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历史12月质检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历史12月质检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实验班)上学期12月质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试卷,分两卷。其中共30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后面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上述材料表明分封 A. 进一步扩大周王室统治区域 B.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 D. 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发展完善 ‎2.表1‎ 研究者 长江水系运量 运河水系运量 珠江水系运量 海上运量 其他运量 学者一 ‎1750~2350‎ ‎1200~1700‎ ‎400‎ ‎1000‎ ‎400‎ 学者二 ‎1850‎ ‎2350‎ ‎320‎ ‎1800‎ ‎1680‎ 表1为两位当代学者对于清代中前期全国中长途商品粮运量(单位:万石)的研究分析。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两学者的研究数据准确无误 B. 运河沿岸是粮食的主要产区 C. 内陆水运是运输的主要途径 D. 粮食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3.表2‎ 城 市 商 税 额 两浙路首府杭州(今浙江杭州)‎ ‎82000贯 江南东路首府江宁府(今江苏南京)‎ ‎45000贯 淮南东路首府扬州(今江苏扬州)‎ ‎41000贯 成都府路首府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67000贯 广南西路首府桂州(今广西桂林)‎ ‎6600贯 表2为北宋熙宁十年(1077)部分路的首府商税额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城市地位决定其经济发展的程度 B. 商业发展状况深受区域条件影响 C. 海外贸易的发达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南方 ‎4.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班眩黎庶,纠合群愚,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遂以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5.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6.下表选自杨瑞六等编写的《六十五年来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入(-)超 ‎1864‎ ‎46210‎ ‎48654‎ ‎+2444‎ ‎1868‎ ‎63282‎ ‎61826‎ ‎-1456‎ ‎1886‎ ‎87479‎ ‎77207‎ ‎-10272‎ ‎1888‎ ‎124783‎ ‎92401‎ ‎-32382‎ ‎1890‎ ‎127093‎ ‎87144‎ ‎-39949‎ ‎1892‎ ‎135101‎ ‎102584‎ ‎-32517‎ A. 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条件 B. 政府为增加税源积极鼓励国外商品进口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出口净值的增长 D. 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经济附庸 ‎7.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8.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399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9.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了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 A.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 B.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 C. 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D. 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 ‎10.1966年,美国仅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一项支出,就比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和食品券这两项最主要的社会救济开支的总和还高出十倍。这说明美国福利政策的特点是 A. 逐渐抛弃弱势群体 B. 重点保护劳动人口 C.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D. 增多福利保障项目 ‎11.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 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 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 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 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C. 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12.下图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 B. 报刊是当时传播新思想的唯一媒介 C. 广大人民关心国事和接受新思想 D. 西方习俗礼仪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 ‎13.司马光说:“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期,大抵皆循此制。”材料反映了 A.西汉以后宰相开始退出政治舞台 B.汉魏以来国家权力的日渐分散 C.君主近臣逐渐掌控国家权力中枢 D.汉魏以来行政效率的不断下降 ‎14.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毫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据此可得出 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 ‎ B.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决定着民主革命的方式 ‎ C.农民斗争是迎来民主革命高潮的主要因素 ‎ D.中共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是革命胜利的法宝 ‎15.民国十五年,国民党通过决议案,确定减少农民田租25%(即二五减租);民国十九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和两年后颁布的《租佃暂行条例》都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的375‰”(按全国高租率为50%,以此减去25%得出),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A.以法规确认农民土地租佃权 ‎ B.与中共争夺农村地区控制权 C.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 ‎ D.试图变革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16.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17.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18.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19.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原因是 A.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令各邦屈服 ‎20.20世纪初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席西奥多·维尔反感无序竞争,认为公司最好垄断,而且垄断公司有义务为国家服务。他认为公司不应把股东利益放第一位,而应把为人民服务放第一位。公司把电话线路铺设到不能带来盈利的边远地区,而且把电话业务的定价权交给了政府。这说明该企业 A.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 B.渗透到各个生产环节 C.已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 D.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 ‎21.以下是1820 -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统计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技术革命进行期间两国关税降低 B.经济危机爆发导致贸易保护加强 C.税率越高表明贸易自由程度越高 D.