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南通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开学考试语文教师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历代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________。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________,记录了岁月的________,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A.异曲同工  神采  斗转星移 B.殊途同归 神韵 斗转星移 C.异曲同工 神韵 沧海桑田 D.殊途同归 神采 沧海桑田 答案 B 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神韵:精神韵致(多用于艺术作品)。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很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字恐惧症”最可怕的危害在于它可能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甚至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 B.穿过时空隧道,我仿佛看到了文昌阁里众人膜拜、香火缭绕的场景,仿佛听到了莘莘学子“之乎者也”的读书声,仿佛体会到了举人们金榜题名的喜悦。‎ C.京广高铁已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最快不到8小时,比目前京广铁路上最快的普速客车时间缩短了一倍多。‎ D.我国的慈善事业刚起步,注重筹募善款是可以理解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当致力于慈善文化和慈善氛围的营造,不能仅仅盯着数额。‎ B (A.语序不当。“使语言的教学行为完全丧失其教育学上的意义”与“阻断有效阅读供给主体精神滋养的途径”应互换位置。C.不合逻辑。表降低、减少时不能用倍数,应将“一倍”改为“一半”。D.搭配不当。“慈善文化”与“营造”不能搭配,可在“慈善文化”后加“的培育”。)‎ ‎3.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  )‎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B A、C、D三项中的“月”“明月”“幽竹”均被拟人化。‎ ‎4.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D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①束发:系结头发。古代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十五岁。②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③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④知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以“知命”代称五十岁。⑤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不惑”代称四十岁。‎ ‎5.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A (此语段主要信息为“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却意外地找到答案”,而A项强调一味地求索,正好与题目要求吻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送 穷 文 韩 愈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 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粮,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唯子是从,不变于初。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粮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各有主张,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擿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子迁南荒,热烁湿蒸     迁:贬谪 B. 鼻嗅臭香,糗粮可捐 捐:献出 C. 影与行殊,面丑心妍 妍:美丽 D. 