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 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东北三省三校第三次模拟考试(内) 理科综合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做选考题时,考生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K39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7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细胞代谢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 B.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 pH C.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 D.在真核细胞中,核外没有 DNA 合成酶与 RNA 合成酶 2.研究发现,来自胎盘的称为 Cdk2 细胞的干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后再生健康的心脏细胞,Cdk2 细胞除 了具有胚胎干细胞的所有蛋白,还具有其他的蛋白,这使得它们能够直接迁移到损伤部位。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Cdk2 细胞仍然保留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B.Cdk2 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需多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 C.Cdk2 细胞的迁移过程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系 D.肌细胞能代替 Cdk2 细胞培养出健康的心脏细胞 3.下列关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与内环境及稳态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则机体一定处于稳态 B.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C.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吞噬细胞只参与特异性免疫,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D.注射等渗透压的 5%葡萄糖溶液,血浆中胰岛索/胰高血糖素的比值将减小 4.取某动物(XY 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 3H 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 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 实验误差和质 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 3H 的染色体共有 8 条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 2 条含 3H 的 X 染色体 C.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 1 条含 3H 的 Y 染色体 D.该过程形成的 DNA 含 3H 的精细胞可能有 6 个5,基同学将表现出顶端优势的某植物顶芽的尖端和侧芽的尖端分别放置在空白琼脂块上,得到含有相应生 长素浓度的琼脂块 A、B,如图 1 所示;图 2 中的甲、乙、丙为同种长势相同的燕麦胚芽鞘(生长素对该植 物和燕麦影响相同),甲为完整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为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销,将 A、B 琼脂块分别放置 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乙、丙上。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 1 中,生长素在芽内的运输方式和琼脂块中的运输方式相同 B.为探究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图 2 应增加去尖端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 C.图 2 中,胚芽鞘生长一段时问后丙的高度可能小于乙的高度 D.图 2 中,若给予单侧光照射能发生弯向光生长的只有甲 6.某种植株的茎秆有紫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a、B/b 控制,基因 A.B 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茎,基因 A、B 均不存在时表现为白茎,其余情况下表现为绿茎。现让某紫茎植 株自交,F1 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茎:绿茎:白茎=7:4: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 A 与 a、基因 B 与 b 的遗传均不符合分离定律 B.雌配子或雄配子中的 aB 和 Ab 类型均不能参与受精 C.F1 中 A 和 b 的基因频率相等,a 和 B 的基因频率相等 D.F1 中紫茎植株和绿茎植株均有 4 种基因型 29.(10 分)为探究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处理植物 X 的根系后.对植物 X 光合速宰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 该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如下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 X 进行光合作用时,暗反应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填物质)。 用 NaCI 溶液处理后,推测该植物光合速率减弱的原因可能是 。 (2)植物的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上升而增大.当光照强度 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升高时的光照强度。据图 1 推测。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 NaCl 溶 液浓度的增大.植物 X 光饱和点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 2 中,丙组光合速率在 NaCl 溶液处理前后一直不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30.(8 分)水盐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抗利尿激素(ADH)是调节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激索,其在 (填器官)合成,能引起该激 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生理刺激是 。 (2)有研究表明,过量的乙醇会抑制 ADH 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步骤: ①将键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均分为 A.B 两组。 ②A 组注射一定量的乙醇溶液,B 组注射 ③一段时间后测 A、B 两组家兔的 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 。(3)该实验小组另取一组家兔 C 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后,测量发现家免的血中 ADH 含量 减少、尿量明显增加,说明参与尿量调节的信息分子除了抗利尿激索外还有 , 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 。 31.(9 分)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主要的种间关系,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种群之间的捕 食关 系。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一乙” (填“能”或“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理由是 。 (2)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 、 和未被利用。甲 数量增多会促使乙数量增多,乙数量增多会增加对甲的捕食,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 方式属于 。 (3)甲和乙可通过彼此的气味来躲避天敌或寻找猎物,“气味”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 _的作用。甲和乙在相互影响中 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32.(12 分)果蝇的三对相对性状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大脉翅对小脉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 为显性,分别受等位基因 B/b.D/d.E/e 控制。现有黑身大脉翅红眼(甲)、灰身大脉翅白眼 (乙)、灰身小脉翅红眼(丙)、黑身小脉翅白眼(丁)四种类型的纯合果蝇品系。假设不发生突变 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为研究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选择甲品系的雌果蝇和乙品系的雄果蝇进行杂交。 假设 Y 染色体上无与眼色相关的基因,F1 果蝇眼色的表现型为 ,让 F1 雌、 雄果蝇随机交配,统计 F2 中红眼(♀):红眼(♂):白眼(♀):白眼(♂)=2:1:0:1。由此得 出,果蝇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 律,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体色和控制大、小脉翅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从上面的 4 个品系中选择其 中两个为亲本,设计实验通过子一代的一次杂交确定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则控制体色和大、小翅脉的基因分别 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 37.[生物一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 分) 圆褐固氮茵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是异养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 板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圆褐固氮菌。回答下列问题。 (1)圆褐固氮菌与硝化细菌在同化作用过程上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圆褐固氮菌 。 培 养圆褐固氮菌时不能隔绝空气,其原因是 _(答 出两点)。 (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稀释倍数,原因是 。 (3)工作者将三个接种了等量同样稀释倍数培养液的培养基置于 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 后观察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分别为 19、197、215,该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是 。 为获得更科学的三个平板上的数据,请提出解决方案: 。 (4)若用固定化酶技术固定圆褐固氮菌产生的固氮酶,和一般酶制剂相比,其优点是 , 且利于产物的纯化;固定化目的茵细胞常用 法固定化。 38.[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 分) 甲醇酵母菌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菌,研究人员将人的胶原蛋白基因导人甲醇酵母菌中并 成功表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目的基因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 (答 出两种)。 (2)要使胶原蛋白基因在甲醇酵母菌中表达,需要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而不是直接将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原因是 和 。 (3)甲醇酵母茵可高效表达外源蛋白质并分泌到细胞外,但自身蛋白质分泌到培养基中的很 少,这一特点的优点在于 ,甲醇酵母菌分泌的胶原 蛋 白 的 结 构 与 人 的 几 乎 完 全 相 同 , 从 细 胞 结 构 的 角 度 分 析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 (4)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的两端和质粒,使目的 基因和质粒获得不同的黏性末端,其目的是 。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