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市五中2019-2020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带答案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开封市五中2019-2020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卷(带答案Word版)

ID:255381

大小:91.13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29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所要上传的软件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白纸上,写在试卷或草搞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案逐一上传。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 而且使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 间的日常饮食,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犹 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这就是说,礼,最初产生于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 上烧熟,把剖开的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贮存水,用双手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 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 的庇护和赐福。这样,最原始的祭礼也就由此产生了。《礼记》中认为原始的礼仪行为就是从 人们的饮食活动中产生的,这便是所谓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人要吃喝,以为神也离不开食物,所以要将自己的食物也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中国的 先民们想通过这种简单的仪式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而当这种纪念仪式逐渐定型化, 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义时,原始的礼便有了自己的雏形。这里,我们将“污尊而杯饮” 之类的仪式称为“原始的礼”,主要是肯定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种源于饮食的祭礼,是中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的文化创造。中国先民是按照人要吃饭穿衣 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的,以为祭祀就是让神吃喝,神吃好喝好以后才能保证大家平安。 所以,“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音既相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亦非巧合。人们通过饮 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关于礼的起源,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中以英国学者威廉•罗伯逊•史密斯 的观点影响最大。史密斯认为,图腾制是由一种叫“图腾餐”的祭祀仪式发展而来的,“图腾 餐”是神与神的崇拜者之间“共餐”,“共餐”的意思就是坐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共餐本身 就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世界上许多民族礼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这对于理解中国礼的起源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说,《礼记》中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与史密斯的“共餐”制 的说法有相似之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关于礼的起源的认识与实践是十分类似的。他 们都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密莫过于“吃的是同一锅饭”,如中国先民们就将那种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视为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表现,因而饮食筵宴就成了中国人联络感情、 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各种饮食礼节也就产生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中国人民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为我国赢得了 “礼仪之邦”的美称。 B. 《礼记•礼运》中记载,我国先民“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蒉桴而土鼓”,这种简陋的生 活方式就是原始的祭礼。 C. 中国先民向神灵表达虔诚的崇拜心情的简单仪式逐渐定型化,并取得较为固定的社会意 义时,原始的礼便逐渐形成了。 D.国外一些学者对于“礼”的起源也有浓厚的兴趣,其认识与实践也十分相似,这对理解 中国礼的起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了引用与举例的论证方法,以论证“礼”来自人们的饮食活动。 B. 文章主体通过中西两方关于“礼”的起源分析,论证了礼的起源与饮食有关的观点。 C. 文章指出,中国先民重视现实与生命的原初心理,是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表现出来的。 D.据文意,“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也就是另起炉灶、感情淡薄的例证 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我国古代社会里,朝廷的军国大政和民间的日常饮食生活,都是在“礼”的规范下进 行的,所以说,“礼”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深远的。 B.我国先民顺应自然生活,并且按照人类要吃饭穿衣的观念来构想诸神灵的生活,从而创 造了以饮食为主的祭礼文化。 C. 中国人并不赞同分立门户、自成一体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饮食筵宴,并将其作为联络 感情、增进友谊的主要手段。 D. “礼”与解为甜酒的“醴”字不但音同,意义也有相通之处,这种巧合说明了人们通过 饮食来祭祀神,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5.2 亿支付宝用户移 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 亿 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4000 多万 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19.6%,省会城市占比为 19.0%,农村地区占比为 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 一 2020 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 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 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 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 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 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 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 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 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 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方 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 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 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 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 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 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 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C.