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高考生物总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选择题 ‎                 ‎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3)‎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蟾蜍和蛇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①猫头鹰可以捕食蛇、鼠、鸟;②草可被鼠、鸟、昆虫所食;③蟾蜍和鸟都能吃昆虫;④蛇能吃蟾蜍和鼠。则此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数量有(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3.如下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组成 ‎4.(2016年江苏丹阳模拟)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 ‎ B.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 C.该图未体现的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 ‎ ‎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6.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食草虫数量的变化是(  )‎ A.增加 B.减少 ‎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7.下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 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 ‎8.下图曲线表示了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群甲是自养生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 ‎ B.乙在第5~7 年之间数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丙大幅度增加和甲大幅度减少 C.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入射到生产者的太阳能总量 ‎9.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10.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层食物网简图。苔类、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 ‎ ‎ 图1         图2‎ ‎(1)图1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______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______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包含了________条食物链,鹰处于第____________营养级。‎ ‎(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减少,若长期如此,草原将退化。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 ‎(3)假设放养牲畜的食物90%来自牲畜喜食的牧草,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人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牲畜喜食牧草的能量为________kJ。‎ ‎(4)轻度放牧不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能力。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这种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草原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一段时间后,该地区又逐渐恢复为贝加尔针茅草原。从群落变化的角度看,这一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选择题 ‎                 ‎ ‎1.(2016年潍坊一模)下面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2014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3.(2016年东北四校联考)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与兔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B.若去除鼬,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增加 C.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增强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5条食物链传递给鹰 ‎4.(2016年淮北一模)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能量数值 ‎(kJ·m-2·a-1)‎ 摄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产量(P)‎ 收割蚁(植食)‎ ‎34.50‎ ‎31.00‎ ‎30.90‎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盐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黄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 ‎5.(2016年甘肃一模)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可能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 B.幼鱼和成鱼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光能 ‎ ‎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4)‎ ‎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 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 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可用③表示 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7.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5)‎ A.①代表生产者,⑤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8.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 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加、F减少 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 D.A→C过程中碳的流动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9.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含在④途径中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10.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导学号 57130206)‎ A.B2=A×(10%~20%) B.A=F+B1+C1+D1+E1‎ C.A-(B1+B3)=C1+C2+C3 D.C3=B2×(80%~90%)‎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湖北武汉四模)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的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 ‎ ‎12.(2016年昆明二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生态最敏感的地区。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物种之一,下图是与高原鼠兔有关的部分食物网。‎ 请分析回答:‎ ‎(1)为调查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研究者在1公顷的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0只;第二次捕获500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0只,则该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上述调查方法称为______。‎ ‎(2)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鹰要增加‎1 k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草______kg。‎ ‎(3)自然保护区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__________,其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使用药物毒杀高原鼠兔,一段时间后高原鼠兔数量反而会暴发性增长,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5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选择题 ‎1.(2016年潍坊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2016年邯郸摸底)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2016年泰安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57130207)‎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4.(2016年甘肃一模)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 ‎5.(2016年福州二模)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208)‎ 图1         图2‎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6.(2016年新乡一模)为了控制甘蔗害虫,有人将蔗蟾带入澳大利亚。由于蔗蟾的皮肤会产生毒素,起初袋鼬等蔗蟾的捕食者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但现在,袋鼬学会了只吃蔗蟾的幼仔而不吃毒性更强的成体。蔗蟾和袋鼬之间肯定不存在(  )‎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信息传递  D.共同进化 ‎7.(2016年山东临沂一模)下列对生态学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 B.