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常见的碱(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化学专题--常见的碱(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常见的碱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6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2.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名称是(  )‎ A.烧碱、火碱、苛性钠 B.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C.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 D.沼气、天然气、水煤气 ‎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有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③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溶液呈红色 ‎④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 ‎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④‎ ‎5.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通入CO2气体 B.稀盐酸 C.紫色石蕊试液 D.无色酚酞试液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7.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 A.水 B.氢氧化钠 C.稀硫酸 D.pH=0的溶液 34‎ ‎8.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9.“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0.若将‎50g18%的NaOH溶液与‎50g18%的盐酸混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7‎ 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 C.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g 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 ‎11.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O B.CO‎2 ‎C.H2 D.O2‎ ‎12.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13.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臭氧层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A.二氧化碳 B.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15.下列各组溶液中,在混合时酸都是过量的,反应完全后,无沉淀生成的是(  )‎ A.Ca(OH)2、Na2CO3、HCl B.AgNO3、FeCl3、HNO3‎ C.BaCl2、K2CO3、H2SO4 D.BaCl2、KOH、HNO3‎ ‎16.某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 34‎ 物 质 NaCl CaCO3‎ Ca(OH)2‎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2‎ ‎1.8‎ ‎2.0‎ ‎11.5‎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18.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 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34‎ B.‎ 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19.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2SO4 HCl B.CO2Na2CO3‎ C.Cu(OH)2 NaOH D.NaNO3Ba(NO3)2‎ ‎2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AgNO3、K2SO4 B.KOH、NaNO3、H2SO4‎ C.Ba(OH)2、NaCl、CuSO4 D.KNO3、MgCl2、ZnSO4‎ ‎2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22.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A B C D X NaOH Ca(OH)2‎ Fe2O3‎ Cu Y NaNO3‎ CaCl2‎ Fe CuO 34‎ Z Na2SO4‎ CaCO3‎ FeCl2‎ Cu(OH)2‎ A.A B.B C.C D.D ‎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23.写出相对应的化学式填空:‎ ‎(1)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  ‎ ‎(2)可作火箭燃料的是  ‎ ‎(3)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用作制冷剂的是  ‎ ‎(5)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6)最常用的溶剂  ‎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 ‎(8)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 ‎(9)气体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是  .‎ ‎24.NaOH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吸收  而潮解,所以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剂,这种变化属于  ,因吸收  而变质,这种变化属于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NaOH固体必须  保存.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  ,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如果已经变质,加入试剂时发生的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离子(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  …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 等气体,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防疫部门要经常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获得可靠的科学依据.若现有一瓶水样,要获取它的酸碱度,应如何操作:  .‎ ‎2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 34‎ 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次.‎ ‎27.有A,B,C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在溶液中,三者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A+B→钠盐+水+二氧化碳 ‎②A+C→盐↓+碱 ‎③B+C→盐↓+水 ‎(1)反应②生成的盐溶于稀硝酸,反应  ‎ ‎(2)③生成的盐不溶于稀硝酸,则A,B,C三种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  、  .‎ ‎28.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 ‎(2)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 ‎(3)D处产生的现象是  ..‎ ‎29.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34‎ ‎①  ;②  ;③  ;④  ;⑤  .‎ ‎30.写出由石灰石、碳酸钠和水做原料制备氢氧化钠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1.用石灰石、水、盐酸、纯碱、氧化铜五种物质来制取NaOH,Cu(OH)2,写出制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产物可利用)‎ ‎(1)制NaOH   ;‎ ‎(2)制Cu(OH)2  .‎ ‎32.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 ‎33.