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二中2016-2017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泰州二中2016-2017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泰州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 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 ‎ 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1)现代自然科学 ▲ 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 ‎(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麻烦.自然就会懂得为人 ▲ 之道。‎ ‎(3)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 ‎(4)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A.不止 处世 异曲同工 自以为是 ‎ B.不只 处世 殊途同归 自以为是 ‎ C.不止 处事 殊途同归 自行其是 D.不只 处事 异曲同工 自行其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政府既然以执政为民为崇高使命,那就不要怕人民监督。人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及其官员时刻避免犯错或遭到误解。‎ B.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C ‎.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六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分) ( ▲ )‎ ‎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④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唯待人求⑤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⑥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 A.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 A.骊山北构而西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 。 ▲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7、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一个人的遭遇》不仅是索科洛夫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个人遭遇,也是凡尼亚在战争中变成孤儿的遭遇,更是所有俄罗斯人战争苦难的缩影。‎ B.《鸟啼》描写了鸟儿在冬天死亡的可怕景象和在春天欢快啼鸣的场景,表达“生命与死亡全不相容”的感悟,启示人们“向死而生”,珍视生命。‎ C.《江南的冬景》通过与北国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富有生机的特点;又引用古典诗词,如实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 D.《祝福》结尾处的飞雪描写,有着丰富的意蕴,渲染了浓浓的祝福气氛,衬托了祥林嫂死的悲凉,蕴涵了作者的激愤。‎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二者将安取衷哉 衷:中心 B.以直谏事仁宗皇帝 事:侍奉 C.盖未艾也 艾:停止 D.皇恤厥德 皇:同“遑”,闲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责报于天 不拘于时 D.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    挟飞仙以遨游 ‎10、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仁者必有后”,从天命有常立论,既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同时又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 B.作者以三槐堂的由来和渊源变化为论据,证明“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的中心论点。‎ C.作者认为是因为世俗在报应问题上的浮浅和短见,才导致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的反常怪异现象。‎ D.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3分)‎ ‎             ▲           ‎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分)‎ ‎             ▲           ‎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             ▲           ‎ ‎ 12、“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8分)‎ ‎             ▲           ‎ ‎             ▲           ‎ 三、古诗词鉴赏(2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3分)‎ 京 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2分)‎ ‎             ▲           ‎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             ▲           ‎ ‎             ▲           ‎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6分)‎ ‎             ▲           ‎ ‎             ▲           ‎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第10题。(11分)‎ 小重山·端午 ‎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             ▲           ‎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             ▲           ‎ ‎             ▲           ‎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⑴ ▲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 ⑵闻道有先后, ▲ 。 (韩愈《师说》)‎ ‎ ⑶ ▲ ,必先利其器。 (《论语》)‎ ‎ ⑷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 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⑹ ▲ ,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 ⑺元嘉草草, ▲ ,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⑻漫江碧透,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⑼穷则独善其身, ▲ 。 (《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 初 雪 ‎【英】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 ‎(1)罗伯特·林德曾这样评论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能遇上一场小雪就算是一件大事。”尽管可能被这位诙谐而温和的评论家看成是伍德豪斯①式的人物,我仍然坚持认为,昨晚这里下了一场雪的确是一件大事。‎ ‎(2)清晨,看到这皑皑白雪,我和孩子们不禁兴奋起来,我看到他们在幼儿室的窗户前凝望着外面奇妙的世界,七嘴八舌说个没完,仿佛又要过圣诞节了。事实上,这场雪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奇异、迷人的。这是今年冬天这里的第一场雪。‎ ‎(3)去年此时我身在国外,我遇土英属圭亚那三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刚结束对英国的初访。在她们印象之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索默塞特某地,一天清晨醒来,忽然见到了白雪皑皑的景象。她们欣喜若狂,一扫淑女的矜持,冲出屋子,来回奔跑在那片晶莹洁白的雪地上,在无人踩过的雪毯上,留下了横七竖八快乐的脚印。‎ ‎(4)这场初雪不仅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富有魔法的大事。你睡觉时处在一个世界里,而醒来时却发现你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里。如果这都不让人沉醉,到哪里去找更醉人的东西呢?一切都悄然地在一种神秘的沉静中完成,因而更给这场初雪增添了玄妙的色彩。若所有的雪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把我们从午夜的沉睡中惊醒,那么,这就没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了。但它却是趁我们熟睡时,分秒必争,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卧室里窗帘拉拢了,外面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无数的精灵仙童在悄悄地施展魔法,而我们只是翻个身,打个呵欠,伸一下懒腰,对此毫无知觉。然而,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 我们仿佛掉进了另一片天地。即使在白雪鞭长莫及的室内,也好像不一样了,每个房间都显得小巧而温暖,好像有某种力量的驱使让它成为一个伐木工的棚屋,或一所温暖舒适的圆木房。外面,昨天的花园,现在却是晶莹皎洁的一片,远处的村落,犹如置于古老德国神话中的一个仙境。所有住在那里的人们:戴眼镜的邮政局女局长、鞋匠、退休的小学校长以及其他人,如果你听说他们都成了古怪精灵般的人物,能为你提供隐身帽和魔术鞋,你也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你也会觉得自己和昨天不太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你又怎会一成不变?屋子萦绕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一种由兴奋而产生的微弱的颤动,让人心神不宁。‎ ‎(5)今天早晨起床时,整个世界变成了淡蓝洁白交相呼应的冰封天地。光线从窗,射进来,迷迷离离,竞然使得洗脸、刷牙、刮胡子、穿衣服这些日常小事也显得很离奇古怪。接着太阳出来了,到我坐下来吃早餐时,太阳的光彩已经绚丽夺目,给雪地添上一抹柔和的浅粉色。屋外的小梅树愉快地沐浴着日光,枝杈上镶嵌着淡粉色的雪花,巧妙地装点着树干。过了一两个小时,万物都成了寒气四溢、白蓝交辉的发光体,世界再次焕然一新。我从书房的窗户中望去,穿过花园,越过草地,看到那远处的低丘,大地晶莹皎洁,天空一片铅灰,所有的树木呈阴森恐怖状。在那幽暗的矮树林中,似乎有一队骑兵随时都会从里面冲杀出来,随时都会听到刀剑无情的砍杀声,也可能会看到远处某一处雪地被鲜血染红。这时情况又在变化。光亮已经消逝,那恐怖的迹象也荡然无存。雪下得正紧,大片大片柔软的雪花扬扬洒洒,人们几乎看不清对面那浅浅的山谷。厚厚的积雪压着屋顶,树木也都弯下了腰,映着影影绰绰的空茫,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乡村教堂的风标,然而它已变成安徒生笔下的某种动物了。‎ ‎(6)我的书房独立于整所房子,从这儿我可以看到幼儿室的孩子们把鼻尖紧巴巴地贴在窗玻璃上。突然,我的脑海里响起一首儿歌,虽然音韵不协调,但在我孩提时,鼻尖紧贴着冰冷的玻璃凝视着飘舞的雪花时,总唱起它:‎ ‎(7)雪花,雪花飘得快,‎ 洁白的雪花真可爱!‎ 苏格兰宰了多少鹅,‎ 片片鹅毛这边飘落!‎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有删改)‎ 伍德豪斯,英国幽默小说家。 ‎ ‎16、第三节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             ▲           ‎ ‎17、文中第四节说“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具体有哪些变化?请概括说明。(6分)‎ ‎             ▲           ‎ ‎             ▲           ‎ ‎18、赏析第五节中的画线部分。(4分)‎ ‎             ▲           ‎ ‎19、探究文章以儿歌结尾的好处。(6分)‎ ‎             ▲           ‎ ‎             ▲           ‎ 六、论述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2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王开岭 ‎①作家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你的关怀力越大,越激发这两股力量,爱得越深沉,越能贴身地看清爱的敌人,看清那些威胁美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去保护你所爱的人和事。‎ ‎②鲁迅之伟大,正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③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作家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好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发现时代的任务,要关心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有一 次,某报刊请我谈“理想主义”,我举了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例子,在回答为何不出国避难时,他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这儿的人和我讲的是同种语言。对 国外那种自由生活,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我没有参与创造它。”