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251532

大小:42.3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1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合”理念具有重要价值 陈秉公 ①在历史上,汉字“和”与“合”有相近涵义。唐代学者孔颖达在解释《礼记·郊特牲》 时说:“和,犹合也。”“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 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 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 之本、生长之根。 ②“和合”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 宙观发朝于先秦。《周易》提出“与天地合其德”的天人内在统一思想。《左传》说:“夫礼,天 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意思是说,礼是天道与人道相统一的自然 法则,必须按礼行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直言天人一体。天人合一宇宙 观强调整个世界有机关联,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身与心之间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 ③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内含着一种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片面看待世界的视角,这让中国人很 早就产生了“天下”的观念,视天下为一体。《尚书·尧典》说:“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说明 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协和处理不同国家关系的观念,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应和睦共处、相互合作。 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追求天下大同,有一种要共同实现美好生活的担 当。 ④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和合”理念在社会领域的展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 而不和。”他提倡和而不同的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人与人之间有性别、年龄、能力、 性格等方面的分别,社会中也有因民族、宗教、地域、阶层、文化、职业等形成的差异,只有在 承认和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最大共识,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有序。 ⑤在调适具体的人与人关系上,“和合”理念表现为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其核心是“仁”。 “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孔子将“仁”解释为普遍道德原则,汉代儒学将 “仁”解释为“天心”,宋明儒学以“仁”为核心构筑价值体系。千百年来,与人为善、人际和 睦、立己达人、推己及人等道德准则已经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之中。 ⑥从宇宙观、国际观到社会观、道德观,中华民族对“和合”理念的认知和践行一以贯之。 当今时代,“和合”理念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把 握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实际,我们就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方案。 (摘自 2018 年 11 月 8 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和合"理念文化内涵丰富,强调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在矛盾与融合中发展演变。 B.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蕴含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视天下为一体,中国人很早就有了不同国家之 间应当和睦共处、相互合作的意识。 C.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社会中也有各种差异,只要我们承认和尊重这些差异,就能凝聚最 大共识,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 D.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 宇宙观、国际观、社会观、道德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引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和先贤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论证的说服力。 B.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C.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和合"理念的丰富内涵,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D.文章整体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最后指出"和合"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不少文化典籍中都涉及"和合"理念,"和合"理念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以及人身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上。 B."和合"理念认为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但是因为社会领域内部存在诸多差异,故导致 "和合"理念无法真正实施。 C.在"天下"观的滋养下,中国人生发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追求和责任担当,中国人追求天下大 同又形成了天人合一宇宙观。 D."和合"理念已经为我们处理各种难题提供了宝贵智慧,甚至可以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 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 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 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 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 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 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 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 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 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 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 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 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 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 2.0 的时代。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 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 稿王”和机器 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 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 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 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 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 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 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 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 AI 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 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 AI 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 AI 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 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 AI) 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 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 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 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 观察与思索。你给 AI 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 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 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 器。 B.AI 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 AI 还无 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力。C.AI 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 需求的阅读产品。 D.AI 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即将结束,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 的独特性与 AI 写作展开竞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正 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B.AI 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 式与流水线竞争。 C.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 的应用情况,后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 D."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 AI 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 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6.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多一事 刘心武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 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 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 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 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 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 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 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 “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 “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 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 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 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 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 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 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 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 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 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 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 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 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 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 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 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 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 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 “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 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 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 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 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 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 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 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 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 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 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小说采用“串珠式”结构,每个故事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同时,又都突出了宛大妈“多一事”的特 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B.