经济实力越强导致进口关税越低 ‎2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 B.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 C.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 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23.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24.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平均年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导致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4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选做题(28-30题)12分。‎ ‎25.(本题满分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6.(本题满分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 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举措的相似之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27.(本题满分12分)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 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中诞生的第一个官督商办企业,其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及思想领域的变化,浓缩了洋务企业的基本特点。‎ 轮船招商局历年船值统计(1873-1893年)‎ 单位:两 资料来源:轮船招商局历年账略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据材料任意提取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化或洋务企业发展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选做题:请考生从28、29、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将所选题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多选题者则按选28题处理。共12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去年七月至今年一月,七个月中,除秋冬攻势的新收复区外,辽宁大体分了土地,安东、辽南则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地区分了土地。总的说来,工作是有成绩的。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但由于运动扩大过分迅速,阶级划分不清,没有巩固地团结中农,对佃富农与旧富农不加区别,许多地方把富农与地主一样对待,保护工商业的政策没有严格执行,以及一度打风盛行,死人过多。犯了很多“左”倾错误。直到一月份中央及东北局指示纠“左”,才开始纠正。现在,老区正继续纠偏,新区则照中央指示,首先打击大地主。所有新老区,都以春耕为中心,同时进行纠偏或发动的工作。‎ ‎——1948年4月陈云《辽东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中东北土地改革的意义。(7分)‎ ‎2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 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材料二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7分)‎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他山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以善属文闻名乡里。因不肯攀附权势,他在科场上颇受困顿,三十几岁才中进士。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了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在南京任职期间,汤显祖开始进行戏剧创作。早期作品《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 官场生活并未改变汤显祖清傲率直的性格。他仗义执言揭露弊政,结果激怒了当朝皇帝,被贬到边远地区。因始终无法适应官场黑暗,1598年汤显祖辞官归乡。辞官后,对于政治的厌恶与理想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他拿起笔,让自己在理想的梦境中批判现实,先后完成了《牡丹亭记》、《南柯梦》、《邯郸梦》等广受欢迎的作品。在《牡丹亭记》中,主人公杜丽娘和柳梦梅不仅以自己的爱情冲破生死界限,而且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己做主结为夫妻。在《南柯梦》中,主人公淳于芬酒醉后梦入蚂蚁国被招为附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召还宫中,权倾一时,淫乱无度,终于被逐。这些作品“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格理的观念。汤显祖的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在戏曲舞台上长演不衰。‎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历史背景。(6分)‎ 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质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B B D C A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C C A D A D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B A D B ‎25.‎ ‎(1)特点:同封建政治体制相结合;以家庭为本位;社会功能多样;持续时间长;科举制度与之密切结合。(每点1分,答对4点得4分)‎ ‎(2)新变化:户籍管理法制化;与国际接轨;突出私权保障,维护公民权利;解除人身束缚;体现人格平等。(每点1分,答对4点得4分)‎ 原因:商品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政体的建立;欧美户籍制度的影响;民主思想的传播;政府政策调整;社会治理近代化。(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6.‎ ‎(1)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每点1分,答对4点得4分)‎ ‎(2)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并大量出口。(4分)‎ 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和储备与市场有效结合。(6分)‎ ‎27.‎ 示例1:特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金业一度发展迅速,但又迅速萎缩。‎ 说明:迅速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使其发展迅速。‎ 迅速萎缩:外来企业排挤;封建因素的制约。‎ 示例2:信息:经济近代化起步并不断发展。‎ 说明: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信息:学习西方逐步付诸于实践。‎ 说明: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进行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若答出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如创办近代工业和新式学堂等亦可。‎ ‎28.‎ ‎(1)特点:土地改革在解放区进行;打击大地主,贫困农民分得了土地;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出现了一些“左”倾错误,并迅速得以纠正。(答对3点得5分)‎ ‎(2)意义: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被发动起来支持革命战争;肃清土匪巩固了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5分,答对3点得7分)‎ ‎29.‎ ‎(1)特点:各地民族主义运动相互支援配合;民族独立运动与民主革命相互结合;均发生在二战之后,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相关;时间短,进程快。(答对3点得5分)‎ ‎(2)原因:非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陆传播;受亚洲等民族国家独立的鼓舞。(答对4点得7分)‎ ‎30.‎ ‎(1)特点:以情格理,深受理学影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揭露弊政,反对封建礼教。(答对3点得6分)‎ ‎(2)背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君主专制强化,社会矛盾尖锐;理学思想的束缚。(答对3点得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