唯乖于时,乃于天通 乖:违背 B (捐:抛弃,舍弃)‎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B. 疑有而无,久乃可明 唯乖于时,乃与天通 C. 单独一身,谁为朋俦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D.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D (副词/代词)‎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4分)‎ 你没有滞留在这里的怨尤,我有资助你们出行的恩惠,你们有出行的意思吗?(4分) ‎ ‎(2)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4分)‎ 虽然遭到您的斥责驱逐,我们还是不忍心与您疏远,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话不可靠,请到《诗经》《尚书》中去寻找答案。(4分) ‎ ‎9. 作者一本正经地虚构主人摆设东西祈祷“穷鬼”离开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心志?请加以概括。‎ ‎(4分) ‎ ‎① 发泄内心因历经坎坷长期困厄而产生的郁闷。② 表达即使身处困境也会坚持自己志节。③ 讽刺社会上的蝇营狗苟之辈。(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参考译文】‎ 元和六年正月的最后一天,主人让名叫星的奴仆用柳条编成车,用草扎成船,载着干粮,套好牛轭,拉起船帆,向穷鬼拜了三下,祷告说:“听说你们即将远行,我不敢问你们去哪里,私自备好了车和船,装好了干粮,今天刚好是良辰吉日,有利于出走到各地,请你们吃了这碗饭,喝了这口汤,带上朋友,离开故主,寻找新主人。你们无滞留在这里的怨尤,我有资助你们出行的恩惠。你们有出行的意思吗?”‎ 我屏住呼吸,偷听情况,仿佛听到了声音,过了很久才听清楚,好像有人在说:“我跟你住在一起,有四十几年了。你还是幼儿的时候,我没当你无知。你学习、耕作、求官显名我都听你的,始终没改变我的初衷。你被贬到阳山,那里天气湿热,热浪灼人,我不是他们的乡亲,众鬼都欺负我。你在太学四年,早晚用菜和盐下饭,只有我守护你,别人都嫌弃你。从开始到现在,从没有背叛过你。你是从哪里听说我要离开?一定是你听信谗言,和我产生了隔膜。我是鬼不是人,哪里用得着车船?我只是闻食物的气味,干粮可以丢弃。我单独一人,谁是我的朋友?如果你全都知道了,能算得尽吗?你能详尽说出来,就可以称得上是圣智的人。情况露出后,我们哪里敢不避开吗?”‎ 主人回答说:“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吗?你的同伙,你们各有自己的主张。凡是让我面目可憎、语言乏味的,都是你们的意思。你们中的一个叫‘智穷’:坚强正直,刚正不阿,痛恨圆滑,喜欢正直,以奸诈为羞,不忍伤害别人;另一个叫‘学穷’:轻视术数和名物的学问,揭示深远微妙的道理,吸取各家学说的精华,把握事物的本质;还有一个叫‘文穷’:不专用一种写作技巧,因此,文章古怪雄奇,不能在当时施行,只能用来娱乐自己;再有一个叫‘命穷’:影子与体形不同,外貌丑陋而心地善良,利益让众人先得,而责任自己先挑;再一个叫‘交穷’:抚摸肌肤,敲打骨头,说出心里话,踮起脚跟等待,别人却把我当作冤仇。这五鬼都是我的祸患,让我挨饿、受冻,使人们给我编造谣言和诽谤的话,能使我沉迷不觉,人们却不能中断我与你们的联系。我早上后悔自己的行为,晚上已经恢复老样子。你们像不知廉耻的苍蝇和狗,驱走了又回来。”‎ 话还没说完,五鬼便互相瞪眼吐舌,跃起来扑倒,击掌跺脚,大笑相望。慢慢地对主人说:“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和所做的一切,驱赶我们走,你这是在小的方面聪明,大的方面痴傻。人生一世,能活多久?我树立你的清名,让你流芳百世。小人和君子,他们的追求是不同的。只有与时俗相违背了,才能与上天相通。天下了解你的情况的,谁能超过我们?虽然遭到您的斥责驱逐,我们还是不忍心与您疏远。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话不可靠,那就请到《诗经》《尚书》中去寻找答案。”‎ 主人于是垂头丧气,拱手拜谢,烧掉车船,招请穷鬼上座。‎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0题。‎ 惜 余 春 贺 铸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西曛:斜阳。‎ ‎(1) 从全词看,词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由惜春(1分)到思归(1分)再到怀人(1分)‎ ‎(2) 后人评价“春归不解招游子”有“无理之趣”,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春归”本是自然现象,(1分)词人埋怨春弃己而独归是“无理”的,(1分)但无理却有趣,借此把游子思归之情表达得委婉、深挚。