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宁夏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带解析)

ID:256638

大小:609.4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5-0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上)高一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卷 一、基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21 分) 1.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 白露横江 凭虚御风 有碑仆倒 B. 怠而欲出 旌旗蔽空 如怨如幕 舳舻千里 C. 逝者如斯 崇山峻岭 流觞曲水 喻之于怀 D. 游目聘怀 临文嗟掉 情随事迁 放浪形骸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辨析汉字字形的能力,学会识别形似字、音近字,根据字形、意义来 准确记忆和辨析,坚持向字典学习汉字,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A 项,“凭虚御风”应为“冯虚御风”,“有碑仆倒”应为“有碑仆道”; B 项,“如怨如幕”应为“如怨如慕”; D 项,“临文嗟掉”应为“临文嗟悼”。 故选 C。 2.选出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 ) A. 何为其然也 B. 何可胜道也哉 C. 而今安在哉 D. 不吾知其亦已兮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文言句式类型,结合 着具体语境分析,常见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 A 项,“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语意上“何”是“为”的宾语,应在其后。 B 项,“何可胜道也哉”反问句,“何可……也哉”是固定句式。 C 项,“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语意上“安”是“在”的宾语,应在其后。 D 项,“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语意上“吾”是“知”的宾语,应在其后。 故选 B。 3.选出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有泉侧出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③火尚足以明也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⑤顺流而东也 ⑥则其至又加少矣 ⑦东望武昌 ⑧哀民生之多艰 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⑩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 ①⑤⑦/②⑧/③④/⑥⑨⑩ B. ①⑦/②⑥⑨/③④⑧/⑤/⑩ C. ①⑦/②⑧/③④/⑤/⑥⑨/⑩ D. ①/⑧/③④⑩/②⑤⑦/⑥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 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 具体语境分析。 ①“有泉侧出”意思是:有条泉水从旁边流出。侧,名词作状语,从侧面。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意思是:保持清白的节操即使死了也值得啊。死,为动用法,为…… 而死。 ③“火尚足以明也”意思是: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意思是:不知道东方的天空已经泛白。白,形容词作动词,泛白。 ⑤“顺流而东也”意思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东,名词作动词,向东流去。 ⑥“则其至又加少矣”意思是:那些来到的人就更少了。至,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 ⑦“东望武昌”意思 :向东可以望见武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⑧“哀民生之多艰”意思是: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意思是:世界上绮丽、雄伟、诡异、奇怪、难以经常见 到的景象。观,动词作名词,景象。 ⑩“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意思是: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极,形容词作动词,穷尽。 分析可知:①⑦都是名词作状语;②⑧都是为动用法;③④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⑤是名词作 动词;⑥⑨都是动词作名词;⑩动词。 故选 C。 4.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游目骋怀 B.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纵一苇之所如 是D.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 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 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文言虚词需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意义和用法。本题是考查一词多义。 A 项,“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意思是: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 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所以,……的原因。“所以游目骋怀”意思是:所用来放眼四望、舒 展胸怀的(景观)。所以,所用来。 B 项,“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意思是:出来后,有人要责怪想出来的人。其,助词,无实 义。“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意思是: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 的乐趣。其,代词,我自己。 C 项,“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意思是: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之,动词, 到;“纵一苇之所如”意思是:任凭小船到达什么地方。之,动词,到。 D 项,“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思是:已经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感慨不已。 以,介词,凭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意思是: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 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参照的时候。以,介词,用来。 