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甘肃兰州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附答案甘肃兰州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 荀子曰:“(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韩非子曰:“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两者都强调 A. 人臣要效忠君主  B. 人臣对君主可以抗命 C. 君主要以礼待臣  D. 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 ‎2.秦汉以后,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除帝王继统仍由皇族血缘确定之外,各级权力机构官员的任用主要是通过体现“尚贤”原则的各种选拔制度。这种现象 A.是科举制推行的必然结果 ‎ B.表明封建专制皇权日益衰弱 C.意味着宗法制影响的消除 ‎ D.说明政权与族权进一步分离 ‎3.《世界史纲》的作者乔治•韦尔斯说:“第七、八世纪,欧洲人民尚处於茅舍坞壁宗教桎梏之境,中国人民之生活已进於安乐慈爱、思想自由、身心舒爽之域。”中国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统治有度         B.科举取士,统治有仁 C.儒学独尊,统治有序         D.制度创新,统治有方 ‎4.“节妇”是宋代理学家们为妇女树立的道德楷模,但宋代法律不曾笼统禁止过妇女改嫁,《宋刑统》禁止的只是居丧改嫁、强迫改嫁、背夫改嫁和嫁娶有夫之妇,而且这些条 文全部抄自《唐律疏议》,无一字增损,无一字改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贞节观 ‎ B.延续了唐朝以来的男女平等观念 C.理学贞节观尚未成为官方主流意识 ‎ D.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且依附于夫权 ‎5.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 B.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 D.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6. 清代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 B. 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 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 D.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 ‎7. 1874年,李鸿章主张向日本派驻公使,认为遇事“若先有使臣驻彼当能预为辩阻,密速商办”,“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北京)办理,更为得劲”。这一认识 A. 体现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外交主张    ‎ B. 促使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 反映了国人摆脱不平等条约愿望    ‎ D. 顺应了淸政府对外交往的需要 ‎8.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辛亥革命的促进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国民政府的推动 ‎9.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 鸦片战争爆发后  B. 甲午战争失败后  ‎ C. 八国联军侵华后  D. 武昌起义爆发后 10‎ ‎.1922年,中共二大发出号召:全国的工人、农民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并联合全国一切的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并决定邀请国民党等革命团体举行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合作的具体办法。这一号召 A.说明中共较清醒地认识了中国国情 B.表明当时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运 C.是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的具体表现 D.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11.1935年,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金融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统制。1937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立即对粮食、资源、交通、卫生机关等进行统制,随后在上海成立了四行总处,并由资源委员会主持沿海工厂的内迁。这一做法 A.主要源于国内的经济危机           ‎ B.首创了“战时经济体制” C.有效调配了国内战略资源          ‎ D.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12.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与“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相关的是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13.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要求 A. 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 B. 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C.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4.约翰•麦克里兰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说,古代雅典城邦“最重要的立意是要在最广义上评判并控制其成员的性格,城邦随时关切其公民是什么样的人”。这一论断揭示出古代雅典 A.城邦重视对公民的生活救济 ‎ B.城邦重视对公民个性的培养 ‎ C.公民普遍认可“知识即美德” ‎ D.城邦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 ‎15.《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B.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C.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16. 明清时期,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17.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最为合理的是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施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实现普选权是当时法国各阶级的共同目标。‎ ‎18.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 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19.胡佛在任期间大幅度提高了税收,同时将政府支出增加了六倍。在增加公共工程的同时,联邦政府组建了金融复兴公司,向濒临破产的银行和铁路公司提供救助,那些经营还过得去的公司则得不到这样的优惠。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 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          ‎ 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 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 ‎20.1947年,马歇尔宣称,欧洲国家应主动联合起草一个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欧洲各国自己的事,但需要美国的帮助。1950年,美国国务院指出,目前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足以解决德国问题,希望欧洲国家能有实质性举措,给欧洲一体化新的活力。这明美国 A.对欧洲的联合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 B.以实际行动干预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希望德国对欧洲一体化发挥主导作用        ‎ D.