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河南驻马店市)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河南驻马店市)》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驻马店市2017 -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余朝钦 申建民 ‎ 本试题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題无效。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题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基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文系掩盖贫富悬殊 B.经济发展维系礼乐体制 C.血缘关系主导社会生活 D.阶级矛盾导致社会危机 ‎2.中国古代有严格的耕牛保护制度:对私自杀牛者,汉代规定“犯禁杀之者诛”;唐代规定“徒 一年、明清规定“徒一百' 这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A.图腾崇拜源远流长 B.农业经济地位突出 C.宗法社会刑罚严酷 D政府统治逐渐严明 ‎3.近代西方有人把中国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的创立当时主要是为了 A.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形成重学风,提高官员素质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官僚制度 D.追求公平公正,缓和阶级矛盾 ‎4.明清前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专制统治的弱化 B.封建经济的长足发展 C. 伦理纲常的崩溃无序 D.社会奢靡之风的盛行 ‎5.据记载,乾隆以前军机章京(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只有在内阁、中枢等官员中选调,乾隆时扩大到各部院衙门,几乎涉及中央所有的要客部门。此变化有利于 A.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实现中枢权力制衡 C.确保国家政治清明 D.削弱宰相职权范围 ‎6.甲午中日战争煤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冇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这种现点 A. 是对战争结果的准确预见 B.主要依据洋务运动的效果 C.反映出列强对中国的支持 D.坚定了清廷对日作战决心 ‎7.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8.据史料记栽,建于1915年的福州基督教青年会筹集巨款为会员建设体育馆、手球房、开办国术班、游泳班和排球班等,常为会员及社会人士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比赛、放映电影等活动。 这说明 A.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崇洋媚外 B.青年人士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西方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活习俗 D.欧式生活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9.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武力讨伐蒋介石;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仍然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开始认识到了创建军队的重要性 C.能从时局变化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D.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进路 ‎10.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況的不完全统计表。表格信息折射出 A.全球美元大幅贬值 B.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 C.民族工业优势明显 D.国统区通货膨胀产重 ‎11.20世纪20—30年代,有人发现中国许多重要的设施、桥梁、进路等处莫名出现了大量日本口服药“仁丹”广告,该广吿主要通过胡子的画法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如左右胡尖上翘的表示道路畅通通无阻,八字胡左尖下弯表示左进不通,右进通。这表明 A.日木中视对本国商品的宜传 B.中国技术落后导致交通不畅 C.药品市场受到日本冲击 D.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蓄谋已久 ‎12. 1953年10月,新中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等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措施,即实行 “统购统销"政策。这项政策 A标志着我国已确立计划经济模式B.推动了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完成 C.一定程度缓解了粮食供需矛盾 D.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13.1962年到1965年,我国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些措拖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基本纠正了“左”倾错误 C.建立了城镇商品经济体系 D.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4.1980年,中共中央“75文件”指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危险。这一论断 A.标志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表明包产到户不适合当时的国情 C.反映出经济改革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 ‎15.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上的商品经济。”这一决定 A.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突破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吿》称:中国流向国外的投资预计将超过流入国内的投资。这反映出中国 ‎ A.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 B.对外贸易维持了顺差局面 C.注重进行资本的分化整合 D.市场经济有较强的排他性 ‎17.罗马法规定:在居民区,允许冬天在室内生火取暖而排烟于室外,允许倾倒生活污水等但不得开设排出过度的烟雾或流出大量废水的作坊。这说明古代罗马 ‎ A.注重维护公民公共利益 B.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C.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D.已萌生抑制工商的思想 ‎18.在东方,郑和航海的船上,有罗盘,信牵"天圆地方”;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计,还有“地圆说”。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航海 A.硬件条件相同 B.科学前提不同 C.思维观念不间 D.航行方向各异 ‎19.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传统观点认为“这部宪法保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卷着剥削的自由”;后来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又有学者提出对美同宪法不能简单地进行否定和肯定。据此可知,对美国宪法的认识 A.随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C.缺少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观察 D.前期学者研究观点比较可信 ‎20.2018年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 C.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21.英国曾是历史上拥有最大殖国民地的国家,但在1852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却说:‎ A.英国实力下降已无力统治更多的殖民地 B.海外市场的拓展对英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C.广建殖民地是国家政策的重大失误表现 D.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英国改变扩张方式 ‎22.1928年斯大林主持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来说,商品、货币关系只能来自“外部”,即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计划的有效范围与商品、货币关系发生作用的范围成“反比”,因为两者是对立的。这个认识 A.有助于战后苏联的改革探索 B.严重阻碍苏联工业化的完成 C.与新经济政策的理念相一致 D.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23.1985年,英国撒切尔政府宜布,压缩社会保障费用,规定只有低收人家庭才能享受产妇津贴、死亡律贴,取消洗衣和供暖津贴等。