(2分)‎ ‎(3)简要赏析“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这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比喻、借代、夸张等修辞手法,以“鸳鸯”喻夫妻(或有情人),以“江南、渭北”代指夫妻(或有情人)各自所在的地方,以“白头”“三千里”突出分别时间之长、相隔距离之远。意味深远,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艺术感染力。(想象、化虚为实、以景结情等皆可,言之成理亦可赋分。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分析2分)‎ 词作鉴赏编辑 游子天涯,惜春恨别,原本是诗词中写得熟滥的题材,但贺铸此作语意精警,字句凝练,仍不乏新鲜之感。‎ 起三句,缴足题面中“余春”二字,爱惜之情,亦于言外发之。枝头繁花,乃春天之象征,而“急雨”摧花,扫尽春艳,故言“收春”。“收”字极炼,一如天公与人作对,不肯让春色长驻人间,稍加炫示,便遣“急雨”追还。“急雨”之来,“斜风”与俱。雨添池波,风遏逝水,故池水溶溶,新波“涨绿”。加以落英缤纷,漂流水上,泛泛“浮红”,点缀碧澜。而群鱼嬉戏于涨池之中,你争我夺,唼喋花瓣,掀动一圈圈波纹。意境幽美。“浮红涨绿鱼文起”七字是极经意之笔,非深情留恋“余春”之人不能如此细腻地观察“余春”景物并传神地将它写出,盖一旦浮红尽沉池底,那可真正是“枝中水上春并归”(梁简文帝《江南曲》),欲“惜”无从了。词人眼中笔下的“鱼文”也透漏了他感情深处的涟漪。以下二句,潜藏于景语之中的惜春情绪急转为游宦天涯、不得归家的苦恨。唐陈子良《春晚看群公朝还人为八韵》诗:“游子惜暮春。”词人日“年年游子惜余春”,加“年年”二字,给出惜春情怀的时间持续度,语气即显得更为沉郁。然而其好处还不在此,须与下“春归不解招游子”一气连读,方有滋味。游子年年惜春,可谓专情于春矣,而春天归去时却想不到招呼老朋友一块儿走,实在是不够交情。此意当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翻出,一以可与春天偕归为喜,一因春天弃己独归而恨,皆匪夷所思,妙不可言。若究其实,则不过是词人“贫迫于养”(宋程俱《贺公墓志铭》),离家外宦,任期未满,不得便还而已。但这话直说出来,就不成其为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年年”二句的“别趣”,正当从其不可理喻处求之。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不得归家倍思家。下阕便自然过渡到写自己和妻子的离别与相思。“留恨”句记别。“城隅”即城外角,是分袂处,唐王宏《从军行》“羌歌燕筑送城隅”、王维《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城隅一分手”等句可证。“关情”句叙别后妻子来信,信末多深情关切之语。(如《莺莺传》莺莺与张生书末云“千万珍重 !春风多厉,强饭为嘉”之类。‎ ‎ )以上三句,一句一意,不断更换角度,先写离别,为二人所共;再写相思,一寄书,一倚栏,为各人所独:可谓面面俱到,错落有致。十五个字竟写出这许多内容,语言之高度浓缩,颇见锻炼之功。结二句,就直接语意而言是承上写自己倚栏时的喟叹,但两地相思,一种情愫,从章法上来看,不妨说词人的笔触又转回去兼写双方。李商隐《代赠》诗:“鸳鸯可羡头俱白。”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词人熔铸唐诗,以己意出之:“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谓夫妻二人,已垂垂老矣,却一在江南(当指江夏,即今武汉一带,贺铸四十六七岁时在那里任钱官 ),一在渭北(长安在渭水北,这里以汉唐故都借指北宋东京 ),关山千里,天各一方。二句只说离人年龄之大、分别距离之远,此外不置一辞,词意戛然而止,但余味不尽。试想,少年夫妻,来日方长,一旦分携,犹自不堪;而人濒老境,去日苦多,百年光阴,所剩无几,亦如“余春”,弥足珍惜,此时阔别,心情自是十分沉痛。再想,江南渭北三千里,一去谁知几时还,城隅留恨,可见那恨该有多重。千山万水,音问难通,一封家信,纸尾关情,可见那情该有多深。“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夕阳楼上,游子的乡思难以排遣。细细咀嚼,便知下阕前三句的厚度,全靠末两句在衬托,至于这结尾本身的重拙,下语镇纸,那就更不待言了。‎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恰到好处,蕴味无穷。‎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2) 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 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 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6)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 (1) 其叶沃若 (2) 而御六气之辩 (3) 扪参历井仰胁息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则素湍绿潭 (6) 云归而岩穴暝 (7) 歌窈窕之章 (8) 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 ~15题。