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 化学(山东卷)(全解全析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年3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 化学(山东卷)(全解全析答案)

ID:246007

大小:12.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 3 月高三第三次在线大联考(山东卷) 化学 全解全析 1 B 9 D 2 C 10 C 3 A 11 AC 4 D 12 AD 5 C 13 C 6 B 14 CD 7 A 15 B 8 C 1.B 【解析】垃圾后期处理难度大,并且很多垃圾也可以回收重复使用,节约资源,而只有做好垃圾分类 才能更好实现回收再利用, 垃圾分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选项 A 正确; 医疗废弃物虽然可以回收、 处理,但不可以制成儿童玩具,选项 B 不正确;绿色环保化工技术的研究和运用,可实现化工企业的零 污染、零排放,选项 C 正确;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的粒子大小在 1 nm~100 nm 之间,选项 D 正确。 2.C 【解析】体积分数是 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最好,A 错误;煤中不含苯、甲苯和粗氨水,可通过煤 的干馏得到苯、甲苯和粗氨水等,B 错误;饱和碳酸钠溶液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而分层析出,且能 除去乙酸,C 正确;淀粉和纤维素通式相同但聚合度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D 项错误。 3.A 【解析】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实验都要使用铁架台、滴定管和锥形瓶, A 正确;萃取时,若振荡后不及时放气,则会导致漏斗内压强增大,有爆炸的可能,B 错误;洗净的容 量瓶不可放进烘箱中烘干,C 错误;钠投入到废液缸中会剧烈反应,应放回原试剂瓶中,D 错误。 4.D 【解析】晶体硅中所有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属于共价晶体,A 正确;Si 原子的最外层有 4 个电子, B 正确;Si 原子核外有 14 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2,C 正确;硅原子的价 电子排布图不符合洪特规则,选项 D 错误。 5.C 【解析】由 P 的结构简式可知,合成 P 的反应为加成聚合反应,产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P,没有小分 子生成,合成 P 的单体 A 的结构简式为 ,则 A 的分子式为 C11H14,由 A 分子 具有碳碳双键、苯环结构,可知 A 可发生取代、氧化、加成等反应,A、B 均正确;将 写成 ,分子中 11 个碳原子有可能共面,C 错误;由 A 的 结构简式 可知,1 个苯环能与 3 个 H2 发生加成,1 个双键能与 1 个 H2 加成, 则 1 mol A 最多能与 4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D 正确。 6.B 【解析】过氧化钾(K2O2)与硫化钾(K2S)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 110,11 g 过氧化钾与硫化钾的混 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每摩尔 K2O2 含 2 mol K 和 1 mol A 故含有离子数目为 0.3NA, 错误; + O 2? 2 ,每摩尔 K2S 含 2 mol K 和 1 mol S , 含有 2 mol CH2, + 2? 28 的最简式为 CH2, g 每个 CH2 含 8 个质子,故质子数目为 16NA,B 正确;标准状况下 224 mL SO2 物质的量为 0.01 mol,SO2 化学 第 1 页(共 7 页) 与水反应生成 H2SO3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H2SO3、 H S O 3 、 S O 3 三者数目之和小于 0.01NA,C 错 误;浓硝酸与铜反应时,若只发生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1 mol HNO3 转移电 3Cu(NO3)2+2NO↑+ ? 2? 子数目为 0.50NA,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稀,又发生 3Cu+8HNO3 4H2O,若只发生 3Cu+8HNO3 3Cu(NO3)2+2NO↑+4H2O,1 mol HNO3 转移电子数目为 0.75NA,故 转移电子数目介于 0.50NA 和 0.75NA 之间,D 错误。 7.A 【解析】CHCl3 分子和甲烷一样,中心 C 原子采用 sp3 杂化,COCl2 分子中,中心 C 与 O 形成双键, 再与两个 Cl 形成共价单键,因此 C 原子采用 sp 杂化,A 错误;CHCl3 分子中由于 C―H 键、C―Cl 键 的键长不相同,因此 CHCl3 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但不是正四面体,属于极性分子,B 正确;所列元素 中碳和氧原子均含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两者可以组成 CO2,C 正确;由于氯仿中的 Cl 元素以 Cl 原子的 形式存在,不是 Cl-,因此可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仿是否变质,D 正确。 