“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多管闲事”有关。而文中的这“多 事”既有褒又有贬。 C.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 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D.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 展现她的品行。 8.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点。( 6 分 ) 9.小说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有什么作用?( 6 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里, 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甚宝之。策时 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 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 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 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 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 诏讨伐,行瑜败死,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 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 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奏为掌记, 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 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 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 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B.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C.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D.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篆。 B.弱冠,古时男子汉族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 壮,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C.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广文先生 "。 D.乞骸,即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查阅史 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出任郑滑支 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 C.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先在地方任广文博士、秘书郎等官职;后又在兵部、工部、 礼部等多个部门任职。 D.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他曾编 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4~15 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 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 ) A.首联借景抒情,通过秋日萧条悲凉之景透露出羁旅行役的苦况。 B.颔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归字写出来残云对太华山的依恋。 C.颔联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以"残云"的归来点染华山,用"疏雨"的过来烘托中条山,太华山和 中条山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静中有动,意趣盎然。 D.颈联写出山色和树色迥然不同,东海与黄河一起咆哮,绘声绘色,意境壮阔辽远。 E.尾联在前三联充分描绘山水景物的基础上,转为描写长安的都市繁华,宛如梦境。 15.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 , ” (2)《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这种观点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 ” (3)《关雎》中统摄全诗,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文艺评论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真话”。真话是实话,实实在在,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乔装打 扮,不涂脂抹粉,( )。真话是中肯之语,诚诚恳恳,直言相告,可能不中听,甚至还刺耳, 但古人 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话是___________,信而有征,与大话、套 话、戏说、炒作等判然有别。真话是家常话,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不像“场面上话”,时常 ___________, 拿腔拿调,或言不由衷、虚与委蛇。巴金《真话集》有言:“说真话不应当是艰 难的事情,但要做到并不容易。”在《二十年前》这篇短文里,他对自己曾___________批判过一些文艺家的行为,沉痛反省和自责:“那些年我口口声声‘改造自己’,究竟想把自己改造成 什么呢?我不用自己脑筋思考,只是跟着人举手放手,为了保全自己,哪管牺牲朋友?”看似极为 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理性领悟,是他获得的生命呐喊,更是他希 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反观当今文坛,尽管巴金“讲真话”的告诫已过去三十多年,尽管 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尽管解除禁锢的文艺疆场已是各路好手策马扬鞭的广阔 天地,但在文艺评论领域,秉持“说真话,讲道理”原则、醒人耳目的作品却___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言之凿凿 装腔作势 随波逐流 凤毛麟角 B.言之有物 装腔作势 言不由衷 寥若晨星 C.言之有物 装模作样 随波逐流 寥若晨星 D.言之凿凿 装模作样 言不由衷 凤毛麟角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不拔高,不护短,不贴金,不抹黑 B.不抹黑,不贴金,不拔高,不护短 C.不贴金,不抹黑,不拔高,不护短 D.不贴金,不抹黑,不护短,不拔高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理性领悟,是他发出的生命呐喊, 更是希望他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B.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发出的生命箴言,是他获得的理性领悟, 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C.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箴言,是他发出的理性领悟, 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呐喊。 D.看似极为质朴简单的话,却是他经历血与泪的磨难后获得的生命领悟,是他发出的理性呐喊, 更是他希望重铸文化人人格的箴言。 20.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 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各不超过 10 个字,具有可辩性。 (6 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一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 向另一面墙壁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刹那,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而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动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 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甲 方 辩 论 题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方 辩 论 题 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5 分)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 “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 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 6 月 7 日开展以“‘新世纪中 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 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 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 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 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 因就在于太过暴怒。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内容必须在材 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2020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B 3.B 4.B 5.C 6.①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 能力; 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 ③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7.B; 8.①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 ②古道热肠,助危济困;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 ③正气凛然,敢于担当;自己出钱买纸送给顺(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 9.①结构上,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 ②形象上,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 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 ③主旨上,通过唱词侧面赞扬了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④表达效果上,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10.C 11.B 12.B 13.(1)大盗入犯京城,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 (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 悯。 参考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爱 好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只古鼎,鼎耳 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视为宝贝,张策当 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 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了。鼎上的文字多荒谬啊!”张 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 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 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延,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 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 服。到王行瑜反叛时,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和婢女用 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 件事情之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 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又任 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夫子到 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皇帝任命他 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像以前一样编修 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符印,加封承旨官。这 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 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 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 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14. DE 15.①孤凄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淅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凉。 ②不舍之情。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 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长安还梦着家乡的渔樵生活,足见诗人的隐逸情怀。 16.(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7.A 18.C 19.D 20.答案:甲方: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 乙方: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21.①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②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③将“要求”改为 “诚邀”;④将“恳请”改为“恳切”;⑤将“拙作”改为“大作”。 22.:略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