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 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 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中秋舞火龙 陈立仁 被称为“二龙头”的戚海大来到“大龙头”卞家明家,直嚷嚷:“你这个大龙头就不能出出头, 趁着我们这把老骨头还没散架,在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具有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据民间传说, 1880 年,铜锣湾大坑地区遭受了特大风灾,灾后有一条大蟒蛇四处作恶,居民深受其害,于 是居民们就组织起来全力搜捕,终于在一个晚上打死了大蟒蛇。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坑地区就瘟疫流行,持续了十来天,重病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直到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前夜, 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梦见观音菩萨,让居民们在中秋节晚上舞火龙来驱散瘟疫……急病乱 投医,居民们赶紧集资,用珍珠草扎一条长长的草龙,又在龙身上插满点燃的长寿香,人们 在锣鼓声中舞动着行走,就像一条火龙在铜锣湾几十条大街小巷飞舞……说也奇怪,连舞了 三个晚上,瘟疫逐渐消散了。于是,中秋舞火龙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成为习俗。只是,近 年来这舞火龙的习俗渐行渐远,差不多就要被人们忘记了。 卞家明沉思着点头说:“兄弟,玩一把那不是大事,我在想啊,这舞火龙总不能在咱们这 些人手中断了代呀!” 戚海大顿时神色黯淡了下来:“这个,这个……我还真没想过,只是……” 卞家明说:“报上说内地城市重视历史文化,不忘乡愁,我想了很多,咱这舞火龙也传承 一百多年了,虽说是民间的玩意儿,也算得上是历史文化吧!咱是龙的子孙,认真玩一把, 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有个念想。” 戚海大听着,笑逐颜开,猛一拍桌子,说:“好想法,咱这就做起来……” 农历八月十五说到就到了,这天傍晚,担任舞火龙总指挥的卞家明呼地举起五色的龙图 案督察旗,发出了指令:“十八响炮仗点放,锣鼓齐鸣,插香喽!”紧接着,急促的锣鼓声响起, 一条火龙舞动翻腾着开始在大街小巷前行。卞家明挥舞着督察旗,眼睛随着晃动的红绣球翻 转,还不时中气十足地大声喊叫着。火龙翻滚得令人眼花缭乱,一会儿是“火龙滚沙”,一会儿 是“飞虬朝日”,一会儿又是“游龙戏珠”……广场上的人群也沸腾了,响起阵阵喝彩声,民众的 喊声越激扬,火龙舞动得越活跃,在灯光下闪着红火,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 “大龙头,大龙头!”随着响亮的喊声,给这次舞火龙最大赞助的铜锣湾食品商号的吴老 板走了过来,紧握着卞家明的手说:“一个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光靠你大龙头和二龙头起劲 是很难维持的,要想让它发扬光大,就离不开民众的支持,要让民众记得,让民众喜欢……” 他接着说,“我听我父亲说过,抗战时期的一个中秋节前,您的父亲操演了祖宗的舞火龙绝技, 在一条飞舞的火龙里藏满了炸药,在锣鼓喧天中舞动到了汪精卫集团设在香港的机关报《南 华日报》社门前,突然冲进去,火龙爆炸,摧毁了这家汉奸报纸,之后又刺杀了《南华日报》 社社长、汉奸林柏生,使在香港的汉奸走狗大为恐慌。撤离时,您的父亲为了掩护其他爱国 人士,被特务杀害了。这么多年,舞火龙一直让我父亲魂牵梦萦!父亲临死前还对我说,他 有生之年没能再看到舞火龙,遗憾哪……”吴老板坚决果断地表示:“舞火龙绝不能在我们手里 断了代,我支持你们,把舞火龙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卞家明的眼睛湿润起来,握着吴老板的手,摇了又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19 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秋再玩一玩舞火龙”的建议虽然是“二龙头”戚海大首先提出来的,但对舞火龙这件事 他没有“大龙头”卞家明想得深远,说明两人的思想境界是有些不同的。 B. “认真玩一把,请电视台来做一个片子留下来,让子孙后代有个念想。”卞家明这样说的 言外之意很明白,那就是今后是不会再有人舞火龙了。 C. 小说对八月十五晚上舞火龙的情景描写得非常细致、精彩和生动,广场上观众的热烈反 应更使舞火龙的热闹气氛达到高潮。 D. 赞助商吴老板对卞家明说的一番话语重心长,饱含情感,表现了他对舞火龙这一民俗活 动的热爱和希望将其传承下去的决心。 8. 小说第二段详细插叙了民间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 小说描写的“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具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6 小题,2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5 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 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 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 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 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 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11.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吾从而师之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2.下列词类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吾从而师之 A.孔子师郯子 B.而耻学于师 C.位卑则足羞 D.吾师道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巫医:巫师和医生;古代巫负责祝祷、占卜,医负责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B.士大夫:封建时代泛指官僚阶层,有时也包括还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六艺经传:《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D.句读:古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愈写作有的放矢。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不重师道、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他写《师 说》送给李蟠,并用它针砭时弊。 B.韩愈见解深刻犀利。他认为能否尊师重道是圣人与愚人的区别,也是使圣人更加圣明 和愚人更加愚昧的根本原因。 C.韩愈善用对比手法。他用圣与愚、为子择师与自身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与士大夫这三 组对比,论证了耻学于师的愚蠢。 D.韩愈提出了崭新的师道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受业解惑”,提倡能者皆 可为师,呼吁弟子要胜过老师。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5 分)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6~17 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 节奏。 B. 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 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 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 心—“悲秋”。 D. 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 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 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蜀道难》中突显蜀道之间既有可以迫使太阳神龙车掉头的山,又有险滩急流 的句子:“ , ”。 (2)《琵琶行》中用“ ”和“ ”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 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荀子《劝学》中 “ , ”两句,指出人的修养如 同学习一样,逐步积累,就能达到“圣心备焉”的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你说你很迷茫,找不到办法,不敢 ,只能坐以待毙,甘心平庸。我说,别找借口, 无非是懒罢了。哪里有那么多的迷茫?你其实该自问一句:( ),不能站在一个高点,哪 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择?