8.C 【解析】 3 6 S O 2 ? 的摩尔质量是 100 g? ?1,A 错误;CH3COOH 中碳化合价升高,表现还原性,B 错 mol 4 误;醋酸是弱酸,不能拆写,C 正确;没有指明处于标准状况,D 错误。 9.D 【解析】该反应过程为:①CeO2、SiO2、Fe2O3 等中加入稀盐酸,Fe2O3 转化 FeCl3 存在于滤液 A 中, 3+ 3+ 滤渣 A 为 CeO2 和 SiO2;②加入稀硫酸和 H2O2,CeO2 转化为 Ce ,滤渣 B 为 SiO2;③加入碱后 Ce 转 2 化为沉淀,④通入氧气将 Ce 从+3 价氧化为+4 价,得到产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过程①为 Fe2O3 与盐 酸发生反应,选项 A 正确;结合过滤操作要点,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选项 B 正 确 ; 稀 硫 酸 、 H2O2 、 CeO2 三 者 反 应 生 成 Ce2(SO4)3 、 O2 和 H2O ,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6H++H2O2+2CeO2 4Ce(OH)3+O2+2H2O 2Ce3++O2↑+4H2O , 选 项 C 正确;D 中发生的反应是 4Ce(OH)4,属于化合反应,选项 D 错误。 ? 10.C 【解析】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 Ba(NO3)2 溶液,酸性条件下 N O 3 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亚 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试样已氧化变质,选项 A 错误;乙醇易挥发,且乙 烯、乙醇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乙烯,选项 B 错误;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C 正确;4HNO3(浓)+C 4NO2↑+CO2↑+2H2O,浓硝酸易挥发,且 NO2 溶解于水生成硝酸,致使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接触无现象,选项 D 错误。 11.AC 【解析】浓盐酸滴到氯酸钾固体上的作用是为了制备 Cl2,根据含同种元素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时,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配平后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Cl + C lO 3 +6H ? ? + 3Cl2↑+3H2O,A 错误;为了检验 Cl2 有无漂白性,应该先把 Cl2 干燥,所以,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干燥 Cl2,然后会出现 干燥有色布条不褪色而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现象,B 正确;Cl2 与 3 处碘化钾置换出单质碘,遇淀粉变 蓝,与 4 处溴化钠置换出单质溴,使溶液变橙色,均说明了 Cl2 具有氧化性,Cl2 与水反应生成 HCl 和 HClO,HCl 与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说明 Cl2 具有氧化性,C 错误;Cl2 与 5 处硫酸亚铁生成 Fe3+, Fe3+与 SCN?生成血红色配合物,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剩余的 Cl2,防止污染空气,D 正确。 12.AD 【解析】由题意可知 X 为氢元素,Y 为氮元素,Z 为氧元素。则转化关系中的 X2 为 H2,Y2 为 N2, Z2 为 O2,A 为 NH3,B 为 NO,C 为 H2O,D 为 NO2,E 为 HNO3,F 为 NH4NO3。原子半径:H<O< N,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NH3<H2O,A 正确;NH3 和 H2O 均为 10 电子分子,常温下 NH3 为气态, 化学 第 2 页(共 7 页) H2O 为液态,沸点:NH3<H2O,B 错误;HNO3 属于共价化合物,不含阴、阳离子,NH4NO3 属于离子 化合物,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 1∶1,C 错误;根据 2NO2+2OH +2OH ? ? ? NO3 ? + N O 2 +H2O,NO+NO2 ? 2 N O 2 +H2O,所以,NO 与 NO2 体积比≤1∶1 的尾气,可以用 NaOH 溶液完全处理,D 正确。 13.C 【解析】图中阳极是水失电子,生成 O2 和 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O2↑,选项 A 正 确;CO2 被还原时,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可能为 CO、HCHO、CH3OH、CH4 等,选项 B 正确;装置 中阳极材料是光电催化材料,阴极是惰性电极 Pt,二者不能互换,选项 C 错误;若太阳能燃料为甲醇, 阴极反应物为 CO2 和 H+,则电极反应式为:CO2+6H++6e? CH3OH+H2O,选项 D 正确。 14.CD【解析】根据图像知步骤①是吸热反应,步骤②是放热反应,选项 A 错误;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Fe2+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选项 B 错误;通过图像可知步骤①比②所需活化能大,选项 C 正确;该反 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设计成原电池,选项 D 正确。 