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一中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云南玉溪一中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玉溪一中2020届高一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班固《汉书艺文志》说,“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 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但其实,能在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总有它们共同的地方。譬如在语言的节奏上,在质朴纯真的风格上,在心灵绽放的美丽上,南北朝乐府民歌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汉乐府、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和魅力,延伸在历代的文人模拟乐府中。文人的乐府诗创作,汉代就开始了。发展到建安,形成了高潮。就三曹而言,曹操今存诗歌约二十首,全部是乐府诗;曹丕、曹植也大量写作文人乐府。文人乐府题材内容非常广泛。除了为祭祀、宴饮宾客而写的外,大部分涉及行役的苦辛、边塞的遥远、游侠的豪放、人生的慨叹、对生命的忧虑以及男女的相思。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些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外壳,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文人乐府既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更有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由于宋、齐、梁、陈的统治者提倡,使文人乐府创作蔚然成风,他们继承建安,又有了新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代与秦代一样也设立了音乐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事情,采集来的“歌诗”,魏晋人称“汉乐府”或“乐府”。‎ B.汉乐府写女性题材逐渐增多,故事性比《诗经》强,有的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先河。‎ C.南朝民歌篇幅短小,风格含蓄蕴藉,语言能运用同音双关,以五言四句为主,这种形式的民歌,假如调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 D.南朝民歌艳丽柔弱,北朝乐府刚健豪放,这种风格特征上的差异,是因为南朝乐府有别致情采,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代、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就说明了汉代乐府诗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B.汉乐府民歌与《诗经》相比有“几个变化”,这些变化相互结合,就产生了包括“乐府双璧”在内的伟大的乐府民歌。‎ C.南朝乐府中的“吴歌”和“西曲”如同江南女子专情的歌,体现了一个“情”字,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开始逐步奠定成型的。‎ D.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而保留下来的北朝乐府民歌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他们大部分收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 )‎ A.质朴刚健、粗狂豪放、自然清新的北朝乐府民歌被今天的研究者认为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因而歌辞有被南方汉人翻译和润饰的痕迹。‎ B.南北朝乐府民歌虽有某种意义上的差别,可在语言节奏、质朴纯真风格、心灵绽放的美丽上等方面的“内在的美”是相同的。‎ C.文人乐府诗温以丽,意悲而远,或慷慨,或清绮,风格多样。这说明,乐府民歌不仅给文人诗歌形式,还遗传了题材、体裁、意象和风格特征。‎ D.文人乐府有传统的四言,也有新兴的五言和在民歌中诞生的七言,还有杂言、三言、六言等各种体式。宋、齐、梁、陈统治者的倡议,使文人乐府创作不断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瓷 瓶 薛长登 ‎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做“王记”的古董行。‎ ‎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 在家里。‎ ‎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 ‎ ‎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 能。他说,不一定卖。‎ ‎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 ‎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 是家父。他说。‎ ‎ 他人呢?老教授问。‎ ‎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 3——30万,他说。‎ ‎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 父亲说,可以了。‎ ‎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吗?‎ ‎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 最少400万。‎ ‎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6期)‎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 ‎ B.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 ‎ C.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 ‎ D.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 5. 老教授提出去家里看看瓷瓶,顾林说他不一定卖。请结合文本分析顾林此时的心理。(5分)‎ 6. 小说以瓷瓶的真正价值“最少400万”收尾,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 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                            (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C.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46分)‎ ‎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5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jiá]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gǔ)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使人属孟尝君               属:请托 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过错。