故选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纵观中国的书法史,凡是有造诣的书法家,无不首先是诗人、文学家和学者,这是一个 ________的事实。王羲之、颜真卿、张旭、黄庭坚、郑板桥……可以说是________。 文学性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书家书写的内容。我认为书家所写的内容如果只是 照搬古人的诗词歌赋,抑或是明贤的哲言警句,而不是________的文学作品,那么这个书法 作品便称不上是上乘之作。历代的名帖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之 类,其文本身就是个性鲜明的文学作品,其意高、其情切,加之书法家精彩的书写,二者 ________,方组合成一件传世的不朽之作。在很多评奖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书法”的品评, 而忽略其内容的参照对比。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书写文本浅陋和低俗的原 因,就是由于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 文学性在书法中的体现,( )。一个成功的书家,他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字形;其二要有自己独特的章法;其三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郑板桥的书法融真、草、篆、分于一 体,自称“六分半书”,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结构长窄者令其更长窄,宽松者令其更宽松, 左右避让,大小提携,如“乱石铺阶”。从中可以体会他兀兀独立,不与世俗为伍,寻求一种 心灵极度自由的精神内涵。他的这种精神内涵,最终转化成一种文学情趣,充盈在他的文本 和书法作品中。 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容置疑 不胜枚举 自出心裁 相辅相成 B. 不容置喙 不胜枚举 别出心裁 相反相成 C. 不容置疑 不乏其人 自出心裁 相反相成 D. 不容置喙 不乏其人 别出心裁 相辅相成 6.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便是一些书法作品书写自家内容,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也会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低 俗。 B. 因为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了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作品,书写文本浅陋和低俗。 C. 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书家也因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 低俗。 D. 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也因书家文学素养的肤浅,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 低俗。 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应该在字形、章法和书法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上。 B. 更应该在书法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上。 C. 还在于一种由形到神形成的文学情趣。 D. 文学情趣的充盈更为重要。 【答案】5. A 6. A 7. C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 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 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含贬义。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语境中说“凡是有造诣的书法家,无不首先是诗人、文学家和学者”,这 是一个不允许怀疑的事实。应选“不容置疑”。 第二空:不乏其人:不缺少那样的人。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 语境中是说,符合这样条件的书法家很多,这里并不是强调缺少,而意在表达这类人多得不 能一一列举出来。应选“不胜枚举”。 第三空:“自出心裁”恰当。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而此处强调出于自己的创造,不抄袭或者模仿别人。应选“自出心裁”。 第四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相反相成:既相互排斥又 相互促成。此处强调二者相互映衬相互配合。应选“相辅相成”。 分析可知,A 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 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划线句子存在两方面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即便是一些书写自家内容的书法作品”,句子 成分不全,应修改为:“即便是一些书法作品书写自家内容”;二是结构混乱,“的原因”与 “就是由于”杂糅了。整个句子可以修改为:即便是一些书法作品书写自家内容,书家文学 素养的肤浅,也会导致书写文本的浅陋和低俗。 分析可知,A 项的修改最恰当。 故选 A。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 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上文已经有了“文学性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书家书写的内容”。本段开头是“文学性 在书法中的体现”,所以空格处要填写的内容,应该以“还”开头。从下文的分析“字形”“章 法”“精神气质”可知,这里应是“由形到神”。文段结尾是“最终转化成一种文学情趣,充 盈在他的文本和书法作品中”,可见,文学性在书法中的体现,应是一种文学情趣。 分析可知,C 项语句补写的最恰当。故选 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 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 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 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 内容重复。 二、古代诗文阅读(32 分) 8.课内文言文语句翻译。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答案】(1)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 妄造的。 (2)后世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固,本来;一,等同起来;齐,等同起来。 (2)之,取消句子独立性;谬,错误的;名,动词,说明白本来的情况;胜,尽。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在许,谋迎天子。众以为:“山东未定,韩暹、杨奉,负功恣睢,未可卒制。”荀彧 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 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怀感旧之哀。诚因 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四方虽有 逆节,其何能为?