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1分,错字、别字、添字、少字均不给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 11.⑴EA(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C得1分;B的错误是老人摔倒并不是为了吸引挽留闲人,也不是发泄心中的苦痛,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孩子深沉的爱;C的“冷漠无情”看不出来;D中作者没有“怒其不争”的批判)‎ ‎ ⑵年迈,地位卑微⑵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⑶深沉的爱子之心(答案为要点,学生作答时应还有相应的分析)‎ ‎ ⑶结尾揭晓了老人行为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及小说的可读性,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2分)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2分)‎ ‎ ⑷小说的主题:生的寂寞与孤独表演傀儡打架的老头子,人们只见到他的可笑可怜,却没有人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喋喋不休与之说话的是他的儿子,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更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他把一切埋在心里,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老去,这是一种深入骨子里的寂寞。(2分)‎ ‎ 生的顽强。白发的生者只能借傀儡戏中王九的一次次胜利来纪念死去的儿子,那衰 老身躯的吃力表演,便是寂寞凄凉之中慈父深沉的爱,这种爱支撑着他顽强的活下去。(2分)‎ ‎ 生的无常。赵四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也受着命运的拨弄,而且,他也像王九一样已经死去了。作者写的并不是王九和赵四之间的恩怨,而是在命运拨弄之无常躲藏的生的无常。(2分)‎ 学生所获得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2分)‎ ‎12.(1)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2)①思想开明。担任北大校长期间,实施“兼容并包”之主张,营造良好的追求真理的氛围。②关心、爱护后辈。对于梁漱溟这样的资历浅的后学,他予以极大的赏识、鼓励,循循善诱、谆谆教导。③待人真诚,平易近人。梁漱溟到蔡先生寓所拜谒,他没有什么架子,而是坦诚、率直地与梁漱溟交谈,和蔼可亲,很具有亲和力。(每个要点2分)‎ ‎(3)①得遇蔡先生的赏识与举用,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在北大先后开“印度哲学”与“儒家哲学”课。②得遇北大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文化问题,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并引起学术界注意。③在北大的这一段时间,因受当时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对文化问题的探究更为深入,最后思想发生了转变,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每个要点2分)‎ ‎(4)①当时新文化运动兴起,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民主,东方文化被贬抑,新旧之争激烈,梁漱溟置身于此背景,尽管想仍埋首于佛学研究,但已感“压迫之严重”,认为文化问题“不可忽略而且急切”,于是着手东西文化及哲学的研究,指出世界最近未来将是中国文化之复兴。这是他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的背景原因。②因为佛学太高深玄妙,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距离;而儒学能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打理得妥当。他是为了大众而放弃佛学,转而研究和推广儒学。这是他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的又一原因。‎ 启示:①立志,既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专长,又应关注、呼应时代与社会的迫切需要。②立志,未必就要从一而终,而要相机而变,趋时而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③立志,应立大志、立远志,志在为大众、国家、民族排忧解难,这样的志向才能将个体的创造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紧扣材料、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换教室事件发生在讲授“儒家哲学”时期。B项,“熟视无睹”理解有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E项,只强调了“主观原因”,根据原文还有“客观环境因素”。‎ ‎(2)本题考查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的能力。可根据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正面描写及侧面描写入手分析。侧面描写如:“不曾想到先生早已过目,并对这篇如今看来是东拉西扯的文章给予肯定。但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这体现出蔡元培爱护、提携后辈。“蔡先生说了几句话打动了我”,这体现出他对人真诚,平易近人。“我这个根本未曾入过大学之门的人,得以走上大学讲台,就我个人说,只不过因为我钻研了一个冷门——佛学,而从根本上说,则是由于蔡先生实行兼容并包的主张,是由于蔡先生对后学的关心与爱护”,写出了蔡元培的思想先进、爱护后生。‎ ‎(3)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重点理解题干的指向“在北大期间”“感念”,然后筛选整合信息即可。“感念”的意思是感激怀念,“我过上海时已在《东方杂志》上看过了,很好”“更使人出乎意料的是先生随即表示希望我到北大任教”,这是感念蔡先生对“我”的赏识和提携;“由此可见蔡先生兼容并包主张的实施和当时新思潮的影响,共同形成之追求真理的浓厚空气,不仅感染北大师生和其他高校的师生,且影响及于社会人士。生活在此种气氛中,怎能不向上奋进呢!”这是感念北大宽松的学术环境;“于是我也由佛家思想转为儒家思想。1924年为实行自己的办学理想,我向蔡先生辞去教职,从此离开了北大,而北大影响仍留在我心上”这是感念北大给予“我”的包容与成长的空间。‎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分析“转变成儒家思想”的原因,根据文意,主要有两点:环境原因和佛学因素。环境因素:当时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宣传西方文化,提倡科学与民主,而贬抑东方文化,于是“东西文化”常成为谈论的问题。“我”于教学之外对此时时思考,探究不辍。从链接中可知有佛学因素:儒学能够把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实际日常生活都打理得很妥当。人要想提高一步,提高到儒学这一步正合适,佛学太高了。启示可谈转变对人生的意义,如:立志、成长和实现人生价值等。分析时,结合文本,做到理据充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1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②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坚持以民为本”是好事,所以用错对象。