‎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内心痛苦的样子。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左右以君贱之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驱而之薛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C.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不如因善遇之 D.孟尝君就国于薛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12.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 ‎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②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④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⑦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A.①⑤     B.②⑥    C.③⑧     D.④⑦‎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敕勒歌》为“乐府双璧”。‎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短歌行》原有相应歌辞,为“乐府古辞”,但已失传,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 D.《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它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14.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 齐人冯谖,贫困至极,投靠孟尝君,颇有爱才之名的孟尝君并没有因为他没什么爱好和才干就不接受他。‎ B. 冯谖几次弹着他的宝剑唱歌,要鱼要车,孟尝君也都满足了他。后来,孟尝君问谁能替他去领地讨租税,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冯谖更是争着前往。 C. 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却抱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断地索要,以检验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D. 冯谖为孟尝君干的这件事在常人看来是愚蠢至极的“千金买义”,因为它放弃了诸多眼前的金钱利益,但这一点却正体现了冯谖的战略性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5分)              ‎ ‎(2)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8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1】 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7.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中同样“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3分)‎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 C.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1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内涵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9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9分)‎ ‎(1)生年不满百, 。(《生面不满百》)‎ ‎(2) ,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 ‎(3)《卫风·氓》中描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一起玩耍、尽情说笑的诗句是:‎ ‎ , 。 ‎ (4) ‎《小雅·采薇》中以乐景写哀的诗句是: , 。‎ ‎(5)《论语》中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屈原的《离骚》中表现类似道理的诗句是: 。‎ ‎(6)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诗句是: , 。‎ ‎ ‎ 三、 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 ‎20.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想起大学时代,同学们最爱听的是季羡林大师的国学课。季老讲课,语调平稳,语言朴实,旁征博引中也没有半点张扬,更没有一丝的煽情,可就是在这平静的讲说诱导中,叫你不能不正襟危坐,洗耳恭听。‎ ‎②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这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没有暴力,没有侵略,没有纷争和流言蜚语,人们安心地劳动和读书,幸福地做人。‎ ‎④史铁生走了,他走得安静,走得坦然,走得无悔,因为他使生命绽现了辉煌,使人生取得了最大值。逝者如斯,而他留下的精神,将永远地激励着我们。‎ ‎⑤经过一番重新洗牌之后,2007年中国足球顶级联赛3月3日粉墨登场。且不论球市如何冷清,从足球本身而言,进入第四个年头的中超联赛的格局变化还是值得关注的。‎ ‎⑥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险被网友骂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很受伤”的河南人更是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一个民族能否崛起,取决于这个民族的素质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取决于这个国家的青年,能否塑造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B.近日,我市针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项检查;截至目前,已有多名干部被问责。‎ C.我国天文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是在天文卫星的发射数量、主导和实质性参与国际空间天文卫星计划以及形成完整的空间天文研究体系均有大幅度提升。‎ D.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传递出的向上、向善的价值思考,再次激活了当代人长久以来潜藏内心的那种改变命运和追求理想。‎ ‎2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 , , , , 。