韩暹、杨奉,安足恤哉!若不时定,使豪杰生心,后虽为虑,亦无及矣。”操乃遣 的扬武中郎将曹洪将兵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洪不得进。 议郎董昭,以杨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操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今 将军拔万乘之艰难,反之旧都,翼佐之功,超世无畴,何其休哉!方今群凶猾夏,四海未宁,神器 至重,事在维辅;必须众贤,以清王轨,诚非一人所能独建,心腹四支,实相恃赖,一物不备,则有 阙焉。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 之。”奉得书喜悦,语诸将军曰:“兖州诸军近在许耳,有兵有粮,国家所当依仰也。”遂共表 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费亭侯。 操引董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 翼王室,此五霸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 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 将军算其多者。”操曰:“此孤本志也。杨奉近在梁耳,闻其兵精,得无为孤累乎?”昭曰:“奉 少党援,心相凭结,镇东、费亭之事,皆奉所定,宜时遣使厚遗答谢,以安其意。说‘京都无粮, 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 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操曰:“善!”即遣使诣奉。庚申,车驾出辕而东,遂迁都许。己巳,幸 曹操营,以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 众心 B.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 众心 C.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 众心 D. 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 心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引申为白色。在古文中即指丧服,也比喻俭朴。在这里是 “俭朴”的意思。 B. “万乘”,一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此常以“万乘”指 天子、帝王。C. “四海”,指全国各地。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因时 而异,说法不一。 D.“五霸”,即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 法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献帝将返回旧京,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 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B.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杨奉接到信后极 为高兴,诸将也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 C. 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向他问计,董昭提出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不同 寻常的功业,希望曹操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 D. 曹操听从了董昭的建议,派使者给杨奉送去重礼,献帝迁都于许县,献帝抵达曹操军营后,任 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2)奉为人勇而寡虑,必不见疑,比使往来,足以定计,奉何能为累! 【答案】9. B 10. A 11. A 12. (1)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祸福同当。 (2)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哪 里能成为隐患! 【解析】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根据名词代词“事 势”“驾”“许(许县)”“朝廷”“京”“远近(远近的人们)”“驾”“众心”,虚词“耳”,标志性词 “惟”,表时间词“今”,再结合本句意思:有许多不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 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都踮起脚观望,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 民心的。句子可以断开为: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播越/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 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故答案为 B。【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在这里是‘俭朴’的意思”说法错误,“缟 素”在文中的意思是“穿丧服”。故选A。 【11 题详解】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曹操认为,借此时机奉 迎天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 说法张冠李戴。原文相关语句之前有“荀彧曰”三字,可知这句话并非曹操的观点。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句中的“有无相通”,互通有无;“济”,辅助;“死生契阔”,生死相约;“相与”,一起; “共”,共同承担。(2)句中的“寡”,少;“虑”,谋略;“见”,被;“比”,等到;“使”,使者; “何能为累”,哪里能成为隐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曹操在许县,计划迎接献帝。部下众人都认为:“崤山以东尚未平定,而且韩暹、杨奉等人 自认为护驾有功,骄横凶暴,不能马上制伏。”荀彧说:“以前晋文公重耳迎接周襄王,各诸侯 国像影子一样跟随他,汉高祖为义帝身穿孝服,使得天下百姓诚心归附。自从天子流离在外,将 军首先提倡兴起义军,只因崤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 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的王室的哀伤。如果借此时机,奉迎天 子以顺从民心,是最合乎时势的行动;用大公无私的态度使天下心悦诚服,是最正确的策略;坚守君臣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最大的德行。尽管四方还有叛逆者,但他们又能做些什么呢?韩 暹、杨奉之辈,有什么值得担心呢!如果不及时决定,使别的豪杰生出奉迎的念头,以后就算再 费尽心思,也来不及了。”曹操于是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兵向西迎接献帝,董承等扼守险要 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的兵马最强但缺少外援,就以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信说:“我对将军 早已闻名,倾慕您的大义,所以推心置腹,赤诚相见。