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双鸭山市期末)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双鸭山市期末)》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  (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魏征用比喻来解释法律工具主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事例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就认识到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则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 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 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制,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应该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 (14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6题。‎ 如果没有你 ‎【美】杰克·道布 暮色降临,谢莉·艾普尔知道自己正陷入危险之中;她那双搭在银色跑车方向盘上的手已经感到麻木,疲乏使她视线不清。这位34岁的普通外科实习医生实在已把体力耗尽了。她刚在医疗中心值完班,最近这两天她只睡了几小时。现在,她正开车去路易维尔大学医学院,参加外科医生职位的面试。四个车轮发出的声音,很快就变成了一支催眠曲,使谢莉昏昏欲睡。她的车子开始左右摇摆。‎ ‎41岁的卡车司机伍德·基伊,此时正烦躁不安地坐在十轮大卡车的驾驶室里。他凝望着空荡荡的路面,整个晚上没有遇上什么事可以打发独自驾车的无聊。‎ 突然,他的车灯照到前面一辆银色跑车,他看到那辆跑车开始偏离行车道。‎ 伍德驰近那辆跑车,按响喇叭。他的车头灯照到跑车驾驶座上,看见有个金发女郎,头似乎俯向前面。伍德感到十分不妙。“醒来呀,小姐!”他用无线电传话器高声呼叫:“醒来呀!”谢莉·艾普尔猛然醒来,心在怦怦地跳。‎ ‎“很抱歉,使你吃了一惊。”他的声音从车上无线电传来,“我看到你的车子摇摆不定,猜想你可能是太疲倦了。”‎ 谢莉咽了一下口水,然后用颤抖的手拿起无线电话器说:“我巳经筋疲力尽,不过很幸运,我这样开车仍然活着。谢谢你!”“叫我啄木鸟吧,这是我的民用波段无线电呼号。卡车司机说,“我去肯塔基,你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肯塔基”‎ ‎“那很好,我跟在你后面,帮着你不打瞌睡,你的呼号是什么?”“麦圈医生。”她告诉他。他听了哈哈大笑。于是,她解释说,这是儿科病房的孩子们给她取的名字。‎ 他们互相讲述了一些经历和笑话,时间也就很快地过去了。在靠近肯塔基州界的地方,啄木鸟和麦圈分道扬镳,她感激他在这段漫长而漆黑的路上帮助她,使她得以一直保持清醒和一路平安。“噢,那没什么,”他腼腆地说,“我很高兴跟你聊天。”‎ 谢莉顺利通过了考试。‎ 一天,医院的扩音器传出一项紧急讯号,立即需要一组外伤医疗人员,于是谢莉沿着走廊奔去。‎ 她跑进外伤诊治部时,见到一个满身鲜血的躯体。那人是一起卡车相撞事故中的伤员,四肢折断,肋骨被压碎。最糟的是,那个男人的颅骨破裂。一位医生一面奋力给他止血,一面咬着牙齿对谢莉说:“想办法让他保持安静,他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于是谢莉温柔地劝慰那个男人,叫他再忍一会儿。“你还不到要死的时候!”她低声说,“你还年轻。”‎ 那个男人似乎一直在留意倾听她的声音,后来他压低声音问她的名字。‎ ‎“谢莉·艾普尔医生。”她答道。‎ ‎“不,……你的民用波段无线电呼号。”‎ ‎“我的呼号是麦圈。”‎ ‎“啊!我的天……不要让我死……我是……啄木鸟!”谢莉顿时惊讶得透不过气来。外科手术组埋头苦干了24小时。她从未见过范围那么广泛的创伤。‎ 离开手术室的头几天,啄木鸟神志不清,并且因发烧而烦躁不安。‎ 谢莉一回到家里,就听见电话铃大作。医院的护士因无法使啄木鸟保持安静,于是要求谢莉返回医院。谢莉马上赶了回去。‎ 尽管他痛得发狂,但一听到谢莉对他讲话,他就会逐渐平静下来。‎ 出院那一天,啄木鸟坐着轮椅被推过医院走廊。‎ ‎“如果没有你,我想我是活不下来的。”他对她说。‎ 谢莉的泪水满眼眶。“如果没有你,我也是活不下来的。”她低声说。‎ ‎                                                  (节选  有删减 )‎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卡车司机伍德因独自驾车,虽然没有遇上什么事,却烦躁不安。他在无法打发孤独无聊时遇到了开车行驶中昏昏欲睡的谢莉。‎ B、听到医院的扩音器传出紧急讯号,谢莉便急急奔去,可见她是一个急人之所急,一有紧急情况就冲在前面的医生。‎ C、伍德在生命垂危的时刻,还能够听出谢莉的声音,这一细节体现出了彼此之间对各自声音的深切感受,也照应了前文。‎ D、小说写伍德伤情之重,手术后烦躁不安,其他护士无法使他保持安静的细节,突出的谢莉对伍德重伤后恢复所起的作用。‎ ‎5、小说第一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 ‎ ‎6、小说的题目“如果没有你”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 (14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7~~9题。‎ 想起苏州 胡跃先 想起苏州就想起江南的烟雨红颜。