‎ 大师的由来 ‎[法]莫洛亚 画家杜什正在收尾,就要画完那张药罐里插着花枝的静物写生。这时,小说家葛雷兹走进画室,看他朋友这么画了几分钟,大声嚷道:“不行!”‎ 那一位惊愕之下,抬起头来,停下不画了。‎ ‎“不行!”葛雷兹又嚷道,“不行!这样画法,永无出头之日,你有技巧,有才能,为人正派。可是你的画风平淡无奇,老兄。这样轰不开,打不响。一个画展五千幅画,把观众看得迷迷忽忽,凭什么可以让他们流连在阁下的大作之前……不行的,杜什,这样永远成不了名。”‎ ‎“为什么?”正直的杜什叹了口气,“我看到什么画什么,只管把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 ‎“话是不错的,可怜的朋友。你已有家室之累,老兄,一个老婆加三个孩子,他们每人每天要三千卡路里热量。而作品比买主多,蠢货比行家多。你想想,怎样才能出人头地?”‎ ‎“靠苦功,靠真诚。”‎ ‎“咱们说正经的。那些蠢货,想要刺激他们一下,杜什,非得干些异乎寻常的事。宣布你要到北极去作画啦,开创一个画派啦,诸如此类。把体现、冲动、抽象画等术语,一股脑儿搅在一起,炮制几篇宣言。否认存在什么动态或静态,圆形或方形。发明只用红黄两色作画,或者抛出什么圆锥形绘画,四度空间绘画,等等……”‎ 这时,飘来一缕奇妙幽微的清香,宣告高司涅夫斯卡夫人的到来。这是一位美艳的波兰女子。她订有几份名贵的杂志,这些刊物都不惜工本精印三岁孩童的杰作,就是找不到老实人杜什的大名。她坐下瞅了一眼画布,顺便摇晃了一下金黄色的秀发,那么娇嗔的一笑:“昨天,我看了个展览,”她的嗓音珠圆玉润,柔婉娇媚,“那是关于全盛时期的黑人艺术。噢!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 画家送上一张自己颇感得意的肖像画,请她鉴赏。‎ ‎“蛮好。”她用唇尖轻轻吐出两字。之后,她失望的,婉转的,娇媚的,留下一缕清香,走了。‎ 杜什抄起调色板,朝屋角扔去,颓然坐倒在沙发上:“我宁可去当保险公司跑街。画画这一行,最最要不得。帮闲们只知瞎捧,走红的全是画匠。那些搞批评的,不看重大师,一味提倡怪诞。我领教够了,不干了!”‎ 葛雷兹听毕,点上一支烟,想了半天。临了,说道:“你能不能这样做,向大家郑重其事的宣布,这十年来,你一直着意于革新画法?”‎ ‎“敝人我?”‎ ‎“你听着……我写两篇文章,登在显著地位,告诉知识界的俊彦名流,说你开创了一个意识分解画派。在你之前,所有肖像画家,都致力于研究人物的面部表情。这真是愚不可及!才不是那么一回事。真正能体现一个人的,是他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念。因此,画一位上校,就应以天蓝和金黄两色作底,打上五道粗杠(法国上校军衔的标志),这个角上画匹马,那个角上画些勋绶。实业家的肖像,就用工厂的烟囱,攥紧的拳头打在桌上来表现。杜什,就得拿这些去应市,懂吗?这种肖像分解画,一个月里你能不能替我炮制二十幅出来?”‎ 画家惨然一笑,答道:“一小时里都画得出。换了别人,大可借此发迹呢!”‎ ‎“但是,何妨一试。”‎ ‎“我不会胡说八道。”‎ ‎“那好办,老兄。有人向你请教,你就不慌不忙,点上烟斗,朝他脸上喷一口烟,来上这么一句‘难道你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也没有,”葛雷兹说,“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高明。你等着吧,到时候,咱们再来谈这桩趣事,拿他们取笑一番!”‎ 两个月后,杜什画展在胜利声中结束。美丽的高司涅夫斯卡夫人,那么柔婉娇媚,香气袭人,跟着她新进的名人,寸步不离。‎ ‎“噢,”她一再说,“何等的艺术敏感,何等的造型美,何等的表现力!哎,亲家的,你是怎么画出来的?”‎ 画家略顿一顿,点上烟斗,喷出一口浓烟,说道:“难道你,夫人,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波兰美女感动之下,微启朱唇,预许着柔媚圆满的幸福。‎ 这时,一位有名的画商,抓住画家的袖子把他拉到墙角,说道:“好家伙,真有你的!这下,可打响了。这些作品,我统包下了。我每年向你买进五十幅画……行不行?”‎ 杜什像谜一样不可捉摸,只顾抽烟,不予理会。‎ 画室里人慢慢走空。等最后一位观众离去,葛雷兹把门关上,兴冲冲的,把手往袋里一插。“哎,老兄,”他说,“你信不信,他们全给骗了?你听到穿兔皮领那小子说什么了吗?还有你那位波兰美女?那三个俊俏的少女连连说:‘崭新的!崭新的!’啊,杜什,我原以为人类的愚蠢是深不可测的,殊不知更在我预料之外!”‎ 他抑止不住狂笑起来。画家皱皱眉头,看他笑得呃呃连声,突然喝道:“蠢货!”‎ ‎ “蠢货?”小说家愤愤然了,“我刚开了一个绝妙的玩笑,自从皮克西沃之后……”‎ 画家傲然环视那二十幅肖像分解画,踌躇满志,一字一顿地说:“是的,葛雷兹,你是蠢货。这种画自有某种新意……”‎ 小说家打量着他的朋友,愣住了。‎ ‎“真高明!”他吼道,“杜什,你想想,是谁劝你改弦更张,新法作画的?”‎ 这时,杜什消消停停的,从烟斗里吸了一大口烟。‎ ‎“难道你,”他答道,“从来没看到过江流水涌吗?”‎ ‎12. 