“我没有参与创造它”,这是最打动我的话。一个作家,若只沉迷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 单,那只是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哀而不伤,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 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④当代中国有个精神危险:由于粗鄙和丑暗对视线的遮挡、对注意力的绑架,国人正逐渐丧失对美的发现和表述。换言之,在能力和习惯上,审丑大于审美。 这其实是个悲剧,生活有荒废的可能。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长期以来,我在写作中总告 ‎ 诫自己别忘了凝视和采集美好之物,这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依据。正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 抗阴暗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 ‎⑤我的第一本书《激动的舌头》出版时,评论人王小鲁说:“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 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抛去形容词,有两个名词是恰当的:美与良心。换言之,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爱与恨。我离不开这两样东 西。‎ ‎⑥我对单极事物有呕吐感,必须有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憔悴。所以,当你推崇我的文字“嫉恶如仇”时,我想提醒说:我不是反对 者,我只是反抗者。我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在充分的肯定心境中生活,在充分的美和爱中生活,聚精会神、不被干扰地生活。我从未料到会带着愤怒和 冒烟的心情来度日,但当生活被恶意篡改时,我想,必须奋斗,必须抗争。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我们配不上来自后世的尊敬和爱戴。后人可重复 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有删改)‎ ‎20、结合文意,概括标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丰富含义。(6分)‎ ‎             ▲           ‎ ‎             ▲           ‎ ‎21、简析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             ▲           ‎ ‎             ▲           ‎ ‎22、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的“两张精神餐桌”?请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             ▲           ‎ ‎             ▲           ‎ 泰州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考试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 ‎3. 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1)现代自然科学 ▲ 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 ‎(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麻烦.自然就会懂得为人 ▲ 之道。‎ ‎(3)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 ‎(4)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 ‎ A.不止 处世 异曲同工 自以为是 ‎ B.不只 处世 殊途同归 自以为是 ‎ C.不止 处事 殊途同归 自行其是 D.不只 处事 异曲同工 自行其是 ‎1、B(“不止”感觉上与数量有关。“止”有终止的意思,到此为止,后面就没有了。不只有连接性,不只是这样,而且还那样。“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处事”处理事务。“异曲同工”指不同曲调演得同样美妙,比喻不同人的辞章、言论同样精彩,或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此处应选“殊途同归”。“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自行其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考虑别人的意见。一般用作贬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 A.政府既然以执政为民为崇高使命,那就不要怕人民监督。人民监督有利于政府及其官员时刻避免犯错或遭到误解。‎ B.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所以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 C.中国航天人把独立研发的“嫦娥六号”卫星送往太空,实现了国人的美好愿望,使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D.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2.A(B项不合逻辑,把“所以”改为“因为”; C项“跻身”有使自己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之意,因此,“于”属赘余。D项成分残缺,可将“随着”去掉。)‎ ‎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3分) ( ▲ )‎ ‎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④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唯待人求⑤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⑥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 ‎ A.②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3、C(②是写厨房,但上下联不对仗。④不是写书房的对联,是用在书店的对联。⑥是写卧室的,但上下联不对仗)‎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 A.骊山北构而西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C 名作状,名作动(A名作状 B使动D名作动)‎ ‎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 例句:洎牧以谗诛 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D被动句(A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判断句)‎ ‎6、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 。 ▲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A.④⑤③②① 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 D.③①②⑤④‎ ‎6、B(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分析可知:④句是对首句中“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进行具体阐释,①句中的“诸子作品”“也”是紧跟着④句)‎ ‎7、下列对相关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 A.《一个人的遭遇》不仅是索科洛夫在战争中家破人亡的个人遭遇,也是凡尼亚在战争中变成孤儿的遭遇,更是所有俄罗斯人战争苦难的缩影。‎ B.《鸟啼》描写了鸟儿在冬天死亡的可怕景象和在春天欢快啼鸣的场景,表达“生命与死亡全不相容”的感悟,启示人们“向死而生”,珍视生命。‎ C.《江南的冬景》通过与北国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晴暖温和、富有生机的特点;又引用古典诗词,如实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 D.《祝福》结尾处的飞雪描写,有着丰富的意蕴,渲染了浓浓的祝福气氛,衬托了祥林嫂死的悲凉,蕴涵了作者的激愤。‎ ‎7、C(“如实”错)‎ 二、文言文阅读(27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三槐堂铭并序 苏 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①,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②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魏国文正公:指王旦,封魏国公,谥文正。②晋(国)公,王佑。‎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二者将安取衷哉 衷:中心 B.以直谏事仁宗皇帝 事:侍奉 C.盖未艾也 艾:停止 D.皇恤厥德 皇:同“遑”,闲遐 A(衷:正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A、皆不待其定而求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责报于天 不拘于时 D.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    挟飞仙以遨游 ‎9、B(A前表承接连词,后者表转折;B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都是介词,前者可译为“对、向”,后者可译为“被”;D前者为介词,把,将;后者为连词,相当于“而”。)‎ ‎10、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仁者必有后”,从天命有常立论,既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同时又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 B ‎.作者以三槐堂的由来和渊源变化为论据,证明“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的中心论点。‎ C.作者认为是因为世俗在报应问题上的浮浅和短见,才导致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的反常怪异现象。‎ D.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 ‎10、C(作者认为出现“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是因为“此皆天之未定者也”,并非因世人短见。)‎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3分)‎ ‎(1)参考答案: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评分细则:3分,采分点:“以”(根据)、“考”(考察、推究)、“审”(清楚、明白),各1分。‎ ‎(2)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4分)‎ ‎(2)参考答案: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他最终因为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 评分细则:4分,采分点:“为相”(担任宰相)、“卒”(最终)、“直道”(性情\品行正直)“容于时”(被动句式),各1分。‎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分)‎ ‎(3)参考答案:今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评分细则:3分,采分点:“嘉”(赞扬)、“古道”( 古人从师之道)、“贻”(赠送),各1分.‎ ‎ 12、“三槐”与王家人有着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8分)‎ ‎①晋公亲手种了三棵槐树; ②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 ③魏国公回到家看到槐树掩映庭院; ④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8分,每点2分,完全照抄原文,该点不得分)‎ ‎【参考译文】‎ ‎ 天理会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天理不一定展现出来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理必然会展现出来,这是明白无疑的。 ‎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从上天那里得到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跟我交游,他崇尚道德而又善诗文,以此继承了他的家风,我因此把他记了下来。铭曰:‎ 啊,多么美好啊!魏公的家业,跟槐树一起萌兴。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他辅佐真宗、天下太平,回乡探家,槐荫笼庭。我辈小人,一天从早到晚,只知窥察时机求取名利,哪有空闲修养自己的德行?只希望有意外的侥幸,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君子,国家又怎能成为一个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啊,多么美好啊!‎ 三、古诗词鉴赏(2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3分)‎ 京 口 陆龟蒙 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 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 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 注: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刘裕。‎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盛赞宋武帝北伐的是哪两句?