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统一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地理4月统一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5283

大小:1.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6-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青岛市 2020 年高三统一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回答第 I 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2.回答第 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本卷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理爱好者小明于 2019 年 11 月到我国某城市研学,在行走的途中拍摄到该城市行道树、 路灯及道路标识牌图片(如图所示)。该树是此城市最主要的行道树种,树上叶子多数已落去, 个别枝权开始发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硬叶林 B. 常绿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 小明对该指示牌的正确判断是 A. 正走在红庙坡路上 B. 不远处有个十字路口 C. 正在向东行走 D. 过路口直行先经过桃园北路 【答案】1. C 2. A 【解析】 【1 题详解】 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树种,A 错;根据材料 11 月份,多数叶子已退去,因此不是常 绿林,B 错;在深秋落叶,个别枝杈发黄,属温带落叶阔叶林,C 对;从照片中看,树叶宽阔 非针状,D 错。故选 C。 。【2 题详解】 注意指示牌方向标,垂直箭头代表正沿此路向前,此题向西,C 错;距离垂直箭头最近的路是 过路口后遇到的第一条南北路即本题中星光路,继续向前再遇到桃园北路,D 错;水平箭头与 垂直箭头方向相反,此题代表南北,箭头附近两条路名同理,交叉口代表即将遇到的第一个 路口,为“T”字形路口,B 错;小明正在红庙路上即将到达永顺路,A 对。故选 A。 在新疆罗布泊地区野外调查发现,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 沿北偏东 30°方向延伸,该地区盛行风除受蒙古高压影响外,主要是气流绕过天山,呈顺时 针旋转,灌入罗布泊整个地区;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黏土扮 砂层组成,且交替出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楼兰地区的雅丹体表层还 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断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4. 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 不同地层形成早晚不同 B. 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 C. 不同地层沉积厚度不同 D. 不同地层粉砂粗细程度不同 5. 造成雅丹体表层广泛存在岩层显著软化现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地壳运动 B. 风化作用 C. 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3. C 4. B 5. B 【解析】 3 题详解】 新疆罗布泊地区位于蒙古高压南部,受其影响,盛行风呈顺时针旋转,故为东北风。而且, 楼兰地区的盛行风向与雅丹地貌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沿北偏东 30°方向延伸,所以判断为东 北风。故选 C。 【【4 题详解】 材料中中“楼兰雅丹地层主要由松散的砂质粉砂层和较为坚硬的黏土粉砂层组成,且交替出 现”,这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的差异侵蚀现象,可知导致雅丹体出现显著差异侵蚀的主要原因 是砂质粉砂层的松散与黏土粉砂层的坚硬,即为不同地层抗侵蚀能力不同,B 正确。故选 B。 【5 题详解】 风化作用原理是在温度的变化下,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 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有磨圆作用起到了软化作用,B 对;软化现象与地壳运动无太大关系, A 错;风力侵蚀为“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 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不是软化作用,C 错;该地为新疆,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水 资源的减少就与楼兰古城的衰落有关,可知该地与流水侵蚀无关,D 错。故选 B。 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 2m 气温、海平面 10m 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 2m 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下图示意 2018 年某时段我国某 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2 月 9 日-10 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前一日A. 海表温度上升 B. 海平面 2m 气温积温上升 C. 海平面 2m 气温上升 D. 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 【答案】6. A 7. C 【解析】 【6 题详解】 首先明确这是我国某海域,时间是 1 月初至 3 月初,图中海平面 10m 经向风已标出,且可以 看出大多时间风速在负值区,应该是北风,寒冷干燥。正值应为南风,比较温暖。这段时间 内,海冰面积应该是先扩大后减小,①曲线变化符合,A 正确。②曲线一直在 0℃附近,应该 是海表温度,海水降温慢,升温也慢。③曲线温度一直在 0℃附近波动,且大多数时间为负值, 应该是海平面 2m 气温。④曲线数值逐渐下降,应该是海平面 2m 气温积温,是因为这一段时 间海平面 2m 气温基本上为负值累积所致。BCD 错误。故选 A。 【7 题详解】 2 月 9 日-10 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从图中可以看出,②海表温度在逐渐下降,A 错;④海平 面 2m 气温积温也在下降,B 错;③海平面 2m 气温上升,所以,C 正确。此时风向由偏北风 变为偏南风,温暖,D 错。故选 C。 浙江中林村滑坡是台风暴雨诱发的缓动型滑坡。滑坡初期,台风币水下渗使得原来干燥 的针坡覆盖层含水量增加,当币水下参至覆盖层与较为完整基岩接触面时,地下水沿接触面 由上部向下部排泄,坡体覆盖层软化并沿滑动面缓慢滑动。植被根系深浅、树冠大小对固坡 所起的作用有差异,强风暴雨使树冠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币水入渗,加剧滑坡体 向下滑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台风作用下,坡体上部、下部因雨水下渗增重等差异而发生滑动,其滑动的情况是 A. 