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6级
第二次双周练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3月29日
一、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60分)
1.2017年12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400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蕴含着无穷的商机。这说明
①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②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因为文化
①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元日》说明
①民族节日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数字化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对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让更多人看到文化遗产持续生长的鲜活历史。这表明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③对待丰富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国学启蒙的发起者认为,儿童犹如一张白纸,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人文教育,将形成其一生为人处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学经典对宝宝进行道德教育,要有选择地吸收,盲目地提倡学习是很危险的。这说明
①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
③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一部部融入了千余年家族教育心得、经受住时代变迁考验的家训、家规,正在新的时代里扮演着新的角色,从而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总是在交流中传播 B.文化的发展应立足实践
C.文化总是处于变化中的 D.文化总是在继承中发展
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告诉我们
A.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9.著名美术家陈德弘的绝艺“汉字写画”将中国汉字的字形和字意融入到绘画中去。如作品《奔马》,就是将汉字“马”的形状和写法,融入到画作马的形象中去,让观者看起来,既像是一匹奔腾中的骏马,也有汉字“马”的意味。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10.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之”,在研究中找到规律。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这八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这则材料说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 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
11.随着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被媒体称为“中国顶级政治剧”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引发全民热议。该剧其取材于现实事件,又采用了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选角与拍摄手法,不仅60后、70后喜欢,连80后、90后、甚至00后也在追!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扩大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各种文化逐步走向趋同,中华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④贴近现实生活的文化作品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一支笔、一把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一位绝世美人便跃然形成,这就是中国的皮影艺术。艺术大师陈玉玲改变传统皮影雕刻人物面部呆板和千篇一律的风格,结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大胆创造出更加鲜活的人物造型,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着皮影艺术的创新
②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推动了文化产品创新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使皮影艺术焕发了活力
④文化创新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此举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优秀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年来,中国多次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3月17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理念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这表明
A.各国已完全认同中华文化 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中外文化的基本特征相同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5.2017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3周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华民族思想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这表明
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C.社会制度的变迁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
16.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①现代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7年9月4日晚,在福建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主题,通过钢琴与提琴对话,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背景呈现出中国大雁塔、埃及金字塔、巴西面包山、几内亚独立纪念碑、俄罗斯夏宫、墨西哥玛雅文明遗址、印度拉克什米维拉宫、塔吉克斯坦索莫尼雕像、南非自由公园、泰国大皇宫、中国天坛,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③金砖国家对中华文化有强烈归属感 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17年1月8日,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本次晚会以“
同系札脉亲情,共铸中国梦”为主题,邀请众多优秀的华人华侨代表和表演艺术家共赴盛举并登台献艺。举办本次晚会的作用在于
①促进了华人华侨的艺术合作,推进了文化创新
②为推动海内外文化最终走向同一创造了条件
③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
④增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①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取决于文化传播的方式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④“深阅读”是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最佳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1.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某地举行了中国象形文字展。此次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起源和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和处世之道,激发了各国参观者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由此可见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创新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文化交流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下列有关雄安新区的说法与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雄安新区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改革和发展——坚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雄安新区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雄安新区的建设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质变发生在无形的量变积累之中
④雄安新区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坚持辩证否定观,自己否定自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势头。这一结论的哲学依据是
①整体和部分辩证统一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 ④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推进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对此,有专家认为,在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只有疏通横在供需之间的中间面,才能真正打开供需两侧。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侧面具有特殊性 ②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③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④任何事物都是包含着普遍性的特殊个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要致富,先修路”。在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排在首位的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中,以公路、铁路、航运等为代表的“铁公基”将率先成为突破口。这体现了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决定性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D.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6.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①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7.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重庆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市、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圳市进行专项改革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
总结实施情况,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改革任务基本到位。下列对上述过程及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改革试点——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前提
②总结经验——在试点中概括出普遍性原理
③扩大试点——将试点中获得的个性理论推广于改革
④全国推进——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效衔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有人曾问湘西在哪里?湘西在沈从文的书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芬芳的酒鬼酒里。沈从文,宋祖英、黄永玉、酒鬼酒是湘西的“四张名片”。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正确认识事物应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整体离不开部分,要着眼于事物的各个构成要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巴黎协定”是2016年签署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定,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人类对自然由敬畏到抗争到破坏再到今天的保护体现了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④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规定了事物的性质,决定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民族地区文化是一个有着内在关联的有机生态整体,但个别地方存在观念上的误区,试图用现代文明对民族地区文化来一次彻头彻尾的“改头换面”,结果输血式扶贫却带来了文化荒芜;有的大搞文化旅游模块开发,但由于未能用好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导致千村一面、千寨雷同,连项目、解说词、纪念品都高度重合。从哲学上看,上述个别地方错在
①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忽视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具体的
③没有看到价值判断只有符合实际才是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否认任何矛盾特殊性都包含着矛盾普遍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3题,合计40分)
31.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国意义的科学战略选择。
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许多国家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我国通过建设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有力推动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设立雄安新区,吸收借鉴了这些国内外有益经验,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铺就一条新路。
设立雄安新区,是要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现代新型城区。新区范围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习近平强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把新区建设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宜居、创新驱动发展、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科学战略选择”。请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10分)
32.“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肓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肓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的话语,给教育界打了一支强心针,这无疑会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10分)
33.
“薅(hao)草锣鼓”产生于村民们在田间劳作之时的大忙季节,是劳动人民在集体薅草、挖土、栽秧时,为了缓解疲劳,加快进度,以击鼓作气力、以酣歌抒胸臆、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而形成的一种极具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的优秀民间文化形态。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甘肃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然而,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劳动方式的改变,加上近年来民间老艺人年岁的增大和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薅草锣鼓”面临传承之忧。对此,各地纷纷釆取措施加大了保护、传承“薅草锣鼓”工作力度。重庆酉阳有关部门还成立了编写组,收集整理“薅草锣鼓”歌谣,对“薅草锣鼓”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打造,将其移植到舞台上。近年酉阳《薅草锣鼓》成功亮相加拿大华人春节联欢晚会,并参加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演出,以及参加了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舞蹈类)调演活动”北京展演,反响强烈,获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酉阳“薅草锣”鼓从此走出深闺,走向全国。
(1)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理由?(10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传统民间艺术换发新的生命?(10分)
高二年级第二次双周练政治答案
1——5 ADCBC 6—10 BDBCA 11——15 DBADB
16——20 BBACD 21——25 DBDBC 26——30 CDCBB
3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新区的设立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借鉴国内外的普遍经验,尊重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新区建设要充分考虑区位、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等优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区建设将有力地推动京津冀协调发展,总结推广经验,为我国其他省区解决“大城市病”,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新型城市提供示范和借鉴。
3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能够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④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3.(1)①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弘扬传统民间艺术对弘扬中华文化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或: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薅草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文化多样性有重要意义。)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弘扬传统民间艺术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内涵,永葆民族文化生命力。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保护和弘扬传统民间艺术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发展。
(2)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弘扬传统民间艺术要结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一个具体途径,对传统民间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也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具体途径,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弘扬传统民间艺术也要充分吸收外国先进的有益的成果。④弘扬传统民间艺术,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也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