江南的杏花春雨,江南的小花伞。苏州的婉约细腻大抵就在那一城一水,一花一叶了。是的,苏州的城是梦幻迷离的,天下园林在江南,江南园林在苏州,可见她的风姿绰约。拙政园的大气,留园的小巧玲珑,都好似一幅幅醉人的写意画,那画上有桃红柳绿,有燕子来时月满西楼,也有吴山点点愁。那一扇扇古老的门楼里都是一个个散发着幽香的故事,那故事里有动人的歌谣和图画。‎ 想起苏州就想起唐伯虎,想起唐伯虎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想起桃花庵就想起他的《桃花庵歌》和《落花诗》。在月夜孤凄的夜晚,在红消香断的白天,吴门四才子和吴中四杰的唐伯虎踏歌而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这是唐伯虎的潇洒。‎ ‎“世人笑我忒风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唐伯虎又是痴迷的——“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再看他的《落花诗》,我们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衰老形骸无昔日,凋零草木有荣时。和诗三十愁千万,肠断春风谁得知?”这是不是与曹雪芹的《葬花吟》有些相似呢?是的,简直与林黛玉一个口吻,一样的哀怜。再看林黛玉,也是出生在苏州,也许就是拙政园和留园的大家闺秀,10岁以前她就在那里吟诗绘画做女红。那青砖黛瓦,绿树红墙,还有那一溪的桃花,成就了他一生的聪明,也注定了她的冰肌玉骨,她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惜寿年不终,早早地夭折了,带走的是红楼的遗恨,带不走的是苏州的雨,苏州的风,苏州的春花秋月,苏州的小桥流水。我们在记住黛玉的同时,也记住了苏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是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难道不认为林黛玉的冰雪聪明和他的兰心蕙质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吗?‎ 黛玉姑娘手中的那把小花伞又传过了百年,那三月的雨仍是那样柔软和多情。我是二十年前去的,在苏州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女人。就在虎丘山下,我邂逅了秋香,她和唐伯虎款款而来,他们在雨中相遇,共用一把小花伞,深情一顾,情动千年。他们习字作诗,绘画绣花,不染尘埃,不求闻达,心无旁骛,只在山林。虽然在我是梦的幻影,然而,我思故我在。我见到的游人,以及那一个个红男绿女难道不是秋香和唐伯虎吗?你看他们多么相爱,多么风流袅娜。‎ 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 两千多年前的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吴王的美人不听招呼,他挥刀砍下她们的头颅,从而一呼百应,苏州从此寒光无比。天幕血红,孙武带领吴国的军队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暮歌中静静地长眠。所以世界上的东西绚丽总是暂时的,唯有平淡才是永恒的。天心月满,人有几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想必苏州的雨也分外撩人,那拙政园的荷塘,那枫桥的绿水,以及那满街满巷的俏丽女子和他们手中的小花伞都牵动着我的情思。‎ ‎(节选  有删减)‎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开头概写苏州城的梦幻迷离,风姿绰约,并以拙政园和留园的特点引出散发着幽香的故事,以及那故事里的动人歌谣和图画。‎ B、我们看到唐伯虎既是潇洒的也是哀怜的两面,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苏州城也具有两面性,如拙政园大气,留园小巧玲珑。‎ C、散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起苏州,说明所写之景、之人,乃是回忆,此为虚;如今已是六月,雨水渐多,江南的雨更是下个不停,写现在,此为实。‎ D、“归入五湖明月,和他的爱人一起在夕阳暮歌中静静地长眠”一句意味深长,“静静”是“平淡”之意,“长眠”是“永恒”之意,“五湖明月”既寓意平淡,又寓意永恒。‎ ‎8、这篇散文以“想起苏州”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 ‎ ‎9、文中“苏州既是柔软的,也是锋利的”单独成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种放,字明逸,河南洛阳人也。父诩,吏部令史,调补长安主簿。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父尝令举进士,放辞以业未成,不可妄动。每往来嵩、华间,慨然有山林意。未几父卒,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以请习为业,从学者众,得束脩①以养母,母亦乐道,薄滋味。放得辟谷术②,别为堂于峰顶,尽日望云危坐。每山水暴涨,道路阻隔,粮糗乏绝,止食芋栗。性嗜酒,尝种秫自酿,每日空山清寂,聊以养和,因号云溪醉侯。幅巾短褐,负琴携壶,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往往终日。多为歌诗,自称“退士”,尝作传以述其志。淳化四年,兵部尚书张齐贤言放隐居三十年,不游城市十五载,孝行纯至,可励风俗,简朴退静,无谢古人。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明年,齐贤出守京兆,复条陈放操行,请加旌贲。