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5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庆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5月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ID:263490

大小:210.5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5-27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 2020 级高三下期 5 月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膜属于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B. 胞吞胞吐都与囊泡运输密切相关 C. 神经递质可以通过囊泡运输进入突触后膜 D. 有些激素的加工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 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 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 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 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 【详解】A、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A 正确; B、胞吞胞吐都是将要运输的物质包裹在囊泡中,然后与细胞膜融合,B 正确; C、神经递质可以通过囊泡运输,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会进入突触后膜,C 错误; D、有些激素 加工如胰岛素(分泌蛋白)需要囊泡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高尔基体再形成囊 泡与细胞膜融合,D 正确。 故选 C。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龙胆紫溶液染色后,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酒精作用相同 C. 健那绿染色后的叶肉细胞,不易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 D. 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红细胞不一定会由于吸水而涨破 【答案】B 【解析】 【分析】 的线粒体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球状、棒状或细丝状颗粒,一般为 0.5~1.0μm,长 1~2μm,在光学显微镜下,需 用特殊的染色,才能加以辨别。健那绿,常用作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染色剂。 【详解】A、染色体能被龙胆紫溶液染色,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A 正确;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使用 50%酒精去浮色(染液),“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使用无水酒精溶解 色素,酒精作用不同,B 错误; C、健那绿染色后的叶肉细胞,不易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因为叶绿体也是绿色,有颜色干扰,C 正确; D、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质浓度时,若浓度差不大,红细胞不会由于吸水而涨破,D 正确。 故选 B。 3.下列关于基因和 D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未来变化的环境中生存 B. 基因是 DNA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均分布于染色体上 C. 分析 DNA 指纹图吻合程度,可以帮助确认身份、亲子鉴定等 D. 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 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潜在价值(也叫做 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 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 【详解】A、基因重组增大了生物的变异,有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未来变化的环境中生存,A 正确; B、基因是 DNA 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原核生物的拟核区 也有,B 错误; C、分析 DNA 指纹图吻合程度,可以帮助确认身份、亲子鉴定等,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C 正确; D、DNA 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 正确。 故选 B。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 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动物体就必须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反应加以调整,这些活动都依 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完成。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 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 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如寒冷刺激导致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 传至腺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至甲状腺,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详解】A、不是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植物是多细胞生物,但没有神经调节,A 错 误;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也可以参与体液调节,如某些腺体既可以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可以分泌激素参 与体液调节,B 错误;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也有化学信号,C 错误;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D 正确。 故选 D。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可促进细胞分裂和叶片脱落 B.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 C. 乙烯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合成 D.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激素亦称植物天然激素或植物内源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产生的一些微量而能调节(促进、抑制)自身 生理过程的有机化合物。已知植物体内产生的激素有五大类,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乙烯。它们都是些简单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但它们的生理效应却非常复杂、多样。从影响细胞的分裂、 伸长、分化到影响植物发芽、生根、开花、结实、性别决定、休眠和脱落等。所以,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 长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而脱落酸和乙烯的 作用则是抑制植物生长,促进成熟和衰老。【详解】A、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脱落和抑制细胞分裂,A 错误; B、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B 正确; C、乙烯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合成,促进果实的成熟,C 正确; D、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D 正确。 故选 A。 6.如图家系中的遗传病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当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会 患病。若 5 号和 6 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的概率为 3/16,据此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1 号个体和 2 号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B. 3 号个体和 4 号个体只能是纯合子 C. 7 号个体的基因型最多有两种可能 D. 8 号男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4/7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 A_B_,患病个体的基因型有 aaB_、A_bb 和 aabb。若 5 号和 6 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其概率总共为 3/16,说明三种患病纯合子的可能性各占 1/16, 由此可推测 5 号和 6 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 AaBb,进而推测 3 号和 4 号夫妇中一个不含 A 基因但含 B 基因, 而另一个不含 B 基因但含 A 基因。根据 1 号和 2 号夫妇的表现型都是正常的(A_B_),它们有一个正常的 5 号孩子(A_B_),这个条件是不能确定该对夫妇的基因是否相同的,A 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并不能确定 3 号和 4 号的基因型都是纯合子,因为系谱图这只显示了他们的一个孩子是 正常的,不能保证以后所生的孩子都正常,所以 B 错误; 根据 5 号和 6 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 AaBb,则正常 7 号个体的基因型有 4 种可能,C 错误; 根据 5 号和 6 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 AaBb,8 号患者(3aaB_:3A_bb:1aabb)是杂合子(2aaBb:2Aabb)的概率 为=(2+2)/(3+3+1)=4/7,D 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根据“5 号和 6 号的子代是患病纯合子(aaBB/AAbb/aabb)的概率总共为 3/16”,推 出三种患病纯合子各占 1/16,由此可推测 5 号和 6 号夫妇的基因型都为 AaBb。 7.