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ID:283097

大小:41.9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9-25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2021 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形体在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草书、楷书的 发展岁月中,大体上经历了从图形化到线条化,再到笔划化三个阶段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是一个从难到 易、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较规范的进步过程,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不断简化,不断规范化。 汉字之所以要简化,一方面是由于汉字自身的发展需要。汉字起源于图画,本身就存在着笔画繁多, 结构复杂、难认难写的缺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汉字的使用者和使用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大, 要求汉字能够认写迅速、运用方便,而汉字的复杂繁难却使各种抄写、印刷事务不能快捷。正是在这种矛 盾之下,汉字不能不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趋速就简。所以,汉字简化是人们在使用汉 字过程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诉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当然,汉字的简化决不是随 心所欲的简化,而是要根据汉字规律,逐步地科学地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汉字有规范可循,更利于汉字 在全社会的流通。 汉字之所以要规范化,首先从文字的特性看,文字是代替语言的交际工具,为了适应人们相互交际的 需要,必然要求文字使用的规范化。其次,从汉字字形演变和汉字使用看,汉字字形的演变是以产生变异 为前提的,无变异就无全部汉字的发展史,而异体的产生是汉字使用者的群众性行为,汉字使用越普及, 异体也就越多。但存在过多的异体,将影响汉字在全社会的统一使用。为整理异体字繁乱的现象,使汉字 的使用规范化,我国历史上继秦“书同文”以后,每隔几百年就要做一次汉字正字法的整理工作。建国后, 党和政府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汉字简化、规范化工作,并建立起了现代的汉字规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频繁,尤其是在人 类已经进入了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与社会的关系从未有过如此的密切;同时,伴随着世界各地孔 子学院的开办,世界上出现了新一波“汉语热”,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高,规范简化汉字在国际上的 影响也愈来愈大,弃繁就简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大趋势。反观国内,社会上汉字使用的规范化意识仍然不 太理想,在一些报刊、影视、商标、广告、牌匾上,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简化字的现象,屡见不鲜。 所以,要求汉字简化的规范化、标准化,比任何时代都显得迫切。(摘编自邓雪琴《关于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字始终在发展变化,每个汉字形体都有甲骨文、小篆、隶、草、楷的演变过程。 B.汉字形体不断演变,不断进步,让汉字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使用者最多的文字。 C.汉字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汉字要简易好用,汉字简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D.异体字在汉字的规范化过程中,总体表现为消极作用,严重阻碍汉字的统一使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善于从多角度展开论证分析,如分析论证“汉字简化、规范化”的原因。 B.文章在分析“汉字简化”的原因之后,又提出了汉字简化的要求,条理清晰。 C.文章论证“汉字规范化”的原因时,按照从内因到外因的顺序逐层推进分析。 D.文章尾段立足时代,又联系国内外具体背景,指出了规范简化汉字的迫切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源于图画的汉字,它的发展变化是必然的,从群众中产生的简化字应该得到推广。 B.文字在使用过程中都有规范和变异两个方面,文字没有统一的规范就会失去交际作用。 C.我国每个时期都有汉字正字法,它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如秦朝“书同文”和现代汉字规范。 D.汉字的简化和规范化,两者互有联系,相互约束,共同推动着汉字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近两年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知乎、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走红,五 花八门的产品掀起,一波波热潮。 《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 49 亿元,同比增长 近 3 倍,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235 亿元。 目前,知识付费产业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付费文档等多 个类别,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喜马拉雅数据显示,在 2017 年“123 知识狂欢节”中,25 岁至 34 岁的付费用户占比超过七成,“90 后” 的付费比例最高。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多数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大多受过良好的 教育,求知欲强,热爱学习与知识分享,喜欢互动交流。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知识付费的场景正在拓宽,从财经、职场、健康、阅读、技 能等走向更加精细、多元的领域,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化要求更高更强,“创作者和平台如果不能持续生产优质内容,被用户抛弃是早晚的事。”张毅说。 (摘编自《数字阅读带来“书”中新世界》) 材料二: 艾媒数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毅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为知识付费的发展 提供了硬件支持;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也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开始进驻各大知识付费平台;但 更大的动力来自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意愿越来越强烈,有专家分析,“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发 生了变化,希望通过付费获得知识,这已经成为刚性需求。” 一些从业者则更喜欢用“知识服务”而非“知识付费”来定义这个行业。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分析, 在人们的时间日益碎片化、学习越来越终身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服务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了用户学 习的成本,填补了传统“分科治学”教育体系的缺口,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罗振宇认为,知识服务火爆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历史 传统”,“中国人学习的驱动力很强。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更强烈地表达了出来; 而国家层面,正在加速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这样的需求为知识服务的 兴起提供了极其富饶的土壤。” (摘编自《知识付费,优质内容是关键》) 材料三: 市面上已出现多种跟书有关的知识产品:把书浓缩成 25 分钟的图书音频解读,全年解读一系列经典的 专栏,用互动和社交的方式一起读书的同读、共读等。这些产品都跟书有关,只是做法有些差别:有的是 引导读书,有的是替代读书,有的是辅助读书。 除了和书有关,它们还有两个明显的共同点:其一,它们不是文字而是音频:其二,它们都从图书内 容延展开,将其变成通过智能手机可以获取的、像消费品一样轻松的服务。把“认真地读书”变成“轻松 地听书”。 由于从书中消化吸收知识很难,大量知识被“囚禁”在书页之中。当喜欢尝鲜的人尝试去听知识产品, 甚至尝试制作知识产品后,和书相关的知识音频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获得相关知识的难度,从而可以成为更 大范围人群获得知识的方式。 (摘编自《知识付费背景下的“新出版”》)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便捷性,也离不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人们对精 神文化生活的强烈追求。 B.知识付费产业越是向前发展,对内容的专业化要求就越高,知识的创作者和付费平台应该不断给用户提 供优质内容以增强吸引力。C.图书音频产品并不只是将文字转变为音频,还从图书内容延展开,变成了像消费品一样的服务,极大地 降低了用户获取知识的难度。 D.近两年来,知识付费产业发展迅速,产品多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类别多样化,用户以经济发达 地区的大学生为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些从业者更喜欢用“知识服务”来定义知识付费行业,知识服务行业为当代人们终身学习提供了适合 的解决方案。 B.优质内容付费观念的形成,有利于知识付费产业的健康发展,它促使大批优秀内容提供者进驻知识付费 平台,推动行业繁荣。 C.国家加速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举措,将中国人追求学习上进的文化基因激发出来,这是知识服务火爆背后 的深层原因。 D.图书音频产品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解放了原来被“囚禁”在书中的知识,也更适合现 代社会的发展。 