九月,放至,对崇政殿,六年春,再表谢暂归故山,诏许其请。放屡至阙下,俄复还山,人有诒书嘲其出处之迹,且劝以弃位居岩谷,放不答。放终身不娶,尤恶嚣杂,故京城赐第为择僻处。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王嗣宗守京兆,放尝乘醉慢骂之。时议浸薄之。尝曲宴令群臣赋诗,杜镐以素不属辞,诵《北山移文》以讥之。上尝语近臣曰:“放为朕言事甚众,但外廷无知者。”因出所上《时议》十三篇。八年十一月乙丑,晨兴,忽取前后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诸生会饮于次,酒数行而卒。讣闻,上甚嗟悼,亲制文遣内侍朱允中致祭。归葬终南,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种放传》,有删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注】‎ ‎①束脩:古代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奉赠的礼物。‎ ‎②辟谷术:古人不食五谷的养生之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B、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C、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D、然禄赐既优/晚节颇饰舆服/于长安广置良田/岁利甚博/亦有强市者遂/致争讼/门人族属依倚恣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部是国家古代官署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B、号是中国古代人在名和字之外的自称,也叫别号,大多为自己所起,也有他人起的。‎ C、表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也称“疏”“章”等,如李密《陈情表》。‎ D、赠指的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 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也有赠称号的,叫“赠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种放年少聪颖好学,不求功名利禄。他沉默寡言,但喜欢读书学习,七岁时就能写文章,父亲在时让他考进士,他以托辞拒绝,父死后,他仅以讲学为业,养家糊口。‎ B、种放性情率真自然,以归隐山林为乐。他修的辟谷术,建屋于峰顶,食芋栗,酿酒自饮,经常穿短衫,溯溪而上,坐磐石,饮酒弹瑟赋诗,纵情山水,怡然自乐。‎ C、种放为布衣有美名,为官深得皇帝信任。张齐贤任兵部尚书时以孝行纯正举荐他,他到京城做官,受到同僚讥讽,皇帝为他解释开脱;死后,皇帝亲自写祭文致祭。‎ D、种放亦官亦隐不定,受到舆论鄙薄。他一会儿在朝廷,一会儿归山隐居,有人上书朝廷嘲讽他;晚年广置田产获利,乘醉谩骂朝廷大臣,当时舆论逐渐鄙薄他。‎ ‎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兄皆干进,独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结草为庐,仅庇风雨。‎ ‎ ‎ ‎(2)诏本府遣官诣山,以礼发遣赴阙,赍装钱五万,放辞不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念奴娇•冬晴无雪 ‎(宋代)朱淑真①‎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②,夜明不怕灯灭。‎ ‎【注】①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词人。早期词作笔调明快,文辞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因情感生活不顺,郁郁不得志,其词作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后世常将其与李清照并提。②梁园燕客:梁园,又名梁苑、睢园,是西汉初年汉文帝封其子梁孝王刘武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建立梁国,在睢阳东南建造的一座豪华园林;燕客,泛指有抱负的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    )(    )‎ A、词的第一句点题,词人猜测无雪的理由是上天不肯,而不是掌管造化的神做错了什么。‎ B、“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不下雪的原因,十分有生趣。‎ C、“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写出词人由喜转忧的心理变化过程。‎ D、“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后面的句子运用想象,将雪后世界描写得洁白美好。‎ E、“梁园燕客”属于虚写,化用典故,写出了一大批有抱负的人借助雪光夜读的情景。‎ ‎ ‎ ‎15、本词中的“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广为后世称道,请欣赏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 ‎ ‎ ‎ ‎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悠闲、幸福生活的两句是:“                   ,                   。”