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福建四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福建四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四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8.5.31)‎ 友情提示:‎ ‎1.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请不要折,以免影响到机读扫描,试卷考完后自己保留。‎ ‎2.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答题区域内。‎ ‎3.请保持卷面的整洁,注意把握好时间,并做到诚信应考。‎ 第I卷 阅读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逡巡(qūn xún) 瓮牖绳枢(yǒu) 羽扇纶巾(lún) 六艺经传(zhuàn)‎ B.数罟(cù gǔ) 度长絜大(xié) 锲而不舍(qì) 万乘之势(shènɡ)‎ C.凝噎(yē) 歆享牲醴(xīn) 金石可镂(lòu) 还酹江月 (lèi)‎ D.崤函(xiáo) 鲈鱼堪脍 (huì) 似蹙非蹙(cù) 锄櫌棘矜(jī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畏途巉岩 瘦削不堪 放诞无礼 听萧鼓 ‎ B.善假于物 玉簪螺髻 良将劲驽 销锋镝 C.横绝峨嵋 敛声屏气 搵英雄泪 隳名城 D.一蓑烟雨 钩戟长铩 内帏厮混 争喧豗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劝学(劝勉) 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 君子不齿(并列) 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闻者彰(清楚) 假舟楫者(凭借、利用) 秦人开关延敌(推延,推迟) 奋六世之余烈(功业)‎ C. 河内凶(荒年) 请以战喻(比喻) 兵刃既接(已经) 王无罪岁(岁月)‎ D. 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复(风尚) 圣人无常师(固定) 无贵无贱(没有)‎ ‎4.对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⑤蟹六跪而二螯  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⑦人非生而知之者 ‎ A.①②/③⑦/④⑥/⑤    B.①②/③⑤/④/⑥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     D. ①②/③⑥/④⑤/⑦‎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③外连衡而斗诸侯 ④却匈奴七百余里 ‎ ‎⑤会盟而谋弱秦 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⑧履至尊而制六合 ‎ ‎⑨吾从而师之 ⑩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A.①/②⑩/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⑥⑦⑧⑨/②⑤⑩/③④‎ ‎6.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C.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B.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 C.古人有名有字。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又如颜回,字子渊。‎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8~11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说 C.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选择 ‎ 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散:分发 ‎9.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例句: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A.吾从而师之 B.序八州而朝同列 C.是故圣愈圣,愚愈愚 D.天下云集响应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直到退休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为太祖兴办屯田,从屯田项目的确定,民众、官吏的安置,到官员政绩的评定等都恪尽职守。仅五年,就成绩斐然,颇受百姓欢迎。‎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非首犯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立战功是在境内平乱,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在审理匿名信案件时,机智缜密,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11.翻译: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把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临 江 仙 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 试问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莫嫌浅后③更频斟。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语本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②浮瓜沉李:语本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生活。③后: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浅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14.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一分,总分9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劝学》中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 __, ___ 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从师风尚难以恢复。‎ ‎(3)荀子《劝学》中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形象的比喻作论证,进而推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参省才能达到“_________ _”的境界。‎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 __,_____ __”分别从侧面衬托和正面描写的角度刻画了周瑜担任三军统帅时年轻有为、踌躇满志的形象。