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叫属于盐的是B、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应能  (选填“放出”、“吸收”) 热量.‎ ‎(3)写出D的俗名:  ;写出化学式:B  N  ‎ ‎(4)写出G→M的化学方程式:  .‎ 34‎ ‎34.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 34‎ 常见的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6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发硬 B.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为红色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 A、石灰浆抹墙后,其中的氢氧化钙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酚酞试液与显碱性的物质反应时能够变色,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用苛性钠干燥O2、N2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生石灰和水反应能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 ‎ ‎2.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中,属于同种物质的名称是(  )‎ A.烧碱、火碱、苛性钠 B.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 C.金刚石、大理石、石灰石 D.沼气、天然气、水煤气 ‎【考点】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34‎ B、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是同一种物质.‎ C、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D、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解答】解:A、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指的是同种物质,故此选项正确.‎ B、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是同一种物质,而生石灰是氧化钙,故此选项错误.‎ C、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是同一种物质,故此选项错误.‎ D、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与一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或俗名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 ‎ ‎3.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存放于烧杯中质量变大且变质,即发生化学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在空气中烧碱与生石灰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而变质,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④食盐的质量基本无变化,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⑥稀硫酸的质量基本没有变化.‎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要有所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 ‎4.下列各项对氢氧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种有色晶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固体氢氧化钠置于空气中易潮解 ‎③氢氧化钠水溶液使石蕊溶液呈红色 ‎④对皮肤、衣服等有强烈的腐蚀性 34‎ ‎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还和二氧化碳反应.‎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④‎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来解答此题,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潮解,且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得到的溶液显碱性.‎ ‎【解答】解:‎ ‎①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的物质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故①说法不正确;‎ ‎②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作某种气体的干燥剂,故说②法正确;‎ ‎③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故③说法不正确;‎ ‎④氢氧化钠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皮肤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故④说法正确;‎ ‎⑤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且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化碳发生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故⑤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小心.若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少量的硼酸溶液(或食醋).‎ ‎ ‎ ‎5.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应选用的试剂是(  )‎ A.通入CO2气体 B.稀盐酸 C.紫色石蕊试液 D.无色酚酞试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均无明显变化,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34‎ C、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证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考点】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A、加入稀硫酸会引入硫酸根氯离子,‎ B、加水湿润,会对PH值的测定产生影响,‎ C、酸碱指示剂指示的是酸碱性而不是酸碱液.‎ D、可燃性的气体和助燃性的气体混合点燃时会发生爆炸.‎ ‎【解答】解:A、要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离子,即使不存在,加入硫酸后也引入了硫酸根离子,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原来的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是后来引入的,故A错误,‎ B、pH值实际上检验的是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加水后改变了氢离子的浓度,也改变了pH值,且试纸也不可以插入待测液体中,故B错误,‎ C、酸碱指示剂指示的是酸碱性而不是酸碱液,当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是碱性的溶液,但是不能确定是碱的溶液.比如碳酸钠溶液会使酚酞变红,但是碳酸钠是盐,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和助燃性的气体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混合点燃时会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可燃性的气体之前要检验纯度,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一些化学实验的正确操作,要加以识记.‎ 34‎ ‎ ‎ ‎7.欲使pH=6的溶液成为pH=8的溶液,可加入(  )‎ A.水 B.氢氧化钠 C.稀硫酸 D.pH=0的溶液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的知识进行分析,种pH=6的溶液呈酸性,要想变为pH=8的溶液则需要加入显碱性的物质.‎ ‎【解答】解:A、水呈中性,故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故正确;‎ C、稀硫酸呈酸性,故错误;‎ D、pH=0的溶液呈酸性,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的知识与溶液pH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分析.