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 生 物 试 卷 一、选择题 ‎1. 生命系统具有一定的层次,下列有关生命系统所属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肺炎双球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B.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属于种群 C. 一株水稻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 D. 病毒具有生命,是最小的生命系统,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A ‎【解析】肺炎双球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一个肺炎双球菌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A项正确;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B项错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C项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不属于生命系统,D项错误。‎ ‎2. 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区别.‎ ‎(1)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核膜,真核细胞有众多的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 ‎(2‎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液泡,没有中心体.‎ 解:A、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A错误;‎ B、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叶绿体,B错误;‎ C、水稻叶肉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C错误;‎ D、小鼠肝脏细胞属于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D.‎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3.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如果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可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B. 视野中物像位于右下方,可将装片往左上方移至视野中央 C. 若视野比较暗,可使用凹面反光镜 D. 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到物像最清晰 ‎【答案】C ‎【解析】A、高倍镜使用时应遵循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然后使用高倍镜观察的原则,A错误; ‎ C、若视野比较暗,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C正确; ‎ D、换用高倍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节视野清晰度,D错误.‎ ‎4.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核细胞内只具有一种核酸 B. 所有细菌都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 颤藻的细胞分裂过程需要中心体的参与 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 ‎【答案】D ‎【解析】A、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核糖体就含有rRNA,A错误; ‎ B、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例如硝化细菌就是一种自养型生物,通过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有机物,B错误; ‎ C、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衣藻、团藻)中, 颤藻属于蓝藻的一种,是原核生物,C错误; ‎ D、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在组成成分上是相同的,都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只是在比例上有所不同,D正确.‎ ‎5. 下列物质中均含有磷元素的是( )‎ A. ATP和磷脂 B. 丙酮酸和氨基酸 C. 纤维素和性激素 D. 核苷酸和脂肪 ‎【答案】A ‎【解析】ATP和磷脂组成元素均为C、H、O、N、P,A正确;丙酮酸只含C、H、O,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B错误;纤维素属于糖类,只含C、H、O,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只含C、H、O,C错误;核苷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D错误。‎ ‎6. 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表述相符的是 A. 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B. 脂肪——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 葡萄糖——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D. 核酸——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答案】C ‎【解析】自由水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A项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B项错误;葡萄糖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C项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D项错误。‎ ‎7. 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核糖体参与 C. 蛋白质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空间结构有关 D. 盐析出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正确;细胞中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正确;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C错误;少量的食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C.‎ ‎8. 如图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 B. 2为脱氧核糖 C. 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 5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答案】D ‎【解析】图示结构中含有碱基T,应为脱氧核苷酸长链,A正确;图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因此2为脱氧核糖,B正确;图示为脱氧核苷酸长链,因此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正确;5为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9. 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B. 脱氧核糖中含磷元素,是DNA的组成成分之一 C. 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 D. 糖类、磷脂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答案】C ‎【解析】淀粉和脂肪代谢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A项错误;脱氧核糖中不含磷元素,只含有C、H、O,B项错误;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C项正确;糖类中的单糖不属于大分子,D项错误。‎ ‎10.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生物膜系统,由2层磷脂分子组成 B. ②是染色质,细胞分裂时会高度螺旋化 C. ③与D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有利于DNA和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表示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表示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具有双层膜,由4层磷脂分子层构成,A错误; ‎ B、②是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期分裂前期都会缩短变粗、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B正确; ‎ C、③是核仁, 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 ‎ D、④是核孔,是mRNA和某些蛋白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但是DNA不能通过,D错误.‎ ‎11. 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 )‎ A.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容易得到 B.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结构 D.