如图为温室大棚中番茄在水肥充足、温度适宜条件下,光合速率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0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也为 0,从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光合速率的数据能否直接测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可知,曲线Ⅱ在 a 点处的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时间水淹会使番茄根部腐烂,请写出引起烂根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没有光照,光反应无法产生 ATP 与[H],导致暗反应也无法正常进行 (2). 不能 (3). 图中的光合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受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能够直接测得的是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4). 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 (5).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 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 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 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 【详解】(1)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0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也为 0,原因是没有光照,光反应无法产生 ATP 与[H],导致暗反应也无法正常进行。 (2)图中的光合速率表示总光合速率,受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能够直接测得的是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大小, 图中光合速率的数据不能直接测得。 (3)由图可知,在曲线Ⅱ的 a 点处提高光照强度或 CO2 浓度均能提高光合速率,因此限制因素有光照强度 和 CO2 浓度。 (4)长时间水淹,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会使番茄根部腐烂,引起烂根物质产生的化学反应 式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8.高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会促使胰岛 B 细胞凋亡,从而引发糖尿病。下表表示用正常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和 6 12 6 2 5 2C H O 2C H OH+2CO→ +酶 能量 6 12 6 2 5 2C H O 2C H OH+2CO→ +酶 能量高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分别培养胰岛 B 细胞时,培养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时间,培养液中胰岛素的浓度(µmol•L-1) 组别 葡萄糖 (mmol•L-1)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 天 第 4 天 第 5 天 第 6 天 对照组 5.5 190 182 177 177 178 172 高糖组 25.5 187 182 234 189 160 118 (1)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导致 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而降低血糖,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_________。 (2)第 3 天,高糖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对照组,而第 6 天,高糖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对 照组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3)科学家发现,药物 D 虽无法直接降低血糖,也无法作用于胰岛 B 细胞,但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 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缓解糖尿病症状。请设计实验,验证药物 D 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 实验步骤: ①将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实验小鼠若干(胰岛素合成正常,且其它生理指标相同),随机均分为 A、B 两组。 ②A 组(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 B 组(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 (2). 神经-体液调节 (3). 第 3 天,高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胰 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更多,第 6 天,高浓度的葡萄糖诱导胰岛 B 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 (4). 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饲喂一定量不含药物 D 的饲料 (5). 注射等量药物 D 溶液/饲喂等量含药物 D 的饲料 (6). 血糖浓度 【解析】 【分析】 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 80-120mg/100mL。维持血糖浓度的正常水 平,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内分泌系统中,胰岛素是现在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 度的激素,能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则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髓质激素等几种激素。在一般情况下,主要由 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两类激素的作用,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水平。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可归结为 胰岛素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还抑制氨基酸转化成葡萄糖。 。【详解】(1)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血糖浓度升高可刺激下 丘脑的神经细胞,引起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最终导致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升高而降 低血糖,此过程是神经介导下的体液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2)第 3 天,高糖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高于对照组,而第 6 天,高糖组培养液中的胰岛素浓度低于对 照组的原因分别是第 3 天,高浓度的葡萄糖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量更多,第 6 天,高浓度的葡萄 糖诱导胰岛 B 细胞凋亡,导致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 (3)验证药物 D 能增加人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自变量是药物 D 的有无,因变量是人体细胞对胰岛 素的敏感性,观测指标是血糖浓度。 ②A 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饲喂一定量不含药物 D 的饲料; B 组(实验组):注射等量药物 D 溶液/饲喂等量含药物 D 饲料。 ③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测定血糖浓度。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岛素的作用及高血糖对胰岛 B 细胞的影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A、B、C、D 代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序号代表相关过程。据图 回答相关问题。 (1)碳循环是指碳在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循环,与之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_________(填 图中字母)。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①过程从大气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把 碳释放到大气的速率大致相同。若这种碳平衡被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打破,可能会加速温室效应 的形成。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作为_________,使能量沿着_________流动;能 量作为____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循环往复。 【答案】 (1). 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 (2). AD (3). ②③④⑤ (4). ⑧ (5). 能量的载体 (6). 食物链(网) (7). 动力 【解析】 分析】 的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气候、能源、无机物、有机 物)。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作用。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 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 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详解】(1)碳循环是指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的循环。与之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两种成分是 A(生成 者)、D(分解者)。 (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①过程从大气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②(生产者的呼吸)、③④(消费 者的呼吸)、⑤(分解者的呼吸)过程把碳释放到大气的速率大致相同。若这种碳平衡被⑧(煤、石油的大 量燃烧)过程打破,可能会加速温室效应的形成。 (3)物质中蕴含能量,是能量的载体。食物链(网)是能量流动的通道。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 循环往复。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碳循环的内容,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0.