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化学4月模拟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化学4月模拟试题及答案

ID:264869

大小:409.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5-3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10 页) 2020 届北京市海淀区化学高考 4 月模拟试题 一、本部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1.(3 分)石油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下列有关石油化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油分馏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 B. 石油裂化过程会发生碳碳键断裂 C. 聚丙烯防护服材料易被 KMnO4 氧化 D. 沥青可用于铺设马路 2.(3 分)下列有关物质的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 A.1,3﹣丁二烯的分子式:C4H6 B.乙炔的电子式: C.甲醛的结构式: D.聚氯乙烯的链节:CH2=CHCl 3.(3 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有利于身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米、小麦中含有淀粉,消化吸收后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肉、蛋、奶中的蛋白质,需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吸收 C.久置的油脂变味不能食用,是由于油脂发生了水解反应第 2 页(共 10 页) D.水果、蔬菜是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 4.(3 分)I﹣具有还原性,含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 KIO3 的形式存在,I﹣、I2、IO3﹣在 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淀粉﹣KI 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B.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l2>IO3﹣>I2 C.生产等量的碘,途径Ⅰ和途径Ⅱ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5:2 D.途径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l2+I﹣+3H2O═6Cl﹣+IO3﹣+6H+ 5.(3 分)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NaOH 溶液腐蚀玻璃瓶塞:SiO2+2OH﹣═SiO32﹣+2H2O B.实验室制 Cl2:MnO2+4HCl(浓) Mn2++2Cl﹣+2H2O+Cl2↑ C.向 Mg(OH) 2 悬浊液中加入 FeCl3 溶液:2Fe3++3Mg(OH)2 ═2 Fe(OH)3+3Mg2+ D.向 Ba(OH)2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HSO3 溶液:HSO3﹣+Ba2++OH﹣═BaSO3↓+H2O 6.(3 分)下列实验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氨水混合溶液显弱酸性 B.1 mol/L 的醋酸加水稀释,溶液的 pH 增大,导电能力减弱 C.氮肥 NH4HCO3 与钾肥 K2CO3 混施可能会降低肥效 D.向 20 mL 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 FeCl3 溶液,形成红褐色胶体 7.(3 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包有 Na2O2 粉末的脱脂棉上滴 2 滴 水 脱脂棉燃烧 Na2O2 与水反应放热 B 向浓 FeCl3 溶液中加入一小块薄铜片 铜片溶解 金属性 Cu>Fe C 向 Fe(NO3)2 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再 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Fe(NO3)2 样品已经 氧化变质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几分钟 无红色沉淀生成 蔗糖没有发生水解反第 3 页(共 10 页) 后加入 Cu(OH) 2 悬浊液,继续加热 应 A.A B.B C.C D.D 8.(3 分)常温下,100 mL 1.0 mol/L Na2C2O4 溶液中加入足量 pH=1 的稀硫酸,再加入 20 mL KMnO4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C2O4 溶液中 C2O42﹣数目为 0.1N A B.稀硫酸中水电离的 c(H+)=0.1 mol/L C.KMnO4 溶液浓度为 0.1 mol/L D.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为 0.2NA 9 . ( 3 分 ) 可 降 解 有 机 高 分 子 C 合 成 原 理 如 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完全水解只能得到两种氨基酸 B.单体 B 结构简式是 C.有机物 C 可发生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 D.该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10.(3 分)常温下,用 0.1 mol•L﹣1KOH 溶液滴定 10 mL 0.1 mol•L﹣1 HA 溶液的滴定曲 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3,说明 HA 属于弱酸 B.水的电离程度:d 点>c 点 C.e 点溶液中:c(K+)=2c(A﹣)+2c(HA) D.b 点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c(A﹣)>c(K+)>c(HA)>c(H+)>c(OH﹣) 11.