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汽笛·布鞋·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 着这根保命带到 30 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 40 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为了这第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 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 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 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 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 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 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 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 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 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 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 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 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 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⑧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 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 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 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 他终于赶了老师和同学。 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 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 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 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 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改动)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 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 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 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 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8.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 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候良 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 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 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 罗汝才己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 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街,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 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 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 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 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 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 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赠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 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 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 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 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3.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14.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 15-16 题。 寄黎眉州 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②胶西:诸城。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④六一:六居士,指欧阳修。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B.颔联中作者借助想象,将内心情感融人对瓦屋山和峨眉山景色的描绘中。 C.颈联将自己与欧阳修做比较,表达出不及欧阳修贤能的自谦之情。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风格明快,景情交融,动中寓静,平淡中寓激情。 16.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三)默写(本大题共 3 小题,每空 1 分,共 6 分) 17.(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 琵 琶 行 》 中 也 有 类 似 情 景 , 以 表 现 琵 琶 女 的 高 超 技 艺 , 这 些 诗 句 是: , 。 (2)《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 (3)《蜀道难》中, , 两句写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 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高下立判。最有 的是竞技场上 的 。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旗鼓相当。刚交手时难解 难分,几个回合下来,筋疲力尽,特别是到了 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 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 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贏。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问题是要理性地认识这个“熬” 字,辩证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 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 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 ( )。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说服力 较量 相持 付诸东流 B.含金量 对峙 对抗 前功尽弃 C.说服力 对峙 对抗 付诸东流 D.含金量 较量 相持 前功尽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问题是要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B.要做的是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来。 C.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 来。 D.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20.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 B.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 C.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 D.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 21.阅读下面材料,请提取“隐形贫困人口”的三个特征,每点不超过 8 个字。(6 分) 网络流“隐形贫困人口”指这类人:能买戴森吸尘器就不用扫帚了: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 块钱 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不心疼;一有健身冲动,就非得去办张年卡……为什么称他们为“新穷人”?他们并不 像人们常说的那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他们往往成长在吃穿不愁的家庭,毕业于优秀的大学,从事着脑力 劳动,有较高的收入:但他们往往“手比心快”,在没有任何预算的情况下,能任性掏出壹万元买一台 iphone,没有任何消费节制。因此,他们的开销大于收入,往往一月到底,他们的存款数字就会急剧降为负 数,此时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他们把钱花光了,苦涩地啃着馒头、刷着手机,盼望老板早点发薪。 (1) (2) (3)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无论生产,生活还是娱乐,当人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时,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暴露时间短,会产生焦虑 与精神压力:暴露时间长,① ,甚至失聪。听力损失程度与音量和暴露时长相关,然而, 当噪声级达到定高度时,② ,均会产生永久性听力损害。而单从听力保护角度来说,即 使是乐音,③ ,时间过久,也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① ② ③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 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 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 大,企鹅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 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定能给你一些启示。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生 活实际写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立意;②不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

资料: 1.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