‎ ‎(2)荀子《劝学》中的“                   ”一句,说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不大。‎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写用荷叶、莲花做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明屈原追求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 ‎ 第二卷   表达题    (78分)‎ ‎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②木心研究者陇菲先生认为,《木心谈木心》涉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焊接文白、应对采访等诸多方面,细心教学生如何写作,可谓金针度人。‎ ‎③在此次专题教育活动中,“察病灶”须严,“找病根”要实,要做全方位、立体式的检查,抽丝剥茧,抓住实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④歌手韩庚一走上舞台,台下歌迷们的欢呼声和口哨声聚蚊成雷,震耳欲聋,这声音让闯荡在异国他乡的韩庚热泪盈眶。‎ ‎⑤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⑥每年3月5日学雷锋,这无可厚非,但是过了这一天我们许多人就忘记了雷锋,忘记了雷锋精神,让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水土流失导致的黑土层变薄是松嫩平原黑土带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我们虽然没有数据证明土地具体变薄多少,但黑土量的流失和质的退化是不争的事实。‎ B、这次既然在美国本土外首开设场厂先例,就不排除未来波音公司慢慢转移部分生产技术到中国,对中国市场来说,这就是绝对的利好消息。‎ C、这家手工艺术品企业狠抓生产质量,努力拓宽销售渠道,所生产的黄花梨手链畅销国内外,产量连续三年成倍增长,成为一个蜚声中外的品牌。‎ D、通过比较几个一线城市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新政,可以看到,各地房地产调控举措中,既有需求调控,也有供给调控,但仍然以需求调控为主。‎ ‎ ‎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他夏天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给侄子写信征求意见,他说“此事望您钧裁”。‎ B、小项写信给小明说:“令尊病入膏肓,为儿的我也寝食难安。有父亲在,尚有来处,没有父亲,只剩归 途。”‎ C、东方先生笑呵呵地对来访者说:“拙荆厨艺一般,还望各位海涵,来,端起酒杯,先干了这一杯!”‎ D、我校乃千年学府,三湘名校。请您来我校做讲座,想必你会深感荣幸,一定会准时前来,为我校学子传经送宝。‎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      ①      ,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      ②      。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③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教育孩子不仅要注意大的方面,也应该在细微处下功夫。儿童有如嫩芽,碰伤了就难以生长。父母也好,老师也好,要注意呵护他。要了解儿童的想法。父母和老师的言行都要具有示范性。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儿童,时时处处被儿童模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①碰伤了就影响(不易)生长 ‎②‎ ‎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松竹梅,荷花菊花昙花,都是大自然中的常见植物。它们或因某种气节,或因某种品质,或因某种价值而被人们赞不绝口。‎ 请从中选择两三种植物来谈谈你对植物文化底蕴的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 高三语文一月月考答案 ‎1.C(A“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错。B魏征只是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不是用比喻来阐述法律工具主义;D“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是唐太宗的话)‎ ‎2.C(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 ‎3.D(“应该继承”与文意不符。)‎ ‎4、【答案】B “是一个急人之所急,一有紧急情况就要冲在前面的医生”对人物的分析欠妥当。从这件事上不能就认为谢莉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5、【答案】‎ ‎①交代主人公谢莉驾车的危险状况,以及形成这一危险状况的原因,为后文的故事发展做铺垫;(3分)‎ ‎②以惊险的场面开端,造成悬念,具有吸引读者的作用。(2分)‎ ‎6、【答案】‎ ‎①题目具有关联情节、概括故事要点的作用。谢丽在疲劳驾车时如果遇不到卡车司机伍德,就会有生命危险;而伍德在发生车祸后,又是因为谢莉的劝导才使他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得以康复。