画家杜什听从建议改变画风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① 虚浮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影响。② 家庭拖累,生存的需要。③ 画家希望被赏识,希望出人头地的心理基础。④ 小说家葛雷兹的劝诱。(每点1分)‎ ‎13. 小说家葛雷兹和波兰美女高司涅夫斯卡夫人这两个人物形象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作品中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6分)‎ 小说家葛雷兹:世故圆滑,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 波兰美女:矫揉造作,虚浮不实(不懂艺术),‎ 葛雷兹是画家转变的直接的导火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波兰美女:以点带面,是当时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社会风气的典型的代表。‎ ‎(6分,人物特点2分,作用1分)‎ ‎14. 请解释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画家杜什用小说家的原话回敬小说家,运用反问、讽刺的手法,表明自己的此时的心迹,骄傲自大、自我膨胀,暗示画家性格的转变,凸显了杜什在成名之后过河拆桥、见利忘义、丧失美好本性的形象。‎ ‎15. 小说为什么以“大师的由来”为题?(6分)‎ ‎① 小说以“大师的由来”为中心,将众多人物的矛盾有机统一到一起。②小说的标题概括了通过画家杜什从无名到“大师”的诞生过程,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物性格前后反差巨大的原因。③以“大师的由来”为题,提醒读者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 正是脱离了艺术本质追新逐异华而不实的风气造就了一个所谓的“大师”。④正话反说,通过“大师”涵义的变化增添了讽刺意味。(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言之成理的说法亦可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李泽厚 ‎① 传统画中的美学趣味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由“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 ‎② 北宋前期的宫廷画院,因为极度闲暇和条件优越,把追求细节的逼真写实,发展到了顶峰。所谓“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以及论月季四时朝暮、花蕊叶不同等故事,说明这种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宫廷画院的重要审美标准。‎ ‎③ 与细节真实并行更值得重视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与上述的孔雀升高等故事同时也同样著名的,是画院用诗句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等做题目,要求画师既含蓄又准确地表达诗意。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标准。‎ ‎④ 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南宋时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艺术意境。‎ ‎⑤ 从马远、夏珪等南宋许多名家的山水小品如深堂琴趣、寒江独钓等来看,这一特色极为明显。它们大都是在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浓郁的诗情画意。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迥异。它们在对有限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情调诗意。比起北宋的意境,南宋山水画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更小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更精巧细致,抒情性更浓厚、鲜明。像被称为“马一角”的马远的山水小幅里,空间感非常突出,画面大部分是空白或远水平野,只一角有一点点画,令人看来辽阔无垠而心旷神怡。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导向更为明确的意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 ‎⑥ 这是不是“有我之境”‎ 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有了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上仍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非意气的文人画。