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答案】C ‎【解析】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原因是:①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②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红细胞数目多,材料易获得。红细胞吸水涨破是制备细胞膜的原理,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细胞膜,故选C。‎ ‎12. 下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 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 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 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答案】A ‎【解析】②是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正确;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C正确;图中①是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有关,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脂质: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 ‎①磷脂分子的状态:亲水的“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 ‎②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2)蛋白质: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承担,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含量越高,种类越多。‎ ‎①蛋白质的位置:有三种。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嵌入磷脂双分子层;贡穿于磷脂双分子层。‎ ‎②种类: a.有的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被,有识别、保护、润滑等作用。 b.有的起载体作用,参与主动运输过程,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有的是酶,起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3)特殊结构——糖被 ‎①位置:细胞膜的外表。‎ ‎②本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 ‎③作用: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在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3. 以下材料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 )‎ A. 导管细胞 B. 人的红细胞 C. 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 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 ‎【答案】C ‎【解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条件:①必须是活细胞; ②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必须有浓度差;③成熟的植物,即有细胞壁和大的液泡,且液泡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导管细胞是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人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能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死的植物  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14.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情况是(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液泡体积由大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液泡体积由小变大,细胞液浓度减少.‎ 故选:B ‎【考点定位】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名师点睛】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15. 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中需要载体的是(  )‎ A. 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 O2进入肺泡 C. 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D. CO2进入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略 ‎16. 胃液中的蛋白酶,进人小肠后,催化作用大大降低,这是由于( )‎ A. 酶发挥催化作用只有一次 B. 小肠内的温度高于胃内的温度 C. 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低 D. 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高 ‎【答案】D ‎【解析】胃蛋白酶适于在胃内的酸性环境下发挥作用,小肠内的pH比胃内的pH高,会导致胃蛋白酶变性失活,选D。‎ ‎17. 进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在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此时温度和pH分别属于 (  )‎ A. 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B.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C. 自变量和因变量 D. 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答案】A ‎【解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时,温度属于自变量,PH属于无关变量,A正确 ‎18. 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最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 B. 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C. 罗伯特森在光学显微镜下淸晰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结构 D. 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B ‎【解析】最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是虎克,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取出脲酶,并证明脲酶是蛋白质,B正确;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清晰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C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D错误。‎ ‎19. 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到绿色植物叶片的某种色素提取液上,可获得该吸收光谱(图中的数字表示光的波长,单位为nm)则该色素p是( )‎ A. 类胡萝卜素 B. 叶黄素 C. 胡萝卜素 D. 叶绿素a ‎【答案】D ‎【解析】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若把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就出现了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叫做吸收光谱(如下图)。‎ 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在波长为640nm~68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nm~470nm的蓝紫光部分。对其他光吸收较少,其中对绿光吸收量最少,由于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所以叶绿素的溶液呈绿色。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其中,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色素主要吸收了红光和蓝紫光,所以该色素为叶绿素a。‎ ‎20. 下列有关实验技术与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使用了纸层析法 B. 差速离心法可以用来分离细胞内的细胞器 C. 科研上常用“染色排除法”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 D. 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答案】D ‎【解析】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实验是使用的纸层析法,A正确;根据各种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来分离细胞内的细胞器,B正确;科研上常用“台盼蓝染液染色排除法”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C正确;鲁宾和卡门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错误。‎ ‎21. 