上部、下部同时缓慢滑动 B. 上部、下部同时快速滑动 C. 上部先滑动、下部后滑动 D. 下部先滑动、上部后滑动 9. 强风暴雨作用下,不同植被类型对固坡所起的作用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 乔木、草本、灌木 B. 乔木、灌木、草本 C. 灌木、乔木、草本 D. 灌木、草本、乔木 【答案】8. D 9. A 【解析】 【8 题详解】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 现象。由题意知台风下坡体下部会因雨水下渗而增重,使得下部承受的重力大于上部重力, 因此应该先下部滑动,再上部滑动。D 正确。故选 D。 【9 题详解】 乔木植株较高大,树冠大,强风暴雨使树冠易摆动,导致根部松动,从而增加币水入渗,加 剧滑坡体向下滑动,护坡能力最弱;灌木一般适应能力很强,树冠较矮,根系发达,生命力 顽强,护坡能力最强。草本植物植株虽然矮小,受风力影响较小,但根系较浅,护坡效果不 如灌木,但强于乔木,A 正确。故选 A。 下图示意 1982-2010 年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人口密度对数分布 变化。对数数值越大,表 示人口密度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1982-2010 年,北京都市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①由市中心向近郊区迁移 ②由市中心向远郊区迁移 ③由近郊区向远郊区迁移 ④由远郊区向近郊区迁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2010 年北京都市区在 20-30km 范围内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答案】10. B 11. B 【解析】 【10 题详解】 的根据题目已知条件,都市区人口和就业人口对数数值越大,人口密度越大。根据图中四条曲 线的变化趋势看,从 1982 年到 2010 年距离市中心大约 5km 到 42km 之间人口密度增大,而 这区间之外(50km 之外)的人口密度都呈减小趋势,这体现了山市中心向近郊区迁移、由远 郊区向近郊区迁移,①④正确。B 正确。故选 B。 【11 题详解】 由于 2010 年 20-30km 之间人口密度增加,人口迁移至此需解决住房问题,并且城市土地利用 面积最大的一种功能区是住宅区,B 正确。故选 B。 在没有人为干预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并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的固氮作用是相平衡 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增加地区氮负荷。近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出现显著变化,使城市氮负荷发生相应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氮负 荷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2005-2015 年该市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 林地 B. 交通用地 C. 农用地 D. 城镇居民 区 13. 2010-2015 年该市工业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却不断下降,其下降的主要原 因是 A. 逐步分散工业的布局 B. 工厂规模逐渐缩小 C. 大规模扩建工业园区 D. 工业产业转换升级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 题详解】 读图可知,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总氮负荷数量的变化特点:交通用地和城镇居民区增加较多, 农用地变化不大,工业用地先增加后减少,林地减少。与城镇居民区相比,2005 年交通用地 的总氮负荷较少,所以 2005-2015 年,总氮负荷增长最快的土地利用类型为交通用地,B 正确。故选 B。 【13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氮负荷与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生物的固氮作用有关。工业面积不断增加,并 不意味着工业生产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一定增多,如果工业产业转换升级,高耗能产业减少, 排放的氮氧化物也随之减少。工业用地面积的增加,无法推测工业布局、单个工厂规模;大 规模扩建工业园区,可能会增加工业用地氮负荷,不能解释工业用地氮负荷不断下降。D 正确。 故选 D。 下图示意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网络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列生活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 贝壳 B. 桔皮 C. 温度计 D. 橡胶篮球 15. 符合该回收网络模式特点的说法是 ①居民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②上游企业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③下游企业负责包装产品的生产④成立以废品回收为主体的合作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D 15. D 【解析】 【14 题详解】 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两类,而不可回收垃圾包括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 其他垃圾。橡胶篮球的橡胶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属于可回收垃圾,D 正确。温度计因为包含水 银属于有害垃圾;桔皮是厨余垃圾;贝壳不可回收,故 ABC 均不对。故选 D。 【15 题详解】 结合图可知,政府是回收利用的主要责任者,大部分包装废弃物都是可回收的,所以主要是合作社负责包装废弃物的回收,故①②均不正确;结合图及相关知识可知,③④说法没有问 题。D 正确。故选 D。 【点睛】“干垃圾”:“干垃圾是不会腐烂的垃圾”,例如:纸质物品、塑料制品的饮料水瓶、 针织制品的衣服、橡胶制品的轮胎、金属制品的不锈钢材、玻璃制品饮水杯、等其他不会腐 烂的普通垃圾。 “湿垃圾”:"湿垃圾是会腐烂的垃圾",例如:家庭生活厨房产生的剩饭剩菜、烂菜叶、动物 跟鱼类的内脏,瓜皮果核的废渣、等食品类废物。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 93km,平均宽度 32km,湖水面积 2339km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 25 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 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 湖泊。冬季 11 月初至翌年 4 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穗状态。