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难点突破专练(含解析共15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难点突破专练(含解析共15套)》 共有 1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09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内蒙古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在当地选了一块试验地。根据积雪厚度,设计了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样地A积雪厚度‎30 cm,样地B积雪厚度‎10 cm,对照样地为无积雪区。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 A.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 B.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 C.积雪越厚则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 D.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 ‎2.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  )‎ A.保温   B.保土 C.增肥 D.增湿 18‎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回答3~4题。‎ ‎3.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 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 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 ‎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  )‎ 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 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 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 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如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18‎ ‎5.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  )‎ 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 B.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 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6.滴灌技术的优点(  )‎ ‎①调节田间气候 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③增加地下水含量 ④减少无效蒸发 ⑤适宜全年灌溉 ⑥保持土壤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④⑤⑥‎ ‎7.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劳动力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水资源不足 D.经济成本较高 18‎ 下表为各洲1985年实际和2025年预测的用水情形,其中D代表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总需求量,Q代表河流径流量,两者的比率为D/Q。而Δ(D/Q)是2025年减去1985年D/Q的差值。其中模式一代表只考虑气候变迁,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模式二代表只考虑用水需求的变化,气候维持不变;模式三代表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读表回答8~9题。‎ 大洲 ‎ ‎1985年D/Q(%) ‎ 预测Δ(D/Q)(%) ‎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非洲 ‎3.2‎ ‎10‎ ‎73‎ ‎92‎ 亚洲 ‎12.9‎ ‎2.3‎ ‎60‎ ‎66‎ 大洋洲 ‎2.5‎ ‎2.0‎ ‎30‎ ‎44‎ 欧洲 ‎15.4‎ ‎-1.9‎ ‎30‎ ‎31‎ 北美洲 ‎10.5‎ ‎-4.4‎ ‎23‎ ‎28‎ 南美洲 ‎0.9‎ ‎12‎ ‎93‎ ‎121‎ 全球 ‎7.8‎ ‎4.1‎ ‎50‎ ‎61‎ ‎8.根据上表,1985年缺水压力最小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9.根据表中三种不同预测模式的结果,下列推论成立的是(  )‎ A.依据模式一,用水需求维持不变时,2025年南美洲缺水压力最大 18‎ B.依据模式二,气候条件不变时,大洋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少 C.依据模式三,气候与用水需求均改变,南美洲用水需求量将增加最多 D.依据三个模式,气候变迁比用水需求增加更加剧缺水危机 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海岛,全岛海拔百米以下的平原低地约占30%,其余为山地和丘陵,海拔超过3 ‎000 m的高山不下百座,故台湾岛亦被称为“高山岛”。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甲、乙所在地自然灾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发泥石流 B.甲地多发洪涝灾害 C.乙地多发滑坡 D.乙地多发低温冻害 ‎11.台湾岛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主要是(  )‎ ‎①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地壳活跃 ‎③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 ‎④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洪涝灾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0.A 11.A 【解析 18‎ ‎】第10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台湾山脉东侧,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易引发泥石流。甲地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乙地地处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处在台湾山脉雨影区,降水相对较少,不易发生滑坡灾害。乙地所处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不会遭受低温冻害。第11题,台湾岛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东部山区地势陡峭,岩石破碎,易发滑坡、泥石流。西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但降水较少,且河流较短小,不易出现洪涝灾害。 ‎ 据统计,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 mm/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如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读图完成12~13题。‎ ‎1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 B.陆地面积增大 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 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1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热带气旋 C.入海径流量 D.盛行风 18‎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出发,向南经甘肃、陇南,沿川陕边界进入四川,然后到达重庆,沿途可看到植被景观变化明显。如图为兰渝铁路沿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从兰州到重庆,穿越秦岭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15.兰渝铁路建设中主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  )‎ ‎①跨越长江、黄河水系,翻越秦岭,地质灾害多 ②重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 ③风沙威胁,需铺设草方格沙障 ④冻土广布,需采用先进的热棒技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兰渝铁路修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善了我国路网,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②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加强了西部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联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18‎ C.①②④ D.①②③‎ 有货运也有客运,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兰渝铁路沿线有很多老、少、边、穷地区,铁路的修建,会加快其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据图可知,兰渝铁路没有直接联系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故选D。