(2分)‎ ‎(2)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 ‎(3)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6分)‎ ‎13、(13分)(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2分)‎ ‎(2)描绘了一幅早春江边送别图。(2分)春风微寒,夕阳斜挂,落叶飘零,一艘客船在江面上渐行渐远。(1分)抒发了惜别、怅惘之情。(2分)‎ ‎(3)这一句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手法;(2分)以茂盛生长的野草来反衬古渡口的空寂荒凉,(2分)寄托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惋惜与无奈之情。(2分)(答“借景抒情”且言之成理者,最多得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第10题。(11分)‎ 小重山·端午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4、(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1分)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2分)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分)  ‎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6分)‎ ‎(2)手法:对比。(2分)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2分)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2分)(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 ⑴ ▲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 ⑵闻道有先后, ▲ 。 (韩愈《师说》)‎ ‎ ⑶ ▲ ,必先利其器。 (《论语》)‎ ‎ ⑷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 ⑸羽扇纶巾,谈笑间、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⑹ ▲ ,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 ‎ ⑺元嘉草草, ▲ ,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⑻漫江碧透,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⑼穷则独善其身, ▲ 。 (《孟子》)‎ ‎15、⑴锲而不舍;⑵术业有专攻;⑶工欲善其事;⑷寄蜉蝣于天地;⑸强虏灰飞烟灭;⑹鼎铛玉石;⑺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⑻百舸争流⑼达则兼济天下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 初 雪 ‎【英】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 ‎(1)罗伯特·林德曾这样评论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能遇上一场小雪就算是一件大事。”尽管可能被这位诙谐而温和的评论家看成是伍德豪斯①式的人物,我仍然坚持认为,昨晚这里下了一场雪的确是一件大事。‎ ‎(2)清晨,看到这皑皑白雪,我和孩子们不禁兴奋起来,我看到他们在幼儿室的窗户前凝望着外面奇妙的世界,七嘴八舌说个没完,仿佛又要过圣诞节了。事实上,这场雪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奇异、迷人的。这是今年冬天这里的第一场雪。‎ ‎(3)去年此时我身在国外,我遇土英属圭亚那三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刚结束对英国的初访。在她们印象之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索默塞特某地,一天清晨醒来,忽然见到了白雪皑皑的景象。她们欣喜若狂,一扫淑女的矜持,冲出屋子,来回奔跑在那片晶莹洁白的雪地上,在无人踩过的雪毯上,留下了横七竖八快乐的脚印。‎ ‎(4)这场初雪不仅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富有魔法的大事。你睡觉时处在一个世界里,而醒来时却发现你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里。如果这都不让人沉醉,到哪里去找更醉人的东西呢?‎ 一切都悄然地在一种神秘的沉静中完成,因而更给这场初雪增添了玄妙的色彩。若所有的雪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把我们从午夜的沉睡中惊醒,那么,这就没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了。但它却是趁我们熟睡时,分秒必争,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卧室里窗帘拉拢了,外面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无数的精灵仙童在悄悄地施展魔法,而我们只是翻个身,打个呵欠,伸一下懒腰,对此毫无知觉。然而,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我们仿佛掉进了另一片天地。即使在白雪鞭长莫及的室内,也好像不一样了,每个房间都显得小巧而温暖,好像有某种力量的驱使让它成为一个伐木工的棚屋,或一所温暖舒适的圆木房。外面,昨天的花园,现在却是晶莹皎洁的一片,远处的村落,犹如置于古老德国神话中的一个仙境。所有住在那里的人们:戴眼镜的邮政局女局长、鞋匠、退休的小学校长以及其他人,如果你听说他们都成了古怪精灵般的人物,能为你提供隐身帽和魔术鞋,你也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你也会觉得自己和昨天不太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你又怎会一成不变?屋子萦绕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一种由兴奋而产生的微弱的颤动,让人心神不宁。‎ ‎(5)今天早晨起床时,整个世界变成了淡蓝洁白交相呼应的冰封天地。光线从窗,射进来,迷迷离离,竞然使得洗脸、刷牙、刮胡子、穿衣服这些日常小事也显得很离奇古怪。接着太阳出来了,到我坐下来吃早餐时,太阳的光彩已经绚丽夺目,给雪地添上一抹柔和的浅粉色。屋外的小梅树愉快地沐浴着日光,枝杈上镶嵌着淡粉色的雪花,巧妙地装点着树干。过了一两个小时,万物都成了寒气四溢、白蓝交辉的发光体,世界再次焕然一新。我从书房的窗户中望去,穿过花园,越过草地,看到那远处的低丘,大地晶莹皎洁,天空一片铅灰,所有的树木呈阴森恐怖状。在那幽暗的矮树林中,似乎有一队骑兵随时都会从里面冲杀出来,随时都会听到刀剑无情的砍杀声,也可能会看到远处某一处雪地被鲜血染红。这时情况又在变化。光亮已经消逝,那恐怖的迹象也荡然无存。雪下得正紧,大片大片柔软的雪花扬扬洒洒,人们几乎看不清对面那浅浅的山谷。厚厚的积雪压着屋顶,树木也都弯下了腰,映着影影绰绰的空茫,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乡村教堂的风标,然而它已变成安徒生笔下的某种动物了。‎ ‎(6)我的书房独立于整所房子,从这儿我可以看到幼儿室的孩子们把鼻尖紧巴巴地贴在窗玻璃上。