如今将军从艰难之中救出天子,护送他回 到旧都,护卫辅佐的功勋盖世无双,是何等的美善!现在群凶扰乱华夏,天下不宁,天子朝廷至 尊至重,责任在于维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位贤士来重建王朝秩序,确实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 能办得到的,心腹与四肢,实际上是互相依存的,缺少了任何一件,都不完整。将军应当在朝廷 主持事务,我则作为外援,如今我有粮草,将军有兵马,互通有无,足以相辅相成,我们生死相约, 祸福同当。”杨奉接到信后十分高兴,对其他将领说:“兖州的军队已经靠近许县,有兵有粮, 正是朝廷可以倚靠仰仗的。”于是诸将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承袭他父亲的爵位 费亭侯。 曹操请董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道:“现在我来到洛阳,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 说:“将军兴起义兵,讨伐作乱之人,入京朝见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像春秋五霸一样的功业。洛 阳的各位将领都有自己的打算,未必服从将军的指挥,如今留在洛阳匡正辅佐朝政,有许多不 利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到许县。但是天子在外流离多时,刚回到旧都城,远近都踮起脚观望, 盼望迅速获得安定,如今再要移驾,是不符合民心的。不过,只有做不同寻常的事情,才能建立 不同寻常的功业,希望将军做出利多弊少的选择。”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啊。只是杨奉 近在梁县,听说他兵强马壮,难道不会成为我的隐患吗?”董昭说:“杨奉缺少与他结援相助的 人,所以他愿与将军结交,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的事情,都是杨奉的主意,应该及时派 遣使者送去重礼表示感谢,使他安心。并告诉他说‘洛阳没有粮食,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 阳靠近许县,运输较为便利,可以免去粮食匮乏的忧虑’。杨奉这个人有勇无谋,此计一定不会 被他怀疑,等到使者返回后,就足以定下大计,杨奉哪里能成为隐患!”曹操说:“好!”立即派 使者去拜见杨奉。庚申,献帝车驾出辕关向东行进,于是迁都许县。己巳,献帝抵达曹操军营, 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他为武平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注】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 ③荣:犹“花” 13.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 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 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 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 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 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 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 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 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 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 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14. 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答案】13. BE 14. “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 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莫;“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 浓烈。 【解析】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BE 考核内容,CD 项考核手法,其中 B 项,“不经 意间”有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E 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 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注意结 合句子“绿叶发华滋”“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分析其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 美好的情感、孤独、寂寞、情感的美好浓烈。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 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 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2)《诗经•氓》中,女子把婚期延迟到秋天,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 ”。回顾婚姻生活, 自评没有差错,可是对方“_______________”,行为没有准则,三心二意。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子无良媒 (4). 士贰其行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芰、裳、贰、壑、泣、嫠。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计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片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新华网) 材料二: 从 21 日早上起,一篇题为“疫苗之王”的自媒体文章迅速传播,到当日晚间,无数人的 朋友圈已经被这篇文章刷屏。随着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恐慌、愤怒情绪蔓延,不少山东的 家长们炸开了锅,纷纷用刷屏表达着愤怒。 山东的家长之所以表现得格外恐慌和愤怒,原因在于几天前曝光的 2017 年 11 月的一起 疫苗违法事件当中,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问题疫苗共计 252600 支,全部 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家长的情绪反弹,有信息来源作为基础。而问题疫苗究竟销往哪里,自己的孩于是否注射过问题疫苗,如果注射了又如何补救等, 家长们眼前如同一个信息黑洞,难以及时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只能用猜想来增补信息 真空,进而加剧了恐慌情绪。 因此,避免恐慌情绪蔓延的正确方法,不是简单呼吁民众保持足够的理性,而是相关信 息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既要跑在谣言前面,也要跑在猜想前面。 