如果你懒得去做事,那不是你不忙,而是你压根就不想忙。明明 是“懒得做”,嘴上却说“不喜欢”,不过就是你的借口。所有的迷茫,都是因为懒——懒得 努力,懒得上进,所以,考试不行,工作不好,各种差劲和不如意,却还在推诿,找个别的 理由,然后 ,多可悲! 别人发奋图强,你在偷懒。你假装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迷茫,然后就 地偷懒,而且认 为别人的努力是 ,甚至天真地以为自己得了便宜。却不知道,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 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安逸,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有人说:努力了也不一 定有结果,的确,但是下一句呢?不努力一定没有结果。一切都是因果,你不努力,大概率 事件就是,你最后得到的是最差的结果。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其实在努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以后却 要千百倍地偿还。 B.其实在努力前进的路上,许多人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不 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C.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只能获得短暂的安逸, 以后却要千百倍地偿还。 D.其实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却 不得不千百倍地偿还。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我为什么总是这么迷茫,迷茫的原因是什么? B.我真的努力了吗?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正理, D.万丈高楼不都是平地而起吗?我们的初衷是靠努力去征服,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轻举妄动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自讨苦吃 B.轻举妄动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作茧自缚 C.草率行事 虚应故事 理所当然 自讨苦吃 D.草率行事 得过且过 心安理得 作茧自缚22.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 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 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 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 支持。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的春节原本应该充满欢声笑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欢乐。 我的太外婆是个有着 70 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2020 年是她老人家的九十大寿,我们全家 原本打算趁着春节聚在一起给太外婆庆祝九十大寿。然而全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 这危急的时刻,我的太外婆让舅公发来视频,她在视频里叮嘱我们:“现在国家有难,我们 要听党和专家的话,待在家里不要回来,等疫情得到控制了再回家。”听了太外婆的话,我们 热泪盈眶。 在此,我们全家承诺:春节期间,不走亲、不访友、不聚餐、不走动;出门戴口罩、回 家勤洗手;不信谣、不传谣,传递正确的防疫信息,宣传科学的防控知识。 我期待着疫情被战胜的那一天,亲自给太外婆送上生日祝福,我也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风雨过后的彩虹将更加绚烂夺目!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语文答案 1---3 题 C B D (解析:1.C“原始的礼教便逐渐形成了”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 是“原始的立交便有了自己的雏形”。2.B 错,原文第五段是“世界上许多民族礼 的起源大都与饮食有关”,且“主体”说法不准确 3.D“这种巧合”与原文不符, 原文第四段是“亦非巧合”;另外“表现了中国先民重视现实和生命的原初心理” 的是“人们通过饮食来祭祀神”,而不是“这种巧合”。) 4.B(“增长两倍多”是用户规模,而非同比增长率) 5.C(A.并未出现巨大的城乡差异;B.新规实施后,消费者超过 500 元的就不能 扫静态条码进行支付;D.应是采用静态条码支付。) 6.(1)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2)支付更加快 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3)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大量 现金,避免现金丢失。(4)改用移动支付,避免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污损。(每点 2 分,答三条即可) 7.B(“言外之意……不会再有人….. ”有误) 8. (1)交代了香港中秋舞火龙民俗活动的来历,照应题目;(2)为作品增添 神秘色彩,使之更有趣味性、可读性。(3)丰富了小说内容,使作品更丰满严密。 (每点 2 分) 9. (1)表现了香港民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热爱。(2)说明 香港民众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有信心和决心的。(3)增强文化凝聚 力和香港民众的文化自信,为传统节日增添欢乐、热闹的气氛。(每点 2 分) 10—14 :BCDAD:(11 参考答案:C 解析:A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 连词;B 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连词;D 古义:一般人;今义: 大多数人 12 D 解析:例句,意动用法,“以……为师”;A 意动用法,以……为 师;B 意动用法,以……为耻;C 意动用法,以……为羞.D 名词作动词,学习。13.巫医: 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14. “呼 吁弟子要胜过老师”错误。) 15. (1)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 习了大的却丢了。 (2)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 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16.C(“落笔角度相同”错) 17. (1)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2)“无边” “不尽”使“萧萧”“滚 滚”更加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3)无形地传达了 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18.(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9.A 解析:原文后半句搭配不当。主干为“……安逸……要偿还”。B 项后 半句成分残缺。“而偷懒的人的短暂的安逸之后”是状语,后句“却不得不千百倍地 偿还”无主语。C 项“在努力的路上的人,有时候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句,暗含“大部 分时候是痛苦的”,与前后文语意矛盾。D 项兼有 B 项和 C 项的错误。 20.B 解析:前半句“我真的努力了吗?”承接上文的“别找借口,无非是懒罢了”,后半句“不要说什么选择比努力重要”与下文的“哪里有什么好方向给你选 择?”衔接,所以 B 正确。A 项探讨迷茫原因,文意并不是对为什么迷茫有疑问而 让人回答的,此选项错。C 项“我是不是太懒了”一句恰当,但“努力提高自己才是 正理”一句,与下文“选择”跳脱,不能衔接。D 项“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说从头做起, 与文意偏离较远。21.A 解析:第一空:轻举妄动,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 取行动;草率行事,指形容办事不认真。第二空:得过且过,意思是只要能够过 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 责;虚应故事,是指照例应付,敷衍了事。第三空:心安理得,自以为道理上过 得去,心里很坦然;理所当然,意思是道理当然是这样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 疑。第四空:自讨苦吃,自己找苦吃;作茧自缚,原意是蚕吐丝作茧,比喻做了 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22①“参加者”改为“参与者”或“亲历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⑤“等着”改为“等待” 或“期待”。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