‎ ‎ ‎ ‎8.在使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则实际测得值与真实值比较(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值变小,由于不知溶液的酸碱性,故无法确定测定结果;‎ 答案:D.‎ ‎【点评】此题是对酸碱度检验方法的考查,解题的关键点在测定时若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后再测pH,溶液会变稀.‎ 34‎ ‎ ‎ ‎9.“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结合碳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pH小于7,晃动后打开瓶盖,碳酸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性变弱;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故其pH将变大.‎ A、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正确.‎ B、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C、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D、晃动后打开瓶盖,其pH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碳酸的化学性质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 ‎ ‎10.若将‎50g18%的NaOH溶液与‎50g18%的盐酸混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7‎ 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 C.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g 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物质的微粒性.‎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解:设‎50g18%的NaOH溶液与盐酸中氯化氢反应的质量 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HCl+NaOH═NaCl+H2O ‎36.5 40 58.5‎ ‎ x ‎50g×18% y 34‎ x=‎‎8.2125g ‎50g‎×18%>‎8.2125g,故反应后盐酸剩余,溶液显酸性.‎ y=‎‎13.1625g ‎【解答】解:A、‎50g18%的NaOH溶液与‎50g18%的盐酸反应后,盐酸剩余,溶液显酸性,混合溶液的pH<7.故A错.‎ B、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升高,故B错.‎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00g,故C正确.‎ D、反应后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D错.‎ 故选C.‎ ‎【点评】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由于酸和碱的溶液一般是无色,二者反应时的现象不明显,所以往往借助于一些试剂或仪器等(如酸碱指示剂、pH试纸、温度计等),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是否进行或恰好完全.‎ ‎ ‎ ‎11.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下列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CO B.CO‎2 ‎C.H2 D.O2‎ ‎【考点】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实验室选干燥剂是有要求的,不能随便选,总体原则是:酸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而碱性干燥剂不能用来干燥酸性气体.‎ ‎【解答】解:由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作干燥剂,此干燥剂属于碱性干燥剂.‎ A、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A不可选;‎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B可选;‎ C、氢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C不可选;‎ D、氧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用氢氧化钠来干燥,故D不可选.‎ 故选B.‎ 34‎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所干燥的物质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 ‎ ‎ ‎12.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二氧化碳、稀硫酸反应,不能和氧化铁反应,氢氧化锂能和稀盐酸、二氧化碳、稀硫酸反应,不能和氧化铁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锂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 B、氢氧化锂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锂和水;‎ C、氢氧化锂属于碱,不能和氧化铁反应;‎ D、氢氧化锂能和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故选:C.‎ ‎【点评】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能和碱反应等.‎ ‎ ‎ ‎13.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会导致温室效应 C.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增多 D.臭氧层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 B、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D、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 ‎【解答】解:A、在冰箱中使用含氟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正确;‎ 34‎ B、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正确;‎ C、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故正确;‎ D、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臭氧层破坏不是主要原因,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联系生活考查了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方面的知识,警示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生活中提高“节能、环保”的意识,保护我们的地球.‎ ‎ ‎ ‎14.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把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区分开来,该试剂是(  )‎ A.二氧化碳 B.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碱,但是阳离子不同,盐酸是酸进行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进行分析;‎ B、根据石蕊遇碱显蓝色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三种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钡和三者不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无现象,二氧化碳不会与盐酸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石蕊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中都显蓝色,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不反应,和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氯化钡和三种物质都不反应,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 ‎ ‎15.