③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④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用错对象。⑤浑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⑥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不合语境。‎ ‎14.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淡化……弊端”可改为“避免……弊端”;B项,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应在“因此”的后面添加“栖息环境的质量”;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如果”应放在“社保经费筹措机制”之前。‎ ‎15.A ‎ 16.①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②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只有爱国主义教育搞好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①空,根据后文的语意可知,全文段谈的话题是“爱国情感”,根据句式和内容“……是有形国土”,可知应填写“爱国情感就是无形国土”;②空,根据关联词语“就”和内容提示“就会失去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可知此句应该从反面来谈论爱国情感,即“青年学生如果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③空,根据关联词语“才”和语意,可知“树立正确政治信仰才有坚实基础”的前提条件应是“搞好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17.(6分)参考答案: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恋的时候能轻轻地一笑,这是一种洒脱;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地一笑,这是一种智慧;被轻视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正确写出一句得2分,三句得6分。)‎ ‎ 六、写作(60分)‎ ‎ 【题目解析】‎ ‎ 题目说明 ‎ 本题为材料作文,又对写作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兼具材料作文与任务作文的双重特点。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对于“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考查考生的作文综合能力和思维、思想水平。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 二、角度指导 ‎ 材料以客观的笔触描叙事件,热议中的褒贬可视为两种相反的态度,加上可能的持平之论,有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 ‎ 对此持褒扬的角度:在公务员考试高热不退的背景下,小孙的公考故事,依旧十分励志。8年努力不寻常,小孙的成功无疑值得肯定。在他的身上,人们看到了顽强的毅力,可贵的执着。他有令人赞赏的精神和韧劲。他能坚持“初心”,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用行动,改变“命运”。这一切充满了正能量。‎ ‎ 但从另一面看,除了考上公务员“当官”,小孙似乎完全看不到别的出路。其实公务员只是人生万千职业选择中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真正可贵之处在于公务员职业所承载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信念,对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认知,单纯的“唯公务员论”并不可取。在此事上,值得人们关注和忧虑的其实是,为何考上满意的公务员岗位,会成为很多人唯一的理想、唯一的选择?人们关注它,是因为在它背后看到普遍的公考心态,并试着回答:我们如何给年轻的毕业生以勇气,让他们的职业选择丰富起来,带来更加从容与多姿多彩的“8年”及未来。这是对“小孙们”持批评态度的角度。‎ ‎ ‎ ‎ 折衷的看法: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小孙的选择,看似有些钻牛角尖,但亦无可厚非。更何况,在现实中,将公务员视为最理想职业本就是一种普遍的选择。人生其实就是不断的得失选择。将体制视为唯一的庇护场所,这种“改变命运”的现实诉求,也应得到理解和尊重。青年人为梦想而坚持是好事,但是,有的时候执着也许会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人也应该知道为现实而放弃,这才是理智的人生。信仰诚可贵,偏执不可取,放开眼界天地宽,条条道路通罗马。‎ ‎ 考生只要能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一个角度,对“这件事”,发表看法;只要观点明确,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 三、立意参考 ‎1.令人赞赏的精神和韧劲 ‎2.顽强的毅力,可贵的执着 ‎3.坚持“初心”,永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4.用行动,改变“命运”‎ ‎5.信仰诚可贵,偏执不可取 ‎6.审慎看待当公务员的“信仰”‎ ‎7.不必“死到体制内”‎ ‎8.放开眼界天地宽 ‎9.职业选择应该更丰富多彩 ‎10.条条道路通罗马 ‎【评分标准】‎ ‎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 ‎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发展等级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评分操作】‎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内容项(20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对于材料的把握虽然符合题意,但文章不好、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表达项(20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但也要综合考量。‎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等的基础上,除了在相应的等级上评分外,还可以考虑在上一等或下一等打分。‎ ‎2.在“内容”等级判分的基础上,表达项原则上不跨等给分,如内容判三等,表达不能在一等给分,只能在三等或二等或四等给分。‎ ‎(二)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级。‎ ‎1.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1到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2—4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①材料丰富 ②论据充足 ③形象丰满 ④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①用词贴切 ②句式灵活 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④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①见解新颖 ②材料新鲜 ③构思精巧 ④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⑤有个性特征 ‎【作文其他项评定】 ‎ ‎(一)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