某昆虫性别决定为 XY 型,请分析下列关于该昆虫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1)该昆虫的眼色中有红色、褐色、白色三种表现型,体色有灰身、黑身两种表现型,若控制眼色 A(a) 与体色 B(b)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有人将两只该昆虫杂交,获得了 l00 个子代个体。其表现型为 37 只灰身褐色眼,l8 只灰身红眼,19 只灰身白眼, l3 只黑身褐色眼,7 只黑身红眼,6 只黑身白眼。两个亲 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 (2)若数量足够多的该昆虫随机交配,后代有 9900 只灰身和 100 只黑身,则后代中 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_________。 (3)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个体的体色深度。用该昆虫雌性与灰身雄性杂交, F1 全为灰身,F1 随机交配,F2 表现型为:雌性中灰身:黑身=3:1;雄性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则 R、r 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F2 中灰身雄性共有_________种基因型。 【答案】 (1). AaBb 和 AaBb (2). 性状分离 (3). 18% (4). X (5). 4 【解析】 【分析】 两只该昆虫杂交,表现型为 37 只灰身褐色眼,l8 只灰身红眼,19 只灰身白眼, l3 只黑身褐色眼,7 只黑身 红眼,6 只黑身白眼。表现型之比为灰身褐色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褐色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 =6∶3∶3∶2∶1∶1,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子代为 9∶3∶3∶1 的变式,亲本双杂合,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和 AaBb。在杂交 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这种现象称为性 状分离。(2)F1 中灰身∶黑身=3∶1,黑身为隐性(bb),若数量足够多的该昆虫随机交配,后代黑身 (100/10000=1/100),则 b 的基因频率为 1/10,B 的基因频率为 9/10,则后代中 Bb 的基因型频率 2×B 的基 因频率×b 的基因频率=2×9/10×1/10=18%。 (3)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个体的体色深度。用该昆虫雌性与灰身雄性杂交, F1 全为灰身,F1 随机交配,F2 表现型为:雌性中灰身:黑身=3:1;雄性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 深黑身只有雄性中有,则 R、r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F2 无论雌雄灰身∶黑身=3∶1,说明 F1 为 Bb。r 会使 体色加深,F1 全为灰色,且 F2 的雄性有体色加深(bbXrY)的为 1/8(1/4×1/2=1/8),说明 F1 为 BbXRXr×BbXRY。 F2 中灰身雄性共有 4 种基因型(BBXRY、BBXrY、BbXRY、BbXr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 力。 1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推广使用加酶洗衣粉代替普通含磷洗衣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这是因为含磷污水排放会使 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微生物和_________大量繁殖,造成水体污染。 (2)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_________酶和_________酶。 (3)洗衣粉中某种酶制剂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污 渍容易从衣物脱落。 (4)羊毛、蚕丝等织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些因素,如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会影响酶活性,如果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 过不了多久酶就会__________________。为解决以上问题,科学家通过______生产出能够耐某些不利因素 的酶。 【答案】 (1). 藻类 (2). 碱性蛋白酶 (3). 碱性脂肪酶 (4). 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肽 (5). 不能 (6). 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 物受到损坏 (7). 温度、酸碱度、表面活性剂 (8). 失活 (9). 基因工程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是化学本质,少数酶是 RNA,称为核酶。化学反应想 要发生需要能量,酶作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酶活性受强酸、强 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1)P 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元素,含磷污水排放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微生物和藻类大量繁殖, 造成水体污染。(2)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3)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洗衣粉中某 种酶制剂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氨基酸或小分子肽,使污渍容易从衣物脱落。 (4)羊毛、蚕丝等织物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原因是羊毛、蚕丝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加酶洗衣 粉中的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从而使织物受到损坏。 (5)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强酸、强碱、高温等都可能破坏酶的结构,某些因素,如温度、酸碱度、表面 活性剂会影响酶活性。蛋白质的结构不稳定,如果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过不了多久酶就会失活。为 解决以上问题,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生产出能够耐某些不利因素的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酶洗衣粉的原理及其应用,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 12.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两条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基因是由从人细胞内提取的 mRNA 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 A 中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 含”)内含子序列。利用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a 和 b 表示两种引物,这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 原因是__________。 (2)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其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 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_ _________等调控组件。 (3)将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将含有目的 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重组质粒上还应该有_________基因。若要大量获得基因产物,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 将受体细胞培养到__________阶段。 【答案】 (1). 不含 (2). a 和 b 引物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 (3). 受 精卵 (4). XX (5). 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6). 农杆菌转化法 (7). 标记 (8). 愈伤组织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 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 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 DNA 的形成,重组 DNA 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 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 【详解】(1)转录出的成熟的 mRNA 经剪切加工,不含内含子序列对应的片段,图中 A 基因是由从人细胞内提取的 mRNA 经逆转录形成的,基因 A 中不含内含子序列。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a 和 b 引物 若能互补会发生配对,从而会减弱与目的基因的结合,因此这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不能互补。 (2)受精卵全能性最高,接受目的基因的绵羊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其性染色体组成为 XX(雌性能产生 乳汁)。为了从乳汁中获取产物,应在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上游连接上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使 得血清蛋白在乳腺细胞中表达。 (3)农杆菌易侵染植物细胞,将含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受体细胞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农杆 菌转化法。为了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重组质粒上还应该有标记基因。若要大量获得基因产物, 应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将受体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愈伤组织是一团能分裂的未分化的细胞,可以产生 大量的代谢产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步骤,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及应用能力。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