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对接高考知识巡查卷(八)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对接高考知识巡查卷(八)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详解

ID:271094

大小:266.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6-23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棕榈油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清洁剂等生产,廉价的棕榈油及其衍生产品为很多 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下图为该地油棕种植园景观。 据此完成 1-3 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 A.九州岛 B.苏门答腊岛 C.纽芬兰岛 D.塔斯马尼亚岛 2.棕榈油产业获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成本低,销售量大 B.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C.政策扶持,地价低 D.用途广,资金投入大 3.目前,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扩大油棕种植规模 B.挖掘传统加工工艺 C.全面恢复原生植被 D.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回答 4-6 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公吨) 121. 7 140.6 6. 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4.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应致力的发展方向是( ) A.加强小农场制 B.提高化肥使用量 C.提高每人产量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四国中农业为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有可能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6.丙丁两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应是( ) A.单位面积收获量低 B.平均每人收获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 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 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 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 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 7-9 题。 7.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 A.发达便利的交通线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8.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 ) A.种类 B.成本 C.新鲜度 D.品质 9.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 ) A.完善了服务功能 B.扩展了地域范围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道地药材是带有地域特点、疗效好的中药材,是 我国宝贵的中医药资源。浙江省某县出产多种道地药材,并在全县广泛种植。近年,该县致力 打造“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如图示意该县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据此完成 10-11 题。 10.目前,区位条件较好的康养基地位于该县( ) A.西北部 B.西南部 C.东南部 D.东北部 11.与该县道地药材自然生长环境相似的地区位于( ) A.江汉平原 B.滇南谷地 C.湘西山区 D.长白山区 江西省泰和县地处吉泰盆地中部,当地特产“泰和乌鸡”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 于泰和县武山北麓,距今有 2200 多年的历史,集观赏、药用、保健滋补于一身。“泰和乌鸡” 一旦离开原产地就会发生变异,素有“不饮泰和水,不是泰和鸡”之说。目前,“泰和乌鸡” 的稍售以活鸡、速冻乌鸡、礼品包装的鲜蛋为主。据此完成 12-13 题。 12.“泰和乌鸡”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是( ) A.养殖历史悠久 B.自然环境独特 C.药用价值较高 D.山区食物丰富 13.为加快“泰和乌鸡”产业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泰和县需要( ) A.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B.扩大养殖规模 C.提高冷藏保鲜技术 D.发展产品深加工 山东烟台地区是我国大樱桃(车厘子)的主产区(见下图)当地大樱桃采摘期为春末夏初。大樱 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2000 年 烟台福山大樱桃被确定为“绿色食品”。据此回答 14-15 题。 14.烟台福山大樱桃成为“绿色食品”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 B.丘陵地形,水旱灾害少 C.果实生长期气候寒冷,虫害少 D.农业科技水平高 15.近几年烟台大櫻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科技 B.市场 C.交通 D.气候 近年来,在东北吉林一种新的耕作方式——免耕,正在兴起。免耕即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 年在土攘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免耕适用于降雨量较少、积温充足、 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风性严重的地区。使用免耕法的田地每年有两次使用大型机械,第一 次是使用免耕播种机同时完成播种和施肥,第二次是用带有秸杆处理功能的收割机。一边收 割一边将秸秆切断均匀覆盖在土坡表层。如左图为东北地区积温图,右图为东北地区地形和 年降水量图。据此回答 16-18 题。 16.我同使用免耕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农业技术落后,缺少先进的设备 B.土地承包到户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 C.东北有冻土,不利于机械作业 D.东北作物生长期短,使用机械作业成本高 17.免耕对土壤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B.污染土地 C.加重风蚀,导致土壤沙化 D.土壤不易板结 18.据材料判断东北地区适宜使用免耕法的是( ) A.东北平原北部 B.东北平原东部 C.东北平原西部 D.东北平原中部 免耕是指作物播种前减少翻动表土、保留部分秸秆残茬的耕作方式。巴西马托格罗索州 是世界主要的转基因大豆产区之一,该州普遍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我国从马托格罗索州 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原料,而我国东北地区生产的优质大豆主要用作食品原料。下图示 意马托格罗索州位置据此完成 19-21 题。 19.与马托格罗索州相比,我国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 A.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 C.光照丰富 D.水源充足 20. 马托格罗索州采用免耕技术种植大豆的目的是保持土壤( ) ① 水分 ② 空气 ③ 有机质 ④ 矿物质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① ③ ④ D.② ③ ④ 21.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显著增长,这能反映我国( ) A.农业人口减少 B.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C.大豆品质降低 D.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大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B; 2.A; 3.D 解析:1.本题考查油棕的生长习性。油棕生长在热带地区,选项中只有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 其他三个岛屿均位于温带,故选 B。 2.本题考查棕榈油产业获利高的原因。获利高一般与成本低、市场广有关。棕榈油是目前产 量最大的植物油之一,而且单位面积出油量高。棕榈油的产地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 西亚等热带地区,大多数的油棕种植园之前覆盖的都是热带雨林植被,这些土地的使用成本低, 成本低是棕榈油价格低的主要原因。由材料可知,棕榈油的用途广,因此销售量大,故选 A。生 产规模大,产量高不是获利较高的主要原因,资金投入大可能会导致获利减少,B、D 错误。政 策扶持是获利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错误。 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 业和保持社会的稳定。