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邵阳三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年下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历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 审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只有一个最佳答案。40个小题,共60分。一定要把所选答案填涂到机读卡相应处)‎ ‎1.《礼记》中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代统治者提出了“惟命不于常”(《康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思想。殷周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2、“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 ‎3、“(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4、“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其择官治事,亦有阶级、资格,而所用必皆贤能,一与其臣民共之。朝廷之爱憎无所施,臣民一有不惬,即不得安其位。自始设议政院,即分同异二党,使各竭其志意,推究辨驳,以定是非;而秉政者亦于其间迭起以争胜。”这一描述反映了作者对 A.美国选官制度的赞赏 B.美国分权体制的赞赏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政治体制的赞赏 D.英国宪政制度的赞赏 ‎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侵犯。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 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 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 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 ‎6、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儒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7、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地域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8、近代中国,对外交、西方科技、人民地位的认识上分别经历了从“夷务”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变化。这类变化集中反映出 A.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变     B.思想文化观念逐渐西化 C.社会半殖民地化日益加强     D.民主科学取代专制愚昧 ‎9、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正确的是 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    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 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10、1926年5月,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指出:“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这则宣言标志着 A.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C.国民会议运动迅速展开    D.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 ‎11、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  ①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②任务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  ③末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 ‎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13、《齐如山回忆录》中载,“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招学生太费事,于是由八旗官学中挑选,虽然是奉官调学生,但有人情可托的学生谁也不会去,所挑选者,大多数都是没有人情,或笨而不用功的学生。……这些学生入同文馆之后,……许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了亲戚关系。”材料说明京师同文馆招生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观念的落后  B.顽固势力的反对  C .洋文学科的增设 D.大家子弟的谨慎 ‎14、武昌起义成功了,辛亥革命却失败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国民大革命却失败了。断言两次革命“失败”,均着眼于 ‎ A.没能推翻旧政权的统治  B.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 C.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列强扩大对华侵略 ‎15、“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16、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17、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 A.逐渐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18、1923年,梁启超写道:“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以下观点与梁启超的认识相符的是 ‎ A.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成功 B.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革命成功的前提 ‎ C.近代化的决定因素是人格的觉醒 D.全面性的结构变革是近代化的必由之路 ‎19、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 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是                      ‎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0、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完全沦为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已经转变为现代银行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21、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22、在近代革命史上,珠江流域,尤其是两广地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下列革命事件中,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是 ‎①国民大革命  ②工农武装割据   ③太平天国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23、我国学者罗荣渠教授认为:“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侵略论似乎是反西方中心论的,但如果只承认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忽视了中国的历史特点和国情特点,把内部问题简单地归之于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的屈服投降,而排除这一复杂历史过程中的多样性选择,实质上仍是一种隐蔽的西方中心论。”下列对该学者观点的解读,不恰当的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引起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主导因素之一 ‎ B.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C.“帝国主义侵略论”掩盖了中西方文明之间复杂的矛盾运动 D.反帝反封建斗争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24、1924年—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大革命”,其主要的依据是 ‎ A.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B.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 C.群众基础广泛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25、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两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刊物。1835年刊登了如下内容:“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商工,未知尽力竭力矣。”当时,这一报道 A. 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觉醒  B. 表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 改变了近代中国人办报的主题和特色  D. 带给了部分中国人新的知识和信息 ‎26、《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 ‎27、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28.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9.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30.“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3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3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3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3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3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3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37.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38.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39.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 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40.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3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 ‎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6分)‎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6分)‎ 4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结合材料一回答:‎ (1) 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2) 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6分)‎ ‎4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材料中的观点。(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三、选做题(在44和45题间选做一题,并在答卷上标出所选题号。7分)‎ ‎4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 ‎ ——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7分)‎ ‎45.《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 ‎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7分)‎ 高三历史第2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 DDDDC 6—10 ACABB 11---15 ABACB ‎ ‎16---20 ABDCD 21---25 BDDCD 26—30 CDADB ‎31---35 BDCDA 36---40 BBCAC 二、非选择题(40分)‎ ‎41(12分).‎ 答案:(1)相同点:其目的都是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趋势;都是从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6分)‎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6分)‎ ‎42(12分)‎ 答案:(1)本质差异:西方已经迈进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中国还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或封建社会)。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或答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3.(9分)‎ 答案:观点:20世纪欧洲文明对人类社会的正反两面的影响。‎ 论证:20世纪欧洲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广泛采用机器生产,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民主政治制度被实践应用;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欧洲文明的传播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弊端:环境污染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金融危机、能源危机、恐怖主义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 三、选做题(7分)‎ ‎44、(7分)‎ 答案: 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 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45(7分)‎ 答案: 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