下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蛋白分子的部分结构简图,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 B. Fe和Mg属于大量元素 C. 人缺Fe会导致贫血 D. 人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B ‎【解析】A、Mg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植物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A正确; ‎ B、Fe属于微量元素, B错误; ‎ C、Fe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人缺Fe会导致无法合成足够多的血红蛋白,出现缺铁性贫血, C正确; ‎ D、人的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 ‎22. 有关酶和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保存酶时,应选择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来保存 B. 在ATP中A代表腺嘌呤,P代表磷酸基团 C. ATP的合成和分解都需要酶 D. 检验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斐林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 ‎【答案】C ‎【解析】A、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大,不易保存,高温、强酸、强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去活性,保存酶应该在低温下保存,A错误; ‎ B、在ATP中A代表腺苷, T代表3,P代表磷酸基团,B错误; ‎ C、ATP的合成时需要合成酶,ATP水解时需要水解酶,C正确; ‎ D、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多肽和氨基酸,而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性糖的,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解,D错误。‎ ‎23.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对照实验法 B. 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存在 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D. 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A ‎【解析】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对比实验法,A项错误;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遇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存在,B项正确;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变浑浊,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C项正确;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已排除装置中原有氧气的影响,D项正确。‎ ‎24.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是( )‎ A. 有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B. 水果贮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C. 无氧呼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其全过程都合成ATP D. 无氧呼吸是不需氧的呼吸,产物中没有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线粒体内膜,所以有氧呼吸的酶则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A正确; ‎ B、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贮藏水果,由于无氧呼吸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产生酒精,会引起水果腐烂,因此水果贮藏需要低氧环境,抑制无氧呼吸的强度,同时有氧呼吸的强度也很低,有机物消耗相对较少,B错误; ‎ C、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酶只存在细胞质基质中,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能 量,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C错误; ‎ D、无氧呼吸虽不需氧气参与,但在低氧的仍可以进行,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D错误.‎ ‎2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大量繁殖 B. 稻田定期排水可以避免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使其腐烂 C. 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纱布敷料,以促进伤口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 D. 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用于生产酒精 ‎【答案】C ‎ ‎ ‎26.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生成的物质是 ( )‎ A. 丙酮酸和[H] B. CO2和ATP C. [H]和H2O D. H2O和ATP ‎【答案】D ‎【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能量较少,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该阶段生成的物质是H2O和ATP,D项正确,A、B、C项错误。‎ ‎【考点定位】有氧呼吸的过程 ‎27. 铁细菌能氧化硫酸亚铁,并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下列生物与之最相似的是( )‎ A. 乳酸杆菌 B. 酵母菌 C. 大肠杆菌 D. 硝化细菌 ‎【答案】D ‎【解析】铁细菌能氧化硫酸亚铁,并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说明铁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乳酸杆菌、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均为异养型微生物,A、B、C三项均错误;硝化细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合成有机物,为化能自养型微生物,D项正确。‎ ‎28.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叶绿体 C.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D. 线粒体产生的C02被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膜 ‎【答案】A ‎【解析】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增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膜面积,A错误; ‎ B、叶绿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如根尖细胞里就没有叶绿体,B正确; ‎ C、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 ‎ D、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二氧化碳产生于线粒体基质中,由线粒体进入同一细胞的叶绿体被利用至少穿过4层膜,D正确.‎ ‎29. 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其转移途径是( )‎ A. CO2→叶绿素→ADP B. CO2→叶绿体→ATP C. CO2→乳酸→糖类 D. CO2→C3→糖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碳反应过程CO2→C3酸→糖类。‎ 考点:本题考查碳反应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 ‎30. 如图是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18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其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水 B. 温度 C. 光照强度 D.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18时,光照强度较弱,限制了光反应的进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较弱,C项正确, A、B、D三项均错误。‎ ‎31.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缬氨酸的R基是—C3H7,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 B. 分子式为C63H105O45N17S2的一条(非环状)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数目是16个 C.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失去的H2O中的氢来源于氨基和羧基中的氢 D. 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9个—CO—NH—,称为九肽 ‎【答案】D ‎【解析】根据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可知,在氨基酸分子中除R基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为C有2个、H有4个、O有2个、N有1个。