(3 分)BMO(Bi2MoO6)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降解苯酚,原理如图所第 4 页(共 10 页)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不如 O2 结构稳定 B.①和②中被降解的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C.降解产物的分子中只含有极性共价键 D.该过程的总反应: +7O2 6CO2+3H2O 12.(3 分)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制 H2 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向。采用固体氧化还原调节 剂作为离子交换体系,实现 H2、O2 分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左侧电解池应选用酸性溶液,a 极反应式为:2H++2e﹣═H2↑ B.b 极反应式:NiOOH+H2O+e﹣═Ni(OH)2+OH﹣ C.c 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D.电解一段时间后,可将 b、c 对调,循环利用物质 13.(3 分)在 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X(g)和 Y(g),发生反应 X(g)+Y(g)⇌M( g)+N(s),所得实验 数据如下表: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 衡 时 物 质 的量/mol 实验 编号 温度/℃ n(X) n(Y) n(M)n(N) ① 800 0.10 0.40 0.080 0.080第 5 页(共 10 页) ② 800 0.20 0.80 a a ③ 900 0.10 0.15 0.06 0.0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5min 达平衡,平均反应速率 v(X)=0.016mol/(L•min)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1 C.实验②中,达到平衡时,a 小于 0.16 D.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4.(3 分)高铁酸钠(Na2FeO4)是具有紫色光泽的粉末,是一种高效绿色强氧化剂,碱 性条件下稳定,可用于废水和生活用水的处理。实验室以石墨和铁钉为电极,以不同浓 度的 Na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控制一定电压电解制备高铁酸钠,电解装置和现象如下: c(NaOH) 阴极现象 阳极现象 1 mol•L﹣1 产生无色气 体 产生无色气体,10min 内溶液颜色 无明显变化 10 mol•L﹣1 产生大量无 色气体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3min 后溶液变 为浅紫红色,随后逐渐加深 15 mol•L﹣1 产生大量无 色气体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1min 后溶液变 为浅紫红色,随后逐渐加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为石墨,b 为铁钉 B.阴极主要发生反应 4OH﹣﹣4e﹣═O2↑+2H2O C.高浓度的 NaOH 溶液,有利于发生 Fe﹣6e﹣+8OH﹣═FeO42﹣+4H2O D.制备 Na2FeO4 时,若用饱和 NaCl 溶液,可有效避免阳极产生气体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58 分) 15.(10 分)已知 O、S、Se、Te、Po、Lv 是同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回答下 列问题:第 6 页(共 10 页) (1)Lv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离子半径:Te2﹣>Se2﹣ b.热稳定性:H2O>H2S c.熔、沸点:H2O>H2S d.酸性:H2SO4>H2SeO4 (3)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Se 与 S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不同的原因   。 (4)实验室用如图方法制备 H2S 并进行性质验证。 ①设计 B 装置的目的是证明   ,B 中实验现象为   。 ②实验中经检测发现 C 中溶液 pH 降低且出现黑色沉淀。C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有同学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认为装置 A、C 中两个反应相矛盾,认为 C 中不可能 出现上述现象。该观点不正确的理由是   。 16.(10 分)氨氮废水是生活中常见污染物之一,可用电解法加以去除。实验室用石墨电 极电解一定浓度的(NH4)2SO4 与 NaCl 混合溶液来模拟该过程。 (1)电解处理氨氮废水 电解过程中,溶液初始 Cl﹣浓度和 pH 对氨氮去除速率与能耗(处理一定量氨氮消耗的电 能)的影响关系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①根据图中数据,处理废水合适的条件是   。 ②实验中发现阳极会持续产生细小气泡,气泡上浮过程中又迅速消失。结合图 1,用电 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解释 Cl﹣去除氨氮的原因   、   。第 7 页(共 10 页) ③图 1 中当 Cl﹣浓度较低时、图 2 中当初始 pH 达到 12 时,均出现氨氮去除速率低而能 耗高的现象,共同原因是   。 (2)氨的定量测定 使用如图装置检测废水中的氨氮总量是否合格。 ①利用平衡原理分析含氨氮水样中加入 NaOH 溶液的作用:   。 ②若利用氨气传感器将 1 L 水样中的氨氮完全转化为 N2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6× 10﹣4 mol,则样品混合液中氨氮(以氨气计)含量为   mg•L﹣1。 17.(12 分)传统中草药金银花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一种 人工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i: ii. 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 B 的名称是   。第 8 页(共 10 页) (2)C→D 反应生成的官能团是   。