‎ ‎②“如果没有你”中的“你”指谢莉和伍德,他们身上体现出一种热情待人的优秀品质,这一品质对解救对方的生命起了关键性作用。小说赞扬的就是这种待人热情、相互帮助的高尚精神。(每点3分)‎ ‎7、【答案】B“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的推断过于绝对。‎ ‎8、【答案】‎ 说明本文要写的主体是苏州。(1分)“想起”意味着本文可以自由驱遣文字。既可以写景状物,又可以写人叙事和抒情议论,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分)同时“想起苏州”意味着不是写现实的苏州,而是过去的苏州,虚实结合是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1分)‎ ‎9、【答案】‎ 作用:①承上启下;②突出苏州的特点。(2分)‎ 理解:‎ ‎①景的恢宏大气为锋利,梦幻迷离风姿绰约,月满西楼,景色赋予的点点愁为柔软。‎ ‎②唐伯虎的潇洒为锋利,哀怜为柔软;‎ ‎③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为锋利,冰肌玉骨,寿年不终为柔软;‎ ‎④秋香与唐伯虎爱情的“情动千年”为锋利,“深情一顾”为柔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⑤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南征北战,攻齐攻楚攻越,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从而成就了千秋兵学宝典《孙子兵法》此为锋利,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与他的爱人一起静静地长眠,此为柔软。(每点1分,结合文本答出四点即可,4分)‎ ‎10、B ‎11、A  (“文武官员”表述错误,吏部只管文官)‎ ‎12、D (“有人上书朝廷”错,原文“诒书”是“写信给他”的意思。)‎ ‎13(1)“干进”“结草”“庇”每处1分,译出大意2分 ‎(2)“诣”“发遣”“赍”每处1分,译出大意2分 ‎14、【答案】A、E;(5分,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的5分)‎ A,对原词第一句中“化工非拙”的“拙”理解错误。冬晴无雪的原因是天心不肯,而不是掌管造化的神太笨拙了。‎ E“写出了一大批有抱负的人借助雪光夜读的情景”的说法于词无据。‎ ‎15、【答案】本句运用拟人手法,借景抒情。(2分)即借“陇首寒梅,花开无伴”的寂寞孤独来抒发词人自己内心的寂寞孤独,(2分)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期盼下雪的细腻心态。(2分)‎ ‎16、【答案】‎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君子生非异也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7、【答案】B ‎①分庭抗礼: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 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使用错误。‎ ‎②金针度人: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使用正确。‎ ‎③抽丝剥茧:丝得一根一根地抽,茧得一层一层地剥。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使用正确。‎ ‎④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贬义)使用错误。‎ ‎⑤弱冠之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未达到壮年,所以叫弱冠。使用正确。‎ ‎⑥无可厚非:厚:深重;非:非议,否定。 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使用错误。‎ ‎18、【答案】D;‎ A语序不当,“我们”应移到“虽然”之后;‎ B成分残缺,“不排除”后缺少宾语,应在“到中国”后加上“的可能”;‎ C搭配不当或偷换主语,“产量……成 为……品牌”主宾搭配不当。‎ ‎19、【答案】C ‎20、【答案】‎ ‎①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 ‎②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 ‎ ‎③而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句2分,所填语句符合语境,前后连贯即可。)‎ ‎ ‎ ‎21、【参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②父母和老师的言行具有示范性 ‎③会被儿童模仿 ‎ ‎ ‎22、【写作提示】‎ 题目要求将材料中六种植物中的任何两种或三种放在一起进行有机关联。‎ 这种关联可以是并列的。如松和竹,它们有共同的气节,四季常青,从不改变;如松竹梅,它们有共同的气节,那就是抗挫折,松生悬崖峭壁而顽强生长,竹子宁折不弯,梅花傲雪,都是抗挫折的表现。‎ 这种关联也可以是对照的,比如梅花和昙花,梅花开一个冬季,昙花开一个夜晚,这又有什么不可呢?无论生命长短 ,都是价值彰显。‎ 这种关联也可以是因果的。比如松和昙花,正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像千年不老松那样,我们的生命或许就是昙花,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短暂的光阴,活出自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