下列各组溶液中,在混合时酸都是过量的,反应完全后,无沉淀生成的是(  )‎ A.Ca(OH)2、Na2CO3、HCl B.AgNO3、FeCl3、HNO3‎ C.BaCl2、K2CO3、H2SO4 D.BaCl2、KOH、HNO3‎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34‎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物之间的反应进行分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硝酸银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钾能与氢氧化钡不反应.‎ ‎【解答】解:A、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无沉淀存在,故A正确;‎ B、硝酸银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B错误;‎ C、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错误;‎ D、三物质反应时均不会出现沉淀,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及酸碱盐的溶解性进行,要求同学们熟记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以便灵活应用.‎ ‎ ‎ ‎16.某厂拟选用下列物质处理含硫酸的废水.现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应选择(  ) ‎ 物 质 NaCl CaCO3‎ Ca(OH)2‎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2‎ ‎1.8‎ ‎2.0‎ ‎11.5‎ A.NaCl B.CaCO‎3 ‎C.Ca(OH)2 D.NaOH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花最少的钱中和等量的废水,需选用碱类物质来进行处理,通过计算求得所需物质的质量及花费.‎ ‎【解答】解:要中和含硫酸的废水,选用的物质为碱类物质,故AB不符合题意,只需比较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花费即可.‎ Ca(OH)2+H2SO4=CaSO4+2H2O ‎74 98‎ 处理‎98Kg硫酸需要氢氧化钙的花费为:2.0元/Kg×‎74Kg=148元,‎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处理‎98Kg硫酸需要氢氧化钠的花费为:11.5元/Kg×‎80Kg=920元,‎ 比较可以发现,氢氧化钙的花费少.‎ 3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 ‎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pH=3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 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C.‎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D.‎ 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加稀盐酸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PH升高,越来越接近7.当溶液饱和时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答】解: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时,溶液的PH应该升高.故选项错误;‎ 34‎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固体,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故选项错误;‎ C、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应该减少.故选项错误;‎ D、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当加入稀盐酸时,只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 ‎ ‎18.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 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34‎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达到最大量.‎ ‎【解答】解: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氧气的放出,故此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后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故此选项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变化过程与图象结合题的考查,对反应过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图象走势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好题.‎ ‎ ‎ ‎19.下列物质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H2SO4 HCl B.CO2Na2CO3‎ C.Cu(OH)2 NaOH D.NaNO3Ba(NO3)2‎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常规题型.‎ ‎【分析】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解答】解:A、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能实现转化,故A正确;‎ B、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能实现转化,故B正确;‎ C、氢氧化铜难溶于水,所以不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不能实现转化,故C错误;‎ D、碳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碳酸钡不能与硝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钡,不能实现转化,故D错误.‎ 34‎ 故选:A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 ‎ ‎20.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AgNO3、K2SO4 B.KOH、NaNO3、H2SO4‎ C.Ba(OH)2、NaCl、CuSO4 D.KNO3、MgCl2、ZnSO4‎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选项中物质分属于酸、碱、盐类物质,酸、碱、盐类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物质间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即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的物质因可以发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解答】解:A、氯化钠与硝酸银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氢氧化钾和硫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和硫酸铜能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两种沉淀,因此该组物质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KNO3、MgCl2、ZnSO4三种物质之间即不能形成沉淀也不能形成水和气体,因此该组物质可以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H+不能与OH﹣、CO32﹣共存,OH﹣不能与Cu2+等大多数金属离子共存,Ag+不能与Cl﹣共存,Ba2+不能与SO42﹣、CO32﹣共存.‎ ‎ ‎ ‎21.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Fe3+、Na+、OH﹣ B.K+、SO42﹣、Cu2+、NO3﹣‎ C.Cl﹣、K+、SO42﹣、Na+ D.Ca2+、Cl﹣、CO32﹣、Na+‎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在pH=2的无色溶液中有大量的H+,并根据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来判断离子能大量共存的问题,还要注意无色这一信息,如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 ‎【解答】解:A、Fe3+、OH﹣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H+和OH﹣‎ 34‎ 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可以共存,但Cu2+在水溶液中为蓝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且都是无色的,符合题意,故C正确;‎ D、在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因为H+和CO32﹣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学生应注意习题中的隐含信息,充分利用信息并结合复分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答此类习题.