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反应③的目的是   。 (6)G→绿原酸反应中,若水解时间过长会降低绿原酸产率,生成副产物 F 和   ( 写结构简式)。 (7)参照上述合成方法,设计三步反应完成以丙酸为原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 (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路线   。 18.(13 分)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石墨和铝箔等,该电池充电时 负极(阴极)反应为 6C+xLi++xe﹣═LixC6,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发生 LiCoO2 与 Li1﹣ xCoO2 之间的转化。现利用以下工艺回收正极材料中的某些金属资源。 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该工艺首先将废旧电池“放电处理”的目的除 安全外还有   。 (2)写出“正极碱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分离操作 1 是   ;“酸浸”步骤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4)“酸浸”时若用盐酸代替 H2SO4 和 H2O2 的混合液,缺点是   。 (5)“沉钴”过程中的实验现象有   。 19.(13 分)某学习小组探究 SO2 与 Cu(OH)2 悬浊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 NaOH 溶液中加入浓 CuCl2 溶液,制得含 Cu(OH)2 的悬浊液,测溶液 pH≈ 13.向悬浊液中通入 SO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测溶液 pH≈3。 推测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Cu+、Cu2+、Cl﹣、SO42﹣、SO32﹣、HSO3﹣。 已知:i.Cu(NH3)42+(蓝色);Cu+ Cu(NH3)2+(无色);Cu+ Cu+Cu2+第 9 页(共 10 页) ii.Ag2SO4 微溶于水,可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 实验Ⅱ: (1)①通过“白色沉淀 A”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 ②判断白色沉淀中金属离子仅含有 Cu+、不含 Cu2+的实验证据是   。 ③用以证实白色沉淀中无 SO42﹣、SO32﹣、HSO3﹣的试剂 a 是   。 ④生成 CuCl 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小组同学基于上述实验认为:SO2 与 Cu(OH)2 悬浊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仅 基于本身的性质,还受到“生成了沉淀促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的影响。设计实验 验证了此观点。 ①用实验Ⅰ方法制得含 Cu(OH)2 的悬浊液,过滤、洗涤获取纯净的 Cu(OH)2 固体。 检验 Cu(OH)2 固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 编号 实验 现象 III 向 Cu(OH) 2 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 水制得悬浊液(pH≈8),向悬浊液中 通入 SO2 a.底部产生少量浅黄色沉淀,慢慢消失 b.静置,底部产生少量红色固体 IV 向 CuSO4 溶液中通入 SO2 无沉淀产生 ②经确认浅黄色沉淀是 CuOH,红色固体是 Cu,证明 SO2 与 Cu(OH)2 悬浊液发生了 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成 Cu 的原因是   。 ③由实验 III、IV 可以得出的结论除“生成了沉淀促进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外还有    。第 10 页(共 10 页) 2020 届北京市海淀区化学高考 4 月模拟试题答案 一、本部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 1.C; 2.D; 3.C; 4.C; 5.B; 6.B; 7.A; 8.D; 9.A; 10.C; 11.B ; 12.D; 13.D; 14.C; 二、解答题(共 5 小题,满分 58 分) 15.第七周期 VIA 族;abd;Se 与 S 是同主族元素,Se 比 S 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吸引电 子能力弱,非金属性弱,故 H2SeO4 酸性弱于 H2SO4;H2S 具有还原性;出现淡黄色沉淀( 或浑浊);Cu2++H2S═CuS↓+2H+;该反应发生的原因是生成了难溶的 CuS 沉淀,不是因 为生成弱电解质; 16.Cl﹣浓度为 700mmol/L、pH 为 6;2Cl﹣﹣2e﹣═Cl2;3Cl2+2NH4+= N2+6Cl﹣+8H+;阳极可能 OH﹣放电,产生大量氧气,消耗电能;c(OH﹣)增大,使 NH4++OH ﹣⇌NH3•H2O⇌NH3+H2O 平衡正向移动,利于生成氨气,被空气吹出;3.4; 17.1,2﹣二 氯乙烯;羧基;取代反应;+5 NaOH+NaBr+3NaCl+H2O;保护其它羟基,防止其它羟基转 化为酯基;;; 18.Li1﹣xCoO2+LixC6=LiCoO2+6C;Li+从负极中脱出进入正极材料中, 提高锂的回收率;2Al+2OH﹣+2H2O=2AlO2﹣+3H2↑;萃取、分液;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有氯气生成,污染较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19.Cl﹣;白色沉淀溶于氨水后无色说明无 Cu2+,后变成蓝色说 明含 Cu+;硝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SO2+2Cl﹣+2Cu(OH)2=2CuCl+SO42﹣+2H2O;用小 试管接取最后的几滴洗涤液,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无沉淀产生;SO2 与 Cu(OH )2 反应生成 CuOH,过量 SO2 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CuOH 在酸性溶液里反应最终生成 Cu 和 Cu2+;SO2 与二价铜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