首先,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网络信息,要有权威部门及时发声。比如,《疫苗之王》所说 “问题疫苗打入 25 万儿童身体”是否属实,就是一个对公众情绪可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疑问, 对于这类问题,不仅要迅速释疑,而且要用确保准确的数据来提高说服力。 其次,后续将如何应对这起事件,要给出一个清晰的处理思路,让民众吃上定心丸。民 众的恐慌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值得深入分析,应该将之当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根据疫苗流通规则,同批次的疫苗销往哪里,大方向是记录在案的。然而,就个人而言, 接种的疫苗是否属于问题批次,是否也有详细的记录,已接种问题批次的儿童能不能得到通 知并及时复检,以及是否应补种等事宜,都是压在家长心头的疑问,此类疑问不解,恐慌就 难以消除。 (摘编自罗志华《“疫苗危机”:别让信息黑洞加剧恐慌》《新京报》2018 年 07 月 22 日) 材料三: 这个周末,问题疫苗引发全民焦虑,无数家长连夜翻看孩子的接种记录本,一项项对照 是否使用过问题疫苗。疫苗造假,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面对问题疫苗,忍耐 后的质疑和冷漠,追问后的维权和用脚投票,都值得监管部门认真反思,慎重对待。 近日,长生生物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国家药监 局出手后,多家媒体跟进,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在对事件的追问中,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焦 虑不断升级,唯有尽快公开真相,才能回应质疑。 疫苗乱象,非一日之寒。行业积弊已久,奈何每次处罚都轻飘飘。 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 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人命关天的闹剧后,受害者维权 无力,企业“自罚三杯”,监管者惯性失语,如此“宽松”也是变相纵容造假、售假的重要 原因。 这背后有个政绩观的问题。如果对这些恶企处罚太重,动辄判处“死刑”,势必影响当地 的 GDP 和税收的数据,因此,处罚多是些“软刀子”。 药监部门最主要的职责是防患于未然。具体地说,就是要对流向市场的药品负责。对消 费者而言,其权益只能由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和维护。假疫苗横行,那就是政府职能部门失职, 就该有人对此负责。如果做不到,设立这个部门干嘛? 毋庸讳言,食品和药品的监管等,依然是人民群众普遍不满意和不放心的问题之一,应 该引起足够重视,它不仅关系着人民健康,也关系着人心聚散。 (摘编自胡琴《面对疫苗乱象,监管部门应有所作为》,人民网 2018 年 07 月 22 日) 1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华网关于药监局对长春、武汉两家公司效价指标不合格的百白破要求立即停用的新闻, 使这两家公司疫苗问题呈现在公众面前。 B. 山东家长表现出来的恐慌和愤怒是有根据的,很多问题疫苗流入山东,事关孩子的安全, 而家长又没有获得足够值得依赖的信息。 C. 对于民众个人而言,消除恐慌的方法在于,要了解自己家庭儿童用药情况,要有及时的信 息反馈,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D. 问题企业之所以不痛改前非,原因在于监管者的惯性失语,对问题企业太宽容,使得其所 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1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苗事件的持续发酵,朋友圈无数人的刷屏,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疫苗之王》这篇文章在 自媒体上的迅速传播。 B. 新华网明确说百白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们的担忧和 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C. 只是让民众保持理性是不够 ,还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让人们不胡猜乱想, 恐慌等情绪才能缓解。 D. “曝光必须无死角,监管切莫轻飘飘”体现了人们对问题疫苗事件发展的希望和担忧, 食 药监管涉及健康和人心。 18. 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B 18. ①“新华网”侧重于介绍国家食药局的要求,客观说明问题企业、生产批号、疫苗数量、 流向等具体问题。②《新京报》侧重于“疫苗危机”所引发的民众恐慌,重点分析民众恐慌 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③“人民网”侧重于在这次疫苗危机中,监管部门应有的作用。 【解析】 的【1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 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 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 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D 项,“使得其所获的孽利与其所受的惩罚相比微不足道”错误,选项表述的意思与文本相反, 与原文对照,材料三第四段说的是“我们看到,某些无法无天、丧尽天良的恶企,在被查出 问题之后,虽也受到一定惩罚,但与获得的孽利相比微不足道,根本不足以让其痛改前非”, 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使得其所受惩罚与其所获得孽利相比微不足道”,而不是“使得其所获得 孽利与其所受惩罚相比微不足道”。 故选 D。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 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 项,“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错误,选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的图表说明百白 破问题疫苗对人体安全性没有影响,而材料二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以及文本中对如何消 除大众恐慌情绪方法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没有太大的必要”。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 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由“侧重点”说明,考生需要浏览这三则材料,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把握三则材料各自的 重点内容,如材料一是《新华网》的内容,从图表来看,这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 要求,具体的内容包括两家问题企业、药品的生产批号、疫苗的数量以及这些疫苗的流向等。 材料二是《新京报》的内容,第一段介绍疫苗危机引起的恐慌情况,第二段分析恐慌的原因, 下面几段介绍解决恐慌的方法。材料三是《人民网》的内容,主要是侧重介绍疫苗事件中监 管部门应该有的责任。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 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共计 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袖之痛 肖复兴 胡文阁是梅葆玖的徒弟,近几年名声渐起。