‎ ‎ ‎ ‎22.下列各组物质能按照关系图(→表示反应一步完成)相互转化的是(  )‎ A B C D X NaOH Ca(OH)2‎ Fe2O3‎ Cu Y NaNO3‎ CaCl2‎ Fe CuO Z Na2SO4‎ CaCO3‎ FeCl2‎ Cu(OH)2‎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抓住物质间反应的规律,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碳完全燃烧是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 ‎【解答】解:A、由于硝酸钠既是硝酸盐,又是钠盐,不可能会生成沉淀,因此硝酸钠不能得到硫酸钠,故 A错误;‎ B、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能实现如图转化.故B正确;‎ C、Fe2O3中的铁为+3价,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不产生FeCl2;故不能实现,此项错误;‎ D、铜不能一步变成氢氧化铜,不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错误.‎ 故选B.‎ 34‎ ‎【点评】主要考查了物质间的反应的规律,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之间能否找一个反应发生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 ‎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23.写出相对应的化学式填空:‎ ‎(1)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 O2 ‎ ‎(2)可作火箭燃料的是 H2 ‎ ‎(3)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a(OH)2 ‎ ‎(4)用作制冷剂的是 CO2 ‎ ‎(5)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HCl ‎ ‎(6)最常用的溶剂 H2O ‎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H2O ‎ ‎(8)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 ‎(9)气体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CO2 ‎ ‎(10)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是 CH3COOH .‎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供急救病人呼吸的是氧气;故填:O2;‎ ‎(2)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可作火箭燃料;故填:H2;‎ ‎(3)氢氧化钙是一种碱,可用于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4)干冰易升华,可用作制冷剂;故填:CO2;‎ ‎(5)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所以稀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填:HCl;‎ ‎(6)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故填:H2O;‎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故填:H2O;‎ ‎(8)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CaCO3;‎ ‎(9)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干冰易升华吸热,可作温室肥料、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二氧化碳;故填:CO2;‎ ‎(10)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通常的食醋中含有约3%﹣5%的是醋酸;故填:CH3COOH.‎ 3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24.NaOH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吸收 水 而潮解,所以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干燥 剂,这种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因吸收 二氧化碳 而变质,这种变化属于 化学变化 .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因此NaOH固体必须 密封 保存.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密闭、振荡,可以看到 矿泉水瓶变瘪 ,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稀盐酸 ,如果已经变质,加入试剂时发生的现象是 有气泡冒出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CO2↑+H2O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进行解答.‎ ‎【解答】解:NaOH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吸收水而潮解,所以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因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因此NaOH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它的水溶液倒入充满CO2气体的矿泉水瓶中,二氧化碳被吸收,所以密闭、振荡,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为了检验其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如果已经变质,加入试剂时发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CO2↑+H2O.‎ 故答案为:水;干燥;物理变化;二氧化碳;化学变化;CO2+2NaOH=Na2CO3+H2O;密封;矿泉水瓶变瘪;稀盐酸;有气泡冒出;2HCl+Na2CO3=2NaCl+CO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 ‎ ‎25.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和“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等,在它们的水溶液里由于存在有相同的 H+ 离子(填符号),因此,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等(写二条即可).‎ ‎(2)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氢氧化钠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H2(O2) ‎ 等气体,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 34‎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可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Ca(OH)2=CaSO4+2H2O .‎ ‎(4)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为了灾区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卫生防疫部门要经常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获得可靠的科学依据.