由选项可知,缬氨酸分子的R基含有的原子为C有3个、H有7个,所以一分子缬氨酸中含有的各原子总数为:C有5个、H有11个、O有2个、N有1个,A正确;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在此过程中不会丢失N原子。若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均不含N原子,则每个氨基酸只含1个N原子,此时该蛋白质含N原子数目最小,与构成该蛋白的氨基酸的数量相同。选项中化合物分子中含有17个N原子,则最多有17个氨基酸参与构成该肽链,过程中形成了16个肽键,B正确;肽键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是由羧基提供的羟基和氨基提供的氢组成的,C正确;10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称为十肽,D错误。‎ ‎32. 关于细胞中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无线粒体,有核糖体 B. 水稻叶肉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 C. 酵母菌有线粒体,没有内质网 D. 小鼠肝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 ‎【答案】C ‎【解析】组成大肠杆菌的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但有核糖体,A项正确;水稻叶肉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叶绿体,也有液泡,B项正确;组成酵母菌的真核细胞中有线粒体,无叶绿体,C项错误;小鼠肝细胞为真核动物细胞,有线粒体,也有内质网,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器的分布 ‎【名师点睛】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分布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 ‎3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常温条件下,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 B. 在常温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与酒精作用呈灰绿色 C. 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D. 苏丹Ⅳ可以将花生子叶中的脂肪染成红色 ‎【答案】B ‎【解析】A、常温条件下,DNA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A正确; ‎ 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B错误; ‎ C、健那绿染液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细胞质无法和健那绿发生颜色反应,呈现无色,C正确; ‎ D、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苏丹Ⅳ可以将脂肪染成红色,D正确.‎ ‎34. 下列关于图甲和图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细胞膜相当于图甲中的③‎ B. 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时,漏斗内外的渗透压相等 C. 图乙中,转运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载体相同,可见载体不具有特异性 D. 图乙中,三种物质进人细胞的方式中只有钠离子的运输不是主动运输 ‎【答案】D ‎【解析】成熟植物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的③半透膜,A错误;由于大气和液柱的压力的作用,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不再上升时,漏斗内的渗透压大于漏斗外的渗透压,B错误;虽然运输葡萄糖的载体也能运输钠离子,但并不能运输氨基酸,故载体依然具有特异性,C错误;题图乙中,氨基酸和葡萄糖都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故两者都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而钠离子是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且需要载体,其运输方式应为协助扩散,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的特点,根据图乙中三种物质的运输方向,是否需要消耗能量等判断它们的运输方式。‎ ‎35. 科学家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相同的含Ca2+、Mg2+和SiO44-的培养液中培养,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相同 B. 番茄从培养液中吸收Ca2+,而从体内排出SiO44-‎ C. 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的 D. 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没有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C ‎【解析】图示显示: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的Ca2+、Mg2+的浓度与初始浓度不同,说明水稻吸收Ca2+、Mg2+的速度与吸水的速度不同,A项错误;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Ca2+浓度降低,SiO44-浓度升高,说明番茄吸收Ca2+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吸收SiO44-的速度小于吸收水的速度,但是不一定是从体内排出SiO44-,B项错误;一段时间后,水稻培养液中SiO44-浓度降低,番茄培养液中SiO44-浓度升高,说明水稻吸收SiO44-量大于番茄吸收SiO的量,最可能水稻根细胞膜上运输SiO44-的载体数量明显多于番茄的,Ca2+和Mg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C项正确;水稻和番茄对Mg2+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以图中虚线为参照线;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小于初始浓度,是因为植物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的速度大于吸收水的速度;当培养液中某离子浓度大于初始浓度,说明植物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小于吸收水的速度,而不是植物分泌矿质元素进入到溶液中。‎ ‎36. 在光照最强的夏季的中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会降低。此时,细胞内C3、C5以及ATP含量的变化依次是( )‎ A. 增加、减少、减少 B. 减少、增加、增加 C. 减少、增加、减少 D. 增加、减少、增加 ‎【答案】B ‎【解析】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减少时,C5化合物无法与二氧化碳结合而积累,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 少;由于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也不会消耗,短时间内会出现ATP增加。‎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夏季中午气温很高,为减少蒸腾作用,气孔关闭,所以二氧化碳供给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37.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升幅度变大 B. 若B点时加入少量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C. AB段随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D. BC段反应速率不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图示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将下降,A项错误;B点时加入少量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B项正确;AB段随反应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加快,C项正确;BC段反应速率不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而是受酶浓度的限制,D项正确。‎ ‎【点睛】坐标曲线中限制因子分析:‎ ‎(1)曲线上升阶段: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时间除外);‎ ‎(2)曲线水平阶段:限制因子为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以外的物理量。‎ ‎38.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降低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 A. 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 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 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 a点下降.b点不移,m值上升 ‎【答案】A ‎【解析】25℃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所以将温度从30℃调节到25℃后,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a点光照强度为零,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降低到最适温度以下后,呼吸作用减弱,CO2释放量减少,a点上移。