它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 ‎(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6. 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中国画诗意追求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发展阶段。(6分)‎ ‎① 北宋前期的宫廷画院开始自觉极力提倡,诗意入画渐趋重要。② 北宋后期诗意追求成为主流。③ 南宋时诗意追求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每点2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⑤节的论证思路。(6分)‎ 首先举马远和夏珪的例子提出观点“诗意追求特色明显”;其次,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与北宋山水画对比剖析,进一步阐明这种特色;最后得出南宋山水画已发展到第二种艺术意境的结论。(每点2分,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总—分—总”不得分)‎ ‎18.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各有什么特点?(6分)‎ ‎① “无我之境”:用客观的态度,追求细节逼真写实,真实再现自然景色。② “有我之境”:有直接表露的主观情感,有确定的审美感受(或“有诗意地追求”),有明确的意念或主题。(每点3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 本题为2017上海高考作文题。‎ 据参加上海作文阅卷的专家反馈,考场作文普遍存在以下现象:‎ 一是对“预测”的理解浅近。不少考生对“预测”的理解仅停留在对“命运”的预言层面,通篇探讨“算命”“问卜”“看相”“看风水”这一类迷信活动,那些跳出“求神问卜”窠臼的考生,也只能停留在“天气预报”或“股市”的层面,“命运”“占卜”“算卦”“气象”“股市”“K线图”等词语在考生的作文卷上进进出出,兜兜转转。‎ 二是论据雷同牵强。考场作文中普遍存在论据雷同、缺乏新意的现象。‎ ‎ “二马”(马云、马化腾)、老乔(乔布斯)、“诸葛亮”是2017年考生作文的热门论据,不仅如此,从考生对论据的选择与阐述看,很大一部分论据较为牵强,与论题并无绝对的逻辑关联。例如,有不少把马云作为论据的作文,其论述逻辑往往是马云成功地预测了将来的成就,坚持奋斗,才打造了今天的商业王国,难道多年前的马云已经未卜先知地看到了今天,如果这里的“预测”成立,那么所有关于成功的神话都可以套用这一逻辑,“预测”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学公式,用这样的材料与其说预测,不如谈励志。‎ 三是论点偏狭,论证思路简单。绝大部分考生持以下三种论调,第一,批判预测,因为生活变幻莫测,未来不可知,故预测无用;因为预测命运乃迷信行为,往往会束缚人的行为,使人缺乏主观能动性;因为预测是对未来的人为干预,我们更应顺其自然,其结论无非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活在当下,掌握自己的命运,做生活的强者。第二,赞同预测,因为预测(如天气预报)可以帮助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有所预判,只是我们的行为;因为对人的正向预测,可以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人有更好的发展,其结论是要善于利用预测。第三种论调是“折中论”,先举例论说预测的优点,再举例论证预测的劣势,其结论无非是要正确地看待预测。‎ 附考场优秀作文两篇:‎ 超越“预测”,返璞归真 生活的“亮面”交给人,交给一代又一代从“荒原”上建构起来的秩序,生活的“暗面”没有人知道,有人交给上帝,有人交给命运,而人总是渴望在黑夜里点起火,尽管不甚分明,但这样的光亮,还是让无助地行走在黑暗中的人心里多少有了底气,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预测。‎ 契诃夫在回望自己的人生时感叹:“人的一生建立在预见之上。”而女作家乔治·艾略特却说:“在错误的所有形式中,预言是最不需要代价的。”不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预测的不同理解,而真正的矛盾却在预测本身的双重性。有些预测是用科学理论去推求未知的事物,比如经济走势的预测,以统计学建立起来的概率体系为基础,接受这样的预测,显然没有什么坏处。有些则不然,总掺杂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譬如古人对于方术的极度信仰,譬如玛雅人对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对于预测,人们同样也有三重境界。