‎ ‎(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 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_ ___ __”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三、现代文阅读 (23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 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1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B. 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C. 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D ‎.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1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 上海、杭州的朗读亭前排长队等候朗读的“长龙”明确告诉我们,《朗读者》这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火爆”是有广泛的受众基础的。‎ B. 三家媒体的报道角度、内容各有侧重,这种取舍可能是对同一报道对象的认识、理解不同,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 C. “高而不冷”、“流量们霸屏”、“安利”……写在“中青在线”这样的网络媒体上贴合其身份,而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 D. 材料一力图从多个角度剖析“《朗读者》热”的原因,材料二则虽然对此类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回暖有很多期盼,却仍持怀疑态度。‎ ‎18.根据上述材料,假如《朗读者》节目改版,你准备给制片人董卿提些什么建议?(4分)‎ ‎ ‎ ‎ ‎ ‎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3分)‎ 城里的月光 夏 阳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我说认识有啥用,你那事我帮 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老李嗫嚅着,怎么是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 唉,老李一个儿时玩大的同村伙伴——老憨,在我居住的城市做建筑工,一年到头在工 地上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赶在春运前,求爷爷告奶奶,工头总算结清了工资,却在临上火车 前被歹徒逼到墙角,洗劫一空。‎ 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的挨刀剐的抢去了!老李在电话里 恶狠狠地骂道。我说,骂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可以帮你老憨寻回钱,我请一伙人去骂好了。‎ 老李苦笑,笑完,又开始祥林嫂般地絮叨,这派出所是干什么吃的,报案都一个多礼拜, 就是不见动静。我说,人家派出所也不容易,就那么点警力,管着十多万外来人口。我帮你 找了派出所,人家指着一大堆卷宗,为难地说这是小案子,又没有明确的破案线索,自认倒霉吧,夸张点说,这和在大街上被抢了手机差不多。 估计老李听后是一副苦瓜脸。他说,哎,这可是两万块钱啊,怎么是小案子? 我只好解释,两万块钱搁你老家是巨款,在这里只能算小钱,有钱人的一顿饭钱而已。 老李悻悻地问,就没其他法子了?我一脸无奈地说,如果是上百万,派出所肯定会成立专门的破案小组。要是你的老憨丢胳膊断腿了,他们也应该会重视。 老李感慨,如果可以换,我想老憨肯定愿意拿条胳膊甚至性命来换这两万块钱的。你要知道,老憨一家老小盼星星盼月亮,盼了一年多,家里正等米下锅呢。老李又不死心地问, 真没法子了?我在你那座城市只认识你一个朋友。‎ 我想了想说,法子倒有一个,我给你讲一个在我家乡流传很广的故事吧——大概是民国 时期,一位上面来的夫人,在省城一帮官员的陪同下,从南昌去庐山避暑。中途,路过我们 镇时,夫人内急。无奈之下在路边找了个公厕。你要知道,我们那里所谓的公厕,就是一个茅坑,上面搭几块木板,臭气熏天。当地人民早习以为常,可是夫人金贵啊。她站在厕所门口犹犹豫豫,磨磨蹭蹭,最后可能是憋不住了,一捂鼻子跑了进去。夫人出来时,脸色很难看,一路上直说头晕,还嘀咕了一句:你们这里的卫生怎么搞的?陪同的官员坐不住了,上 庐山后,打电话骂人 ,从行署、县一直骂到我们镇,把镇长吓得半死。镇长考虑到夫人返程 还会经过这里,就号召全镇人民大洗厕所。又是挑粪又是消毒,整整折腾了三天。可是,夫 人没来。据说人家下山后直接去了武汉,从那里坐飞机走了。‎ 老李听了我的故事,深有感触,沉默了半天,突然怪声怪气地尖叫,你们这里的治安怎 么搞的嘛!我大笑,隔着电话想象着老李叉腰横眉的样子,说,你这样会把人家吓坏的,人 家就是破不了案,也会自己偷偷把钱垫上。我又说,可是我们都是蚂蚁。老李无语,默默地 把电话挂了。‎ 两天后,一个月光极好的深夜,我又接到老李的电话。老李说,我想自己把钱垫上。我 吃了一惊,大骂,不会吧,你是不是疯了?‎ 老李幽幽地说,你不知道,我们老家地处大西北,是你难以想象的穷。我上高中前,除 ‎ 了出生外,没有洗过一次澡。在我们那个乡,我是唯一的高中生,受到乡亲们的资助,是乡 亲们的骄傲。现在我是作家了,在他们眼里,我无所不能,天天和中央首长在一块儿握手、 吃饭,进出小车伺候。老憨也是实在没辙儿才找到我的,我不想让他们失望。再说了,老憨 还欠着一屁股债,没了这笔钱,几个娃儿都要失学的。他们一家正盼着过个好年。‎ 我听了心情沉重,转而又说,你自己也不宽裕,靠几个稿费,还得养活一大帮人。老李 叹了口气,说,我多写点就是了,实在不行,就写点特稿,那玩意可以多挣几个。我之所以 告诉你,是想让你配合我一下。我问,怎么配合?‎ 你帮我把这钱给老憨,就说你公安局的朋友抓获了歹徒,把钱追缴回来了。老李不放心 地叮嘱我,你千万别露馅,对着老憨,要给足我面子。老憨现在还在工地上眼巴巴地等着我 的好消息呢。‎ 我凝望着窗外城市上空皎洁的月光,哽咽无语。‎ ‎(文章有删节)‎ ‎19.下列对这 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插入了“我”给老李讲的故事,垫钱的说法启发了老李,为后文埋下伏笔,也讽 刺了社会的官僚主义作风。‎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语言平实,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主题深刻,表 现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C.对比鲜明是本文的特色,例如老李急人所急的言行和“我”的冷漠言行对比,城市的 生活与老憨家困难境况对比。‎ D.老李打电话追问我认不认识公安局的人,痛骂歹徒,寻求帮助,这推动了情节发展, 生动地刻画了老李的形象。‎ ‎20.小说在刻画老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 ‎ ‎21.小说题目“城里的月光”有什么意蕴?以此为题,对主题表达有哪些作用?(6 分)‎ ‎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2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在光怪陆离的金融市场中,最离奇的事情之一要数当美国的国债增加时,债权人还要给美国支付利息。