这种做法 ‎ A.体现出凯恩斯主义的指导 B.有助于走出“滞涨"困境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4.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因为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这说明苏联解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导致 A.两极世界最终解体 B.美国失去战略对手 C.世界形成多极格局 D.资本主义内部对抗 ‎25.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尤其是在面对非货物贸易时,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因而有必要创立—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这说明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A.促进了冷战局面的结束 B.消除了贸场保护主义 C.顺应了全球化发展趋势 D.改变了经济发展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 本题共3小题50分,第26 题 18分,第27题12分,第28 题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 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 材料一:中国近代天灾人祸不断,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使死者超过1000万人。郑观应在上海募捐,英国人李提摩太主张以工代赈,引起他的共鸣。郑观应说:“与其遇患而始图补救,何如未事而预切绸缪。”他建议在社会内部建立稳固的备荒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人民抵抗灾害的能力。借鉴西方储蓄信贷制度,鼓励民众储蓄闲钱,以备不时之需。推崇德、法等国的灾害保险制度,“损害分担,荒歉无忧。”主张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 ‎——摘编自赵伦芬、谢晖《郑观应慈善思想探析》‎ ‎ 材料二: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教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至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扶贫思想的一个特点并分析其扶贫思想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时代背景及意义。(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材料一:抑商是秦汉以来历代王朝一以贯之的工商政策,因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基础是乡村衣民以及他们的农止生产。商业对乡村农民形成有力冲去:一方面有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着农民;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资本投入土地,兼并着农人;更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丰厚的利润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这样就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摘自王俊《中国古代经济》 ‎ ‎ 材料二:目前,全国农村己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摘自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 ‎ 材料三:不可否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从1929—1933年的"大萧条”阴影里走出来,从绝望中看到些许希望。特别是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干预政策对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的稳定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搞自林子勤《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姑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以来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和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财任制"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将继续遵循“上海精神”,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构建人类般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到了广泛欢迎和支持。‎ ‎ 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 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资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摘自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 材料三: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其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国际和国内三个角度概括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因素。(8分)‎ 驻马店市2017—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2 分×25=50 分。‎ ‎1-5 CBABA 6-10 BCCAD 11-15 DCACB 16-20 AABAC 21-25 DDBA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50 分,第26 题18 分,第27 题12 分,第28 题20 分。‎ ‎26.(1)特点:救灾与防灾相结合;赈灾与备荒相结合;鼓励民众平时储备和筹备保险;强 调构建社会福利保障体系。(2 分。答出任意1 点即可)‎ 原因:中国近代灾荒频繁;郑观应富有慈善情怀;西方慈善文化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6 分。答出任意3 点即可)‎ ‎(2)背景:经济大危机造成了美国社会经济衰退,并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自由放任政 策宣告失败。(4 分)(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意义: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具有深远影响。(6‎ 分)(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27.(1)目的:稳定农耕经济、维护封建统治。(2 分)后果:抑制了古代经济活力,明清 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和进步。(2 分)(言之成理,均可 酌情赋分)‎ ‎(2)原因:人民公社不适应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日益阻碍中国农业的发展;各各地不同形式 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试验的成功。(4 分)(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3)评价:有利于减少社会生产的盲目性,推动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但是国家干预过多又压抑了经济活力,形成了20‎ 世纪70 年代的“滞涨”局面;同时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无法避免经济危 机的爆发;(4 分)(利弊两方面任两点,言之成理,均可酌情赋分)‎ ‎28.(1)特征: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 非洲);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政策开放。(6 分。答出任意3 点即可)‎ ‎(2)特点:美国主导;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与国际权力结构相联系。(2 分。答出任意1 点 即可)‎ 措施:推动成立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通过“马歇尔计划”向西欧、‎ 日本提供援助。(4 分)‎ ‎(3)历史因素:古代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积淀了丝路精神。(2 分)‎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2 分)‎ 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形成;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 政策的调整;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4 分。答出任意2 点即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