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化学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化学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ID:265421

大小:1.14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6-02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化学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姓名、 考生号和座号。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Cu64 Se79 Sn11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84”消毒液与 75%酒精 1:1 混合,消毒效果更好 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 用含有橙红色酸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的是乙醇的还原性 D. 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采用的是牺牲阳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84 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乙醇具有还原性,两者混合后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毒的 Cl2,不仅降低消毒效果,还可能引发中毒,A 选项错误; B.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胶体可以发生丁达尔效应,B 选项正确; C.乙醇具有还原性,可将橙红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还原为绿色的 Cr3+,故用含有橙红色酸 性重铬酸钾的仪器检验酒驾,利用的是乙醇的还原性,C 选项正确; 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是原电池的负极, 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方法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2.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6gC2H2 与 C6H6 混合气体中含 σ 键的数目为 3NA B. 16.25g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为 0.1NAC. 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 NA 个电子,阴极析出 32 g 铜 D. 标准状况下 11.2 LCl2 溶于水,溶液中 Cl-、ClO-和 HClO 的微粒数之和为 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 26g 全为 C2H2,26gC2H2 的物质的量为 ,26gC2H2 中含有 3molσ 键,若 26g 全为 C6H6,26gC6H6 的物质的量为 ,1mol C6H6 中含有 12molσ 键,则 26gC6H6 含有 4molσ 键,因此 26gC2H2 与 C6H6 混合气体中含 σ 键的数目为 3NA-4NA,A 选项错误; B.16.25gFeCl3 的物质的量为 ,水解得到 0.1mol Fe(OH)3 胶体,但 Fe(OH)3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 Fe(OH)3 等小分子聚集而成,微粒数目小于 0.1NA,B 选项错误; C.电解精炼铜时,阴极铜离子放电,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2++2e-===Cu,当电路中转移 NA 个电子,有 0.5molCu 生成,其质量为 0.5mol×64g·mol-1=32g,C 选项正确; D.标准状况下,11.2L Cl2 的物质的量是 0.5mol,Cl2 溶于水,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 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溶液中 Cl-、ClO-和 HClO 的微粒数之和小于 NA,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C。 【点睛】本题 B 选项为易错点,解答时需要注意胶体中的胶体粒子是聚合体。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CH2=CH—CH=CH2 1,3-二丁烯 B. CH3CH2CH(CH3)OH 2-甲基-1-丙醇 C. 2-甲基-3-丁炔 D. 3,3,4-三甲基己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烷烃的命名原则是: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 -1 26g =1mol26g mol -1 26g 1= mol78g mol 3 -1 16.25g =0.1mol162.5g mol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 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数字之间以“,”隔开,数 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隔开;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 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 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如果含有官能团,则含有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主链, 编号也是从离官能团最近的一端开始,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该物质是二烯烃,两个双键的位置在 1,2 号 C 原子和 3,4 号碳原子之间,因此 名称为 1,3-丁二烯,A 选项错误; B.CH3CH2CH(CH3)OH 的主链有 4 个碳,2 号为羟基,因此名称为 2-丁醇,B 选项错误; C. 属于炔烃,最长碳链含有 4 个碳原子,离叁键最近一端编号,甲基在 3 号碳上,因此名称为 3-甲基-1-丁炔,C 选项错误; D. 属于烷烃,主链有 6 个碳,2 个甲基位于 3 号碳原子上,1 个甲基 位于 4 号碳原子上,因此其名称为 3,3,4-三甲基己烷,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D。 4.3d 能级上最多只能排布 10 个电子依据的规律是 A. 洪特规则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则和洪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构造原理决定了原子、分子和离子中电子在各能级的排布。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 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当电子排布在同一 个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单独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 称为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是核外电子排布时,尽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因此在 3d 能级 上最多只能排布 10 个电子,其依据的规律是泡利不相容原理,B 选项正确; 答案选 B。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装置除去乙烯中的少量酸性气体 B. 用装置完成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C. 用装置证明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用装置验证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是碱性溶液,且不与乙烯发生反应,故可用于除去乙烯中的少量酸性气 体,A 选项正确;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应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收集乙酸乙酯, B 选项错误; C.热水与冷水的温度不同,根据容器内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证明温度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C 选项正确; D.该装置中,若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将碳单质氧化生成 CO2 和 SO2,说 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生成 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 SO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B。 