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①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②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③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④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⑤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⑥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 ②①⑤④⑥③ B. ②⑥④⑤③①‎ C. ④③①②⑤⑥ D. ④②①⑤③⑥‎ 四、写作(60分)‎ ‎23.请以“一句话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呈现一定的波澜。不少于800字。 ‎ 玉溪一中2020届高一12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答案】‎ ‎1、D 强加因果。“因为表面上看,北朝乐府刚健豪放,与南朝民歌的艳丽柔弱迥然不同”,并不是这种差异的原因 ‎2、A 曲解文意。错在“汉代乐府诗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应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 ‎3、以偏概全。错在“这说明”中的“这”缩小了所指的范围,原文中的“这些”既包括文人拟乐府的风格,还包括其写作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D(A“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有误,而是觉得是当年送给恩人的瓷瓶。B“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有误,应是“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 C“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有误。)‎ ‎5.①他还在为是否卖掉瓷瓶而犹豫不决。一方面,瓷瓶记录着父亲的荣誉,他不愿意卖。另一方面,父亲住进医院急需用钱,他不得不卖。②他对瓷瓶的价值心存疑虑。他不知道瓷瓶的真伪,弄不清它的真正价值,担心卖了低价。(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6.①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 ‎③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每点2分,答出三点可得6分。)‎ ‎7.【答案】B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A项的“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的说法不准确,材料二主要论述如何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传统艺术更为人所知的问题,材料三则是探讨传统艺术要坚守底线的问题。C项的“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的说法无中生有。D项的“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可见他不是反对改变,而是反对为迎合而改变。‎ ‎8.【答案】B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题中,A项的“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的说法错误,“梵文”不是德国的。C项,“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的说法不准确,《中国诗词大会》只是一个引子,不是全篇的事例。E项,“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9.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 ‎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注意要点”,在三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比如,根据“材料一”中“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等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和材料二的事例总结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一”中“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和“材料三”中“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可归纳出答案第③点。‎ ‎10.【答案】 D。(解析:“孔”意为“很”。)‎ ‎11.【答案】 C。(解析:C.介词,趁机。A.动词,以为/介词,用。 B.动词,去,往/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介词,到/感叹词,于通“吁”。)‎ ‎12.【答案】B。(解析:①“莫”通“暮”,年末;③“泮”通“畔”,边岸;④“反”通“返”,返回;⑤“匪”通“非”,不是;⑦“错”通“措”,措施;⑧“说”通“脱”,脱身。)‎ ‎13.【答案】A。(解析:《敕勒歌》错,应为《木兰诗》。)‎ ‎14.【答案】B。(解析:“很多人都毛遂自荐”,原文无此意。)‎ ‎15.【答案】(1)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前两个“于”表被动,后两个“于”分别是“在”和“对”的意思。愦(kuì):昏乱。)‎ ‎(2)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矫:假传。责:通“债”,债款。因,趁机。市:买。“……也”,判断句式。)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在他那里当一名食客。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我没有爱好。”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才干吗?”他说:“我也没有才干。”孟尝君笑了笑同意接纳他,说:“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按照孟尝君的待客惯例,门客按能力分为三等:上等(车客)出有车;中等(门下之客)食有鱼;下等(草具之客)食无鱼。]。 过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让他吃鱼吧,给他和中等门客相同的待遇。”