若现有一瓶水样,要获取它的酸碱度,应如何操作: 取待测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气体的干燥(除水);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 ‎【分析】理解酸的化学性质,知道能够和酸发生反应的常见物质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解答】解:(1)由于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从而使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能够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故答案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等 ‎(2)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故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只能干燥不能和它发生反应的物质,故答案为:H2、O2,‎ CaO+H2O=Ca(OH)2‎ ‎(3)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答案为:H2SO4+Ca(OH)2=CaSO4+2H2O ‎(5)取待测水样,滴到pH试纸上,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点评】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 ‎ ‎26.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测定某NaOH溶液的pH,pH 大于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 ‎③上述两个方案在设计思想上的相同点是 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 34‎ ‎④为了进一步获取稀H2SO4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依据中和反应是 放热 (选填“放热”、“吸热”或“无热量变化”)的反应,采用同温下的稀H2SO4与NaOH溶液进行实验,整个实验中至少需要测定溶液温度 三 次.‎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大于7,硫酸呈酸性,其PH小于7,所以本题答案为:大于,稀H2SO4;‎ ‎(2)由图示可以看出,此实验为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酚酞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所以本题答案为: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3)无论是测溶液的PH,还是酚酞颜色的变化,都与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有关,所以本题答案为: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进行确定,反应前测起始温度,反应中测温度是否升高,加入过量的硫酸再测溶液的温度是否降低,所以本题答案为:放热,三.‎ 答案:‎ ‎(1)大于;稀H2SO4;‎ ‎(2)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H2SO4=Na2SO4+2H2O;‎ ‎(3)混合前后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4)放热;三.‎ ‎【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 ‎ ‎27.有A,B,C三种物质,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在溶液中,三者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A+B→钠盐+水+二氧化碳 ‎②A+C→盐↓+碱 ‎③B+C→盐↓+水 ‎(1)反应②生成的盐溶于稀硝酸,反应 Ba(OH)2+Na2CO3=BaCO3↓+2NaOH ‎ 34‎ ‎(2)③生成的盐不溶于稀硝酸,则A,B,C三种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碳酸钠 、 硫酸 、 氢氧化钡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①A+B→钠盐+水+二氧化碳,说明A、B的反应为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②A+C→盐↓+碱,说明A、与C的反应为盐与碱的反应,故可以确定A为碳酸盐,C为碱,B为酸.‎ ‎【解答】解:分析所给的三个反应,由①A+B→钠盐+水+二氧化碳,说明此反应为碳酸盐遇酸的反应,生成了钠盐,说明为碳酸钠,由②A+C→盐↓+碱可知此反应为可溶性碱与盐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结合①确定A为碳酸钠,C为碱,B为酸,又根据③B+C→盐↓+水,且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该沉淀为硫酸钡,故对应的酸B为硫酸,碱C为氢氧化钡,所以答案为: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钡.‎ 故答案为:‎ ‎(1)Ba(OH)2+Na2CO3=BaCO3↓+2NaOH;(2)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钡.‎ ‎【点评】完成此类物质推断题,要在仔细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验证,逐步缩小范围,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 ‎ ‎ ‎28.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可表示铁、稀硫酸、烧碱溶液、硫酸铜溶液间的反应关系,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其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 ;‎ ‎(2)B处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或中和反应) ;‎ ‎(3)D处产生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34‎ ‎【分析】根据图象可以知道物质之间的反应,铁与硫酸铜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解答】解:(1)铁与硫酸铜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本题答案为: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复分解反应(或中和反应);‎ ‎(3)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本题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熟记有关反应的实验现象.‎ ‎ ‎ ‎29.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 2Cu+O22CuO ;② H2+CuOCu+H2O ;③ CuO+H2SO4=CuSO4+H2O ;④ CuSO4+2NaOH=Cu(OH)2↓+Na2SO4 ;⑤ Cu(OH)2+2HCl=CuCl2+2H2O .‎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①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②氢气具有还原性,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合理即可).‎ ‎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④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合理即可).‎ ‎⑤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2HCl=CuCl2+2H2O.‎ 故答案为:①2Cu+O22CuO;②H2+CuOCu+H2O(合理即可);③CuO+H2SO4=CuSO4+H2O;④CuSO4+2NaOH=Cu(OH)2↓+Na2SO4(合理即可);⑤Cu(OH)2+2HCl=CuCl2+2H2O 3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 ‎30.写出由石灰石、碳酸钠和水做原料制备氢氧化钠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所提供原料石灰石可分解得氧化钙,而氧化钙可与水化合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解答】解:物质制备可采用逆推法或由原料正向推断,氢氧化钠制备可采用氧化钠与水反应或钠盐与碱反应,题中有碳酸钠,故可选碳酸钠与某碱反应,而又石灰石可制得氢氧化钙,故答案为:‎ ‎①CaCO3CaO+CO2↑‎ ‎②CaO+H2O=Ca(OH)2‎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所给原料一步步分析得出方案.‎ ‎ ‎ ‎31.用石灰石、水、盐酸、纯碱、氧化铜五种物质来制取NaOH,Cu(OH)2,写出制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产物可利用)‎ ‎(1)制NaOH  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 ‎(2)制Cu(OH)2 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 .