【点睛】针对于 D 选项的实验装置,通过浓硫酸使蔗糖脱水碳化,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生 成的碳又被浓硫酸氧化为二氧化碳,本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证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二氧 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证明二氧化硫气体的漂白性;气体进入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中,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该套实验能够证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强氧化性,证明了 SO2 具有漂白性,还原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考察的点较多。 6.药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对新冠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 M 是合成瑞德西韦的中间体, 下列关于 M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核磁共振氢谱共有 11 个吸收峰 B. 分子中含有 3 种含氧官能团 C. 分子中 N 原子一个是 sp2 杂化,一个是 sp3 杂化 D. 1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时消耗 3mol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结构简式分析可知,化合物 M 中共存在 11 种环境的氢原子,故其核磁共振氢 谱共有 11 个吸收峰,A 选项正确; B. 分子中含有酯基、硝基、亚磷酸酯基三种含氧官能团,B 选项正确; C. 分子中单键 N 原子为 sp3 杂化,硝基中的双键 N 原子为 sp2 杂化,C 选项正确; D.该分子中与 3mol NaOH 发生水解反应后会生成 2mol 酚,会再与 2molNaOH 发生反应, 故 1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时消耗 5molNaOH,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D。 【点睛】B、D 选项为本题的难点,B 选项中亚磷酸酯基不容易判断出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 中要注意积累,D 选项中很容易忽略水解后产生的苯酚还会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解答时 要考虑周全。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2p 和 3p 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B. 金属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 C.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D. DNA 分子的两条长链中的碱基以氢键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使遗传信息得以精准复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A.2p 和 3p 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但 原子轨道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2p 轨道 能量低于 3p,A 选项错误; B.金属离子的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金属键越强,其金属晶 体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B 选项正确; C.石墨属于层状结构晶体,每层石墨原子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 只含有共价键,因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 选项正确; D.DNA 分子的两条长链中的碱基以氢键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DNA 复制时,在有关酶 的作用下,两条链的配对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碱基暴露出来,形成了两条模板链,以半保 留的方式进行复制,使遗传信息得以精准复制,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 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K、L、M 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 物,甲、乙分别是元素 Y、W 的单质,甲是常见的固体,乙是常见的气体。K 是红棕色气体, 丙的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Y、Z、W 三种元素电负性:W>Z>Y B. Y、Z、W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Z>W>Y C. L 的沸点一定比 X、Y 组成的化合物沸点高 D. 由 X、Y、Z、W 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只含有共价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 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短周期主族元素,K、L、M 均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氧化 是 【物,甲、乙分别是元素 Y、W 的单质,乙是常见的气体,因为 K 是红棕色气体,丙的浓溶液 具有强氧化性,可知 K 为 NO2,丙为 HNO3,NO2 和 H2O、O2 反应最终生成 HNO3,则乙为 O2,L 为 H2O,甲是常见的固体,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NO2、H2O 和 CO2,即 M 为 CO2,则 X 为 H 元素,Y 为 C 元素,Z 为 N 元素,W 为 O 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则 C、N、O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O>N>C,即 W>Z>Y,A 选项正确; B.N 原子的 3p 轨道处于 3p3 半充满状态,不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大于 O,故第一电离能: N>O>C,即 Z>W>Y,B 选项正确; C.X、Y 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沸点大于 H2O,C 选项错误; D.由 X、Y、Z、W 构成的化合物可以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只含有共价键,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分析能力和推断能力,注意 K 是红棕色气体,丙的 浓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为本题的推断突破口,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注意抓住短周期元 素形成二元化合物是解答关键。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 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满 CO2 的集气瓶中,产 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 具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 C 向 1mL 蔗糖溶液中滴入 2~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 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生成 葡萄糖 D 向大豆油和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加热,一种液 体仍然分层,另一种液体不再分层 分层的液体是大豆油, 不再分层是煤油 A. A B. B C. C D. D【答案】A 【解析】 【详解】A.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颗粒,说明有 C 和 Na2O 生成,CO2 中 C 的化合价降低, 因此 CO2 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 选项正确; B.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 BaSO4,也可能是 AgCl,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 SO42-,B 选项错误; C.向 1mL 蔗糖溶液中滴入 2~3 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过后应加入 NaOH 使体系呈碱性, 若不加 NaOH,原溶液中未反应完的硫酸会和 Cu(OH)2 发生反应,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不能 说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C 选项错误; D.大豆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煤油的主要成 分是烃,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因此,向大豆油和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充分加热, 分层的是煤油,不分层的是大豆油,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A。 10.