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改变温度后,由于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呼吸作用减弱,所以提前达到光补偿点,b点左移。m点时光合作用达到饱和,由于处于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下,所以当光合作用增强时,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同样增强,m值上升。所以,a点上移,b点左移,m值上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9. 请根据图分析下列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②③④⑥过程都会发生 B. 晴朗夏天的上午10点左右,北方植物的叶肉细胞中①多于⑥‎ C. 晴朗夏天的中午,③④将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D. 进行②和③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磷脂分子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③⑤与呼吸作用有关,②④⑥与光合作用有关,植物在黑暗中,只有细胞呼吸作用,故A错误。晴朗上午10点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①‎ 几乎是不存在的,肯定少于⑥,故B错误。晴朗夏天中午因为光照强度太强光合作用会减弱,而呼吸作用不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会降低,故C正确。②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③的产生到利用部位需要经过4层膜,8层磷脂分子,故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 ‎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0. 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相对变化。下列对植物生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 A. 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 B. 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是呼吸作用强度两倍 D. 光照强度为d时,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 ‎【答案】D ‎【解析】光照强度为a时,只有CO2的释放,并且氧气的产生总量为0,说明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故A错误;光照强度为b时,有CO2的释放,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故B错误;‎ 光照强度为c时,氧气的产生总量等于a时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C错误;光照强度为d时,实际光合速率就是图中的氧气的产生总量8,即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总量为8,而呼吸作用产生6个单位的二氧化碳,因此光合作用从环境中吸收2单位CO2,故D正确.‎ ‎【考点定位】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在光合作用作用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呼吸作用过程中,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可通过氧气的产生量或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来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弱.‎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 二、非选择题 ‎41. 下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 ‎(1)图甲细胞的结构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 ]________,该结构中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是_____________。‎ ‎(2)图乙的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其呼吸方式为_________。酵母菌结构上不同于大肠杆菌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顺序写出甲细胞中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_______________(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 ‎(4)甲细胞中含有而乙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 ‎(5)从甲细胞[5]结构上提取了某种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是________;此物质的存在体现了[5]结构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 (1). 2细胞核 (2). 核孔 (3). 兼性厌氧型 (4). 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5). 4→3→7→5 (6). 6中心体 (7). 糖蛋白 (8). 进行信息交流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等知识的理解及其掌握情况。梳理相关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络,据此准确定位图中数字所示结构名称,进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分析甲图:甲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细胞核;结构3为内质网;结构4为核糖体;结构5为细胞膜;结构6为中心体;结构7为高尔基体。分析乙图:乙表示正在出芽的酵母菌,其中结构8为内质网;结构9为线粒体;结构10为细胞质基质;结构11为细胞核;结构12为高尔基体。‎ ‎(1)甲和乙细胞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都属于真核细胞,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是细胞核,该结构中RNA、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是核孔。‎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甲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初级加工)→高尔基体(进行次级加工)→细胞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即4→3→7→5。‎ ‎(4)甲细胞是浆细胞,乙细胞是酵母菌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据图分析甲细胞中含有而乙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6中心体。‎ ‎(5)从[5]细胞膜上提取某种物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说明该物质含有蛋白质,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含有还原糖。因此,该物质是糖蛋白;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的作用。‎ ‎42.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2表示2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图1〜2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图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_______。如果将图2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_____________(填“都会”、“有一个会”或“都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磷脂双分子层 (2). 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3). 载体蛋白 (4). 都不会 (5).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而红细胞主动运输排出乳酸所需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图1中的生物膜上有H2O 和ATP的生成,说明其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生物膜是线粒体内膜;图2表示物质的跨膜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乳酸的排出是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生物膜表面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2)图2为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葡萄糖的协助扩散和乳酸的主动运输过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载体。葡萄糖的协助扩散不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乳酸通过红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因此将图2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二者的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 ‎43. 