‎ 王小波曾这样形象地概括自己在革命年代的切身感受:仿佛中了头彩,又仿佛还会曾开奖。这话里有一种隐痛,因为他既被别人捏着鼻子灌进极其恳切的革命胜利的预测,心里却哼哼着唱反调,但没办法,只好被时代裹挟着滚滚向前。未来怎么样呢?就像手里捏着一张彩票在等待开奖,自己无从预判,这样的人活着卑微、痛苦,我想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人生的第一种境界——“骆驼”。‎ 也有人不接受预测,决意反抗命运。这样的人往往成为现实世界的英雄,不论如何,他们承担起人类的责任与荣誉,是在黑暗里点起火的人,他们就好像尼采的第二种境界——“狮子”。如果说狮子一定能战胜未知的命运,倒也未必,俄狄浦斯奋起,却被命运扼住了咽喉。‎ 实际上,预测看重结果,带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人生的美丽不只是结果,更在于无数的过程。即使圣人,往往既不是天命所归,也不是人事主宰,他们的人生也未必完满,他们常常陷入生活的困境。孔子见逐于诸侯,惶惶然如“丧家狗”,他一面远鬼神,畏天命,一面坚守着心中的“仁”与“礼”传道授业,他晚境凄凉,孤独无依,却仍然“天真”地做着“克己复礼”的英雄梦。这让我想到了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里写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他便是注视世界的面目,并且热爱生活。”伟大的灵魂超越命运,更超越了“预测”这一目的的本身。而使他们超越预测的,就是活出自我,返璞归真。这样看来,孔子的天真与执着,与老子所说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与尼采笔下的“婴儿”境界可称得上殊途同归。‎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见过太多的“骆驼”,也应因“狮子”而震撼,但当人们看到“婴儿”的时候,嘴角往往会不自觉地上扬。存在主义告诉我们选择是自由的:既可以预测生活,也可以不预测生活,在预测以外,如果能看见自己,才能找到生活的本质。‎ 预测——人类通向“可靠”未来的原动力 未来总是虚无缥缈,踪迹难寻;与此同时,人类却迫切地想要知道将来发生的事,以此找到通向远方的路。这时候预测就诞生了。人们企图通过预测,找到那在命运的洪流里可能存在的方向。‎ 古人大多信奉“天人感应”之说,对“卜筮”及其结果深信不疑,以此指示自己的行为。刘基可能是少数几个不相信“卜筮”的古人,他在《司马季主论卜》中说:“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刘基的观点很有“现代性”,他本着“自听”精神,质疑那些把自己的命运及未来走向交托给“卜筮”的人,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意义。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卜筮”这一古老的预测方式,已与我们渐行渐远,现代人会对古人“占卜”的行为嗤之以鼻,将之视之为迷信,因为大部分无神论者信奉生活充满偶然,命运不可预测。‎ 的确,生活千变万化,命运难以预料,那么人们对自身未来的预测是不是徒劳无用呢?从理性角度思考预测产生的根源,对于“规律”的探求大概是人们作出预测并相信预测的最重要逻辑。古人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有其规律可循,而人事的规律不过是其中的一种,人最终可以找到宇宙终极的法则,以此预测未来。术数就是这样产生的,观天象已查吉凶,推“五行以知兴衰,演“八卦”以正乾坤,这实际上是人们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总结世界发展规律的方式,也是古代科学的萌芽。在今天,科学成了一套新的逻辑,取代了“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可支持人们相信的预测的本质仍没有变,那就是规律总是存在的 但规律也有不适用的时候,现代人预测的手段越来越多,就说在社会科学领域,经济模型被拿来模拟未来的人口变化,大数据把握着人们的一举一动,为人们了解未来源源不断的输送情报,可他们基于规律得出来的结论并不是次次正确,甚至出现许多相互抵触的答案。经济学家苦苦建立的模型,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人类对他所生活的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知道有多少东西不会预测,就越知道预测策不是解决一切未来问题的妙药。任何时候,都有一些非力可控、不可预测的因素存在。‎ 人们不禁追问:预测的价值何在?它常常出错,带着天生的不完满,与未来貌合神离——不过是人类尽力去模拟不可能模拟的未来罢了。可是预测的本质,并非索取未来的所有的真相,而是寻找当下的方向,预测是人行驶在命运的波涛中而与命运抗衡乃至并驾齐驱的方式。因此,看似“不可靠”的预测,却正是人类通向“可靠”未来的原动力。‎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