突然,我的脑海里响起一首儿歌,虽然音韵不协调,但在我孩提时,鼻尖紧贴着冰冷的玻璃凝视着飘舞的雪花时,总唱起它:‎ ‎(7)雪花,雪花飘得快,‎ 洁白的雪花真可爱!‎ 苏格兰宰了多少鹅,‎ 片片鹅毛这边飘落!‎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有删改)‎ 伍德豪斯,英国幽默小说家。 ‎ ‎16、第三节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6、【参考答案】插叙热带女孩第一次见到雪时的兴奋激动,丰富了初雪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与上文孩子们见到初雪时反应相照应。(每点2分)‎ ‎【补充细则】内容2分,“兴奋激动”“丰富了情感体验”“丰富文章内容”,均可得1分;“插叙”不作得分点。结构2分,“呼应”也可,答与“镇上的人们”或“我”相照应也可。“承上启下”不给分。‎ ‎17、文中第四节说“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具体有哪些变化?请概括说明。(6分)‎ ‎17、【参考答案】屋内显得小巧而温暖;屋外晶莹皎洁如仙境;人们变得古怪精灵;自己内心有莫名的兴奋(每点2分,答对3点得全分)‎ ‎【补充细则】第二点,如答“花园”或“村落”也得分。‎ ‎18、赏析第五节中的画线部分。(4分)‎ ‎18、【参考答案】由近及远,突出了天地色彩反差大;虚实结合,形象地表现了树木阴森恐怖。(每点2分)‎ ‎【补充细则】手法和效果各1分。第一点手法,“对比”也可得1分,效果须扣住“色彩”。第二点手法,“想像”也可得1分。“视听结合”不得分。‎ ‎19、探究文章以儿歌结尾的好处。(6分)‎ ‎19、【参考答案】引发对儿时纯真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初雪的喜爱之情;用儿歌中奇特的想象强化文章的奇幻色彩;使结尾灵动活泼,富有诗意,韵味悠长。(每点2分)‎ ‎【补充细则】第一点,各1分,如答“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也可得1分。第三点,“富有诗意”,“增加文学性”均可得1分,韵味悠长1分。补充1点: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也可得2分。 ‎ 六、论述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0~22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王开岭 ‎①作家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你的关怀力越大,越激发这两股力量,爱得越深沉,越能贴身地看清爱的敌人,看清那些威胁美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去保护你所爱的人和事。‎ ‎②鲁迅之伟大,正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③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作家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好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发现时代的任务,要关心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有一 次,某报刊请我谈“理想主义”,我举了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例子,在回答为何不出国避难时,他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这儿的人和我讲的是同种语言。对 国外那种自由生活,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我没有参与创造它。”“我没有参与创造它”,这是最打动我的话。一个作家,若只沉迷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 单,那只是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哀而不伤,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 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④当代中国有个精神危险:由于粗鄙和丑暗对视线的遮挡、对注意力的绑架,国人正逐渐丧失对美的发现和表述。换言之,在能力和习惯上,审丑大于审美。 这其实是个悲剧,生活有荒废的可能。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长期以来,我在写作中总告 诫自己别忘了凝视和采集美好之物,这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依据。正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 抗阴暗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 ‎⑤我的第一本书《激动的舌头》出版时,评论人王小鲁说:“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 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抛去形容词,有两个名词是恰当的:美与良心。换言之,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爱与恨。我离不开这两样东 西。‎ ‎⑥我对单极事物有呕吐感,必须有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憔悴。所以,当你推崇我的文字“嫉恶如仇”时,我想提醒说:我不是反对 者,我只是反抗者。我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在充分的肯定心境中生活,在充分的美和爱中生活,聚精会神、不被干扰地生活。我从未料到会带着愤怒和 冒烟的心情来度日,但当生活被恶意篡改时,我想,必须奋斗,必须抗争。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我们配不上来自后世的尊敬和爱戴。后人可重复 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有删改)‎ ‎20、结合文意,概括标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丰富含义。(6分)‎ ‎20、 世界是彼此关联的生存共同体,作家有关怀共同体的责任(义务),作家要成为有社会理想的真正理想主义者。(6分。每点2分)‎ ‎21、简析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21、 首先,指出当代中国“审丑大于审美”的精神危险;接着,分析了这一危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借自己的写作经验表明作家要关注生活之美的观点。(6分。每点2分)‎ ‎22、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的“两张精神餐桌”?请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说明。(6分)‎ ‎22、“两张精神餐桌”指:爱和恨。(2分)人生的全部目的是在充分的美和爱中生活;(2分)当生活被恶意篡改时,必须抗争(嫉恶如仇)。(2分)‎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