‎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看到大熊猫那憨厚可爱的模样,游客们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⑤陶渊明不想为五斗米折腰,自己的危言危行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干脆退隐山林。‎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B.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24.下面一段对话有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3分)‎ 林:你尽管安心养病,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李:谢谢。你惦记着我,我就很感激了,还带来些东西,我只好笑纳了。‎ 林:咱哥儿俩,谁和谁啊,你的客气的不要! ‎ ‎(1) ‎ ‎(2) ‎ ‎(3) ‎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 截至2018年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超过9. 05亿。手机已经不再局限在工具范畴, (1) ,用户的行迹、隐私、账号、财款,甚至指纹都由手机来全权负责。伴随而来的是,手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恶意软件劫持流量,伪基站诈骗,盗窃用户隐私信息……这对手机生产商、软件开发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在智能终端越来越普及的时代,谁先巧弈先手棋,谁先敢于融合新技术,谁就会在市场上取得先发优势。‎ ‎26.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开展能力,某中学学生会计划举办一次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活动安排如下图,请用一段话介绍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安排的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4分)‎ ‎ ‎ ‎ ‎ 五、写作 (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萧伯纳说:“理智的人使自己适应这个世界;不理智的人却硬要世界适应自己。”‎ 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你的热情与嗜欲开战。”‎ ‎“理性”在词典里的意思是“①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②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性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 华安一中、长泰一中、南靖一中、平和一中四校联考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1分)‎ ‎1. C (A纶guān B锲qiè D脍kuài 矜qín)‎ ‎2. D (A 听箫鼓 B良将劲弩 C横绝峨眉)‎ ‎3.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的用法。B项,延,“迎、请”之意;C项,岁,“年成”的意思; D项,“无”在这里意为“无论”。‎ ‎4. C (①②表转折/③⑤表并列/④⑥表修饰/⑦表顺承)‎ ‎5.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①为名词作状语,“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像影子那样”;②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变小、变弱”;③④⑤为使动用法,分别为“使之斗”“使之却”“使之弱”;⑥⑦⑧为名词作动词,分别为“做帝王”“游水”“登上”;⑨为意动用法,“以……为师”;⑩为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6.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特殊句式。①⑤为宾语前置;②为定语后置;③⑥为被动句;④⑦为状语后置;⑧为判断句。‎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做“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做“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7. A (A项中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 二、古诗文阅读(33分)‎ ‎8 . B (勉励)‎ ‎9. A 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使……朝拜;C形容词作名词;D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 ‎ ‎10. A “直到退休后办事都毫无私心”说法错误,正确的是“退朝后不私下议论朝政。”‎ ‎11. 译文:被太祖皇帝任以司空—属下的官职。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辟”、“退”解释各1分,整句意思通顺1分)‎ ‎12. 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类人,(是)士大夫们看不起(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乃”、“其”解释各1分,整句意思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国渊字予尼,乐安盖县人。被太祖皇帝任以司空—‎ 属下的官职。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太祖皇帝打算大力推行屯田措施,便让国渊主管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舍弃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执行死刑。太祖皇帝准许了他的奏请。依靠国渊的奏请得以活命的有一千多人。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太祖皇帝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太战绩,向百姓显示实力。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于是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皇帝非常痛恨这种举动,很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宣扬泄露出去。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遣派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你们学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过后,国渊又被提升为太守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他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行,最后死于任上。 ‎ ‎13. C (C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退居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 ‎14. 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②试图排解退居的无聊生活的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15.(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知明而行无过矣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5)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三、现代文阅读 (23分)‎ ‎16. B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C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D项,材料二“寓贬于褒”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17.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更可能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说法不符合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要求,没有根据。C项,“写在纸媒上就不合适”的判断过于武断,这要看报道的内容等各种因素。D项,“仍持怀疑态度”错误。‎ ‎18. 节目优势应继续保留:①“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的宗旨(或目标)不能丢。②继续高扬爱和责任等传统价值观。③继续带观众回到文字的阅读上,感受其中的真情。弥补节目的不足:①阅读毕竟是更私人化的活动,节目中的访谈内容会影响观众的独立阅读感悟,访谈环节要把握好一个度(或“适可而止”)。②少些教化和煽情的“表现”,更专注于“朗读”本身。③精心选择“朗读者”和朗读文本,扩大电视受众群体,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走进(朗读者)。(每个角度任意答对2点就可)‎ ‎19. A (B.本文情节并不曲折。C. 城市的生活与老憨家困难境况无对比。D.“推动情节发展”错)‎ ‎20.①正义感强、嫉恶如仇。知道老憨钱被劫走,他恶狠狠地骂了歹徒。②心地善良,有同 情心。老憨向他求助,他再三向我讨办法。③懂得感恩,仗义大方。对家乡和乡亲们 心怀感恩,自己垫钱帮助老憨。(4 分。每点 2 分,答对两点即可)‎ ‎21.“城里的月光”喻指老李善良、高洁的品格,又指农民工老憨感受到的温暖和光辉。同 时也表达了城市人和农民工同处一轮明月之下,平等互助的赞美。(4 分,意思对即可) 以此为题,使主题思想更加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农民工在城市境遇的关注,对社会问题 的思考。(2 分,意思对即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22.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修饰对象一般为人,用在此处不合适。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这里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使用正确。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改弦易辙”。 ④ 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忍俊不禁本身有发笑的意思,此句属于语义重复。⑤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句赞扬陶渊明刚正不屈的精神,此句运用合理。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此句使用正确。此题可在确认某些选项的基础上采用排除法。‎ ‎23.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B项,“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主宾不搭配。错误类型属于搭配不当。C项,一面对两面。前面说的是“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后面说的是“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 D项,成分残缺,“取消”‎ 后面缺少相应的宾语中心语。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结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或标点,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4. “鼎力”使用对象不当,应改为“大力”。“笑纳”使用色彩不当,应改为“愧领”。“你的客气的不要”有日本鬼子说中国话的口味,可改为“你就不要客气了”。‎ ‎25. ①而是真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②也孕育着新的技术革新的可能(每空1分)‎ ‎26. 参考答案:G20峰会模拟会议活动由筹备、活动和总结三个阶段构成。筹备阶段包括成立各国代表团和选举大会秘书长两项内容;活动阶段安排了经济交流论坛和文化交流论坛;总结阶段则进行最佳代表团评选活动。‎ ‎【解析】表述准确1分,语言连贯1分。模拟活动及每个阶段的内容如有缺漏,则扣1分。‎ ‎【基本方法】‎ ‎(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 ‎(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 ‎(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 ‎(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 ‎(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 五、写作 (60分)‎ ‎27.【文题解析】 文题的关键词语是“理性”。‎ 所谓理性,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的原则来处理问题的一种态度,具体地说就是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理性地生活,就是尊重事实,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按照做事的逻辑程序操作,让主观始终服从于客观。‎ 写议论文,可以阐述什么是理性,理性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意义,以及怎样才能保持理性的头脑,还可以阐述理性和热情的辩证关系,帮助人们分清理论是非。(请注意学生写作中文体是否吻合)‎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