用一定的低温处理果实,可以延迟果实在常温保鲜过程中的后熟,这种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香蕉在保鲜过程中,主要因淀粉酶活性上升导致香蕉后熟加快,香蕉硬度下降。为研究不同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其结果如表:‎ ‎0℃冰水处理不同时间 ‎(小时)‎ ‎0℃冷空气处理不同时间 ‎(小时)‎ ‎0h ‎0.5h ‎1h ‎2h ‎0h ‎1.5h ‎2.5h ‎3.5h 后熟软化天数 ‎12‎ ‎18‎ ‎23‎ ‎7‎ ‎12‎ ‎19‎ ‎24‎ ‎16‎ 有无冻伤状斑点 ‎-‎ ‎+‎ ‎++‎ ‎++++‎ ‎-‎ ‎-‎ ‎-‎ ‎-‎ 注:-表示无:+表示有,数量越多表示斑点越多 ‎ ‎(1)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可用____________对淀粉分解产物可溶性糖进行检测,根据实验结果,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条件,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是最理想的。‎ ‎【答案】 (1).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 高效性 (3). 冷激处理方式和时间 (4). 后熟软化天数和有无冻伤状斑点 (5). 斐林试剂 (6). 0℃冷空气处理2.5小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实验探究为新情境结合图表数据,综合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相关因素、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关系以及实验操作和数据的处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实验的的实际操作能力。‎ ‎(1)淀粉酶和盐酸(无机催化剂)都能催化淀粉水解,但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这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 ‎(2)根据表格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冷激处理方式(0℃冰水处理和0℃冷空气)和时间, 因变量为后熟软化天数和有无冻伤状斑点。‎ ‎(3)淀粉分解产物是麦芽糖,是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进行检测。根据题意分析,后熟软化天数越长和冻伤状斑点越少,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越理想。根据实验结果,选取0℃冷空气处理2.5小时的冷激处理条件,对香蕉后熟软化的抑制效果最显著,且不会使香蕉产生冻伤,对延缓香蕉后熟效果最理想。‎ ‎44. 下图为呼吸作用过程部分示意图及氧气浓度对气体交换影响的曲线图,解答下列题:‎ ‎ ‎ ‎(1)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横线上: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②产[H] 的阶段是___________。‎ ‎(2)图中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E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而变黑、腐烂,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的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 ‎(5)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CD (2). AC (3). 细胞质基质 (4). 酒精和二氧化碳 (5). 水稻根细胞缺氧,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 (6). 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7). P (8). 一样多 (9). 1/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通过图表曲线的形式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 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以及图表曲线分析能力。‎ ‎(1)根据图1分析,A过程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B过程表示乳酸发酵,C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D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E过程表示酒精发酵。所以有氧呼吸的途径是ACD,产[H] 的阶段是AC。‎ ‎(2)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都是无氧呼吸的类型,场所都是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发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3)稻田需要定期排水,有利于有氧呼吸,否则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根细胞缺氧进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造成植物细胞有毒物质的积累,出现烂根、烧苗等,对植物生长不利。‎ ‎(4)图中曲线QR区段氧气浓度较低,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故CO2生成量急剧减少。p点时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相等,说明这时只进行有氧呼吸,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已经停止。‎ ‎(5)氧气浓度为C时,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 量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假设AB=BC=6,则此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1,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3,故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1/3。‎ ‎45.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 ‎(1)图一中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 ‎(2)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一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二中丙可以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abcdefgh表示);‎ 图二中乙—丁段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限制丁点后光合速率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丙酮酸 (2). 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 (3). (4).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5). afgh (6). 光照强度 (7). 二氧化碳浓度 (8). 升高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图和曲线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掌握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点、线段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和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1)图一中A物质有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生成进而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发生反应,因此可判定为丙酮酸。‎ ‎(2)叶绿体的类囊体上发生的是光反应,其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 (4)图二中丙时,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未达光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此时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在图二甲状态时,没有光照,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可以发生图一中的afgh过程。图二中乙~丁段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也随之不断增强,因此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丁点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因此限制丁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或温度。‎ ‎(5)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量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强度不变,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不变.因此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将升高。‎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