扩大油棕种植规模会破坏生态环境,A 排除;全面恢复原生植被,没有从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考虑,C 排除;仅靠挖掘传统加工工艺,可能会减少经济效益,不利于 可持续发展,B 错误;合理集约利用土地,既保护了原始的热带雨林,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促进 就业,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选 D。 答案:4.D; 5.A; 6.C 解析: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由统计表可知,甲乙两国每公顷肥料使 用量少,而且地广人稀,虽然每公顷收获量少,但平均每人收获量却很多,因此,C 错误,甲乙两国 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公顷收获的粮食量少,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必须提高单产,故 D 正 确。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类型方面的相关知识。由统计表分析可知,甲乙两国地广人稀,丙丁 两国人口稠密,甲乙两国有大规模生产谷物的条件,故 A 正确。 6.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农业生产特征的相关知识。由统计表分析可知,丙丁两国单位面积粮食产 量高,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少,说明两国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生产,故 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7.B; 8.D; 9.A 解析:7.“绿腰带”项目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所以发展“绿腰带”项目的 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发达便利的交通线、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掌握现代科 技的农民等都不是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故 B 项正确,ACD 错误。 8.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农产品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故其农产品的突出 优势在于品质。种类、成本、新鲜度均不是其突出优势,故 D 项正确,ABC 错误。 9.A.“绿腰带”项目对慕尼黑郊区的影响是完善了城郊的服务功能,故 A 项正确; B.该项目没有扩展慕尼黑郊区的地域范围,故 B 项错误; C.该项目不能提高慕尼黑郊区的城市化水平,推动其城市化进程,故 C 项错误; D.慕尼黑郊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仍然为农业用地,其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改变,故 D 项错误。 答案:10.B;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可知,浙江某县出产多种道地药材,并在全县广泛种植。近年,该县致力打造 “药养+林养”型华东康养基地。说明道地药材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区。因此康养推测条件 较好的康养基地位于该县的西南部,因为这里是多条河流的源头,且地势最高。说明该县西南 部适宜种植道地药材。故 B 正确,ACD 错误。 11.根据上题的分析,浙江道地药材多分布在山区。浙江省为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浙 江该县道地药材自然生长环境条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山区。江汉平原处于平原地区,长 白山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滇南谷地是谷地地形,与浙江该县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不同。湘西 山区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为山地,与浙江该县道地药材生长环境相似。故 C 正确,ABD 错误。 答案:12.B; 13.D 解析:1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 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泰和县自然环境封闭.水土富含各种微量元素.独特的自然环境才能保证 其独有的特征和价值;药用价值较高是“泰和一鸟鸡”所具有的特征;养狱历史悠久和山区食物 丰富不是其品质优良的根本原因。故 B 选项正确。 13.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泰和乌鸡”在 当地数最众多,不存在种质资源缺失;扩大养与规模与提高产品附加值没有因果关系;从材料 可以看出,现在冷藏保鲜技术已经相对较完善:“泰和乌鸡”产业化的发展可从加强技术研发。 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转化率方面人手,从而提高产品附加位。故 D 选项正确。 答案:14.C; 15.B 解析:14.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优势。材料显示烟台大樱桃的采摘期为春末夏初,那么其果实的 生长期是在春末之前,该时段气候较为寒冷,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大樱桃基本不受农药污染, 成为“绿色食品”,C 对。土层较厚,透气性好,但生长过程中也会施化肥,注意施化肥本身就不属 于自然条件,A 错;地形为平缓丘陵,排水良好,但由于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B 错;农 业科技水平不属于自然条件,D 错。 15.本题考查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大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具有很高 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同时具有抗衰老的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近几年烟台 大樱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故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市场,选 B,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16.B; 17.D; 18.C 解析:16.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迅速,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A 错。我国由于土地承包到户,作物种植规模化效应不强,不利于大型机械作业,B 正确。我国东 北地区在农耕季书季节性冻土已解冻,而多年冻土面积较小,对机械作业影响较小,C 错。作物 生长期短不是使用机械作业成本高的原因,D 错。 17.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免耕没有对土壤进行翻动,土壤结构稳定性更 好,因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风蚀,A、C 错;免耕在第二次作业中把秸秆切断均匀覆盖在土壞 表层,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土地污染,减少土壤板结,B 错误,D 正确。 18.本题考查区域地理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根据图示,东北平原北部积温低,相对不适 宜免耕,A 错;东部降水偏多,不适宜免耕,B 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平原中部为松嫩平原和 辽河平原,土壤肥沃,三面环山,风蚀相对小,D 错;东北平原西部,降水偏少,气候偏干旱,风蚀较 重,积温充足,土壤有机质偏低,适宜使用免耕法,C 正确。 答案:19.A; 20.C; 21.D 解析:19.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位于中温带,冬季寒冷,持续时间较长, 加之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有 机质积累,土壤肥沃,而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地处低纬,气温高,有机质易分解,年降水量丰富,淋溶 作用强,营养物质易流失,土壤贫瘠,故 A 项正确;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 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故 B、C 项错误;且巴 西马托格罗索州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降水丰富,我国东北地区受夏季风控制时间 较短,年降水量较少,故 D 项错误。 20.本题采用直选法。免耕技术能够减少翻动表土,保护了土壤结构;保留部分秸秆残茬能增加 地表粗糙度,减缓径流流速,减轻水蚀,增加下渗量(减小风速,减轻风蚀);同时使地而温度降低, 从减少水分蒸发,保水保墒,减少土壤侵蚀;结秆残茬腐烂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因此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故 C 项正确。 21.本题采用直选法。我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作饲料, 且数量显著增长,说明我国畜牧 业发展速度快,居民对乳蓄产品的需求增大,反映出居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故 D 项正确。

资料: 1.9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