铁粉具有平肝镇心,消痈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 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调节分液漏斗的活塞以控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 B. 装置①的作用是干燥氢气 C. 装置②、③中的药品分别是无水硫酸铜、碱石灰 D. 加热装置 Y 前,应先让 X 反应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探究用氢气和碳酸亚铁制取铁粉并检验反应产物”,结合装置图分析可知,X 装 置为 Zn 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 H2 的装置,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 H2,Y 装置为氢气和 碳酸亚铁制取铁粉的装置,②为检验产物 H2O 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吸收 H2O 并防止④中的 H2O 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 CaCl2,④ 为检验 CO2 的装置,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X 装置为 Zn 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制备 H2 的装置,分液漏斗可 调节稀硫酸的滴入速率从而控制①中气泡产生快慢,A 选项正确; B.①装置盛有浓硫酸干燥 H2,防止对后面产物的检验产生干扰,B 选项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②为检验产物 H2O 的装置,可盛装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③装置的主 要目的是吸收 H2O 并防止④中的 H2O 进入②装置中造成干扰,可以是无水 CaCl2 或无水硫酸 铜,但碱石灰会吸收 CO2,不能是碱石灰,C 选项错误; D.H2 与空气混合加热易发生爆炸,故在加热装置 Y 前,应先让 X 反应一段时间,排除装置 中的空气,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 合题意,全部选对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1.我国学者研究出一种用于催化 DMO 和氢气反应获得 EG 的纳米反应器,如图是反应的微 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u 纳米颗粒是一种胶体,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 EG 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 C. 1molDMO 完全转化为 EG 时消耗 2molH2 D. 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有 H—H、C—O、C=O 【答案】AC 【解析】 【详解】A.Cu 纳米颗粒是单质,能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不是胶体,A 选项错误; B.由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EG 是乙二醇,分子中含有 2 个醇羟基,因此能发生缩聚反应形 成高分子化合物,B 选项正确;C.DMO 为草酸二甲酯(CH3OOCCOOCH3),DMO 与 H2 反应产生 CH3OH 和 CH3OOCCH2OH、H2O,1 mol DMO 反应需要 3mol H2,若完全转化为 EG 时消耗 6mol H2,C 选项错误; D.CH3COO—COOCH3+4H2→CH3OH+HOCH2CH2OH,由图及反应可知催化过程中断裂的化 学健有 H—H、C—O、C=O,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AC。 12.相同金属在其不同浓度盐溶液中可形成浓差电池。如下图所示装置是利用浓差电池电解 Na2SO4 溶液(a、b 电极均为石墨电极),可以制得 O2、H2、H2SO4 和 NaOH。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a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4H2O+4e-=2H2↑+4OH- B. c、d 离子交换膜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 C. 电池放电过程中,Cu(1)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u2++2e-=Cu D. 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电解池理论上可制得 320gNaOH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浓差电池放电时,两个电极区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小,当两个电极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完全相 等时,放电停止,电池放电过程中,Cu(1)电极上发生使 Cu2+浓度降低的还原反应,作正极,Cu(2) 电极上发生使 Cu2+浓度升高的氧化反应,作负极,则在右池的电解池中,a 为电解池的阴极, H2O 中的 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H2,b 为电解池的阳极,H2O 中的 OH-失去电子发生 氧化反应生成 O2,据此分析解答问题。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为电解池的阴极,H2O 中的 H+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H2,电极反应为 4H2O+4e-=2H2↑+4OH-,A 选项正确; B.电解过程中,两个离子交换膜之间的硫酸钠溶液中,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c 进入阴极区, S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 d 进入阳极区,B 选项正确;C.电池放电过程中,Cu(1)电极上发生使 Cu2+浓度降低的还原反应,作正极,电极反应为 Cu2++ 2e-=Cu,C 选项正确; D.电池从开始工作到停止放电,正极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同时由 2.5mol·L-1 降低到 1.5mol·L-1, 负极区硫酸铜溶液同时由 0.5mol·L-1 升到 1.5mol·L-1,正极反应可还原 Cu2+的物质的量为 2L×(2.5-1.5)mol·L-1=2mol,电路中转移 4mol 电子,电解池的阴极生成 4molOH-,即阴极区可 得 4mol 氢氧化钠,其质量为 160g,D 选项错误; 答案选 D。 13.氯化亚铜常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难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和乙醇,但可溶于 Cl-浓度较 大的体系生成配离子[CuCl2]-,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为碱式氯化铜。一种制备 CuCl 的流 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试剂可选用乙醇 B. 操作④可在真空中进行 C.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两种 D. 用去氧水稀释目的是使[CuCl2]-转化为 CuCl,同时防止 CuCl 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氧气通入 Cu、HCl、NaCl、HNO3、H2O 的混合物中控制温度 60~70℃制得 Na[CuCl2],加入去氧水得到 CuCl 沉淀和含有 NaCl、HNO3、HCl 的滤液,滤液浓缩补充 Cu、 HCl 可循环,沉淀经洗涤干燥后的到产品 Cu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乙醇易挥发,且 CuCl 不溶于乙醇,故可用乙醇洗涤 CuCl,既能避免 CuCl 溶于 水造成损耗,又能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及水分,使 CuCl 更易干燥,防止其氧化和水解, A 选项正确; B.为防止 CuCl 被氧化和水解,应隔绝空气和水,干燥时可在真空中进行,B 选项正确; C.滤液中含有 NaCl、HNO3、HCl,故可利用的物质共有 3 种,C 选项错误; D.[CuCl2]-在潮湿空气中易水解氧化为碱式氯化铜,故用去氧水稀释目的是使[CuCl2]-转化为 CuCl,同时防止 CuCl 被氧化,D 选项正确;答案选 C。 【点睛】解答本题时,应注意 CuCl 易被氧化和易水解的特点,紧紧围绕这一点结合所学实验 操作进行分析。 14.在 2L 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 A 和 B,发生 A(g)+B(g)⇌C(g)+2D(g) ΔH,所得实验数据如 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实验编号 温度/℃ n(A) n(B) n(C) ① 300 0.40 0.10 0.090 ② 500 0.40 0.10 0.080 ③ 500 0.20 0.05 a A. ΔH>0 B. 5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0.16 mol·L-1 C. ③中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大于 20% D. 5min 末测得①中 n(C)=0.050 mol,则 0 到 5min 内 v(D)=0.02mol·L-1·min-1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①②可知,温度升高时,平衡时 n(C)下降,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所 以该反应的 ΔH”“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