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吉林通化十四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吉林通化十四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2018-2019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题2分)‎ ‎1、一般来说,当人对社会变迁感到难以适应时,可能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1)利用原有的行为规范。(2)提出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努力使它为社会所采用。(3)用各种反社会的言论和行为,以攻击现存的社会秩序。孔子采取的方式是( )‎ A.(1) B.(2) C.(1)(2) D.(1)(2)(3)‎ ‎2、下图形象地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下列对其中四个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状况解读正确的是( )‎ A.a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之一 B.b点:秦汉时期发展成为主流思想 C.c点:隋唐时期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D.d点:两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其主体地位 ‎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专制统治的加强 B.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科考制度的影响 D. 思想控制的强化 ‎4、宋明理学思想包含了“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这说明宋明理学( )‎ ‎ A.以提高个人修养为根本目的 B.注重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 C.使儒学逐渐完整并走向成熟 D.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5、“他承认人为万物的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 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 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 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6、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7、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 A.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D.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8、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三年前,人类的想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 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 这些今大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9、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表现在(  )‎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②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④被引进到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0、“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这表明蒸汽机的使用( )‎ A.推动了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推动了钢铁冶炼技术的兴起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D.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11、1912年4月,“秦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某历史 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用互联网与外界沟通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了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13、有学者在描述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说,这一运动使中国“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而向近代社会方向运动”。“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 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 C.民主革命思想 D.无产阶级思想 ‎14、《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 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 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15、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 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这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16、毛泽东曾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在此,毛泽东着重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C.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 ‎17‎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是指(  )‎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休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 D.混合经济体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19、新时期以来,邓小平强调:“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 ‎①“双百”方针得到恢复 ②新时期文化事业又走上了健康的轨道 ‎③“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④文化事业成为我党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0、‎2017年2月12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科院院士任新民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下列对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964年中国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 B. l967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D. 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 ‎2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 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 B.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 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D. 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的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3、“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 A.农业科技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食品流通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24、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检视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充满了(  )‎ A.现代主义气息 B.浪漫主义气息 C.现实主义气息 D.革命主义气息 ‎25、下框内所叙的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二、材料解析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8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得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材料四 胡锦涛说:“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4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4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4分)‎ ‎(4)概述中共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的重大贡献。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6分)‎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材料该思想家在坚持人是万物的尺度同时,坚持理性的原则,反对真理的相对性而突出正确和公平的道德原则,提出教育的重要作用等,可见材料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其思想主张是教育使人认识美德,故B项正确。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故排除;C、D两项分别反映了康德和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故排除。所以答案选B。‎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 ‎【解析】‎ ‎8、【答案】A ‎【解析】‎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及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达尔文进化论诞生的时间是1859年,此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故①错误;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是在古希腊时期,故③错误;②④两项都是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影响.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根据题干信息“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可知,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机器制造业技术的不断革新。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出棉纺织技术的革新,不选A项;题干体现了动力技术的革新,并不是指钢铁冶铁技术兴起,故不选B项;题干没有体现木料退出英国市场,故不选D项。本题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912年”.注意题干时间“1912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灯发明于1879年,符合题干时间,故①正确.电视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②错误.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无线电报出现是在1895年,符合题干时间,故④正确.故A项正确.故选A.‎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排除B;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为A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文字“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封建的外衣”可知描述的是中国开始工业现代化的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故答案选A项;BC两项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D项明显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材料中的“推翻满清”是夺取政权的问题,“并且要建设共和”是建设政权的问题,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时,就成为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故D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体制”是指计划经济体制;第二个“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答案选B。 ‎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随着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目的就是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故选C项。A项所述完成于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表述错误;B、D两项不符合题意。‎ ‎19、【答案】C ‎【解析】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又恢复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走上了健康的发展轨道。“双百”方针将长期指导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所以①②③说法正确。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化事业成了我党的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经济建设,因而④说法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 ‎20、【答案】B ‎【解析】“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64年中国的确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两弹一星”的 确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两弹一星”事业也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结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实行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倒向苏联,A项正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与马克思主义无关,B项错误;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与材料无关,排除CD。所以选A ‎22、【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56‎ 年,为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者主要侧重于文学艺术创作,后者侧重于学术研究。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侧重于对社会大动荡的看法,故排除ABC,选D。‎ ‎23、【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掌握袁隆平科技成就及其意义.解题的突破口是关键信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结合袁隆平科技成就及其意义解答即可.依据题干“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可知,反映的是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粮食紧张问题,这是农业科技领域的成就,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A.‎ ‎24、【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19世纪初”.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初”“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可知这是浪漫主义风格,故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可以判断是属于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格尔尼卡》即通过这种手段来控诉法西斯德国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表达了作者的愤怒之情,D项正确。A项是浪漫主义绘画;B项是现实主义绘画;C项是印象派绘画。‎ 二、非选择题 ‎26、(20分)‎ ‎【答案】(1)共同主张: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 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开明君主制); 卢梭——主权在民。‎ ‎(2)材料一:发展了“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 材料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3)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 ‎【解析】‎ ‎27、(12分)‎ ‎【答案】信息一:‎ 差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西方科学技术在公元4~6世纪遭到严重挫折。‎ 原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持续发展,封建大一统王朝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回答农耕经济、民族之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科技人员的主观因素等,也可酌情给分);中世纪早期,欧洲宗教思想占据支配地位,科学发展受到抑制。‎ 信息二:‎ 差异:中国古代技术的发展始终领先于科学理论的发展;酉方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则交替领先。‎ 原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从中世纪后期起西方科学技术注重实践和实验,把系统的观察、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推动了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信息三:‎ 差异:十六世纪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缓慢;西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原因: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和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政府厉行文化专制。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 ‎(以上信息任答两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同等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从图片中提取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分析原因。本题可以从两幅图中提取“中西科技差异的时间、差异的领域、近代中西科技差异的表现”等观点。第二小问“原因”可以结合每一个阶段的历史特征围绕中西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等角度分析回答。‎ ‎28、(18分)‎ ‎【答案】(1)内涵: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发展: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2)原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特色: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4)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国走向富强。‎ 共同特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言之有理也可)‎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