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 C.雄鸟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 D.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系统功能增强,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 ‎ ‎8.在辽宁西部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单一种植的是樟子松。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  )‎ 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很差 B.松毛虫是专一性地侵害樟子松的昆虫 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树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 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9.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某山坡上生长着一种灌木,这种灌木释放出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被雨淋溶到土壤中去,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草本植物的生长。当火灾烧尽了此类灌木,其他草本植物便乘机生长繁盛,直到灌木再次出现时,这种化学抑制作用又再次出现。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灌木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灌木释放的化学物质调节的是种内关系 C.灌木与它抑制的草本植物之间是竞争关系 D.农业生产上可利用信息传递控制有害动物 ‎10.下列调节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作用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降低 B.大量猎杀草原食肉动物,导致食草动物的数量先升后降 C.哺乳期的妇女的泌乳过程 D.湖泊受污染后鱼类数量减少,鱼体死亡腐烂进一步加重污染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 ‎(1)修复后的水体由原来的浑水态变为清水态,主要原因是沉水植物大量吸收了水体中含________等元素的无机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大爆发。3~8月份,浮游藻类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修复工程引入的生物均以当地生物为主,且引入的种类和数量经过了实验论证,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原理。利用某些沉水植物分泌的物质杀死藻类或抑制其生长进行生物修复,与用化学药物杀死藻类进行化学修复相比,前者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硫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昆虫时为消费者。‎ ‎2.C 解析: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鸟→猫头鹰;草→昆虫→鸟→猫头鹰;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共5条。‎ ‎3.B 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4.C 解析:生态系统成分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该图未体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5.D 解析: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6.A 解析:在该食物网中,由于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和蛇的食物来源短缺,从而使其数量减少。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原先占有的一个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就会导致食草虫的天敌(相思鸟)数量减少,进而使食草虫的数量增加。‎ ‎7.C 解析:图中应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可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8.B 解析:食物链表示为甲→乙→丙;乙、丙都为消费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9.C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除大型植物外,还有自养型鞭毛虫;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共4个营养级。‎ ‎10.A 解析: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11.(1)7 I、D、A A和D ‎(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 ‎(3)C 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解析:(1)图中从白杨树开始的食物链有5条,从苔类开始的食物链有2条。初级消费者为B、C、G、E、F,以它们为食物的I、D、A则是次级消费者。A以D为食物,两者又都以C、G为食物,故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2)E是A的食物,但A还可以C、D、G、F为食物,所以E大量减少,对A的数量无明显影响。(3)从图2可知,物种A的食物中C占的比例最大,故若除去全部的A,则C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而成为优势种。因苔类、C、G、I都是生活在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故当C的数量明显增多,则苔类的数量减少,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12.(1)12 三、四 ‎(2)竞争 牲畜喜食的牧草 样方法 ‎(3)9000‎ ‎(4)自我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简单 ‎(5)群落的演替(次生演替)‎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C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呼吸消耗量)+200(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875(分解者分解量)=1 250 kJ;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100%=15%;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并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2.D 解析: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是由于大量有机污物排到江湖中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为物质循环的再生利用,说明物质循环反复性,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A错误。生态系统的能源主要为太阳能,也可源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化能自养型生物,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为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性,因此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根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确。‎ ‎3.D 解析:兔和人有共同的食物来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同时人捕食兔,二者还存在捕食关系;鼬和鹰都捕食兔和鼠,若鼬减少时,鹰缺乏竞争者,环境容纳量会增大,鹰数量会增多;大量捕杀鼬时,鼠的数量会增多,种内斗争会增强;图中植物到鹰的食物链有4条。‎ ‎4.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呼吸量为30.90,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0.10,0.10÷31.00×100%≈0.32%;盐沼蝗的摄入量为3.71,同化量为1.37,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占盐沼蝗摄入量=2.34÷3.71×100%≈63%,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此用于生长的能量就很少;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食性有关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 ‎5.C 解析:该种成鱼及其幼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6.A 解析:④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可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呼吸越旺盛,释放的CO2量越多,即②越大;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大于③表示的呼吸量;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因为还有一部分能量储存在生物体内。‎ ‎7.C 解析: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⑤、⑥、⑦分别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元素在①、②、③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的形式传递;图中的食物链为①→②,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8.C 解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图中的食物链是A→D→E→F,如果E的数量大量减少,则它的食物来源D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增加,而它的天敌F的数量在短期内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B属于分解者,而不是消费者。C为大气中的CO2库,碳在A与C之间是以CO2的形式流动,而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9.A 解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所以⑥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故A错误。‎ ‎10.D 解析:由于B2=C1+C2+C3,C2=B2×(10%~20%),所以C3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