‎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制取碱应该利用碱+盐→新碱+新盐这个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想制取氢氧化钠应该用一种可溶性的钠盐和一种可溶性的碱反应,而制取氢氧化铜应该用一种可溶性的铜盐和一种可溶性的碱反应,因此首先制取有关的可溶性的碱和可溶性的铜盐.‎ ‎【解答】解:(1)由于想制得氢氧化钠,原料中已经有了可溶性的钠盐碳酸钠,还需一种可溶性的碱,在这儿可以利用石灰石高温煅烧制得氧化钙,然后再把氧化钙溶于水就可得到氢氧化钙.‎ 故答案为:CaCO3CaO+CO2↑;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 ‎(2)由于在(1)中已经制取了氢氧化钠,因此若想得到氢氧化铜,只需制取一种可溶性的铜盐,可利用氧化铜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铜,故答案为: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 34‎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酸、碱、盐和氧化物之间的反应规律,培养学生认识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 ‎ ‎32.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 气泡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图表,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首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然后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解答】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然后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盐酸的加入,BC段溶液质量增加较慢,说明此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点后,质量稳步上升,说明C点处时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气泡,NaCl.‎ ‎【点评】此题考查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当溶液中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时,要注意反应的顺序.‎ ‎ ‎ ‎33.框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叫属于盐的是B、C、M、N,属于氧化物的是F、G;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C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一;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问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略去.‎ ‎(1)C物质是由 离子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A与镁条反应能 放出 (选填“放出”、“吸收”) 热量.‎ 34‎ ‎(3)写出D的俗名: 熟石灰或消石灰 ;写出化学式:B NaHCO3 N Na2CO3 ‎ ‎(4)写出G→M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考点】酸碱盐的应用.‎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由所给信息首先确定A是HCl,C是NaCl,D是Ca(OH)2,然后在找其他突破口,B能和HCl反应,也能转化成NaCl,同时B是一种盐,那么B就是一种含碳酸根离子的钠盐,含碳酸根离子的钠盐包括NaHCO3和Na2CO3,B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那么B就是NaHCO3,因为NaHCO3受热后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氧化物.因为M和N都是盐,水不能直接生成盐,所以G应该是CO2,那么MN应该是碳酸盐,N能转换成NaCl,N就是Na2CO3,M能由N转化而成,又能和HCl反应,M应该是CaCO3,推出这些后,上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答】解:(1)因为C物质是家庭中重要的调味品之﹣,并且是一种盐,故为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离子 ‎(2)因为胃液中含有适量的A,可帮助消化,所以A是盐酸,金属和酸反应要放出热量,答案为:放出 ‎(3)因为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所以D是Ca(OH)2,其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通过推断,B能和HCl反应,也能转化成NaCl,同时B是一种盐,还能生成两种氧化物,那么B就是NaHCO3,因为M和N都是盐,水不能直接生成盐,所以G应该是CO2,那么MN应该是碳酸盐,N能转换成NaCl,N就是Na2CO3,M能由N转化而成,又能和HCl反应,M应该是CaCO3.答案:熟石灰或消石灰 NaHCO3 Na2CO3‎ ‎(4)由(3)中推断可知G是CO2,M是CaCO3↓,故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突破口是确定B物质是什么,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熟悉重要物质的性质,它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 ‎ 34‎ ‎34.小明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明一起分析由氯化钙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含量.现取‎13.4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96.6g水中,向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记录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技术员提示小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求: ‎(1)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是 ‎100 ‎g.‎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学科交叉型;压轴实验题;利用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1)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曲线,加入‎100g碳酸钠溶液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样品质量与氯化钙质量差即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 ‎(3)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其中溶质氯化钠质量为样品中氯化钠与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和,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使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生成沉淀的质量曲线,当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 故答案为:100;‎ ‎(2)(3)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117 x‎10g y 34‎ ‎,‎ ‎ x=‎11.1g,y=‎11.7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13.4g﹣‎11.1g=‎2.3g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7% 答: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是‎2.3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 ‎【点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所取‎13.4g固体样品+溶解所用的‎96.6g水+消耗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100g﹣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10g.‎ 34‎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