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卷(有答案湖南益阳箴言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卷(有答案湖南益阳箴言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箴言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学月考试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量:50分钟 ‎ 答题说明:‎ 1.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需按答题卡要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题号处作答,答在试题卷上一律无效。‎ ‎ 2.考生请使用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作答。‎ 第I卷 (选择题 共75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2.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中指出,英国13世纪的农户,其年收入中直接消费与进入市场部分几乎各占一半,储蓄率则占收入的15%;而中国清代晚期的农户,进入市场部分仅为总收入的14%,储蓄率只占6.7%。材料实质上说明 A.当时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对比较低 B.中国农户在商品率与储蓄方面远远低于英国 C.当时英国商品率和储蓄率相对比较高 ‎ D.当时英国政府对经济影响力相对比较大 ‎3.《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材料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自耕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5.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6. 《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中的“匹妇蚕之”反映的手工业形态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 C. 家庭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7.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实现流水作业 C. 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D. 瓷器质量提高 ‎8.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集中。但在中国,明清时期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宋元时缩小很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小农经济的发展 D. 新航路开辟 ‎9.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这种变化 A. 与政府空前强化专制集权相悖 B. 体现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 容易导致传统手工技艺的失传 D.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0.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 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 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 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 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11.《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12. 中国人去过印度洋上的30多个港口,每到达一处他们就劝导或强迫当地统治者承认明朝的宗主权。由此可见,这种航海活动的目的是 A. 宣扬中国的国威 B. 拓展中国的海外市场 C. 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D. 加强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13.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14.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15. 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代 夏商周 秦汉 魏晋 宋元 称谓 臣、人、众、野人 夫、仆 田客、部曲 佃客、庄客、农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16.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17.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18.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围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问 A. 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 废除了海禁政策 C. 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 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19.有人就新航路开辟的前因后果问题画了以下四幅漫画,下列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1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B.图2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了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C.图3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D.图4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的贸易位置,逐渐衰落;‎ ‎2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就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475‎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价格指数 ‎100‎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B.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1.某位同学对新航路开辟做了如下评价:“它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之路;它是人类文明交融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同学在评价中分别使用的史观是 A.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B.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 C.社会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D.社会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 ‎22. 郑和下西洋在东南亚有着极大的声誉,关于郑和的祠堂、庙宇等当地纪念物,至今犹存。而美洲目前尚没有发现当地人为哥伦布修建的具有类似意义的纪念物。这反映出 A. 两者航海的不同目的导致了不同结果 B. 郑和下西洋意义远大于美洲的发现 C. 东南亚人民的文明程度高于美洲地区 D. 美洲人没有认识到欧洲文明的先进 ‎23.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 B. 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 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 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24. 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咖啡等新饮品的冲击 C. 世界市场的拓展 D. 机器生产提高茶叶产量 ‎2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义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材料三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四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 ‎---(唐)元稹《贾客乐》对唐前期商人贩运商品的描述 ‎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北宋)《东京梦华录》‎ 材料五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6分)。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出现的主要变化(3分)‎ ‎(2)材料三中,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9分)‎ ‎(3) 材料四中商品的属性有何变化?(3分),据材料一、五,分别概括战国商业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箴言中学2018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学月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B B C C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A D B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A B C C 二.非选择题(25分)‎ ‎26.‎ ‎(1)理念(6分)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②掌握经商时机,当机立断;‎ ‎③讲究经商计谋策略;‎ 变化(3分)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或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夜市)‎ ‎(2)主要依据(9分)‎ ‎①由自然实物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或封闭性的自然经济向开放性的商品经济过渡);‎ ‎②官吏位置由贵族把持变为机会均等;‎ ‎③文学艺术由贵族文化变为庶民文化;‎ ‎(3)变化(3分)由奢侈品到日用品。‎ 特点(4分)①战国时期出现大商人;‎ ‎②明代出现“商帮”(或出现徽商和晋商)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