15.B 【解析】2 mol H3PO4 与 3 mol NaOH 反应后生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2PO4、Na2HPO4,据图可看 出 b 点 H P O 4 、 H 2 P O 4 浓度相等,pH=7.21,显碱性,A 选项错误;把 NaOH 溶液滴入 Na2HPO4 溶液 ? 时,发生反应 H P O 4 +OH 2? 2? ? PO 4 3? +H2O,δ( H P O 4 )减小,δ( P O 4 )增大,在此 pH 变化范围内,无法 H 2PO 4 ? 2? 3? + ? ?? 用 酚 酞 指 示 终 点 , B 选 项 正 确 ; H3PO4 ? ?? H + , ? ? ?? H 2 P O 4 ? ?? H ++ HPO 4 2? , Ka2= c (H P O 4 ) ? c (H c (H 2 P O 4 ) ? 2? ? ) + ?7.21 ?8 ,当 c( H 2 P O 4 )=c( H P O 4 )时,pH=7.21,c(H )=10 ,数量级为 10 ,C 选项错 ? 2? 误;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相等时,可能是 c( H 2 P O 4 )=c( H P O 4 ),此时溶液 pH=7.21 显碱性,还可能是 c( H P O 4 )=c( P O 4 ),此时 pH=11.31,显碱性,D 选项错误。 16. (10 分) (1)?41(1 分) ? (2)2CO2+2e +H2O 2? 3? ? 2? bc(1 分,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HCOO?+ H C O 3 或 CO2+2e?+H2O ? HCOO?+OH?(合理即可,1 分) 5.6(1 分) (3)①吸收(1 分) ②50%(1 分) 0.25p0(2 分) ③随着 CO2 压强增大,CO2 浓度增大,乙苯平衡转化率增大;CO2 压强继续增大,会造成催化剂表面乙 苯的吸附率下降(2 分) mol?1× 2+1075 kJ? ?1?803 kJ? ?1×2?436 kJ? ?1=?41 kJ? ?1。 mol mol mol mol 【解析】(1)ΔH=463 kJ? ? ? ? (2)CO2 转化为 HCOO 得到 2 个电子,用 OH 平衡电荷,电极反应式为 CO2+2e +H2O HCOO? +OH 或 2CO2+2e +H2O ? ? HCOO?+ H C O 3 ;阳极电解生成氧气,电解过程中转移 1 mol 电子,生 ? 成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5.6 L。 (3)①由原料到状态Ⅰ发生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②设乙苯反应了 x mol。 化学 第 3 页(共 7 页) (g)+CO2(g) n0/mol Δn0/mol [n]/mol 解得:4+x=5 x=1 乙苯的转化率为 1 2 ( ( 1 1 ? 1 .2 5 p 0 ) ? 1 .2 5 p 0 ) 3 (g)+CO(g)+H2O(g) 0 x x 0 x x 0 x x 2 x 2?x 2 x 2?x × 100%=50% 平衡后压强为 5 4 × 0=1.25p0,Kp= 5 p 5 =0.25 p0 2 ③一定范围内,p(CO2)越大,说明在原料中 CO2 的配比越高,则乙苯平衡转化率越高;二者首先吸附 在催化剂表面上,当 CO2 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率过高时,会造成乙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率下降,使乙 苯平衡转化率随着 p(CO2)增大反而减小。 17. (12 分) (1)[Ar]3d6(或 1s22s22p63s23p63d6,1 分) (2) 3 (2 分) N>O>C(1 分) sp (1 分) (3)随着这类金属阳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1 分)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 其与碳酸根离子中氧的作用力越强,与碳的作用力则减弱,对应的碳酸盐就越容易分解(或其他合理答 案,2 分) (4)① 2m 2 (1 分) ②8∶1(1 分) ③ 78 (m ? 10 2 ?10 )N 3 (2 分) A 【解析】 (1)Fe 的核电荷数为 26,核外电子排布式[Ar]3d64s2 或 1s22s22p63s23p63d64s2,Fe2+的核外电子 排布式为[Ar]3d6 或 1s22s22p63s23p63d6。 ( 2 ) 1 个 Cu2+ 与 2 个 H2N―CH2―COO? 形 成 的 盐 , 因 为 含 两 个 五 元 环 结 构 , 所 以 结 构 为 ;在 H2N―CH2―COO?中,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是 C、N、O,第一电离能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N>O>C,在 H2N―CH2―COO?中,N 的杂化方式为 sp3、C 的杂化方式为 sp3 和 sp2, 相同的是 sp3 杂化。 (3)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碳酸盐的热分解温度逐步升高;一般认为,含氧酸盐热分解的本质是 金属离子争夺含氧酸根中的氧元素,金属离子的半径越小,夺取含氧酸根中的氧的能力越强,含氧酸盐 的热分解温度越低,越易分解。 化学 第 4 页(共 7 页)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