‎ ‎2017年,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 ‎705 m深处钻获‎200 ℃‎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完成17~19题。‎ ‎17.干热岩属于(  )‎ A.沉积岩 B.化石能源 C.玄武岩 D.地热资源 ‎18.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  )‎ 18‎ A.不占用土地资源 B.不受气象制约 C.生产技术要求低 D.清洁无污染 ‎19.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  )‎ A.地下水位明显下降 B.地表温度升高 C.太阳能开发会减少 D.地壳运动活跃 不受气象制约,故选B。由图可知,干热岩发电需要地面配套设施,A错误;干热岩发电过程复杂,需要技术支持,C错误;风能也是清洁能源,D错误。第19题,根据材料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可知最可能导致当地太阳能开发减少,C正确。据图,干热岩发电利用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A错误;干热岩发电中,热水导出地表被用来发电,并不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B错误;从图中看,干热岩发电过程中水量保持循环,地下水文环境稳定,不会导致地壳运动活跃,D错误。‎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据此回答20~21题。‎ 国家 孟加拉国 印度 马达加斯加 尼泊尔 莫桑比克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 ‎2‎ ‎3‎ ‎4‎ ‎5‎ 国家 瑞典 爱尔兰 冰岛 芬兰 挪威 18‎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67‎ ‎168‎ ‎169‎ ‎170‎ ‎171‎ ‎20.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台风天气 B.暴雪天气 C.干热天气 D.寒潮天气 ‎21.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干热岩是指一般温度大于‎20℃‎、埋深数千米,内部致密不透水的高温岩体,是一种新兴的地热能。干热岩发电蕴藏的热能十分丰富,干热岩地热发电比传统火力、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未来干热岩地热资源将成为全球的主导能源之一,我国干热岩资源丰富,‎2017年9月6日,我国在青海省首次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下图为干热岩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 18‎ ‎22.干热岩地热发电比水力发电更具有竞争力的主要表现是(  )‎ A.综合效益更强 B.不排放温室气体 C.设备使用时间长 D.对外界环境的干扰小 ‎23.若规模化开采利用干热岩,将有利于我国(  )‎ ‎①加快进入石油时代 ②缓解能源供应紧张 ③有效改善大气质量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石油资源趋于枯竭,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该地区转型的支柱产业。读图,回答24~26题。‎ 18‎ ‎24.“陆上三峡”的主战场城市最可能是(  )‎ A.玉门 B.酒泉 C.武威 D.兰州 ‎25.风力发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完善基础建设,加快旅游业发展 B.优化能源结构,减少高能耗工业 C.发展新型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26.当前该地区风能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利用技术不成熟 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环境限制大 D.远离消费市场 18‎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风况良好的情况下,风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下图示意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局部地区弃风率。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四省区“弃风限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辽宁省电力需求量大 B.吉林省电力资源丰富 C.黑龙江省核电发电量大 D.内蒙古自治区风能缺乏 ‎28.降低弃风率的有效措施是(  )‎ A.改变风电的时空差异 B.加强能源调配与管理 C.扩大风电场建设规模 D.减少资金和技术投入 18‎ 某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据此,完成29~31题。‎ ‎29.图中引水卧管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引水杂质 B.方便引水管自流 C.防止泥沙淤积 D.过滤水中污染物 ‎30.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 A.增加地表径流 B.减少土地盐碱化 C.缓解水土流失 D.增加水汽输送量 ‎31.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 A.东南丘陵 B.河套平原 C.黄土高原 D.藏北高原 18‎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甘肃省是我国能源大省,拥有多种能源资源。酒泉市瓜州地区是我国风能资源(风速大于‎12千米/小时有利用价值)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当地已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无数风塔组成的风电场就像一片“森林”矗立在沙漠戈壁上。‎ 材料二 从2014年底开始,由于调峰能力不足,甘肃省弃风率猛增。其中2015年,大多数风电场本来能发2 000多小时,实际只发送1 200小时。‎ 材料三 图1为酒泉市简图;图2为瓜州地区风频图;图3为风塔景观图。‎ 18‎ ‎(1)据图2,描述瓜州地区能打造成千万级风电基地的优势气象条件。‎ ‎(2)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甘肃省打造风电基地可达到的环境效益。‎ ‎(3)从所学地理知识出发,阐述甘肃省近年来弃风率高的原因。‎ ‎【答案】(1)风向集中(或以东北风为主);风力大(或风力等级高);可利用风(或大于‎12 km/h的风)时数多。‎ ‎(2)风力是清洁能源,利用过程不产生(或减少)大气污染;风力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风塔可降低风速,减少扬尘天气(气象灾害)。‎ 18‎ ‎(3)我国西北地区(甘肃省)①其他能源供应充足;②当地能源消费需求少;③远离东部能源消费市场;④当地风电配套设施不足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规划示意图;图乙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示意图。‎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位于郑州荥阳市境内黄河河段(该段为地上悬河),共两条隧洞,每条长4 ‎250米,黄河底部土层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队克服了重重障碍,于2010年9月穿黄隧洞工程全线贯通,实现了北上的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互不干扰。‎ 黄河水文情况非常复杂,为确保穿黄工程万无一失,长江设计院和黄委会设计院分别独立设计渡槽凌空穿黄和隧洞遁地穿黄两个方案,并进行综合研究比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了隧洞穿黄方案。(下图)‎ ‎(1)南水北调穿黄工程线路规划了A、B两种方案,说明A方案较B方案更合理的理由。‎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南水北调工程最终选择隧洞方案穿越黄河的理由。‎ 18‎ 问题②:指出南水北调穿黄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的工程障碍。‎ ‎(3)穿黄隧道挖掘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量鹅卵石,给工程掘进带来了巨大阻碍。阐释此处出现大量鹅卵石的过程。‎ 疏松易塌方,开凿难度大。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技术要求高。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第(3)题,鹅卵石来自上游山区,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形成。上游河段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分解,形成砾石,受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离开原来位置。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断磨圆,形成鹅卵石。该河段,地形较平坦,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鹅卵石在此处堆积。‎ ‎【答案】(1)方案B穿越黄河大堤和沁南滞洪区,工程复杂;方案A穿黄距离短,工程量小,技术难度不大,建设成本较低,建设工期较短。‎ ‎(2)问题①:避开河势影响,实现引水自流;避免外界温度、气候等气象条件的影响,耐久性更好;避开与黄河规划的矛盾;减少对黄河水文的影响;避免对黄河航运造成影响;形成接近地面的检修条件。‎ 问题②:黄河河床底下复杂的地质;黄河水文变化对工程的影响;堆积地层,疏松易塌方;地下水压高,容易渗水;防冻防冰保证隧道安全。 ‎ ‎(3)上游河段岩石受外力作用风化分解,形成砾石,受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离开原来位置;在搬运的过程中不断磨圆,形成鹅卵石;致该河段,地形趋于平坦,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鹅卵石在此处堆积。‎ 18‎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