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四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 ‎ 一、‎ ‎1.读《观潮》第三、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 (1) 给下列文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 ‎ ①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跨)江面。‎ ‎ (2)我能写近义词。 ‎ ‎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3)依照课文例子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 例:山崩地裂 ( )( )( )‎ ‎(4)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5)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 热情之高。‎ ‎ (6)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 。(只填序号)‎ ‎ ①景象非常壮观 ②所听到的声音③所看到的样子④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 ‎ (7)“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指 : 说明 ‎ ‎ (8)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从( )到( )的顺序写的。‎ 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 ‎ 2.读课文《鸟的天堂》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 (1)写出文中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 ‎ ‎ (2)按文中内容填空。 ‎ ‎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和 多。‎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 ‎ 2) “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 ________ ,而是 。‎ ‎ 3) 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 ‎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上。)‎ ‎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 (3)根据课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静寂( ) 兴奋( ) 应接不暇( )‎ ‎ (4)写出文中的拟人句:‎ ‎ (5)写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6)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 ‎ 二、‎ ‎ 1.读《爬山虎的脚》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 (1)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在后面。‎ ‎ (2)写出句中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7‎ ‎ 均匀( ) 拂过( ) 舒服( )‎ ‎ (3)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 ,从 和 两个方面来写。‎ ‎ (4)作者分别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 ①形状: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 ‎ ②动作: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 ‎③颜色: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 ‎ (5)写出第三自然段中比喻句:‎ ‎ 写出第四自然段中比喻句:‎ ‎ 2. 读《蟋蟀的住宅》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 (1)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写 ( )。‎ ‎ (2)文中的“它们”是指 ( ),“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 ‎ ‎ 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 ‎( ) ‎ ‎ (3)这段话用了( )说明方法。‎ ‎ (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 ‎ (5)读第五、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 ① 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并写下来。 ‎ ‎ ( )---( ) ( )---( ) ‎ ‎ ② 我还会写出这些词语的反义词: ‎ ‎ 安静——( ) 简朴——( ) 简单——( )‎ ‎ ③照样写句子。 ‎ 例: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 ‎ (6)写蟋蟀的洞穴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的。‎ ‎ (7)我们之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蟋蟀的住宅在( )上,出口的地方总有( ),‎ ‎ 就像( )。门口很( ),内部墙壁很( )。整个住所 ‎ ( )。‎ 三 、‎ ‎ 1. 阅读课文《巨人的花园》回答问题。‎ ‎ (1)第一自然段主要写巨人 。‎ ‎ (2)文中“那里”指的是 ‎ (3)第二句话按 的顺序写的,依次描写了 和 ‎ 这些景物,表现了花园 的特点。‎ ‎ (4)读第7—9自然段 ‎ ‎①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闹--( ) 训斥--( )‎ ‎②写反义词。‎ 隆冬—( ) 孤独—( ) 荒凉—( ) 漫长—( )‎ ‎③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 ‎ ‎ ‎ ④是 (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7‎ ‎ (5)读完了这个童话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 2.《去年的树》第15—17自然段回答问题。‎ ‎ ‎ ‎(1)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 )、( )。‎ ‎(2)我发现这几句话中用了两个“看了一会儿”。第一个看仿佛在说:‎ ‎ 第二个看仿佛在说:‎ 两个“看”饱含了鸟儿对树的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 (3)我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 。‎ 四、‎ ‎ 1. 阅读《白鹅》第2、3自然段回答问题。‎ ‎ (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选填序号)‎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 (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 ‎ A 、比喻 B、对比 C、排比 ‎ (3)写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 ‎ ‎ (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 ‎ ‎ ①凡有生客进来,鹅(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 狗,( )如此。 ‎ ‎②今天(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 ‎ (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又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 2.读《猫》第1自然段, 回答问题。‎ ‎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 (2)猫的老实,表现在: ‎ ‎ 贪玩表现在:‎ ‎ 尽职又表现在:‎ ‎ (3)造句。 ‎ 任凭…也… :‎ ‎ 非…不可… :‎ ‎ (4)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 ‎ ‎ (5)“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 ‎ 种说法。‎ ‎ (6)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老实又( ),既贪玩又( ),‎ 既胆小又( );高兴时( ),不高兴时( )。 ‎ ‎ (7)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 ‎ ①《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 ‎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 )‎ 五、‎ ‎1.读《长城》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 (1)修筑在八达岭上的这一段长城,特点是:‎ 7‎ ‎ (2)以下建筑有什么作用。‎ ‎ ①垛子:‎ ‎ ②城台: ‎ ‎ (3)近义词:坚固( ) 反义词:平整( )‎ ‎(4) 读句子,选择恰当的汉字(在正确答案上划“√”)。‎ ‎ ①这样气(魄 魂)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 厉)史上是一个伟 大的奇迹。 ‎ ‎ ②这一段长城修在八达岭上,高大(坚 艰)固,是用(巨 具)条 石和城(砖 专)筑成的。‎ ‎ (5)照课文原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①(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 很( )地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人们。 ‎ ‎②长城的东头是( ),西头是( ),长( )多里。‎ ‎ (6)读一读,选一选,正确画“√ ”。 ‎ 你答应 (yīnɡ yìnɡ)别人的事,就应 (yīnɡ yìnɡ)该做到。 ‎ 这数(shǔ shù)不清的条石,全是靠无数(shǔ shù)的肩膀抬 上来的。‎ 要把这么重(zhònɡ zhōnɡ)的条石抬上山,真是困难重重(zhōnɡ ‎ chónɡ )‎ ‎(7)选一选正确的解释,填一填序号。 ‎ ‎ ①自然界 ②理所当然 ③自由发展 ‎ ‎ 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 ‎ 站在长城上,很自然 地就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 ‎ 既然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就听其自然吧。( )‎ ‎(8)“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使用( )说明方法。‎ ‎2. 读《颐和园》第二、三、四自然段。‎ ‎ (1)第二自然段写了长廊的 和 两个特点。‎ ‎ (2)写出课文中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的过渡句。‎ ‎ ‎ ‎ (3)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段话中,作者写了( )、( )、( )、( )、( )、( )、( )、( )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 ),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 )”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 )”来比喻它。‎ ‎ (4)理解文中的句子填空。‎ ‎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运用( )的方法,突出长廊( )的特点。‎ ‎ 2)一座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个三层建筑是( )。作者抓住了( )和( )两个方面来写这个三层建筑。‎ ‎ (5)读完了《颐和园》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吸引了我。 ‎ ‎ (6)课文中第四段景物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 (7)“掩映”一词说明什么?对的打“√” ‎ ‎1) 绿树十分茂盛,看不见其它景物。 ( ) ‎ 7‎ ‎2) 绿树十分茂盛,只能看见景物的一角。 ( )‎ ‎ (8)写出文中词语的反义词:隐约( ) 古老( ) ‎ 近义词:耸立( ) 隐隐约约( )‎ ‎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 ( )的长廊 ( )的栏杆 ( )的杨柳 ‎ ‎( )的公园 ( )的宫殿 ( )的城楼 ‎ (10)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内容。 ‎ ‎ “爽”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爽”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①率直、痛快; ②舒服; ③明朗,清亮。‎ 在“神情气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在“豪爽”一词中“爽”字应取第( )种解释。 ‎ ‎“垂”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垂”字共有( )笔,‎ 第四笔是( )。‎ ‎“垂”字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 ‎①将近; ②东西的一头向下; ③流传。‎ 在“倒垂”一词中“垂”字的意思是( )。在“永垂不朽”一词中“垂”的意思是( )。‎ ‎ (11)从万寿山下往下望,作者依次写到的景色有( )、( )、‎ ‎( ),是按照从( )到( )的顺序来写的。‎ ‎ (12)“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一句中“滑过”改成“划过”好吗?为什么?‎ 六、‎ ‎ 1.读《搭石》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 (1)文中的“理所当然”指的是:‎ ‎ (2) 造句:如果…就… ‎ ‎(3) 经常到山里的人,见过几种情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4)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 ‎(5)课文围绕( ),不仅写了( )美,还写了( )。‎ ‎2.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最后自然段。‎ ‎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 生命桥: 。‎ ‎ 生命的火种: 。‎ ‎ (2)改变下列句式,意思不变。 ‎ ‎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 (3)你对“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 ‎ (4)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这位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台湾青年说 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下来。‎ 7‎ ‎ (5)在发生余震的时候,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为什么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 ‎ ‎ 七、‎ ‎1.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八自然段。‎ ‎ (1)照样子写词语:左顾右盼( 左思右想 )( 左摇右摆 )‎ ‎ 得意洋洋 ( )( )( ) ‎ ‎ (2)反义词:惩处( ) 得意扬扬( ) 指望( )‎ ‎ (3)认真读短文,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 ‎ ‎ (4)看到这一幕,在场的周恩来是怎么想的?‎ ‎ (5)想像一下,周恩来还会遇上什么事,让他感受到中华不振?请你仿照这段话,写一写。‎ ‎ (6)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 ‎ ‎ 2.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最后自然段。‎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庆幸( ) 楷模( ) 非凡( )‎ ‎(2)与课文标题呼应的一句话是:‎ ‎ (3)作者认为“我15岁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 ‎ 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 (4)“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八、‎ ‎ 1.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 ‎ (1)这段话出现6个“有些”,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 ‎ ‎ ‎ (2)文段中有这么一句:“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可以删掉“可能”这个词语吗?为什么?‎ ‎ ‎ ‎ (3)写出这些猎食性恐龙最终变成什么样子?‎ ‎ ‎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 ‎ 小巧( ) 温顺( ) 降落( ) 敏捷( )‎ ‎ 2.《呼风唤雨的世纪》第一自然段。‎ ‎ (1)用“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 (3)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在生活中分别指: ‎ 7‎ 7‎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