作为梅派硕果仅存的男旦演员,胡文阁的声名 无疑沾了梅派的光。当然,他自己很努力,唱得确实不错。六年前,我第一次看他的演出,是在 长安剧院,梅葆玖和他前后各演一折《御碑亭》。坦率地讲,说韵味,他还欠火候,和师傅有距离; 单说声音,他要比师傅更亮也更好听,毕竟他正当年。 其实,我对胡文阁的兴趣,不仅在于他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还因为听他讲了自己的一 件往事。 20 世纪 80 年代,他还不到 20 岁,在西安唱秦腔小生,却痴迷京戏,痴迷梅派青衣,便私下 向名师李德富先生学艺。青衣的唱腔当然重要,水袖却也是必须苦练的功夫。四大名旦中,水 袖舞得好的,当数梅、程二位。水袖是青衣的看家玩意儿,它既可以是手臂的延长,载歌载舞; 又可以是心情的外化,风情万种。那时候,不到 20 岁的胡文阁痴迷水袖,但和老师学舞水袖,需 要自己买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做水袖。这一匹七尺长的杭纺,当时需要 22 元,正好是他一个月的 工资。为了学舞水袖,花上一个月的工资, 也是值得的。但关键问题是,那时候, 胡文阁的 母亲正在病重之中——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 生日礼物。但是,他已经没有钱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了。在水袖和生日礼物两者之间,他买了七 尺杭纺做了水袖。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 发了工资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在母亲的病床前,他把自己的想法对母亲说了。已经 不能讲话的母亲嘶哑着嗓子,“呃呃”地不知在回答他什么。然而,无情的病魔没有给胡文阁 补上母亲生日礼物的机会。母亲去世了,他才明白,世上有的东西是补不上的,就如同落到地上 的叶子,再也无法如鸟一样重新飞上枝头。 30 多年过去了,直到现在,胡文阁都非常后悔。水袖,成为他的心头之痛,是扎在他心上的 一根永远拔不出来的刺。 胡文阁坦白道出自己的心头之痛,让我感动。 我们也常常会面临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事业、爱情、婚姻、子女……我们觉得每件事都比父母重要。即使在母亲病重的时刻,胡文阁还觉得自己的水袖更重要呢。 都说人年轻时不懂爱情,其实,年轻时是不懂亲情。爱情,总还要去追求,亲情只要伸手接 着就是,那么轻而易举。问题是,胡文阁还敢于面对自己年轻时的浅薄,坦陈内疚——多少孩子 吃凉不管酸,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对不起父母的地方,没有什么心痛之感,而是将那一根刺 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 想起我的父母,我常常会涌出无比惭愧的心情,因为在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觉得自己的事 情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总是被放在了后面。记得当初母亲从平房搬进新楼之后,已年过 80,腿脚 不利索,我生怕她下楼不小心会摔倒,便不让她下楼。母亲去世之前,一直想下楼看看家前面新 建起来的元大都公园,总是兴致很高地对我说: “听说那里种了好多月季花!”正是伏里天,我 对她说:“天凉快点儿再去吧。”谁想,没等到天凉快,母亲突然走了。那时候,总以为父母可 以长生不老地永远陪伴着我们。我们就像蚂蟥一样,趴在父母的身上,理所当然地吸吮着他们 身上的血。 我不知道,如今的胡文阁站在舞台上舞动水袖的时候,会不会在一瞬间想起母亲。不知道 为什么,自从听到他讲述自己这件 30 多年前的往事之后,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电视里,再 看到他舞动水袖的时候,我总有些走神,忍不住想起他的母亲,也想起我的母亲。 (原载《今晚报》) 1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写胡文阁作为梅派男旦的声名和功力,目的是为下文写他的心头之痛做铺垫。 B. 胡文阁决定先买水袖再给母亲买生日礼物,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亲情容易得到,所以可以暂 时不必在乎。 C. 作者写到许多年轻人对待亲情和对待自己 事情的不同态度,意在表明,胡文阁的“心头之 痛”,并非个别现象,从而增强文章的现实意义。 D. 作者在写胡文阁时,融入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使文章情感更加厚重感人,也更能引发读者深 思。 20.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21. 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 【答案】19. B 20. 参考答案 比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 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年轻人 只顾自己的事情而不懂亲情不珍惜亲情的现象。 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及痛心之情。 21. 参考答案: 胡文阁的水袖。具体的水袖,因为买水袖,胡文阁失去了给母亲买生日礼物 的的机会。 我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我年轻时自己的事情。因为觉得自己的事情重 要,我错过了陪母亲看月季花的机会。 年轻人的“水袖”。抽象的水袖,具体指年轻人心中 的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年轻人为了追求这些事情而忽视或不珍惜亲情。(从“具体” 和“抽象”两个角度答也可以,注意“紧密结合全文”)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鉴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B 项,“觉得亲情容易得到”于文无据,“可以暂时不必在乎”也是曲 解。根据文章“他很想在母亲很可能是一辈子最后一个生日的时候,给母亲买上一件生日礼 物”“他想得很简单——年轻人,谁都是这样,把很多事情想得简单了——下个月发了工资 之后,再给母亲买件生日礼物”,可见并不是暂时不必在乎。故选B。 【20 题详解】 题干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美丽的图画’一句”, 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 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案例什么情感。本 题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划线的句子。划线句子“而是将那一根刺当成绣花针,为自己绣出 美丽的图画”,把追求让自己错失尽孝机会的事物等比喻成“刺”“绣花针”,把牺牲亲情获取 的成功、事业等比喻成“美丽的图画”,这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答题时抓住比喻这一修辞手 法进行赏析即可。 【21 题详解】 题干是“紧密结合全文,理解‘水袖’在文中的含义”,是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能力。“水 袖”这个词出现在标题里,所以本题也可以说是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中重要词语含义。