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中2017-2018高二历史12月段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佛山一中2017-2018高二历史12月段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命题人:吴创峰 审题人:吴秋莹 ‎ 第Ⅰ卷(选择题 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 ‎1.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学在官府 B.有教无类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 ‎2.《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 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 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 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 ‎3.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据此可以推断 A.墨子的爱具有阶级属性   B.墨子的爱不利于兼并战争 ‎ C.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      D.墨子的爱可消除社会矛盾 ‎4.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本始四年夏四月壬寅,郡国四十九地震。(宣帝下罪己诏)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奉宗庙,托于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材料反映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利于 A.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B.教导百姓积德行善 C.巩固中央集权统治  D.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费正清强调的理学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是 A.道教信徒迅速增加 B.儒学遭遇发展危机 C.佛教得到广泛传播 D.西学不断冲击中学 ‎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将儒、佛、道思想揉合 ‎7.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改革科举制度 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8.学者王杰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变动,使得思想家们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经世实学思潮兴起的根源是 A.思想守旧与僵化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文化控制有所松动 ‎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0.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11.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12.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该材料说明了 A. 数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 B.农耕经济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 C. 国家统一会促进科技发展 D.统治者高度重视天文历法 ‎13.“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这表明 A.汉字有利于国家统一 B.文字是可以用来记录社会现象的 C.汉字推动了经济发展 D.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承和交流 ‎ ‎14.“三言二拍”有的描述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据此可知,“三言二拍”可以作为研究明清社会参考资料的主要原因是 A.体现价值观念 B.是第一手史料 C.折射社会现实 D.再现历史细节 ‎15.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材料表明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休闲娱乐 B.社会教化 C.节庆祭祀 D.艺术审美 ‎16.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1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8.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19.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20.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A.注重实验 B.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 C.是下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均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21.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该著作的出版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22.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23.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24.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25.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 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2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 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7.《四洲志》一书,简要介绍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B.此书开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C.该书的编写受《海国图志》的影响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当时思想主流 ‎28.19世纪末,康有为曾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康有为提出这一思想学说的主旨是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进西方理论 C.推动维新变法 D.否定儒家经典.Com]‎ ‎29.“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0.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国别 译书类别 英 美 日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31.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32.据《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电影业》记载,“以当时专门放映国产影片的金城电影院为例,该院有座位1653个,从‎1938年3月26日至‎4月13日放映新片《古屋行尸记》,前后共放映18天,总计放映54场,累计接待观众41580人次,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310人次。”这表明 A.看电影是当时上海人一种娱乐 B.电影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普及 ‎ C.电影成为传播进步思想主阵地 D.上海民众更喜欢观看国产电影 ‎33.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D.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34.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35.有一天,在下体育课回教室的路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同学甲说:“我们体育老师太狠了,一个动作不对,就罚我们跑20圈。”同学乙不服气地说:“你说的不对,这是老师负责,不是太狠,而是太好了。”他们的观点与谁的相类似:‎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3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被誉为14-18世纪西欧出现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以下相关表述准确的是 A.文艺复兴仅仅是文化的复兴,并不是新生,称不上是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 B.宗教改革除了是思想解放运动外,同时也是社会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思想家都反对君主制度,期望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 D.三者都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敢于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7.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38.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39.观察右图,《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该画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 A.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     ‎ B.画中人物姿态、表情固定 C.写意的手法揭示人性善恶   ‎ D.突破宗教题材追求世俗化 ‎4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土,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否定教皇的权威 B.否定基督教信仰 ‎ C.宣扬“因信称义” D.倡导人性的解放 ‎41.18世纪,英国城市中的市民分沾了国家发展的利益,当时的手工业生产,都不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需求。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促使机器化大生产出现。这说明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是 A.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B.优越的政治制度 C.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      D.市民生活的需求 ‎42.恩格斯说:“当法国革命使这个理性的社会和这个理性的国家成为现实的时候,新制度就表明,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绝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文学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主义 ‎43. 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A.荒诞派 B.浪漫派 C.现代派 D.印象派 ‎44.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体现第三大定律的是:‎ A.三权分立说 B.法律平等 C.天赋人权 D.社会契约论 ‎45.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阻碍就将以原速度持继运动下去;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价值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C.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D.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思维 ‎46.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一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且风格相近是 A.李白与雪莱 B.屈原与巴尔扎克 C.王维与毕加索 D.李清照与托尔斯泰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1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17分,第47题14分,共31分)‎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8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4分)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分)‎ ‎4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6分)‎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D C A B B B C C D C D D C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B A A D C B D B A D A B B C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C B D A C C C B B D A A D A ‎43‎ ‎44‎ ‎45‎ ‎46‎ D D D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题17分,第47题14分,共31分)‎ ‎47.(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4分)‎ 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4分)‎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2分)‎ ‎“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2分)‎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2分)‎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48.(1)特点:《四库全书》:更加注重总结继承,体现了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 ‎《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4分)‎ 社会背景:《四库全书》:18世纪中后期,清朝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 ‎《百科全书》: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4分)‎ ‎(2)《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3分)‎ ‎《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佛山一中2017学年(上)第二次段考高二级历史(文)试题 第7页 共6页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