4 月下旬开始, 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 11 月初至翌年 4 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 4 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在此期间,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 蒸发对湖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4 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 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 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 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呼伦湖的自然特征及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等知识点。 【详解】(1)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冬季 11 月初至翌年 4 月下旬期间气温较低, 呼伦湖水系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水面不上涨;降雪和蒸发对湖水 位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湖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纬度较高,4 月下旬春季开始,气温回升快,河流进入解冻期, 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呼伦湖水位开始逐渐上升;此期间湖面冰层处 在融化期,冰融化、水体体积变大;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因此呼伦湖水位从 4 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 (3)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外流湖)。“达兰鄂罗木河 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 25 公里,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 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4 月下旬开始湖水量增加,湖水位上升,湖水通过新开河外排, 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 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 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形成咸水湖。 【点睛】历史上,呼伦湖水系是额尔古纳河的上源,即克鲁伦河和乌尔逊河注入呼伦湖后, 从湖东北部的达兰鄂罗木河流出,注入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河汇入黑龙江后入鄂霍次克海。 这时的呼伦湖是“活水”,属淡水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鄢陵县地处中原腹地,花木生产历史悠久,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及南北花卉引 种、驯化的理想基地。经过 l-2 年驯化的枸杞、石楠、棕榈等南方观赏树木比直接移植到黄 河以北地区成活率要提高 10%-15%。近几十年鄢陵县花木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绿化苗木、盆 景盆花、鲜花切花、草皮草毯 4 大系列的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 集散地之一。鄢陵县花卉苗木从业者占全县农业劳动力的 34%。下图示意鄢陵县位置及鄢陵县 花木产业集群劳动分工的进化。(1)指出鄢陵县成为南方花木引种、驯化理想基地的气候条件。 (2)说明花农为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3)简述经纪人和企业经营者对该产业集群发展所起的作用。 【答案】(1)鄢陵处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或光照、 热量、降水等相对适中);冬季最冷月气温约0℃,有利于花木过冬。 (2)对原有花卉苗木进行改良(或引种新品种),以提高其品质;采用“互联网+”的营销方 式,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扩大生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 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鄢陵花木产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 【详解】(1)南方花木对水热需求较高,北方地区引种需要较充足的水热等条件。鄢陵位于 34°N 附近,处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光照、热量、降 水等相对适中,能够满足南方花木生长需求;冬季最冷月气温约 0℃,有利于花木过冬。 (2)“经过 l-2 年驯化的枸杞、石楠、棕榈等南方观赏树木比直接移植到黄河以北地区成活 率要提高 10%-15%”,花农为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对原有花卉苗木进行改良,引种新品种, 以提高其品质;“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花农采用“互联网+”的营销 方式,扩大了销售范围,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3)鄢陵花木产业集群进行了科学的劳动分工,花木经纪人网,利用网络技术发布市场信息, 拓展客户。通过经纪人和企业经营者扩大生产规模、市场规模;通过经纪人和企业经营者可 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从而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规模效益,提 高竞争力。 【点睛】鄢陵雨量适中,光照、热量等气候资源丰富。鄢陵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438h,在花卉生长适宜期的 4-10 月间各月的日照时数在 200h-260h 之间,平均每天在 7h 以上,有利于花 卉的生长。1 月气温平均为 0.0℃。7 月平均气温为 27.5℃,极端最高温度 44℃。全年≥0℃积 温为 5268.4℃,无霜期 215 天。年平均降水量 800mm,主要集中在 7-9 月。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区风力、风向多变,一旦发生火灾,山火较难扑灭。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 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如果风力很小,也会用“点倒火”方式 快速灭火。图 1 示意某山区森林大火位置,图 2 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 (3)有人说,山火对森林的危害很大;有人说,山火对森林也有益处。请选择一种观点并说 明理由。 【答案】(1)山区地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机械 设备难以进入;地势高,山上取水非常困难。 (2)山火火源处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火场,吸引 “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 (3)害:山火导致物种减少,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资源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山区 自然环境变化,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益:增加土壤有机肥,加速优势树种的生长;杀灭害虫, 降低森林虫害风险;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森林更新,更新生态系统。(任选害或益一方面回答, 答 2 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森林大火位置及地形及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横断山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的原因、“点倒火”可以灭火的原因,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详解】(1)题目要求是从地形角度分析图示山区森林大火难以扑灭 原因。横断山区的地 形复杂,风力、风向不定,火势难以预测;山高坡陡,在山地的背风坡,由于空气下沉,温 度上升,湿度下降形成干热风的焚风效应,助长森林火灾的发生;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机械设备难以进入;地势高,山上取水非常困难。 (2)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 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 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读图可知,森林火灾导致着火处气温 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四周的温度低,因此近地面四周的气流向火场流动;点燃的倒火 受气流的吸引,导致倒火向火场燃烧,山火和倒火相遇时导致氧气和可燃物燃烧殆尽,从而 使山熄灭。 (3)火对森林生长的环境有害方面主要从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分析;有利方面主要从土壤 肥力、虫害、物种等分析。有害:山火爆发导致大量的森林动植物被烧,植物多样性减少; 森林资源减少,使森林的功能降低,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益:森林燃烧会产生有机肥, 可以增加森林土壤肥力,山火燃烧还可以杀灭害虫,减少森林虫害,有利于优势树种的生长; 促进耐火植物生长和森林更新,更新生态系统。 【点睛】横断山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且降水少,气候 干旱,导致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比较干燥,遇火易燃烧;横断山区的地形复杂,在山地的背风 坡,由于空气下沉,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形成干热风的焚风效应,助长森林火灾的发生。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豆性喜暖,生长适温 20-25℃,大豆榨取豆油、其残渣豆粕用于畜禽饲籵。20 世纪 50 年代,巴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引进美国的大豆品种,经营方式以小型家庭农场为主。巴西中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壤呈强酸性,肥力较低。自 70 年代开始,巴西在中西部地区开发种植 大豆,经营方式以大型农场为主,该地区的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上升,同时大豆仓储库、 压榨加工厂、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大豆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运往沿海港口,出 售到国际市场。马托格罗索州是中西部大豆主要产区。下图示意巴西大豆的生产及运输状况。 的(1)分析巴西中西部地区大规模种植大豆的技术条件。 (2)与巴西东南部和南部比较,分析巴西中西部地区大豆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原因。 (3)分析马托格罗索州建大豆压榨加工厂的优势条件。 【答案】(1)利用育种新技术,培育大豆新品种,适应热带地区生长;引进先进的大型农机 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利用农业新技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低,单产低;距离沿海港口远,运输费用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3)距离大豆产区近,原料丰富,运输成本低;豆粕就近出售畜禽养殖业;获得较高利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巴西中西部大豆生产区位条件分析及马托格罗索州建大豆压榨加工厂的优势条件等 知识点。 【详解】(1)大豆性喜暖,生长适温 20-25℃。据图分析,巴西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热带地区, “巴西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壤呈强酸性,肥力较低”,大规模种植大豆需要利用育种新技 术,培育大豆新品种,适应热带地区生长、适应强酸性土壤;巴西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需 要引进先进的大型农机设备,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土壤呈强酸性,肥力较低,需要利用农 业新技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2)大豆性喜暖,生长适温 20-25℃,巴西东南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大豆。中 西部地区土壤肥力低,大豆单产低、质量比巴西东南部和南部大豆差,成本高;中西部地区 的大豆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运往沿海港口,巴西中西部地区距离沿海港口远,运输费用高,国 际市场竞争力弱。 (3)“马托格罗索州是中西部大豆主要产区”,建大豆压榨加工厂距离大豆产区近,原料丰 富,运输成本低;大豆榨取豆油、其残渣豆粕用于畜禽饲籵,巴西在中西部地区、畜禽养殖 。业蓬勃发展,马托格罗索州建大豆压榨加工厂豆粕就近出售畜禽养殖业;降低了成本,可以 获得较高利润。 【点睛】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在低纬度地区试种大豆的热带国家。大豆的单产从每公顷 1000 公斤提高到 2000 公斤。目前,巴西大豆种植已逐步由南部、东南部向北部转移,特别是中西 部稀树草原地区,大豆产量达 2500 吨左右。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