标题中 词语的含义理解和理解标题含义一样,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 义即标题中词语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本题,通读 文章,可知“水袖”一词表面是指胡文阁的水袖,是说年轻时的胡文阁因为买水袖失去了给 母亲最后一次生日买礼物的机会。文中水袖除了指胡文阁的水袖外还指“我”觉得这几种的 事情重要,错过了陪母亲去家对面公园看月季花的机会,以及文中由胡文阁和“我”当时年 轻,觉得自己的事情重要而错失孝敬母亲陪伴母亲的机会,上升到年轻人为追求自己心中认 为的重要事情,诸如事业、爱情、婚姻、子女等而忽视或者不珍惜亲情的做法,这是“水袖” 的深层含义,或者说抽象意义。答题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具体”和“抽象(深层)”两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计 6 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留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石画的 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看”到满眼碧波,这就是①_______________。我国的古 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读者在鉴赏时②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如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诗 人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的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 想象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中,濯足于山涧小溪之旁……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也 可以称之为③_____________。 【答案】①空白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②可以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 ③诗歌中的空白艺术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研究横线的上下文,明白其语境。第①道横线应填的是个总结 句,前文讲的是空白手法的定义和举了运用空白手法的效果,所以应该填“空白手法所产生的 艺术效果”。 第②道横线应填的句子应该是对“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的阐 释,怎么样运用空白手法的,再结合“但我们可以想像得出隐者出没于高山云海之”,可知填入 的应该是“可以通过想像补充画面内容”。最后一空是对前文的总结,前文说“空白手法是中国 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后面列举的是古典诗词中的例子,所以应该填“诗歌中 的空白艺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所要求填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 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 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 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 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 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须与之照应统一。 六、作文(共计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官宣、锦鲤、杠精、佛系、皮一下、C 位、SKR、土味情话、确认过眼神、燃烧我的卡路里……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有人认为这样的 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 材料二:对 2002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 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66.5%的受访者觉得过多使 用网络流行语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 路经秦时明月,宋时微雨,耳闻大唐诗歌,明清传奇。走着走着,我便来到了现代,于 大街小巷邂逅到了网络流行语,锦鲤、佛系、土味情话等新词不绝于耳。不经意间,我听闻 有人遗憾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会忘却传统文化内涵,有人感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顺应时代潮流。 在我看来,对网络流行语应该辩证看待,才能使之绽放时代光彩。 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明确网络流行语的意义。 王鼎钧先生在《碎玻璃》中写道“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 拔萃。”语言亦是如此,语言本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历久才能弥新,最后转换成时代的产物。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早已是时代潮流,是因为白话文更方便我们的交流。在新修订的第七版现 代汉语词典中,“空穴来风”、“上行下效”、“七月流火”等词语为方便现代人的使用均被 作了修改。语言随时代而发展,网络流行语随时代而兴起,就是在于它的表达更直接,方便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立足传统文化内涵。 当“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遇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当“官 宣””遇到“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当土味情话“你今天怪怪的,怎么了?怪好看的” 遇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谁更能撩拨你的心弦?古诗词里积淀的含蓄美是 网络流行语不能比拟的。试想,当我们看到子孙后代天天满口“皮一下”“skr”时,是何等 的悲哀! 网络流行语可以拿来娱乐,但是不能动摇我们的民族魂! 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锦鲤”寄托着人们对幸运的期盼;“佛系”承载着人们的洒脱;“确认过眼神”寄予 着人们憧憬美好的希望。“官宣”的流行,是崇拜偶像之风的推波助澜;“我宣你,你造吗” 是对方言无意识的发扬;一句“我也是醉了”其实是内心词藻的贫乏。更有甚者,有些网络流行语传播着不文明信息。在网络语言大肆流行的时代,我们需要社会、政府等严格为网络 流行语把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既能接受网络流行语的新潮流,也能守住传统文化内涵的故园,还 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于时代中绽放网络流行语的光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网络流行语的运用,这就 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作文材料改编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专题调查的报告。