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其经济援助的前提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 材料解析题(4小题,共60分)‎ ‎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朝以前,三公的办公场所称为“府”,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到了汉成帝时,开始了机构改革,三公行政级别平行,联合执政,大大削弱了丞相的权力。在三公之下,又设置了太常等9个“卿级”官员,卿的办公场所称为“寺”。“九寺”是汉代的九 大部委,综合了现今国务院各个部委。九寺中的太常寺,相当于现代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药监局、气象局。一直到明清时期,也都有不断的机构改革。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创设“四辅官”,几个人共同为皇帝出谋划策,延续到了清朝。 ——《中国古代历次机构改革》 材料二 ‎ ‎ 亨利八世从1519年起,连续八次、历时七年,以宗教改革为主题召开议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使英国摆脱了教皇的神权控制,成为完全的民族国家,直接推动了国家机构改革。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由国家元首——英王、立法机关——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们在开始分权的同时,事实上已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都铎君主审时度势,提高议会地位;改组政府机构;分立法庭专司审判,明确国家机构各机关职责。 ——《都铎时期英国国家机构的变革》 材料三  1906年6月,编制馆在载泽的主持下拟定改革方案:“一、宜仿责任内阁之制,以求中央行政之统一。二、宜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使一国机关运动灵通。三、内外各主要衙门,皆宜设辅佐官,而中央各部主任官之事权尤当统一。四、中央各官宜酌量增置、裁撤、归并。”其中,归并工商二部为工商部;更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海军二部。                      ——《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英机构改革的差异,并说明英国机构改革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丙午中央官制改革的原因。(8分)‎ ‎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如明代林希元《荒政丛言》提出“极贫之民便赈米,次贫之民便赈钱,稍贫之民便转贷”……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宋代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光绪初年以前,民间灾赈几乎都是局限于本地,即由灾区本地的绅富教济本地的贫民。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谢家福等著名的社会救济人士,成立协赈公所、赈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苏淞、河南、山西各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绘制了《河南奇荒血泪图》进行宣传,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救助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工业化的过程包括对非生物能源的利用、机器制造品对手工品的替代以及新兴企业和劳动组织的产生。工业化给人类生产力、建筑、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带来改变,而且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与行动产生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工业化带来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 清朝前期,清政府借鉴了明朝的度量衡器制造制度,议准工部行宝源局制造铜砝子(标准砝码),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中央颁发的标准器,由府、州、县逐级复制,校正合格印烙后方能颁发使用。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量局)定制了铂铱合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了镍钢合金副原器以及精密检验仪器等。 ——摘编自顾钦《度量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6分) ‎ 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月考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DCD 6-10 DDACA 11-15 CBBDC 16-20 CAABA ‎ 二、材料题 ‎21.(20分) (1)差异:中国侧重行政机构改革,英国在多个权力机构进行;中国围绕相权开展,英国以宗教改革为依托;中国以皇权为中心,英国体现权力制衡;中国实行大部制,职能综合性强,英国体现单一化,职能独立性强。(6分) 影响:促进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管理效能,提高了办事效率;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政治民主化,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分权学说、启蒙思想提供了实践基础。(6分) (2)原因:西方列强的冲击导致民族危机;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通过官制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清朝官制自康乾盛世后流弊日多,难以应付晚清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晚清新政的推动;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近代国家机构改革的影响。(8分,答出4点即可)‎ ‎22.(20分) (1)特点:①分类定级,分类扶持;②钱物给予式扶贫与生产经营式扶贫相结合;③临时性救助与系统性扶持相结合;④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也注重调动民间力量。(8分) (2)不同:西方传教士参与社会救济活动;民间社会救济的力度有了很大突破,自成一体。(4分) 原因:随着近代列强侵略加深,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清廷腐朽,政府赈贫力度有限;1877年至1879年发生罕见的大旱灾;李金镛等江南士绅的努力;报刊等近代宣传工具的出现等。(8分,答出4点即可)‎ ‎23.(10分) (1)答案范围(非示例):‎ 工业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演进到工业社会的过程。它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适应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垄断组织,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和工人运动兴起,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 推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逐渐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思想文化领域,工业化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催生了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垄断主义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2)评分参考:论题符合“工业化带来的变化”的范围,选题合理,观点明确:(1—3分)论证过程符合史论结合的要求,史实描述准确,表达清晰完整:(2—8分)结论准确。(0—1分)‎ ‎24.(10分)‎ ‎(1)新变化:借鉴西方近代度量衡标准;出现了新的度量衡体系(海关度量衡)。(4分) (2)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度量衡制度的现代化;客观上造成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掠夺。(6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