过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拜访他的朋友并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问道:“冯先生有亲人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咱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先生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我之怠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趁机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我私下考虑您宫中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中所缺少的唯有仁义罢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百姓 ‎,视民如子女,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趁机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仁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只好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呀。” ‎16. 【参考答案】A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二句开头“往岁”二字点明“叩门求浆”是作者回忆往事,而末句的提到的“新月出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选项不正确。 ‎ ‎17. 【参考答案】C ‎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表达技巧。C选项中,“横笛闻声”为听觉,“红旗”和“雪”为视觉,体现了“声色兼备”;A选项中,“歌馆”和“铃”只是体现了听觉,没有体现视觉;B选项中,“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D选项中,“留酸软齿牙”体现了味觉,“分绿”体现了视觉,并没有体现听觉。 ‎ ‎18. 【参考答案】 ‎ 相同点:‎ 都描写到了幽静偏远山环水绕的山村自然风光,村庄的地理位置都较偏远,或是“山重水复”或是“乱山深处”;(1分)村庄或是高柳茂林或是柳暗花明,清幽和恬静,表现作者对山村的喜爱之情。(1分) ‎ 不同点:‎ ‎《西村》侧重于对自然风光的描写(1分),通过“风送禽语”和“苔侵墨痕”表现山村风光的幽静,《游山西村》除却自然风光外,更侧重描写山村的风土人情和风俗(1分),通过对“萧鼓追随”的春社情景的描写和“衣冠简朴”的村民的描写,表现山村生活的淳朴;《西村》通过“往岁”和“今夕”的对比表现世事的变换(1分),《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今日之景,同时写景之外还蕴含哲理,表现出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1分)。 ‎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典诗歌的内容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通过对两首诗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不同点和相同点。‎ ‎19.(1)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5)夫孰异道而相安。(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0【答 案】 C ‎【解 析】 ‎ ‎ ①“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恭敬地坐着的样子,使用恰当。②“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为贬义,不合语境。③“流言蜚语”原指没有根据的话,现在多指在别人背后散布的污蔑、中伤的说法,使用恰当④“逝者如斯”指流水或时间逝去,不符合语境⑤“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感情色彩不符。⑥“出离愤怒”指愤怒到了极点,使用恰当。‎ ‎21【答 案】 B ‎【解 析】 ‎ A项,语序不当,应为“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塑造自己”。C项,搭配不当,“计划”和“体系”与“大幅度提升”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缺少“激活”的宾语中心语,句后加“的正能量”。‎ ‎22【答 案】 D ‎【解 析】 ‎ 用两两组合法来排除错误选项,最为简便。①和③均以“但”字开头,一般转折复句“但是”在后,找出能和它们构成转折复句的句子,即可得出答案。根据句意,②①和⑤③构成复句最为适合,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D项。‎ ‎23.作文:‎ 请以“一句话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呈现一定的波澜。不少于800字。‎ 范文:‎ 一句话的事 沈 悦 单位裁员,尽管她再三努力,但还是失业了。她变得喜怒无常,原本话就不多,现在话更少了。‎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天上有一片积雨云。‎ 她去接儿子放学。儿子并未像往常一样站在校门口,而是与同班的女同学钻进了学校旁的小饰品店里。她看见了,儿子两只手里拿着一朵头花有说有笑的。她就站在店门外等,儿子看见她,忙放下头花跑了出来。她也没问,只是说:“回家!”‎ 她和儿子进门的时候,丈夫已经先到了。正在打电话。“那王法官,这事就拜托你了……对,对,证件都齐全,越快越好……”她听得心里一惊,法官?法院!证件?结婚证!他肯定是打算离婚了,她想,转身进了厨房,她什么也没问。‎ 那晚,带着从儿子和丈夫那里得来的两个问号,她彻夜未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小雨转暴雨。‎ 饭桌上,是丈夫先打破沉默:“明天我带你去见个人,你梳洗一下。”她头也不抬:“离个婚也要那么隆重吗?你倒是轻松,摆脱了我这个包袱,祝贺你……”话还没说完,丈夫摔了碗,夺门而去。‎ ‎“爸!”儿子想叫住他,在大人的争吵中,最疼的永远是儿子。“吃你的饭!”她喝斥道,声音已有些呜咽了。“妈,能不能给我5块钱?”儿子小声问。“这么小就学会讨女生喜欢了?我一下岗工人我有什么钱,想买东西钱自己去挣!”儿子低头不语,她却放声大哭起来。‎ 那晚,一家三口分睡在不同的房间,谁也没对谁说一句话。‎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她没做饭,儿子和丈夫是吃泡面打发的。躺在床上,从前的星期六都是全家出去玩儿呢,她想,不过那些日子以后都不会再有了吧?‎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窗外放晴了。‎ 她刚走出卧室门,丈夫放下电话,对她说:“小莉,我托人帮你在法院找的工作有眉目啦!”“法院?”“你念大学时选的不就是法律专业吗?赶快去把材料证件准备好。”“证件?”“就是你的职业审查资料啊。”“那你要带我去见的人……”“王法官说聘人得面试啊。”原来是这样。‎ 儿子从外边回来,手里握着一束小花。儿子说话时的眼神很认真:“谢谢每天照顾我的妈妈!”“母亲节啊!我想给您买一朵头花,可我没有钱。不过我的妈妈无论怎样都很美丽。”‎ 她感到幸福来得有点突然。‎ 有时候,沟通就是一句话的事。‎ 有时候,幸福就是一句话的事。‎ 评点:‎ 这篇文章,成功之处首先在于构思的巧妙,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素材,把镜头聚焦到一个家庭,把家庭的几组矛盾集中到“母亲节”这一特殊时刻加以引爆,然后制造情节突转,完成大团圆的幸福结局。文章借矛盾纠葛的解决来演绎沟通的意义,勾画“一句话”的沟通带来的幸福场景,结尾破题有力,点题到位。‎ 文章行文中有一个突出的亮色,就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合情节,以“五月的第二个星期x”作为节点,将故事集中,逐层推进,直至幸福结局的到来,使文章结构精巧别致,颇具匠心。‎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