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区2016-2017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北京大兴区2016-2017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大兴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一物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毎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实例中不能把研究对象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公转周期 B.计算自由下落且保持竖直方向的直尺通过某一高度的时间 C. 研究旋转的车轮的转动情况 D. 描绘水平抛出的小石子的运动轨迹 ‎2.物体沿直线A到B,运动前一半距离时以速度v1 匀速运动.接着以速度v2匀速运动完全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B. C. D. ‎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可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问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的位移都是5m C.汽车在五环路上限速1OOkm/h是指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OOkm/h D.汽车在任意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加速度能反应某一时刻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B.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也均匀变化 C.速度增大,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D.加速度不变,速度可能减小 ‎5.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写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江岸 B.江岸、竹排 C.竹排、青山 D.江岸、青山 ‎6.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1‎ C.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7.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他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0m/s B.10.1m/s C.10.2m/s D.10.3m/s ‎8.某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图中所示地形的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孤路径已经图中标出,则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9.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s内和第6s内速度方向相反 B.第1s内和笫6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3s内的加速度不为零 D.第6s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10.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象应是 ‎11.某人估测一竖直枯井深度,从井口静止释放一石头并开始计时,经2s听到石头落地声,由此可知井深约为(不计声音传播时间,重力加速度g为10m/s2)‎ A.10m B.20m C.30m D.40m ‎12.电梯内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线挂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当电梯以的加速度竖直加速下降时(g为重力加速度)细线对物体的拉力为 A. B. C. D. ‎13.如图所示,斜面上的物块保持静止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块所受的重力与弹力的合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斜面给物块的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C.物块所受重力、弹力、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D.物块所受重力、弹力、摩擦力中任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14.某人站在自动扶梯上,经时间t1由一楼升到二楼。如果自动扶梯不动.人从—楼走到二楼的时间为t2,现在扶梯正常运行,人也保持原来的速率沿扶梯向上走,则人从一楼到二楼的时间是 A. B. C. D. ‎ ‎15.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而后才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它们的合力为零 C.压力和支持力总是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者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16. 马能将车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16.假设有一辆空车与一辆货车(车型完全相同),在同一路面上以相同速率行驶,突遇紧急情况采取紧急刹车措施,为便于研究问题可以认为两车滅速过程中水平方向只受滑动摩擦力.车轮只滑不转,且动摩擦因数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货车由于惯性大,滑行距离远;‎ B.货车由于受到的摩擦阻力大.滑行距离小:‎ C.空车惯性小,滑行时间短;‎ D.两车滑行位移相间,停下来所用时间也相同.‎ ‎17.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运动速度大时惯性大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8.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的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 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只是一个猜想 ‎19.如图所示,物体只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关于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可能沿曲线Ba运动 ‎ B.物体可能沿曲线Bb运动 ‎ C.物体可能沿曲线Bc运动 ‎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20.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幵始,甲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先加速后减速.丙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路标时速度又相间,则 A.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无法判断哪辆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18分)‎ ‎21.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对打出的 一条纸带进行研究,从O点开始每5个打点作为一个计数点(中间4个打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赫兹).计数点分别为A 、B、C、D、E.该同学已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其数值见下表。‎ 计数点 A B C D E 速度/(m·s-1)‎ ‎0.70‎ ‎0.91‎ ‎1.10‎ ‎1.30‎ ‎1.49‎ ‎(1)根据以上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纸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适当标出横、纵坐标刻度)。‎ ‎(2)计数点O对应的速度为 m/s.加速度为 m/s2.‎ ‎22.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久的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 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右上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图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得到的图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23.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 = 1.25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 (用L、g表示,其值是 . ‎ ‎(取g=9.8m/s2)‎ 三、计算題。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10分)作图题:按所标条件分别对甲、乙图中力F进行分解,并用作图法求出甲图中分乙 力、F1、F2的大小。‎ ‎25.(10分)一位滑雪爱好者,质量m=80kg,以v0=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为300,若滑雪者在坡上所受的阻力为重力的倍,且坡长为28m,(g = 10m/s2)求:‎ ‎(1)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 大小 ‎(2)滑到坡底时的速度大小 ‎26.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特殊路段的速度不得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在危急情况下急刹车,车轮抱死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笔直的痕迹长是9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査得该车轮胎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8。‎ ‎(1)假若你就是这位交警,请你判断卡车是否超速行驶?(假定刹车后卡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减小刹车距离是避免交通事故的最有效的途径。刹车距离除与汽车的初速度、制动力有关外,还须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即从发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的时间。假设汽车刹车制动力是定值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汽车的质量为m,行驶的速度为v0,请你给出刹车距离s的表达式。‎ ‎27.(11分)同学们练习投篮时把篮球沿斜上方抛出,当不考虑空气阻力时,篮球的运动轨迹跟平抛一样也是一条抛物线,我们把这样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更为常见的抛体运动;做斜抛运动的物体在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刚好为水平方向,此后可视为平抛运动,所以可以将一个完整的斜抛运动看作对称的两个平抛运动来处理。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王小川同学以与水平地面成600斜向上扔出一个石子,出手时速度为12m/s,石子落地前做斜抛运动,求石子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率 ‎(2)同学们参加中考都有“后抛实心球”的经历,我们会发现轻重不同的实心球,轻的实心球会抛的远些,同学们用高中物理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