这道 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当代青年生活关联紧密。材料本身包含由表及里的分析路径,而且 具有较广的思辨空间,可以满足考生的多向立意与自主表达的需要。语言是社会生活与矛盾 问题的反映,也是思想情感态度立场、价值观的折射。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给出一系列网络流 行语,给出不同人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直接,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粗 暴;通过数据调查又给出了不同人的争议,有人认为影响代际沟通,有人认为会遗忘原有的 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这些观点都可以是考生写作过程中参考的立意点。无论对网络流行语 持何种态度,都应当观点明确。这些信息多维碰撞,可以激起考生的言说欲望。 参考立意角度:警惕“网络流行语”对代际沟通交流的阻滞;网络流行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 文化、情感和心理,其中的创新因素为现代汉语注人新活力;语言美不美,主要看它的表达 功能,日常生活场景中适当运用网络流行语,可以增强社交亲和力;网络用语普遍流行对传 统书面典雅语言带来潜在威胁,应该引起关注;推流行语,扬文明律;争做流行语“弄潮 儿”;流行语三步曲;一词一世界,一语一时代;以“语”为露,润“情”之花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开头可以结合流行语 的现状分析,引出论点“对网络流行语应该辩证看待,才能使之绽放时代光彩”。然后从不同 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明确网络流行语的意义;让网络流行 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立足传统文化内涵;让网络流行语绽放时代光彩,需要去其糟粕,取 其精华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既能接受网络流行语的 新潮流,也能守住传统文化内涵的故园,还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于时代中绽放网络流行 语的光彩”等。【素材】网络语言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 化、情感和心理。网络交际平台为交际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便于自由创造的语域。与传 统的平面媒体上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的内容可以突破常规,具有非正式性、随意性和 简约性,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语表达方式。它们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更多 新的选择。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创新因素已经突破自己的语域,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的表达形式。基于网友的偏爱、 传播的迅速,以及其充满时尚、新潮、个性、另类等意味,每年都会诞生一些众多网友认同 的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精神诉求和社会发展脉动。 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也为传统语言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 的表达,古人用文言文,现代人用白话文,这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时代文明。正如有关语言 专家认为,“文言雅言,这些优美的语言,在刚诞生的时候,也可能是当时的‘网络热词’, 如果古人都不使用热词,那语言还会发展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粗鄙、暴力的网络语言 不符合汉语规范,甚至有背公序良俗,对网络环境、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当然,这需 要规范和整治,引导公众摒弃“糟粕”,避免迷失在这些简单粗暴的语言浪潮中。 网络语言反映着社会脉动,承载着时代文明,也是不断发展变化 ,越来越理性、越来 越文明,大可不必一味拒绝,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拥抱它,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 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中,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创造优秀文化、抵制腐朽与落后文 化。在所谓“流行文化”面前,更应擦亮双眸,运用才智,谨慎取舍。古有四大名著领风骚, 今有流行词语引潮流,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思考文化的价值, 因而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寄寓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引导 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流行一时,并不一定就流行一世。当无穷无尽的行为艺术、 恶俗潮流、模仿选秀充斥生活时,请记得用火把点亮价值的灯,不被世俗所同化。 “给力”,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词语,“给力青春”,太不“给力”了……我们将“给力” 放在许多句子中。然后,广告商人,电视频道亦大肆给力。我想说,“给力”真给力,连我 们的教辅资料上也写着“很给力”的字眼。“正能量”又在 2012 年再次闪亮登场,社会需要 正能量,它的出现,带来了一场全中国的“正能量风景。而“屌丝”亦从网络中钻了出来。 我发现身边好多“屌丝”。时间如潮,流行如潮。而在这潮起潮落的背后,掩藏着许多东西。 “蒜你狠”等词的出现是对物价上涨的不满,网友们在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向国家投诉。 而“屌丝”的出现,也客观表现人们对身边人细微的观察和评价。“给力”、“正能量”无疑 是一类有好的社会影响力的情绪都被带动,一切正义的事情都在发生。而“正能量”、“给力” 的便是对这些行为的赞同。反映出社会风气的改善。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 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 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 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 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 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 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 主选择空间。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